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D-精氨酸酶法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精氨酸为原料,经消旋反应得到DL-精氨酸。利用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菌体内精氨酸脱亚胺酶对L-精氨酸的专一脱亚胺作用,以87%产率获得D-精氨酸,并以88%产率获得附加产物L-瓜氨酸。测试了转化温度、pH对精氨酸脱亚胺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精氨酸脱亚胺酶的最佳催化条件是:转化体系温度37°C,转化体系起始pH 6.0。1.0 g湿菌体可重复利用7次共转化DL-精氨酸70.0 g,其中D-精氨酸全部保留,而L-精氨酸完全转化为L-瓜氨酸。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分析传统黄酒在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代谢规律以及精氨酸代谢酶对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调控作用,其中对照组不加任何抑制剂,实验组分别加入0.001、0.01和0.2mol/L L-鸟氨酸盐酸盐及150和750U脲酶作为抑制剂.结果表明:L-鸟氨酸盐酸盐和脲酶抑制剂对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抑制效果良好;尿素和瓜氨酸是氨基甲酸乙酯产生的主要前体物,在黄酒发酵中胞内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活性对氨基甲酸乙酯的产生起着抑制作用,然而其具体的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超声波辅助黄酒发酵的工业化可行性,采用30 L循环式超声波发酵罐进行黄酒酿造,研究超声波辅助对黄酒后酵过程中酒精度、总酸、还原糖等常规理 化指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超声波辅助对黄酒后酵过程中氨基酸、有机酸、酯类物质、醛类物质、高级醇等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 L循环式超声波辅助 对黄酒后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影响不明显,且黄酒醪液氨基酸和酯类总含量都高于未经超声处理的样品,而黄酒发酵醪液高级醇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经超声处 理的样品;经聚类分析表明循环超声处理的方式能使黄酒后发酵提前达到发酵终点。该结果揭示了循环超声波辅助黄酒发酵,缩短酿造周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提取精氨酸脱亚胺酶粗酶液,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初步分离精氨酸脱亚胺酶,然后通过DEAESephadex A 50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精氨酸脱亚胺酶,并利用SDS-PAGE电泳法来鉴定其纯度,最终达到纯化产碱假单胞菌来源的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的目的。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过程中,粗酶液的总酶活为424.43 U,比酶活为0.42 U·mg~(-1);盐析透析酶液的总酶活是222.10 U,比酶活为2.05 U·mg~(-1);离子交换分析活性部位的总酶活为105.83 U,比酶活是5.61 U·mg~(-1);凝胶渗透分析活性部位的总酶活为17.94 U,比酶活为11.80 U·mg~(-1)。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级别的ADI,其相对纯度为96%。因此,本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和酶活的精氨酸脱亚胺酶。  相似文献   

5.
董相军  张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69-9170
[目的]为了研究在甘草脱分化过程中添加抗生素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甘草无菌苗的下胚轴为试验材料,研究甘草脱分化过程中添加抗生素对下胚轴的出愈率、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甘草脱分化前期(4~6d),抗生素促进下胚轴的愈伤化,而在第8d时抑制下胚轴的愈伤化。添加抗生素降低甘草脱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形成。添加抗生素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甘草脱分化第2d增加,在第4~6d降低,而在第8d过氧化物酶活性又有所增加。[结论]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物脱分化过程中形态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鳖赖氨酸和精氨酸拮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体重为14 38±0 38g健康稚鳖45只,平均分成3组,分别为1、2、3组,在试验的0~15d和16~45d分别饲喂含赖氨酸为2 62%、4 33%、5 33%,2 62%、5 33%、8 05%的等能等氮半合成饵料,饵料精氨酸为2 85%。结果表明:处理对增重、饵料系数、肝重、体蛋白沉积、体蛋白净沉积率和肝精氨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 05),但是第3组体蛋白中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赖氨酸沉积效率、精氨酸沉积效率和肝蛋白精氨酸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下降(P<0 01或0 05),体脂肪沉积极显著增加(P<0 01)。说明:鳖高赖氨酸/精氨酸对生产性能和体蛋白沉积没有影响,但影响体蛋白和肝蛋白中精氨酸含量和沉积效率,发现有拮抗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产碱假单胞菌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产碱假单胞菌产ADI的最佳发酵条件为:10 g·L-1蔗糖为碳源,6 g·L-1蛋白胨为氮源,10 g·L-1精氨酸诱导物,4%的接种量和30%的装液量,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24 h,摇床转速为150 r·min-1,发酵液的初始p H8.5。在此条件下,产碱假单胞菌产ADI的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8.
