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疏涛  宋景 《农村电工》2010,18(9):25-25
2010年7月23日10时许,河南省卢氏县境内普降暴雨。至7月24日凌晨4时,全县19个乡镇有8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mm,狮子坪、瓦窑沟等乡镇降雨量达到250mm,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灾害,造成交通、通信中断和电网受损。  相似文献   

2.
榆次区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18~483mm,无霜期158d。全区10个乡镇,28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6.62万人。总耕地面积4.74万hm2,  相似文献   

3.
1.孝义市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状况 孝义市地处山西省中西部,汾河西畔,晋中盆地西南隅,境域总面积为945.8km^2。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均降雨量为486mm,年均无霜期为165d。全市辖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79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8日、9日,泸县加明、福集、喻寺、牛滩、天兴、得胜、潮河、方洞等镇突然连降暴雨,降雨量达310mm,局部地区降雨量在350mm以上,加之毗邻泸县的隆昌、富顺降350-400mm的特大暴雨,导致九曲河河水暴涨,水位超过加明大桥2.5m高,比1956年特大洪水水位还高0.5m。加明镇街村、罗桥街村及九曲河沿岸10多个村处于洪水淹没之中,全县19个镇全部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8亿元。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 青冈县位居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全县15个乡镇,16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36万亩,年有效积温2600℃,无霜期128天,年平均降雨量580mm左右。土壤结构以黑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在2.5%-3.5%之间,  相似文献   

6.
1生产模式1.1自然条件定陶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耕地5.07万hm2,下辖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68个行政村。定陶县系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秋凉春燥,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数2525.2h,年平均降雨量664.5mm,年平均气温13.7℃,年平均蒸发量1887.1mm,无霜期209天,宜选择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7.
故事发生在河南省虞城县焦庄自然村.2000年7月26日凌晨的一场大雨,仅三个小时,降雨量就达200mm.洪水冲断了公路,冲塌了桥梁,狂风将合抱粗的大树连根拔起,一棵碗口粗的树被拦腰拧断,树头凌空飞起,抛出3O米开外,这是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暴风雨.  相似文献   

8.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黄土高原高寒冷地区,与河北、内蒙古2个省(区)交界;辖9个农业县(区)、99个乡镇、2274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305万,其中农业人口16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4%。全市国土面积14152km2,海拔最高2420m、最低558m,山区、丘陵区占到总面积的70%以上。年均降雨量为400mm左右,蒸发量为2000mm左右。无霜期为90~125d。全市耕地35.4万hm2,其中水浇地11.4万hm2;种植作物主要  相似文献   

9.
原平市地处山西省北中部,年平均气温8.6 ℃,无霜期150 d~180 d,春季少雨,十年九旱,年均降雨量446mm。全市18个乡镇46.2万人口,总耕地面积6.5万hm2,其中2/3的耕地为雨养农田,成为原平市中低产田。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万hm2。缺水少雨、土壤贫瘠,严重制约着原平市粮食生产的大幅度提高。因此,治旱兴农,加速中低产田改造是农民走出困境、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1.布点试验,探索机械化旱作农业的新路子1989年原平市在王家庄乡永兴村开始布点试验,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示范工程,随后又在崞阳、解村、大林、闫庄等乡镇建立规模较大的示范点,并扩点…  相似文献   

10.
1991年6~7月,正值棉花盛蕾初花阶段,常熟市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5月19日~7月17日的梅雨期间,总降雨量达823.8mm,是往年的4倍多,尤其是7月1~14日,降雨415mm,暴雨成灾。为探明灾后棉花的生育状况及补救措施的增产效应,专门追踪调查了常熟市珍门、福山、董浜、浒  相似文献   

11.
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最南部,共有21个乡镇,314个村,60.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1.1万人。总耕地6.37万hm^2,其中水地4万hm^2,常年复播指数40%左右。盐湖区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3.6℃,年降雨量560mm,无霜期208d,是典型的缺雨干旱地带。  相似文献   

