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应用在构建近等基因系中的3个回交世代的F<,2>群体,在不同年份,不同环境下对水稻卷叶的卷曲特性及遗传规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发生卷曲是在第4片叶,但开始发生卷曲的时间是在6叶期,随着叶片数的增加,卷曲度随之增加至最大值;随着稻株叶片生长完成,叶片卷曲度在上三叶中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卷曲度的降幅也表现相同趋势;叶基角随着生育进程的加大、叶片卷曲度的不断减小而增加,但叶基角的增幅与叶片卷曲度不呈简单的反比关系;该卷叶性状是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2.
水稻叶片适度卷曲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本研究以0738-28-1B (生育中后期叶片卷曲)和岗46B (叶片平展)为亲本构建大小为139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利用ddRADseq技术得到32 960个高质量多态性SNP、Indel标记,构建了包含1 196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相邻bin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12 cM。结合亲本和群体剑叶卷曲度表型数据,对卷叶性状进行QTL定位,检测到2个QTL位点。qRL-3定位在第3染色体8.24~10.13 Mb区间上,表型贡献率为9.76%;qRL-9定位在第9染色体19.69~19.84 Mb区间上,表型贡献率为25.40%,被认为是控制叶片内卷的主效位点,增效位点均来自亲本0738-28-1B。本研究结果为主效QTL位点的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理想株型育种和超高产育种提供了新的卷叶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
Rl(t)卷叶基因在杂交水稻中的遗传表达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Rl(t)卷叶基因的一对近等基因系卷叶珍汕97B、珍汕97B为母本, 分别与明恢63、盐恢559杂交, 研究Rl(t)卷叶基因在杂交稻中的遗传表达及效应. 结果表明: (1) 开花期, 相同叶位间, Rl(t)卷叶组合的叶片卷曲度极显著大于其对应组合; 不同叶位间, 卷曲度均以倒1叶最大, 倒2叶次之, 倒3叶最小. 相同叶位的叶基角, 卷叶组合小于对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推广水稻品种部分叶片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并推广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植株抽穗后10 d叶片数量、叶面积、光合势(LAD)、上三叶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叶面积以及剑叶叶绿素含量(CCI)和比叶重(SLW)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47年来水稻品种的平均产量由7 756.6 kg hm-2提高到12 807.3 kg hm-2,增加了65.11%,平均每年增加1.39%。随着水稻品种产量的提高,单株叶面积和LAD增加,并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叶面积和LAD的增加主要是植株叶片数量和倒三叶叶面积显著增加的结果;倒二叶叶面积变化不大;剑叶长度显著变短,面积呈下降趋势,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LW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结果表明,吉林省水稻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主要是通过增加抽穗后植株叶片数量和倒三叶叶面积,提高了单株叶面积和LAD。水稻抽穗后植株叶片数量、单株叶面积、LAD、CCI值和SLW可以作为高产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棉花功能叶片色素含量与高光谱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色素状况是评价植株光合能力、监测生长状况和预测产量潜力的重要指标,高光谱遥感技术为快速无损监测作物叶片色素提供了有效手段.本研究以4个棉花品种在3个施氮水平下的2年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测定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功能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的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类胡萝卜素)含量,定量分析了叶片高光谱参数与色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棉花功能叶片各色素指标相关性比较好的高光谱波段主要分布在500~700 nm;由敏感波段构建的光谱指数与各色素指标的相关性均在0.50以上;且红边最小值(Lo)可以作为共同的高光谱指数来估测不同棉花品种不同氮素水平下功能叶片的叶绿素总量(组合品种的R2为0.67).因此,通过高光谱参数来估算棉花功能叶片色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孙波  周勇  林拥军 《作物学报》2012,38(11):1988-1996
叶片衰老是其发育的最后阶段。通过对水稻叶片衰老机制的研究, 有计划地控制或延缓衰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基因表达芯片数据挑选了一个叶片衰老上调表达候选基因A12 (LOC_Os 07g41230)。A12基因在水稻全生育期表达谱数据库中的表达模式及在水稻抽穗后不同时期剑叶中的表达量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其确为叶片衰老上调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A12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的与激素诱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12基因对茉莉酸(JA)和激动素(KT)的诱导有明显的响应, 但是对油菜素内酯(BR)、赤霉素(GA)、生长素(IAA)及脱落酸(ABA)的诱导则无明显响应。对A12基因对应的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观察发现, A12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剑叶早衰。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1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衰老是作物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功能叶早衰将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叶片早衰的分子与生理机制对于培育耐早衰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0Co辐射诱变籼稻N142,获得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其叶片早衰始于分蘖期,最先表现为叶尖变褐及叶中上部出现褐色斑点,并向叶基部蔓延而使叶片枯死。生理分析表明,野生型剑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倒二叶和倒三叶,而突变体的含量则分别低于野生型且依次显著降低;野生型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O2?含量和H2O2含量基本不变,而突变体的这些活性和含量则依次显著升高;野生型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显著,而突变体则依次降低。遗传分析表明,ospls3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借助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长臂的RM6953与RM28753之间,物理距离为294 kb,该结果为进一步克隆OsPLS3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旱生理指标与叶片卷曲度和蜡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正斌  山仑 《作物学报》1998,24(5):608-612