精氨酸对妊娠环江香猪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精氨酸对妊娠环江香猪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体重35—40 kg的环江后备母猪10头,单栏饲养,每栏1头。配种15 d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83%L-精氨酸,对照组添加1.71%L-丙氨酸(等氮对照)。配种第45天,称取母猪体重,颈动脉放血处死母猪,收集血液,肝素抗凝,离心分离血浆;解剖母猪,记录胎儿数量、重量和存活率,采集羊水、尿囊液和胎盘,-20℃保存,用于实验室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精氨酸组与丙氨酸组相比,胎儿平均个体重和黄体数分别提高14.4%(P<0.05)和6.0%(P>0.05),胎盘粗脂肪含量降低14.7%(P<0.05),羊水和尿囊液中精氨酸的浓度分别提高65.0%和79.1%(P<0.05),尿囊液中赖氨酸浓度降低28.3%(P<0.05);血浆和尿囊液中NO的含量分别提高22.9%和66.3%(P<0.05),胎盘中总NO合酶、诱导型NO合酶和结构型NO合酶的活性分别提高75.5%、61.7%和84.5%(P<0.05)。【结论】提示精氨酸通过促进胎盘一氧化氮的生成促进妊娠母猪早期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福云6号茶叶茶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绿茶兼用品种福云6号的鲜叶多酚氧化酶(PPO)进行粗提,测定酶的活性并分析其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反应体系中,当邻苯二酚量为0.3~1.2 ml时,酶活性逐渐增长,底物含量太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当底物含量∶酶含量=2∶1时,酶活性表现最高,保持较高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40℃,在30~50℃范围内酶均能保持较高的活性,但超过50℃时,其活性则迅速下降;50~90℃水浴1 h,酶活性丧失32.33%~81.73%;维持较高酶活性的适宜pH值相对偏碱,在pH值8.6时表现为一个酶活性高峰,在pH值4.0~8.6时多酚氧化酶酶活性都上升。5种供试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NaHSO3的抑制作用最强,一定浓度下抑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全株青绿玉米的应用,本试验研究贮藏时间(1、8、16、24 d)和贮藏温度(低温0~4℃、中温16~20℃和高温30~34℃)对全株青绿玉米低温制粒颗粒料自由基、自由基清除剂、淀粉酶活性、pH值、乳酸菌、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过氧化氢、乳酸菌、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及pH值影响显著(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下1~24 d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高温下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H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第8 d时达到高峰;高温下霉菌和黄曲霉毒素含量逐渐增加,乳酸菌含量逐渐降低;大肠杆菌各处理均未检出。建议高温下贮藏时间不超过8 d,低温下可以适当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农药降解酶对受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淦  韩萍  吴传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71-4372
以海藻酸钙固定化联苯菊酯降解酶液,比较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对联苯菊酯的降解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固定化酶的活性相当于游离酶活性的75%。温度、pH值、Mg2+等条件的变化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较游离酶小;利用2 g固定化酶对受50 mg/L联苯菊酯污染水体进行处理,3 d后检测,水体中联苯菊酯的含量降低72%。  相似文献   

12.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JSU-5产纤维素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相似文献   

13.