12.
2016年7月1-7日,含山县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1日和4日,降水量分别为216.5mm和70.1mm。过程降雨量超历史记录,全县有11个自动站雨量超过500mm,最大值在清溪镇达907mm。在这次暴雨过程气象服务中,含山县气象局充分利用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在开展气象资料收集分析、灾害预警预报发布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暴雨预报准确、预警发布迅速,警示及时、内容丰富、信息畅通,预警精度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扩大。公众用户、决策用户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决策部门迅速启动暴雨灾害应急响应,应对高效、处置得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降雨量对沙棘品种单株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连续几年对沙棘品种单株产量的测试,结合历年的降雨量及主要月份降雨量,分析降雨量与沙棘品种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棘品种的单株产量受品种及降雨量影响效果显著,在适当的降雨量范围内,降雨越多,产量越高,尤其是6、7月份的降雨量,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工程概况1.水文、地形、地质条件都平水电站位于贺江中下游,广东省封开县都平圩上游约一公里的地方。坝址控制的集雨面积为7870km~2。该地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08mm,最大一日降雨量154.6mm。汛期为4~8月,洪水以5、6两个月发生最多;而8月份最大洪水流量出现次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永定河流域内14个气象站点1957-2018年逐日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分析、小波分析对永定河流域降雨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法对降雨进行特征分区并通过相关分析揭示流域降雨的主要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永定河流域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2.88 mm/10 a,多年降雨量均值为389.22 mm。季尺度上,春秋两季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以秋季降雨量上升最为明显,上升速率为3.75 mm/10 a;夏冬两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以夏季降雨量下降最为明显,下降速率为-8.14mm/10 a。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流域降雨量变化存在着28、15、4 a三个周期,以28 a为主周期。空间上,降雨量地域性差异较大,流域降雨量由东南平原区向西北山区递减。REOF分析表明,前六个模态可以较好地反映永定河流域降雨的空间分布类型;根据各模态高荷载区分布,永定河流域可划分为六个降雨区:Ⅰ区为西南大同盆地区,Ⅱ区为北部张家口地区、Ⅲ区为延怀盆地区、Ⅳ区为北京及冀西北盆地区、Ⅴ区...  相似文献   

16.
衡东是罗荣桓元帅故乡,地处湘南,属典型丘陵地貌.县域总面积1926 km2,人口70万,辖2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盛产油菜、玉米、花生、红薯等.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分布不均,7~9月降雨量极少.常年干旱受灾面积达6740 hm2(10.11万亩),其中减产面积达4147 hm2(6.25万亩)、绝收面积达1017 hm2(2.56万亩).  相似文献   

17.
一、临县马铃薯产业的突出优势 1.气候资源优势 临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2℃,平均日照时数2771.5h,太阳辐射能量为563360kJ/cm2,无霜期160d,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480~540mm,且集中在7月-9月,  相似文献   

18.
半湿润区苹果树冠层降雨截留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苹果树冠层截留的观测数据,研究了苹果树的冠层截留特征。结果表明,①果树冠层截留量、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均与降雨量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冠层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呈对数关系;穿透流量、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分别呈线性关系。林外降雨大于1mm时产生穿透雨,大于1.5mm时产生树干茎流。果树冠层平均截留率为18%,冠层饱和截留量为7.5mm。②通过29场降雨试验,获得了适合京郊苹果树的冠层截留模型,并对该模型与常见冠层截留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这一农谚主要流传于华北地区,包括陕西、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以及河北、河南等省区。这些地区年降雨量偏少,特别是冬春雨雪较少,一般只占全年降雨量的1/10左右。例如山西省年平均降雨550mm,而11月一翌年3月的平均降雨量只有50~60mm。春旱是影响这些地区农作物正常生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黑龙江省26个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和29个水稻灌溉试验站的作物系数,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和Arcmap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并绘制了1960—1979年、1980—1999年和2000—2015年3个阶段水稻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水稻生育期天数、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及相应的气候倾向率分布图。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ET0平均值为620mm,自西向东总体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风速、湿度、日照时数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共同作用导致水稻生长季ET0以-3.90mm/(10a)的平均速度下降;生育期平均天数为115d,自北向南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温度升高引起了水稻生育期天数以2.68d/(10a)的平均速度增加;水稻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平均值为297.03mm,自西向东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育期天数的增加也弥补了降雨量减小的影响,使有效降雨量以0.62mm/(10a)的平均速度增加;需水量平均值为490.52mm,自西向东总体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生育期天数的增加弥补了ET0减小对需水量的影响,使研究区内水稻需水量以6.66mm/(10a)的平均速度增加;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平均值为0.64,自西向东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需水量增幅大于有效降雨量增幅,使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总体以-0.009/(10a)速度下降。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合理分配灌溉水资源和优化水稻品种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