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比例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中番茄产量和品质及其体内镉累积的影响,以千禧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为材料,设计4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T1:1%生物炭;T2:3%生物炭;T3:5%生物炭),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根系、茎部和果实中镉的累积、产量与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其中T2处理的品质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24.7%、114.4%、12.0%、37.4%和80.0%。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番茄体内(根系、茎部和果实)镉含量,其中T3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在生长末期,T3处理番茄根系、茎部和果实中的镉含量分别为1.31、0.33 mg·kg-1和0.03 mg·kg-1。此外,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中添加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pH和腐殖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和酶活性(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在生长末期,T2处理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依次为47.42、165.85、167.76 mg·kg-1和6.28 mg·g-1·d-1、3.20 mg·g-1·20 min-1、1.07 mg·g-1·d-1和2.13 mg·g-1·d-1;T3处理对pH、腐殖质含量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分别为7.15和24.56 g·kg-1,但与T2处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番茄体内镉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进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3%生物炭处理效果最佳。同时,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4种野生百合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特征,探究不同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全株利用价值,为后续野生百合的品种选育和全株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黑龙江省细叶百合、东北百合、有斑百合和毛百合4种野生百合根、茎、叶和鳞茎的矿质元素(K、Ca、Na、Mg、Cu、Zn、Mn、Fe、Pb和P)含量进行测定,探究4种野生百合不同器官之间矿质元素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种野生百合矿质元素含量丰富,鳞茎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的大小排序为K>Mg>P>Ca>Na>Fe>Zn>Cu>Mn>Pb,根为K>Na>Mg>P>Ca>Fe>Zn>Cu>Mn>Pb,茎为K>Mg>Ca>P>Na>Fe>Cu>Zn>Mn>Pb,叶为K>Ca>Mg>P>Na>Fe>Zn>Cu>Mn>Pb。不同百合品种之间矿质元素含量分布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细叶百合和东北百合4种器官中的P含量显著高于有斑百合和毛百合(P<0.05),有斑百合和毛百合4种器官中则含有更丰富的Cu元素;4种器官中,茎和叶的K/Na值较高,而鳞茎和根中则较低。4种百合中,毛百合各器官中的K/Na值均最高。各器官中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鳞茎中,Pb与Mg和K、Fe与Ca和P、K与Mg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Cu与Fe和Ca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中,Ca与Fe、K与Mn、Zn与M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Fe与Pb、Cu与Zn和Mg、Ca与Pb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茎中,Fe与Na、P与K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n与Ca、Pb与Na和Fe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中,Mg与Pb、Fe与N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鳞茎和叶中,Mn元素与其他元素相关性较低且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黑龙江省4种野生百合的代表性元素为P、K、Mn,选取其中前3个主成分(F1~F3)进行综合排名,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细叶百合、东北百合、有斑百合、毛百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依据4种野生百合鳞茎中的10种矿质元素含量,可将其大体划分为Ⅰ和Ⅱ 2类,其中第Ⅰ类包括Fe、Zn、Ca、P、Na积累较多的东北百合和细叶百合,第Ⅱ类包括Mn、K、Mg、Cu、Pb积累较多的毛百合和有斑百合。【结论】黑龙江省野生百合矿质元素含量丰富,除常见食用器官鳞茎外,其他器官也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发现细叶百合鳞茎更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臭氧(Ozone, O3)对大白菜低温贮藏品质和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影响,用200 μL·L -1 O3熏蒸大白菜0、10、20、30、40、50和60 min,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确定最佳熏蒸时间,在最佳熏蒸时间用0、100、200和300 μL·L -1 O3熏蒸大白菜,处理后样品于(4±1)℃低温贮藏12 d,测定生理品质指标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40 min的O3熏蒸处理能最大限度促进大白菜硝酸盐、亚硝酸盐降解,且200 μL·L -1 O3熏蒸处理能有效抑制蛋白质、叶绿素降解,减少MDA积累和腐烂指数上升。200 μL·L -1 O3熏蒸处理40 min能有效保持冷藏大白菜品质,且促进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降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生防菌剂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的影响,为生防菌剂抑制西瓜枯萎病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西瓜苗移栽到连作20年西瓜的土壤中,设置B6、WF19、BW和对照4个处理,分别根部注施生防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6、油菜假单胞菌WF19、B6和WF19复合菌液(各菌液细菌含量均为1×108 CFU/mL)及无菌水1 mL/株,在西瓜采摘后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pH、有机质(OM)、全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LP)、脲酶(URE)、蔗糖酶(SUC)活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西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和SEM结构方程评估土壤环境因子、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结果】生防菌剂B6提高了土壤4种生物酶活性和TN、TP、AP、NO-3-N、NH+4-N、OM含量,降低了AK和TK含量;WF19提高了土壤CAT、ALP和SUC活性,降低了URE活性和TN含量,增加了土壤TP、AP、TK、AK、NO-3-N、NH+4-N和OM含量;BW提升了土壤NO-3-N含量、CAT和SUC活性,降低了URE和ALP活性,减少了土壤中TN、TP、TK、AP、AK、NO-3-N和OM含量。