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影响饲料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强。产朊假丝酵母蛋白饲料以农业副产物等为原料,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发酵菌种,通过固体发酵或液体发酵制备获得,作为动植物源性蛋白饲料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并能提高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利用率。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维持动物生长性能、维护肠道健康、维持瘤胃功能、缓解饲料中霉菌毒素危害等作用。本研究总结了产朊假丝酵母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功能,为开发利用新型蛋白源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及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以产朊假丝酵母、康宁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为发酵初筛菌种,探索单一菌种及双菌组合对甜高粱秸秆酒糟木质纤维素、蛋白质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数据可知,单一菌种和双菌组合均能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含量。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质含量为18.79%;粗纤维含量为34.68%,较未接菌降低了16.38%,且较单一菌种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降低了8.15%、7.01%。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处理可以降解部分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饲料中蛋白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是优良的饲料蛋白,在发酵饲料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单因素比较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二次回归模型,建立起产朊假丝酵母的最优发酵培养条件:葡萄糖19.86 g/l、酵母膏9.56 g/l、K2HPO41.45 g/l、MgSO41.12 g/l,pH值5.5,发酵温度28℃。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生产速度快、易于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葵花盘复合生物蛋白饲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多年来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经验,以产朊假丝酵母、米曲霉和康氏木霉组成复合菌剂,对利用向日葵花盘粉进行混合发酵来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工艺和应用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到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产朊假丝酵母、米曲霉和康氏木霉,按2:2:1配比成复合菌剂,1.5%的接种量加入到葵花盘粉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基质水分含量50%,以尿素为氮源,添加量1.5%,pH自然,30℃发酵48h后,产物中粗蛋白含量最高。所得生物蛋白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5.45%、2.01%、8.64%、9.16%和20.39%,且有酒香味,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5.
饲料酵母替代鱼粉作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料酵母(feedyeast)属单细胞蛋白,是用酒精废液、味精废液、亚硫酸纸浆废液、石蜡油或糖蜜等作原料,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为菌种,在发酵罐内经培养繁殖而获得的菌体浓缩物(风干状)。它有别于用酵母等微生物与其他植物蛋白,经固体发酵后,菌体与培养物(底物)混合、烘干、磨碎所形成的产品—酵母饲料或称酵母培养物(yeastculture)目前,我国饲料酵母已由研制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年产量约4000吨,作为一种新型蛋白饲料资源,研究其营养价值并科学地加以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文献认为,不论培养的主原料多么不同,饲…  相似文献   

6.
泔水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菌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泔水的主要成分及菌落总数进行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糖类、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5.12%、25.12%和23.74%,其中非蛋白氮占粗蛋白的55.41%,菌落总数在4.5×1010/g以上。微波(2 450 Hz,900 W)辐照15 m in能杀灭泔水中所有微生物,将选育得到的解脂假丝酵母F6和产朊假丝酵母0233为发酵菌株,对泔水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双菌种(1∶1)发酵30 h后,粗脂肪降解率为30.90%,非蛋白氮转化率为42.25%,为进一步研究泔水转化高蛋白微生物饲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酱油渣发酵工艺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米曲霉发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复合微生物(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二次深度固态发酵,提高产品游离氨基酸、活性酶以及生物活性小肽,改良产品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生产高附加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替代产品。以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候选菌株,以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底物组成、底物含水量、总接种量、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优良菌株组合发酵效果最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35%(P0.05),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24.44%(P0.05);最优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1.0,接种量10%,温度30℃,发酵时间60 h,厌氧发酵24 h,自然p H得到发酵蛋白饲料产品粗蛋白质含量49.44%,酸溶蛋白含量19.89%。本研究为提高酱油渣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生物饲料的菌种,以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以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4株菌的单菌和多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试验筛选最佳发酵菌种,同时研究了固体培养基灭菌与不灭菌工艺对其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固体培养基不灭菌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高于灭菌处理;4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单菌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75%;产朊假丝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双菌组合的发酵效果优于三菌和四菌发酵,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88%。由该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的最佳菌种组合为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产朊假丝酵母作为新型饲料微生物菌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然而,关于产朊假丝酵母高效培养的研究不多。研究以OD值和活菌数作为测定指标,研究产朊假丝酵母最优培养参数,为开发饲用酵母提供数据。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与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培养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培养基为蔗糖60、酵母浸粉20及KH_2PO_4 1g/L,此时酵母细胞数达8 300万CFU/mL。与对照组相比菌数提高3倍,为饲料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表达富含蛋氨酸醇溶蛋白的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玉米δ—10kD-醇溶蛋白基因(zein),酵母的GAP启动子(GAP—P)、终止子(GAP—t)拼接合成表达框,以18S rDNA片段为整合介导区.用放线菌酮(CYH)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结合pBR322质粒构建了同源整合表达载体.把zein基因同源重组整合到产朊假丝酵母染色体上,构建表达zein基因的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株。蛋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菌株的蛋氨酸表达量比起始菌株提高了17.14%。该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的构建为下一步提高其蛋氨酸产量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糖蜜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混菌种发酵提取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方法,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要指标,考察菌种组合、菌种配比、投菌量、发酵温度、发酵浓度、发酵pH、氮源和无机盐等因素对发酵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生产蛋白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灭菌工艺,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投菌量为10%,糖蜜最佳发酵浓度为20g/100mL,温度30℃,初始pH5.0,投加适量酵母膏、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试验为糖蜜废液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秸秆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及发酵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DSZ-2)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作为发酵菌种,以稻草秸秆为原料,采用混合发酵方式生产单细胞蛋白,并对混合发酵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按最佳发酵参数进行秸秆发酵所得到的发酵终产物中蛋白含量可达约24.5%。另外还首次将产朊假丝酵母开发成活性干酵母制剂,该制剂经初步测试证实其单细胞蛋白生产性能优异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麸皮为辅料,利用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对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菌种配比、玉米秸秆和麸皮的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分含量等条件的研究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种配比1:1、玉米秸秆与麸皮配比4:1、接种量8%、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6h、含水量45%为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粗蛋白的含量由5.62%提高到了25.67%。  相似文献   