本文通过18个小麦品种的抗旱生理指标与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叶片卷曲度与水势大小和10 ̄15时水势下降速率没有明显相关。蒸腾速率与蜡质成显著正相关(0.5205),与叶片卷曲度成弱的负相关(-0.14432);与叶温成较大的正相关(0.4552);叶温与蜡质成较大的正相关(0.4276)。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下水稻剑叶中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剑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水充足(对照)的叶片中Put、Spd和Spm含量随叶片的衰老而缓慢下降,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明显联系。水分胁迫处理(土壤水势保持-0.05 MPa)后,叶片中Put、Spd和Spm含量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丰优香占、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叶片SPAD值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初展时剑叶SPAD值先增加后降低;拔节期顶叶、抽穗期上部3张叶片SPAD值相应增加;而抽穗期剑叶SPAD值变化趋势品种间存在差异。各生育期叶片SPAD值品种间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拔节—抽穗期SPAD值与产量、结实率与千粒重的关系因品种而异,但剑叶SPAD值变化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叶色是氮素营养诊断最常用的指标,获得准确的叶色诊断指标是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的基础。叶色诊断指标实际上就是稻谷产量最高时的最适叶色。已有报告指出,叶色诊断指标受到群体大小和结实期光照条件的影响。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叶色诊断指标随群体大小和光照条件而变化的规律,为精确定量施氮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2004—2005年早季和晚季,在广州以两系杂交稻粤杂122为试材,设置8种不同氮肥处理,进行2年4季田间试验,抽穗期测定叶色(SPAD)和叶面积指数(LAI),成熟期测产。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的最适叶色存在明显差异,4季变动于39~45之间。根据产量与叶色的定量关系,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特定条件下的叶色诊断指标。(2)稻谷产量与抽穗期群体指数(SPAD与LAI的乘积)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抽穗期SPAD、LAI和结实期日照时数,可以解释不同年度、季节和不同氮肥处理的稻谷产量变异的86%。最适群体指数随着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3)最适叶色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随着LAI的增加而降低,3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定量关系。应用这一关系,可根据结实期光照条件,估计出异地异季的叶色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五指毛桃(Ficus hirta Vahl)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野外不同叶型五指毛桃数量及生长环境展开调查,并以新鲜采摘的五指毛桃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叶面积、叶周长、表皮毛长度、密度、表皮扁平细胞和气孔器等形态学指标及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学指标,比较不同叶型五指毛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野外4种叶型五指毛桃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全缘型、三指深裂型、浅裂型、五指深裂型;且其在叶片宽、叶周长、叶面积、表皮毛长度和密度、上表皮扁平细胞形态、下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宽、根茎叶含水量、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和利用不同叶型五指毛桃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源细胞分裂素调控油菜叶片衰老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嵌合基因PSAG12-ipt导入双低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H165,经双重PCR检测和基因组总DNA Southern杂交证实,共获得11株转基因植株。生长观察结果显示,11株转基因植株生长发育正常,除2株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外,其余9株叶片衰老时间明显延迟,主茎有柄叶衰老延迟15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片伸长过程的模拟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叶片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 对于实现水稻生长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4个不同株型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水分试验、氮素试验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长、叶宽特征进行连续观测, 综合分析了水稻叶片几何形态指标随生育进程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 进而构建了水稻叶片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水稻主茎及分蘖叶片随生长度日(GDD)的动态伸长过程; 利用二次曲线描述了叶宽随GDD的动态变化过程; 分别用幂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描述了叶形(不同叶长处的叶宽)的动态变化过程; 另外, 以叶片氮素和水分因子分别描述了不同水氮水平对叶片形态建成过程的定量影响。同时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 主茎和分蘖动态变化叶长、叶宽的均方根差(RMSE)分别为3.6 cm、3.96 cm以及3.15 cm、3.56 cm。表明本模型对水稻叶片的动态伸长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解释性。  相似文献   

15.