根部注施生防菌剂后,WF19和BW处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相对丰度降低,B6处理土壤中赤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AP、TP含量和URE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最大,AP、TK含量和URE活性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最大;硝酸盐呼吸、固氮和亚硝酸盐氨化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负效应,效应系数分别为-2.27,-1.55和-0.57。【结论】生防菌剂通过调节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酶活性影响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降低病原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发挥防治枯萎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含量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河北省全省区域典型集约化养殖场的主要畜禽粪便采样,分析测定畜禽粪便中Cu、Zn、Cd、Pb、Cr、As、Hg、Ni 8种重金属含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中位值)均符合德国腐熟堆肥标准和中国有机肥料标准,但数据离散且呈偏态分布。按德国腐熟堆肥标准和中国有机肥(NY 525-2012)的标准,河北省畜禽粪便的Cu、Zn、Cr、Cd、Pb、Ni、Hg和As超标率分别为41.73%、50.39%、31.50%、5.51%、0.79%、7.87%、4.63%和12.60%。鸡粪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Zn > Cr > Cu > Ni > As > Cd > Pb > Hg,其中,Cu、Zn、Cr超标率分别为22.22%、40.74%和33.33%。猪粪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u > Zn > Cr > As > Ni和Cd,其中,Cu、Zn、Cr和As超标率分别为80.43%、78.26%、30.43%和21.74%,Pb和Hg不超标。牛粪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r > Hg > Zn,其他重金属均不超标。按施用量15 t·hm-2推算出猪粪、鸡粪和牛粪的最严格土壤安全施用年限分别为26、79年和207年。因此,施用集约化畜禽粪便有机肥带来的环境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品种油茶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特征,以广泛栽培的油茶良种‘长林40号’、‘长林23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个试验点的正常生长林分叶片中1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油茶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为14.45 g·kg-1,Ca、K和Al元素的平均含量为3.12 ~ 6.79 g·kg-1,P、S、Mg 和Mn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79 ~ 1.68 g·kg-1;Fe、Ba和Na元素平均含量为45.54 ~ 71.94 mg·kg-1,Sr和B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1.10和14.73 mg·kg-1,Zn、Cu、Ni 和Ti元素平均含量为1.43 ~ 9.52 mg·kg-1。 除Mg以外,各矿质元素含量在供试品种间差异显著。 各矿质元素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在8.01% ~ 48.26%之间,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在6.32% ~ 58.85%之间,品种间和品种内单株间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 = 0.805 2,P<0.05),N、P、S、Al、K、Cu、Fe、Na、Ti和Mg元素变异系数较小,Ca、Zn、Sr、B和Ni元素变异系数居中,Mn和B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高;K元素含量与其他各元素含量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N、P和S,Fe、Mn和Al,B和Fe,Zn和Na,Cu和Ni,Ti和Ca,Ti和Fe 7组元素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r>0.7,P<0.01);N、P、S、Ca、Ba、Ti、B、Sr和Na元素在提取的4个主成分上具有较高荷载,利用该9种元素对供试3个品种判别分析的正确率达96.70%。该研究结果为解析油茶树体矿质营养吸收利用机制和科学营养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类种群结构和个体生长受水文、水环境和渔业捕捞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上差异,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在不同水域(河口、坝上和坝下)种群结构和生长现状,2020年7-8月在珠江中下游共采集228尾广东鲂样本,测量体长、体质量,利用鳞片测定年龄,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Beverton-Holt模型和Pauly经验公式估算生长、死亡参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优势体长分别为17.0~27.2、18.9~28.7和28.6~40.0 cm;优势体质量分别为93.0~447.9、148.8~480.0、39.5~1 420.8 g;年龄组成分别主要为3+(32.14%)、2+(24.11%),3+(32.14%)、2+(24.11%)和4+(31.58%)、5+(26.32%)。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年龄生长方程分别为L=47.2(1-e-0.177(t+0.387))、L=42.9(1-e-0.199(t+0.377))和L=53.7(1-e-0.155(t+0.401))。河口、坝下和坝上开发率E分别为0.410、0.373和0.248;临界体长Lc分别为25.1、23.0和28.4 cm。以上结果表明,广东鲂体长、体质量和年龄频率分布以及生长方程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乌饭树叶和乌饭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野生植物乌饭树叶和乌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饭树叶和乌饭中分别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尤其是Vc、Fe、Mn、Se、Ca含量较丰富;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 027 mg&#183;hg^-1和7 121 mg&#183;hg^-1,其中蛋氨酸、组氨酸含量较高,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分别为3 613 mg&#183;hg^-1和2 462 mg&#183;hg^-1,占氨基酸总量的40.02%和34.57%。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推荐标准,鲜味氨基酸(DAA)总量分别为2 212 mg&#183;hg^-1和2 202 mg&#183;hg^-1。  相似文献   

9.
