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有的拖拉机齿轮,由于使用、维护不当,往往没有到设计使用期限就过早磨损了。怎样才能预防拖拉机齿轮早期磨损呢?  相似文献   

2.
东风EQ140汽车的主传动器常见故障有;主传动器齿轮早期磨损或碎裂;主动齿轮42307后轴承早期损坏;油封漏油等。 1.主传动器齿轮的早期磨损。其主要原因有:①所用的润滑油规格不对;②差速器壳与主减速器被动齿轮的连接螺栓松动;⑦齿轮啮合不正确及齿侧间隙过小。 在工作中,东风EQ140汽车主传动器齿轮,齿  相似文献   

3.
拖拉机齿轮,由于使用、维护不当,往往没有达到设计使用期限,就过早地磨损了。怎样才能预防拖拉机齿轮早期磨损呢? 1.拖拉机在工作时,要按规定加足本机出厂规定的滑滑油,还要严格掌握用油的型号,冬季使用粘度低的润滑油,夏季使用粘度高的润滑油。 2.拖拉机在工作中,齿轮的技术状态会逐渐减弱,必须按规定技术参数定期检查、调整和修理。如齿轮工作面磨损过甚,就会在运转中产生振动和发出噪声。因此,必须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相似文献   

4.
从使用中看,东方红一54、75型拖拉机大小锥齿轮直接损坏的较少,多数情况是在工作1’500~3000小时后出现麻点锈蚀剥落,尤其是小锥形齿轮转速高,齿面易剥落,使表面渗碳层减少,加快了磨损,使齿轮早期报废。其原因:1.大小齿轮润滑不好。润滑油质量不合格,使润滑条件变坏;有时上盖不严,进入柴油或水,使齿轮油粘度降低、质量变坏,造成大小锥形齿轮早期磨损。润滑油不清洁,加快磨损;润滑油不足,保养时加油不够,变速箱与后桥螺栓松动或纸垫损坏使润滑油漏掉,变速箱或后桥壳放油螺栓丢失使润滑油流失,后桥两边阻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铁牛系列拖拉机 ,尤其是铁牛 6 5 4型拖拉机后桥差速器行星齿轮及齿轮轴极易损坏 ,特别是在维修更换有关零件后故障频繁 ,主要表现为 :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严重磨损 ;孔与轴研死 ;止推垫圈磨掉造成圆锥轮毂磨损 ;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齿面磨损、扭曲变形、啃齿、打齿等。经过走访用户和认真分析研究 ,我们认为铁牛系列拖拉机差速器行星齿轮等零件易损的主要原因是 :(1)设计上存在缺陷。设计上的不足主要有两点 ,一是早期产品行星齿轮内孔和行星齿轮轴上未设油槽 ,致使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与孔之间常常处于干摩擦状态而磨损加剧 ;…  相似文献   

6.
东方红-75/802拖拉机的中央传动齿轮副经常处在高载荷下工作,如果安装调整及使用不当,将导致锥形齿轮早期磨损、缩短使用寿命、机车使用成本增高,严重时贻误农时。  相似文献   

7.
70.怎样用换向法修复齿轮? 换向法用于单面磨损齿轮的修复。在单面磨损齿轮齿厚磨损超过允许值后,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将齿轮左右调换位置或翻转180°,使用未磨损的一面继续工作。 东方红—75型拖拉机最终传动齿轮,左右结构对称,大小减速齿轮单面磨损超限时,可将其左右对调(大小减速齿轮一起对调)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台长春-400型拖拉机变速箱一轴减速齿轮,在行驶中出现一、三、五挡噪音大,甚至发生打齿的现象,严重时发生自动脱挡的故障,有时换上几天又把齿打掉,使拖拉机不能作业。根据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断定是第一轴减速齿轮打齿。齿轮打齿原因有两点,一是因轮齿疲劳折断,二是轮齿受冲击载荷作用而折断。此外,齿轮不正常磨损也是拖拉机变速箱齿轮早期损坏比较多见的一种形式,齿轮磨损会增加齿侧间隙,使齿轮啮合不良产生冲击,严重时也会发生打齿现象。  相似文献   

9.
农用车主被动圆锥齿轮属后桥总成结构件,若操作使用、维护调整不当,会出现早期齿面剥落、局部严重磨损和崩齿、折齿事故。一、故障原因1.严重超载。现有很多农用车驾驶员在用车时,使车辆严重超载,破坏了主被动圆锥齿轮所需的润滑条件和本身规定的疲劳强度,使其在半干摩擦条件下工作,出现严重磨损和齿面剥落,严重时出现折齿、断齿现象。  相似文献   