用腐熟猪粪堆肥为材料制作微生物接种菌剂,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木屑、木屑与稻壳混合两种不同垫料发酵床应用接种剂后,垫料中pH值、无机氮及部分酶活性变化,探析应用接种剂对猪粪的原位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剂能降低垫料环境pH值;垫料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第5 d均降到最低值,其中混合垫料铵态氮含量最大时接种组与CK差异极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5 d达到最大值,其中木屑垫料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时接种组与CK差异极显著;脲酶活性在第10 d达到最大值,两种垫料脲酶活性最大时接种组与CK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纤维素酶活性在第5 d达到最大值,两种垫料纤维素酶活性最大时接种组与CK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蛋白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旺盛的酶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应用接种剂加快了猪粪原位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pH值对旱稻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pH值(3.00~9.00)的培养液对旱稻幼苗进行培养,15 d以后测定幼苗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培养条件下,旱稻幼苗丙二醛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显著,pH值5~6最适宜旱稻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柑橘皮渣为原料,通过超微粉碎技术进行前处理,采用双酶法降解纤维素与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高蛋白饲料.以可溶性蛋白质、还原性糖为考察指标,研究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添加量、体系pH值、酵母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终产品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50℃时,果胶酶添加量0.06 g/100g、纤维素酶添加量0.02 g/100g、pH值5.0下酶解皮渣1.0 h,可得还原性糖含量适宜、酵母利用度高的皮渣液.同时调节该酶解液pH值为4.0,酵母接种量为10.0%(V/V),35℃发酵5d,可得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01.9 mg,/L的高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纤维素降解真菌,研究其粗酶活性.[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以透明圈试验和滤纸降解试验验证其降解能力,通过菌落菌丝形态及rDNA-ITS序列测序鉴定菌株种属,通过改变培养时间、氮源、装液量、起始pH及培养温度5个因素探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最适产酶条件.[结果]得到3株纤维素降解真菌QS2、QS6和QW9,经鉴定确定QS2和QS6属青霉属(Penicillium),QW9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QS6菌株的FPA酶活和CMC酶活在3个菌株中均表现活力最高,且最适产酶条件为32℃时氮源为磷酸铵、起始pH 6.0、装液量100 ml,培养时间14 d.[结论]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粗酶活性的研究为纤维素酶的发酵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125Ⅰ标记的、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为底物,以鸡肾脏的提取液为粗酶液,研究在不同时间、粗酶液浓度、温度及pH值等条件下的酶促分解反应情况.结果显示:①IGF*.Ⅰ分解酶反应时间以30 min为宜;②粗酶液的含量宜在1.08 μg*μL-1以下;③酶活性在45 ℃时最高;④此酶在50 ℃以下稳定,当温度升至55 ℃时其活性急剧下降,升至60 ℃时将降至最大活性的20%左右;⑤此酶最适pH值为6.5~7.0.  相似文献   

18.
对比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滩涂新围垦地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林带作用下滩涂新围垦地土壤含盐量明显降低,造林第2年其含盐量已低于同地区农田和荒地土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大,土壤pH值稳定在841~87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低依次为农田>林地>荒地,在造林的起始阶段,荒地和林带土壤中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小,随时间增加,荒地土壤中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大幅低于林地,表明林带能有效培肥土壤。林带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脱氢酶活性,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参加工中4个主要条件对精氨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烘干温度对人参体内精氨酸转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1次烘干时间、蒸参时间、蒸参温度。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第1次烘干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精氨酸转化量越大。红参加工过程是人参体内游离精氨酸参与梅拉德反应转化为新活性物质的过程。其精氨酸的含量必然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粉花西伯利亚杏呈色机理,为花色变异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粉花西伯利亚杏为试验材料,以白花西伯利亚杏为对照,对4个时期花瓣的花色参数、细胞液pH值、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花色变化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粉花花瓣明度L*值与红度a*值变化趋势相反。粉花花瓣细胞液pH值持续升高,在花后11 d和19 d极显著低于白花花瓣。粉花花瓣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同时伴随着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各时期色素含量不同程度高于白花花瓣。开花阶段粉花花瓣与白花花瓣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与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粉花花瓣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各时期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白花花瓣。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青素是影响粉花花瓣呈色的关键色素,可溶性糖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细胞液pH值、CAT酶活性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青素为影响粉花西伯利亚杏花色的主要因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细胞液pH值、CAT酶活性等物质通过参与花瓣着色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