BBX(B-box)是一类光温响应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光形态建成及逆境响应。为揭示ZmBBX家族基因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玉米基因组水平对该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ZmBBX基因家族共有34个成员,划分为5个亚族,编码蛋白氨基酸介于142~498 aa,预测大多数成员定位于细胞核内。ZmBBX基因启动子存在大量的光响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和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全生育期组织表达谱发现, ZmBBX7 ZmBBX27 ZmBBX28在玉米的全生育期均高表达, ZmBBX3 ZmBBX5 ZmBBX14 ZmBBX15 ZmBBX19 ZmBBX20在玉米叶片中表达量较高, ZmBBX6 ZmBBX11 ZmBBX18 ZmBBX32在玉米叶片和种子形成前期等时期表达量较高。同时,对实验室盐处理转录数据分析发现, ZmBBX1 ZmBBX3 ZmBBX9 ZmBBX12 ZmBBX13 ZmBBX21 ZmBBX25 ZmBBX29 ZmBBX33 9个基因在地上和地下都差异表达,其中除 ZmBBX3在叶片和根中表达不同外,其余基因在叶片和根中基本都上调表达。基于全生育期转录组数据的共表达及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 ZmBBX1 ZmBBX4 ZmBBX10 ZmBBX16 ZmBBX32可能通过蛋白互作介导光依赖的MEbrown模块中萌发籽粒的代谢和生长发育调控。蛋白互作预测分析发现,ZmBBX不仅可以发生同源互作,而且可发生异源互作,并且得到共表达转录数据的支持。综上,ZmBBX基因全生育期组织表达和逆境表达分化明显,在盐等非生物逆境和光相关的生长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稻田杂草群落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稻油轮作夏季稻田杂草群落分布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常规施肥NPK+秸秆不还田,N基追肥比例为6:2:2(F0NS,CK);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N基追肥比例为6:2:2(F0S);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6:2:2(F0SA);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7:2:1(F1SA);常规施肥PK,N减量15%+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6:2:2(F2SA)。记录杂草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并于2016年9月底进行水稻实收测产。结果表明,与CK相比,F0S、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杂草总密度分别降低50.3%、29.2%、20.3%和6.8%,秸秆还田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杂草密度、生物量和杂草多样性;与F0S相比,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杂草发生数量和发生密度差异不显著,但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不同程度地减少,柳叶菜科和玄参科杂草显著增加,配施秸秆腐解剂对农田杂草种类影响显著。在秸秆腐解剂和不同施氮措施下,与F0SA相比,F1SA和F2SA处理杂草种类、生物量增加,杂草相对密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优势杂草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但F2SA处理下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F0SA和F1SA处理。与CK相比,F0S、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7.13%、16.55%、17.80%和10.67%,其中F1SA处理作物产量增幅最高。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能有效降低稻田杂草的发生密度、总生物量和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充分利用河套灌区水资源和提高玉米产值的有效途径,在河套灌区以‘陕单609’玉米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常规种植密度6.0×104株/hm2为对照(CK),监测种植密度提高至7.5×104(D1)、9.0×104(D2)和10.5×104(D3)株/hm2对土壤水分、灌水量、田间耗水量、玉米产量及产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的土壤水分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D1、D2和D3的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密度分别增加3.81%、9.72%和13.90%,田间耗水量分别增加5.23%、10.71%和15.42%;秸秆生物量分别增加21.97%、41.34%和39.40%,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2.54%、18.47% 和-0.86%;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6.93%、7.01%和-14.1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00%、16.39%和1.74%;生产成本分别增加2.17%、4.35%和6.52%,总产值分别提高13.27%、20.47%和2.67%,净产值分别提高21.46%、32.12%和-0.12%。综上,河套灌区‘陕单609’种植密度提高至9.0×104株/hm2时,可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玉米产量,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微波消解ICP-AES测定紫荆花中常量和微量元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微波法消解紫荆花,以ICP-AES检测紫荆花中的15种常量和微量元素。