14.
混菌发酵生产富肽蛋白饲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枯草芽胞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菌混合发酵生产富肽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择接菌比例(枯草芽胞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为3:1,发酵36h。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装料量40g,原料初始含水率为62%,拌料水的pH值为自来水的自然pH值。在此条件下测得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NSI)含量达到33.61%。  相似文献   

15.
旨在构建食品级酵母工程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价。采用重叠延伸PCR(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方法,将实验室已构建完成的原核表达载体PGZM18中的原核基因序列删除,设计2组引物,以PGZM18原核载体序列为模板进行引物设计,将片段序列分为2个片段P1-1和P2-1,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删除来自原核的DNA序列(包括抗药性标记Amp在内的细菌质粒序列DNA片段及原核复制区),将最终获得的PCR产物GZM18转化至产朊假丝酵母中,通过菌落计数和PCR方法测定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食品级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株构建成功,外源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为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在微生物饲料开发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饲用产朊假丝酵母增殖产率,采取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产朊假丝酵母增殖的影响,对产朊假丝酵母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成分配方。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麦芽浸粉质量浓度为29.19 g/L,酵母浸粉质量浓度为19.30 g/L,K_2HPO_4质量浓度为2.54 g/L。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24 h,产朊假丝酵母菌液OD_(600)值可达0.959 7,活菌数平均值为1.82×10~8cfu/m L,菌体干重可达19.76 g/L,是对照组菌体干重的2.3倍。说明以麦芽浸粉质量浓度为29.19 g/L、酵母浸粉质量浓度为19.30 g/L、K_2HPO_4质量浓度为2.54 g/L作为培养基可以有效提高产朊假丝酵母的增殖产率。  相似文献   

17.
对菊芋糟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白地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效果较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为最适麸皮添加量10%,最适初始pH为5.5,加水比为1:1.7,尿素含量为2%,接种量为9%,在此条件下30℃培养5 d,粗蛋白含量达到32.09%,比培养基初始粗蛋白含量提高了超过90%。在此基础上,对固态发酵糟渣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扩大试验,粗蛋白含量达到27.92%。  相似文献   

18.
泔水垃圾发酵生产微生态蛋白饲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C01、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ivisiae S0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01混合菌种发酵泔水生产微生态蛋白饲料的条件及干制工艺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原料配比选择是泔水:麸皮:木薯酒糟=6:2:2;菌种配比(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为6:3:1;添加0.5%尿素、2%的硫酸铵,30℃发酵24h,发酵后基质在70℃通风干制280min得到成品。成品含水量约10%,粗蛋白含量为20.01%,真蛋白含量为13.85%,植物乳杆菌及酵母菌活菌含量分别在3.1×109个/g和8.5×108个/g之上,产品色泽黄褐,轻微酸味,有明显曲香,无泔水异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目的是在不同底物蛋白质水平下,利用热带假丝酵母ZD-3及其与酿酒酵母ZD-5或产朊假丝酵母ZD-9二元混合菌种,分别对棉粕混合底物进行单菌或二元菌种固体发酵。通过对发酵产物回收率、游离棉酚和产物营养成分含量等的测定,探讨不同菌种的发酵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酿酒酵母ZD-5或与产朊假丝酵母ZD-9对不同蛋白水平下的棉粕混合底物进行二元复合发酵,均可显著降低底物游离棉酚含量,复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效果,以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酿酒酵母ZD-5间的复合发酵最为理想,且底物粗蛋白水平低,发酵脱毒效率高。不同酵母菌发酵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底物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不同发酵方式对不同蛋白水平的棉粕混合底物的发酵产率平均为95.53%。  相似文献   

20.
酵母菌发酵生产饲料酵母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5株酵母菌,分别利用4种培养基进行发酵试验,测定菌体生物量、粗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得率,结果表明,糖蜜培养基为发酵饲料酵母的最佳培养基,其中产朊假丝酵母(8号菌)为发酵生产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