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要鉴别品种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由牛奶或奶粉、糖、乳酸或柠檬酸、苹果酸、香料和防腐剂等加工配制而成“乳酸奶”,其不具备酸牛奶的保健作用。购买时要仔细识别,酸奶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不能少于2.3%。2、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适宜乳酸菌生长的pH值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在2.0以下,若饮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使酸奶保健作用减弱;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只上升到3.0 ̄5.0,也不利用乳酸菌生长。因此,乳酸饮料在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较为适宜。3、饮后及时漱口随着乳酸系列饮料的发展,儿童龋齿率也在增加,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细菌起的主导作用。所以…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制作酸奶的优良乳酸菌菌种,以3种不同品牌的原味酸奶为试验材料,对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比较3种不同品牌酸奶中乳酸菌的计数及产酸能力。结果表明:品牌B酸奶中乳酸菌数最多,其次是品牌A。产酸能力强弱依次为品牌B>C>A,并且产酸能力越强,凝乳效果越好,乳清析出越少。  相似文献   

3.
以嗜热链球菌FJAT-7928、干酪乳杆菌FJAT-7929为菌株,以黄豆为基质,发酵得到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研究其在4℃保存条件下菌落数以及酸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30d内,两菌种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乳酸菌可高达到3.5×109 cfu.mL-1,高于单独发酵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中的活菌数。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最终酸度为109.0°T,pH值为3.58;FJAT-7929单独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最终酸度为114.0°T,pH值为3.65;FJAT-7928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酸度为60.0°T,pH值4.09。4℃保存3种发酵处理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30d内乳酸菌活菌数和酸奶的理化性质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层包埋剂包埋乳酸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层包埋方法,以牛奶蛋白为内层包埋剂,κ-卡拉胶和刺槐豆胶为外层包埋剂,对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双层包埋。考察双层包埋乳酸菌与未包埋乳酸菌在pH=2.1的胃酸环境、60℃/60min高温环境及室温存放1年等条件中的生物活性;同时将包埋乳酸菌应用于酸奶产品中,测定在酸奶储架期间包埋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双层包埋乳酸菌在上述实验条件中比未包埋乳酸菌保持更高的存活率,显示出用这种双层材料包埋的乳酸菌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耐久存,耐胃酸,耐60℃高温,适于在酸奶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层包埋方法,以牛奶蛋白为内层包埋剂,κ卡拉胶和刺槐豆胶为外层包埋剂,对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进行双层包埋.考察双层包埋乳酸菌与未包埋乳酸菌在pH=2.1的胃酸环境、60℃/60 min高温长时环境及室温存放一年等条件中的生物活性;同时将包埋乳酸菌应用于酸奶产品中,测定在酸奶储架期间包埋乳酸菌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双层包埋乳酸菌在上述试验条件中比未包埋乳酸菌保持更高的存活率,显示出用这种双层材料包埋的乳酸菌具有稳定的生物活性,耐久存,耐胃酸,耐60℃高温,适于在酸奶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酸牛奶乳酸菌培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奶是鲜牛奶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营养价值高,有独特的天然香味,作为传统营养饮料被消费者广泛饮用.为进一步提高酸奶的品质,通过试验对乳酸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乳酸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对酸牛奶生产工艺进行了跟踪研究,对不同的菌种配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几种果蔬汁对乳酸菌的增殖作用,进行了果蔬汁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培养时间、黄豆发芽时间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乳酸菌生长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黄豆芽汁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乳酸菌生长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蔬汁添加量4%,乳酸菌接种量3.5%,培养时间13h,黄豆发芽时间2d,在此条件下,乳酸菌的菌数为13.8×107 CFU/mL,pH值为3.97。研究结果对添加果蔬汁制备特种酸奶及酸乳饮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红莲、牛奶和白砂糖为原料,发酵生产益生菌红莲酸奶,得到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并具有保健功效的新型乳酸蛋白饮品。检测了4种配方的红莲酸奶的乳酸菌活菌数和pH值,结果表明,红莲汁与水的比例为1∶1所制得的红莲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9.
酸奶的氨基酸含量与其营养价值、风味及质构密切相关。试验研究了酸奶发酵过程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0℃恒温发酵10 h的过程中,酸奶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先降后升,发酵0~8 h以乳酸菌分解游离氨基酸占主导地位,8~10 h以蛋白质水解占主导地位。谷氨酸、组氨酸、蛋氨酸、两种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和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且在0~4 h时下降幅度为极显著;而牛磺酸、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在4~8 h时下降幅度为极显著;而精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在整个发酵期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另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40℃发酵10 h酸奶游离氨基酸水平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结合pH检测及感官评定,选择10 h作为其发酵终点。  相似文献   