优化了消解和检测方法,分析了元素和药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荆花中含有丰富的K、Ca、P、Mg、Na元素,其中元素含量的顺序为K>Ca>P>Mg>Na>Mn>Fe>Zn>As>Cu>Se>Cr>Cd,Ni和Pb元素未检出,紫荆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分离自陕西扶风某生猪养殖场的肠球菌的亚型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保障猪肉食品安全和临床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方法,对从陕西省扶风县某养殖场生猪鼻腔、粪便及其养殖场环境样品中分离到的87株肠球菌进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特异性基因的扩增,根据凝胶成像中条带位置对其进行分型,检测其ace、cylA、cylB、cylM、cylL1、efaA、esp、gelE、AS、asalhyl等11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87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鸡肠球菌和其他类型肠球菌(Other Enterococcus)的检出率分别为57.5%,10.3%,4.6%和27.6%;5种毒力基因asal、gelE、cylL1、aceesp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0.6%,27.6%,19.5%,18.4%和1.2%,在猪舍地面菌株中均有检出。粪肠球菌中的asal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毒力基因(P<0.05),各毒力基因在未定型的其他亚型肠球菌中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生猪育肥前期和后期,所有源菌株中毒力基因ace、cylL1、esp、gelEasal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3.7%和6.3%,82.3%和17.7%,100.0%和0%,75.0%和25.0%及84.1%和15.9%。【结论】扶风县某生猪养殖场中流行的肠球菌主要为粪肠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和鸡肠球菌。不同来源菌株中毒力基因检出率不同,生猪育肥后期菌株中各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通过不同生物等级的模式生物研究乐果、铜和锌的联合毒性,以明亮发光杆菌和斑马鱼胚胎为受试模式生物,通过混合毒性指数法(MTI法)评价了乐果、铜和锌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明亮发光杆菌毒性测试显示,暴露测试15 min时,乐果、铜和锌的EC50值分别为123、0.53 mg·L-1和1.71 mg·L-1;暴露测试30 min时,EC50值分别为122、0.50 mg·L-1和1.54 mg·L-1。乐果-铜和乐果-锌暴露15 min测得的MTI分别为0.69和0.60。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显示,暴露72 h后乐果、铜和锌的LC50值分别为0.31、1.67 mg·L-1和369 mg·L-1。乐果-铜和乐果-锌暴露72 h后测得的MTI分别为0.70和0.75。研究表明,乐果和铜、锌分别混合后的联合毒性均有所增强,整体毒性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因此两类物质在环境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长期不同培肥措施对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盐碱化参数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运行1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采集了不施肥处理(CK)、无机肥配施处理(NPK)、有机肥单施处理(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处理(RNPK)的0~60cm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电导率、碱化度和Na+、Cl-、CO32-+HCO3-含量逐渐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K+、Ca2++Mg2+、SO42-、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逐渐降低。施肥处理均较CK处理降低了土壤pH、电导率和碱化度等盐碱化参数,以及Na+、Cl-和CO32-+HCO3-等有害盐分含量,增加了阳离子交换量及K+、Ca2++Mg2+和SO42-等有益盐分含量,提高了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K处理相比,M和MNPK处理土壤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NPK处理土壤电导率有增加趋势,0~20cm土壤电导率较CK处理增加了7.1%。因此,从地力培育的角度来讲,苏打盐碱地稻田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土壤盐碱的降低和地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圩猪、程岭黑猪后腿肉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商品猪后腿肉为对照,通过测定其主要成分、色泽、pH、嫩度、质构特性和蒸煮损失等,研究2种安徽地方特色猪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灰分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商品猪肉(P > 0.05),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 < 0.05);圩猪肉L*值和a*值显著低于程岭黑猪和商品猪肉(P < 0.05),b*值显著低于程岭猪和商品猪肉(P < 0.05);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pH值显著低于商品猪肉(P < 0.05);圩猪和程岭黑猪的剪切力值无明显差异(P > 0.05),但均显著高于普通商品猪(P < 0.05);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商品猪(P < 0.05),而弹性、凝聚性显著低于商品猪(P < 0.05)。