小麦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指数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3种蛋白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3年田间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试验中拔节后叶片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呈上升趋势,同时冠层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低、中、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品种,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1 220, 710)和红边位置均有密切的定量关系,决定系数在0.80左右。对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均可利用统一的回归方程描述其叶片氮含量随反射光谱参数的变化,对于低蛋白类型品种,采用单独的回归系数即可提高叶片氮含量估测的准确性。本研究确立的小麦叶片氮含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可用于不同的小麦品种、生育时期和施氮水平,为小麦氮素营养的监测诊断与精确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冠层反射光谱监测水稻叶片氮积累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冬琴  朱艳  田永超  姚霞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6,32(9):1316-1322
作物氮素状况是评价作物长势、估测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作物氮素精确诊断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不同施氮水平下的4年田间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水稻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在冠层单波段反射率中,460 nm、510 nm及760~1 100 nm的光谱反射率与冠层叶片氮积累量的相关性较好;近红外波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3年田间试验数据,研究了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试验中拔节后叶片氮积累量均随施氮水平呈上升趋势,同时冠层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低、中、高蛋白质含量的品种类型,近红外区域若干相邻波段和可见光波段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与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氮素积累量的相关关系均表现较好,因此可用760、810、870、950和1 100 nm反射率的平均值与660 nm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对不同蛋白质类型小麦品种的叶片氮素积累量进行定量监测,但回归方程的斜率在不同类型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确立的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可用于不同的小麦品种、生育时期和施氮水平,为小麦氮素营养的监测诊断与精确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飞  张柏  宋开山  王宗明  刘焕军  杜嘉 《作物学报》2008,34(11):2046-2052
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的玉米和大豆的实测光谱反射率、光合有效辐射及叶面积数据,选取常用的9种植被指数,并根据光谱曲线特征和植被指数结构建立了两种新的植被指数,对其估算玉米和大豆冠层FPAR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指数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的关系因植被类型而异。以近、短波红外波段较以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计算植被指数的估算效果好。NDVI、RVI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计算的植被指数中估算FPAR效果较好,玉米估算模型R2分别为0.81和0.82,大豆估算模型R2均为0.81;NDSI、RSI在近、短波红外波段计算的植被指数中较好,玉米估算模型R2均为0.86,大豆估算模型R2均为0.84,优于NDVI和RVI。试验表明,利用近、短波红外波段估算FPAR是可行的;冠层含水量较土壤背景对FPAR影响更大;玉米和大豆冠层FPAR与叶面积指数(LAI)呈较好的对数关系,估算模型R2分别为0.75和0.70;但用植被指数估算FPAR效果要优于用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着生“凸耳”与未着生“凸耳”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遗传试验,对其F1、F2、BC1及BC2进行性状观察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对非“凸耳”性状为显性,受两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0.
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指数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3年田间试验数据,研究了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试验中拔节后叶片氮积累量均随施氮水平呈上升趋势,同时冠层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低、中、高蛋白质含量的品种类型,近红外区域若干相邻波段和可见光波段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与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氮素积累量的相关关系均表现较好,因此可用760、810、870、950和1100nm反射率的平均值与660nm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对不同蛋白质类型小麦品种的叶片氮素积累量进行定量监测,但回归方程的斜率在不同类型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确立的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可用于不同的小麦品种、生育时期和施氮水平,为小麦氮素营养的监测诊断与精确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