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之一。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现实融合需要,茶业的市场需求和旅游价值促使其通过产业融合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以中国江北茶区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陕南安康市为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及茶旅产业发展优势和条件,提出了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以茶旅融合促进陕南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陕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茶旅融合是围绕茶产业、依托旅游资源形成的茶旅经济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下“三农”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乡村产业振兴视阈下,林芝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林芝市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茶旅产业融合模式较为初级、品牌标识度不高、开发及推介力度不够、茶旅产业人才欠缺与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从茶旅项目和产品、培育茶旅龙头企业和品牌打造、深挖文化内涵、打造茶文旅项目,以政府、茶企、人才为依托,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林芝市茶旅产业融合的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加以调整,进一步推进林芝市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3.
茶产业和旅游业都是乡村振兴当中至关重要和地位关键的产业,二者存在着极大关联性其中,茶产业发展可以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资源,而旅游业又能够让茶产业声名远扬。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茶旅融合发展,强调通过茶产业和旅游业深度结合的方式,推动两种产业的振兴与崛起,有效凸显与提高乡村魅力,突出茶旅融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株洲醴陵市被誉为"千年古邑""山水洲城",人文底蕴厚重,地理、气候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茶叶和旅游产业历来是醴陵市的传统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战中实施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分析醴陵市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后续推动醴陵市的以旅兴茶、以茶促旅、茶旅互动的"茶旅融合"模式的对策,以期为醴陵市茶旅产业融合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林芝市乡村产业振兴的一种新形式,分析二者融合发展效率对高效利用产业资源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科技人员数量、茶园经营面积、茶园建设投资额作为输入指标,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输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以及地方性政府文件查阅等形式,收集林芝市6个茶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数据,构建了实证评价林芝市茶旅融合发展的DEA模型,并对其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通过加大科技人员数量、茶园经营面积和茶园建设投资额的投入实现茶旅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旅融合的全方位的投入可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整体规模。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提升林芝市的茶旅融合发展效率,需要采用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茶园建设的投资效率和扩大茶园经营面积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袁新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501-1502
以杭州市余杭区大径山为例,从其生态优势、茶产业发展沿革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大径山茶旅融合产业已有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比大径山和国内其他地区茶旅融合的模式,针对大径山茶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做优产地旅游环境、激发闲置资源活力、跟进精准招商服务三个方面提出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苍南县八亩后村五凤茶园以茶产业为主导,以茶文化为核心,以文旅产品为载体,积极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以文促茶"的发展模式,推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农旅互动、村景合一、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之一,不仅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产增收,也为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南京黄龙岘作为近些年来依靠“茶叶+旅游”模式建设起来的特色乡村茶文化村,其茶产业建设在乡村旅游带动下获得较快发展。基于对该地茶旅发展模式的分析,指出该地当下仍然存在茶文化先天底蕴缺失、茶产业发展表浅化、茶旅特色不足、营销宣传乏力等问题,提出基于后天优势延长产业链、加强特色茶旅产品建设、依托信息化平台宣传与开拓电商市场、优化旅游服务能力等优化当地乡村茶产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茶旅融合将茶文化活动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茶业附加值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助力茶旅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旅产业融合是资源、品牌、人才整合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茶旅融合实践是实现区域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资溪县为例,从分析其生态优势及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着力探索提升"资溪白茶"地位、助推经济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茶业与茶文化是我国特色产业与大众文化,具有悠久历史,关系着农业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其中,以茶叶为主的地区农业在发展种植资源的过程中也开始研究基于茶文化、茶产业的旅游资源开发。本文则基于茶旅体验的内涵,重点探讨茶旅体验需求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为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六安市各县区、乡镇积极配合"六安茶谷"建设、宣传茶谷建设项目和地方资源优势,举办各类节庆活动的现状,分析节庆活动对推动和宣传"六安茶谷"品牌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提出整合节庆资源,提升"六安茶谷"品牌的路径选择,旨在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研判统筹及引导管理,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唱响"六安茶谷"品牌。  相似文献   

12.
苏振  李秋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205-207
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发展茶产业的相对优势,使桂林漓江流域旅游地的一些贫困群体获得了改善生计的新机遇。通过引入可持续生计视角,分析该流域茶农户生计存在的资本匮乏、议价能力偏弱及抵御各种风险成本提升等问题,指出茶农户应从企业合作、创新营销、打造品牌,产业融合等路径改善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旅游正在成长为一种极富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形式.黄山市茶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但仍然存在游客对茶文化认知度不高、茶农及茶艺工作者与旅游活动的契合度不够、旅游购茶乱象丛生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从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加强茶文化的作用、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做好利益分配、进行关联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推动黄山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从自然、人文资源着手阐述了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性和名茶品质独特性。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并以茶生态体验游、茶博馆研学游为例挖掘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孙潇 《农学学报》2019,9(8):80-84
产业融合是农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民俗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本着“生态环境立镇、休闲旅游富镇、地区文化强镇”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发展道路。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千家店镇民俗旅游发展状况,发现千家店镇具有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具备良好的民俗旅游发展基础,其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存在景区与民宿缺乏融合、域内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完备、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缺乏反馈交流等问题,据此提出从完善公共和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经营水平,成立民俗旅游合作社,强化与其他产业融合,打造“互联网+民俗旅游”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推进千家店镇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用茶历史悠久,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全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贵州作为山 地省份,不同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其间,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用茶习俗与文化,随着农业产 业融合发展,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兴起,利用好贵州茶与民族茶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新的课题,本文 针对贵州民族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对民族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进行思考,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以区域内独特的荔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形成许多地方经验和典型模式。总结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荔枝文化资源的发展内涵;在已有荔枝文旅融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将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划分为科普研学融合发展模式、文化节庆融合发展模式、采摘体验融合发展模式、产旅联营融合发展模式 4 种典型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典型案例实践,明晰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产业动态;最后从问题的角度提出大湾区接下来可以在政府角色、平台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推动荔枝文旅融合向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统一的方向发展。首次对荔枝文旅这种依托地方果品文化资源进行乡村振兴道路设计的发展方式进行综合解读,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阐述了该地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与茶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茶文化,提高品牌竞争力,助推茶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了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充分,茶产品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同时为做好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提出了促进产业融合、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杭州农家茶楼产业作为休闲旅游经济的一种形式,为西湖龙井茶乡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经济,增加茶农经济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综述杭州农家茶楼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家茶楼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增加茶农收入,促进景区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