10.
农七师123团农机修造厂在1996年秋季修车中,有两台东方红-75型拖拉机(早期生产)的后桥壳上安装主动齿轮轴承座孔磨损严重,使主动齿轮轴承座孔出现走外圆,按常规应换后桥壳,而该厂的技术人员采取堆焊、加工主动齿轮轴承座外圆的办法,解决了应当报废后桥壳的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序分析与模糊聚类的变速箱齿轮故障识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LC5T81变速箱疲劳寿命台架试验采集的齿轮运行状态振动信号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特征向量提取,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变速箱齿轮运行状态特征向量样本的亲疏关系,实现了对变速箱齿轮的跑合运行状态、磨损运行状态和故障运行状态的识别与诊断。验证表明,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故障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变速箱齿轮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电子控制最佳扭矩分配4WD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行星齿轮式分动器工作过程的分析,以提高运动性能和行驶安全稳定性能、减少轮胎磨损为目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控制前后传动轴扭矩分配的系统。根据前输出轴转速、后输出轴转速、方向盘转角和制动开关等信息,分正常、起步、转向、制动、滑转控制和转速差控制等6种工况,制定最佳扭矩分配方案,对系统实施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明显优于其他四轮驱动(4WD)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等温温度对奥贝球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奥贝球铁加工硬化对冷加工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奥贝球铁齿轮代替40Cr调质钢齿轮进行装机试验,对降噪声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奥贝球铁齿轮机械性能高于40Cr调质钢,柴油机整机噪声降低1.92dB(A),齿轮侧噪声下降5.3dB(A)。奥贝球铁齿轮经过45h磨合后,在标定工况下连续运转1000h,齿轮无异常磨损。齿轮间隙与极限间隙还有0.13mm的余量,其摩擦磨损性能合格。  相似文献   

14.
冷挤压技术在精密齿轮成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了有限元模拟分析技术在精密齿轮冷挤压成形与模具结构设计中的作用。介绍了带孔小齿轮的正挤压直接成形、带壳小齿轮的复合挤压成形和带轴齿轮的镦挤成形等传统冷挤压方法,以及上述各类齿轮的冷挤压成形条件和工作过程。阐述了应用闭式成形技术成形伞齿轮的原理,以及复动分流技术成形圆柱齿轮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考虑安装误差、支撑条件和齿轮承载变形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基于有限元计算渐开线斜齿轮变速器箱体系统误差的新方法,利用齿轮空间啮合理论,得出各个齿轮副的系统误差及人为误差,给出齿轮综合误差的计算公式。搭建真实渐开线斜齿轮相交干涉齿轮副模型,对标准齿轮和相交干涉齿轮的齿廓应力变化、齿向接触区域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齿轮副安装误差时,点接触和线接触的接触应力均有上升,线接触状态只变化了10.8%,而点-线接触的接触应力变化了46.4%,说明斜齿轮点-线接触对齿轮综合误差敏感性大于线接触。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内齿轮主要加工精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啮合齿轮传动广泛地应用于机械传动装置中。但因内齿轮受加工方法的限制,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到齿轮传动的质量。本文以直齿内齿轮加工为例,从工艺系统的角度分析影响内齿轮加工精度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内齿轮加工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非对称齿廓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非对称齿轮摩擦热流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沿啮合面的分布规律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推导了轮齿本体温度的热平衡方程,建立了轮齿有限元温度分析的模型。结果表明:达到热平衡时,非对称齿轮本体温度最大值比对称齿轮低,因而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能有效提高轮齿齿面抗胶合承载能力,并分析了压力角与齿面温度峰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表面质量对齿轮使用性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齿轮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指标。比较了不同齿轮精加工方法所得齿轮表面质量的差异。研究了齿轮表面质量对齿轮使用中的摩擦因数、摩擦损失、啮合噪声、疲劳寿命等使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齿轮齿面经光整加工后,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噪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往复式活塞隔膜泵磨损故障,采用混沌理论和分形技术,对隔膜泵不同连接处磨损时的系统非线性表现形式加以研究.通过对不同故障类型振动信号的分析,绘制了相应的庞加莱截面图,并计算了各种磨损故障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关联维数.研究表明当没有磨损故障时,系统为准周期态;而隔膜泵的各种磨损故障信号呈现混沌性态,且不同故障状态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关联维数有着较大的差别,可以用作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果秧分离振动发生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针对非圆齿轮啮合传动因质心变化而造成的轴上受力不平衡及振动较大等问题,对非圆齿轮行星轮系结构进行了动平衡分析。简化项目组前期提出的3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振动发生器模型,得到非圆轮系偏心质量的大小和分布,并通过对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静力学分析,确定了其平衡面间距,利用质径积的分解求得了非圆行星轮系的平衡质量。利用3组非圆行星轮系虚拟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获取平衡前后轴承座支反力变化曲线并对其最大幅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平衡后轴承座的受力明显减小,说明了3组非圆行星轮系振动发生器受力更均衡,证明了动平衡分析的正确性。该研究可为3组非圆行星轮系振动发生器装置进一步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