圩猪肉和程岭黑猪肉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商品猪肉(P < 0.05),说明两种地方特色猪肉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色泽、质构特性和保水性,符合现代人们对肉品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有机及无机肥料修复重金属污染水稻土效果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钙镁磷肥、有机肥与硅肥是良好的土壤重金属固化剂,也是常见的有机或无机肥料,非常适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筛选出最佳的固化剂及其添加量,对受污染农田的大面积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引,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硅肥、钙镁磷肥和有机肥对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修复效果、修复后土壤pH值和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硅肥和钙镁磷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分别添加16 g·kg-1和8 g·kg-1使土壤pH值上升2.65和2.74个单位,添加有机肥pH值上升幅度较小,添加8 g·kg-1仅使pH值上升0.83个单位;三种固化剂对Cd、Cu、Pb和Zn赋存形态造成明显影响,其中添加8 g·kg-1钙镁磷肥将可交换态Cd、Cu、Pb和Zn比例分别减少62.5%、69.0%、69.6%和73.0%,并将其转化为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修复效果优于硅肥及有机肥.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添加生物炭对放牧绒山羊羊粪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以羊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生物炭为添加剂,进行好氧堆肥试验,对照组(CK)不作处理,处理组1、2、3(T1、T2、T3)分别添加堆体干重的5%、10%和15%生物炭,分析生物炭对堆肥基本理化性质、腐熟度、臭气和木质纤维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堆肥最高温(64.8 ℃)和延长高温期持续时间,并提高堆肥结束时的pH(P<0.01),降低电导率。2)堆肥结束时CK、T1、T2和T3的总氮含量分别为19.69、19.92、21.30和20.30 g/kg,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149%、154%、189%和186%。与CK相比,T2和T3显著提高堆肥结束时总氮含量(P<0.05),降低堆肥氮素损失33.53%和23.71%,并显著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27%和 25%(P<0.05)。3)与CK相比,T1、T2和T3可分别减少NH3累积排放量25.25%、40.50%和28.89%,减少H2S 累积排放量26.33%、29.50%和30.09%。4)堆肥结束时4个组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8.76%~56.29%、37.60%~48.13%和6.65%~14.20%。处理组纤维素降解率(T1(52.90%)、T2(53.81%)和T3(56.29%))均高于CK(48.76%)(P<0.05),提高8.48%~15.44%;T2(48.13%)和T3(47.8%)的半纤维素降解率显著高于CK(38.43%)(P<0.05),分别提高24.37%和25.22%;T2的木质素降解率(14.2%)显著高于T1(11.20%)和T3(10.37%)(P<0.05),又极显著高于CK(6.65%)(P<0.01),处理组木质素降解率较CK提高56.08%~113.04%。综上,在本研究条件下,在羊粪堆肥中添加生物炭可有效减少放牧条件下羊粪堆肥中氮素损失和臭气排放,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和腐熟度,提升堆肥产品品质,因此推荐生物炭添加量为干重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云南德宏州是我国唯一处在热带北缘的油茶种植区,研究该区域油茶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油茶科学施肥、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测定并分析油茶土壤和叶片碳、氮、磷、钾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结果 油茶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分别为47.77、2.56、0.69 和5.28 g·kg-1,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为3.69 和26.05 mg·kg-1,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变化具有协同性,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直接取决于土壤全钾、全磷含量。油茶叶片碳、氮、磷和钾质量分数分别为422.09、13.51、0.97 和4.92 g·kg-1;氮、磷协同变化,且均受到土壤磷调控,油茶生长发育受到氮、磷双重限制,其中磷为主要限制元素。叶片磷和磷钾比具有内稳态特征,内稳态指数HP为5.08,HP:K为3.26,其余元素及化学计量比均不具备内稳态特征。结论 云南德宏州油茶需持续加强磷元素投入,同时均衡投入氮、钾元素,以保障油茶的健康与持续产出。  相似文献   

20.
热解材料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质的热解材料会对其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田间应用效果。选取四种乔木(橡树、桑树、樟树和松树)、三种草本植物(芦苇、蒿和蕨类)和两种作物秸秆(玉米秆和油菜秆),在同等热解条件下(550 ℃)制备生物炭,对比其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秸秆生物炭的可溶性Cl-和K+含量、EC和CEC均显著高于乔木和草本生物炭,有效磷也呈现类似规律,而可溶性Na+、Ca2+和Mg2+含量以及pH、SO42-、NH4+-N、NO3--N等指标在三类生物炭之间无显著差异。乔木生物炭和草本生物炭之间在各个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从营养元素、CEC和改良酸性土壤的角度来看,秸秆生物炭比乔木和草本生物炭更适合作为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