10.
李变变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179-182,194
[目的]研究酸奶制作时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分离纯化、发酵性能、添加比例。[方法]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并对其发酵性能和传代特性进行测定,最终选择出发酵性能较好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将分离出来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不同比例在脱脂乳中进行混合菌株发酵,确定制作酸奶时两者的最佳添加比例。[结果]在酸奶发酵时,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添加比例为1∶1时,发酵脱脂乳粉可以在4 h内凝乳,发酵产品活菌数为5.4×10~7CFU/mL,酸度达到78.1°T,pH为4.50,发酵性能较好。[结论]该研究为乳酸菌在实际生产中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从发酵酸菜中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降胆固醇能力强的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能力进行测定。从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到一株胆固醇降解率达到52.21%的乳酸菌M16。M16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p H 2环境中30℃培养2 h后活细胞数仍然可以达到4.5×106 CFU·m L-1,在1.0%胆盐的环境中培养4 h后活细胞数仍然可以达到1.0×106 CFU·m L-1。通过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将M16乳酸菌鉴定为乳杆菌属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2.
产酸、耐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产酸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并进行功能评价,为乳酸菌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酸性风味食品为样品来源,以溶钙圈大小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并进一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的产酸性能、生长特性、耐酸、耐胆盐以及抑制病原菌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0株可在pH 3.0生长的乳酸菌。其中,菌株SC3A和DJ3被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pentosus,菌株SC15、SC16、DJ9B、DJ10C、SC8、DJ8A、DJ8B和DJ9A为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戊糖乳杆菌DJ3和SC3A的产酸能力、发酵生长速率和抑制病原菌的能力显著优于发酵乳杆菌。而发酵乳杆菌DJ8A和DJ9B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结论】从酸性风味食品分离得到了10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和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弱后酸化乳酸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剂量为60、80、100 kR的60Co-γ射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G4进行诱变处理,根据突变株的生长情况及产酸特性筛选出G4-1、G4-2、G4-3三株弱后酸化乳酸菌。此3株突变菌在酸奶的贮藏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弱后酸化特性,在4℃和10℃下贮藏25 d,酸奶的pH值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4.
以凤仙花种子为材料,分别用pH值为1~13的溶液进行培养,分析各处理凤仙花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幼苗营养物质累积及膜脂过氧化系统的状况,揭示酸碱胁迫对凤仙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2~11时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pH值为1时凤仙花种子活力指数相对最低;pH值为12时凤仙花种子萌发率稍低,但活力指数相对较高;pH值为1、13时凤仙花种子的萌发率和活力指数极低;与pH值为7时相比,pH值为3~6时抑制凤仙花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幼根和幼苗的生长,幼根数量减少,pH值为8~12时有利于凤仙花幼苗生物量的积累,促进了幼根和幼苗的生长,幼根数量增加;pH值为6~8时凤仙花幼苗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较高,并随着酸碱度的进一步增加,其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酸碱度的增加,凤仙花幼苗过氧化氢含量、氧自由基产生速率逐渐增加,SOD活性逐渐降低,而POD活性上升。综合来看,pH值为6~10较适合凤仙花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正>早在20世纪初,俄国著名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就指出,日常生活中饮用的酸奶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  相似文献   

16.
从延边地区黑熊肠道中分离并鉴定出3株乳酸菌,其中,嗜酸乳杆菌2株,发酵乳杆菌1株.根据其活性及胆盐耐受性选择2株嗜酸乳杆菌(L-1,L-3)进行耐酸试验、抑菌试验及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嗜酸乳杆菌在胆盐含量0.3%,pH值为2.0时仍然生长,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对小白鼠的毒性试验无毒性.这表明该菌株完全能适应动物胃肠道环境,作为微生态制剂用菌种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耐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于包头市的2批农家酸菜汁进行了乳酸菌的分离,得到的34株菌经耐酸试验后,发现有6株在pH值3.0的条件下生长.采用传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这6株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3株杆菌中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各1株;3株球菌中屎链球菌2株、鸟肠球菌1株.  相似文献   

18.
红枣酸奶的研制及枣汁对酸奶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奶和红枣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型红枣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红枣酸奶最佳配方为:枣/水磨浆比1∶8、枣汁/奶汁比2∶8、蔗糖用量6%;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接种量3%、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小时、发酵起始pH值6.5.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枣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酵后期因酸度过高而造成的有益菌的抑制作用,有效延长菌体的对数生长期,推迟酸奶凝固时间,提高酸奶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杜刚  田孟华  杨海英  杨胜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59-5260,5262
[目的]通过对培养基成分及pH值的研究,得到最佳乳酸菌增菌培养基。[方法]采用pH值梯度培养确定培养基的最适pH值;采用PB试验确定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响应面试验对乳酸菌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得到最佳培养基。[结果]适于乳酸菌培养的最适起始pH值为6.8;牛肉膏、葡萄糖和NaAc为乳酸菌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牛肉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牛肉膏23.70 g/L、葡萄糖47.53 g/L、NaAc4.87 g/L、蛋白胨10.0 g/L、酵母膏10.0 g/L、柠檬酸二胺2.0 g/L、Mn-SO4 0.2 g/L、吐温80 0.5 g/L。[结论]优化后的乳酸菌增菌培养基使活菌密度显著提高,达到制备乳酸菌菌剂需求。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只有具备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才能到达肠道并在人体中发挥益生作用。采用测OD_(600)值、平板菌落计数等方法测定了4株产多糖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能力。结果表明:F6041菌株的耐酸性较好;F4042菌株的耐胆盐能力较好,在胆盐浓度0.3%、0.5%2种条件下培养4h后的存活率都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