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成英  刘晓兰  王松 《中国饲料》2021,1(21):123-125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比例7:3、料水比1:1.3、接种量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87.08 h。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发酵饲料中可溶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77%,达到预测值的99.14%,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多菌种|固态发酵|饲料|可溶性蛋白|响应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蛋白质饲料紧缺的问题日益突显,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和合理利用现有的饲料资源。试验选用玉米黄粉、豆粕和小麦麸三种原料为发酵底物,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混菌固态发酵玉米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1%,温度30℃,物料含水量0.8 ml/g,发酵时间7 d,此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03.55 mg/g,而粗纤维、粗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42.87%和20.56%。说明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可提高玉米黄粉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发酵可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研究通过平板培养和发酵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发酵玉米蛋白粉生产饲料的最佳菌种,并以发酵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所用菌种的比例。结果表明:以嗜热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三种菌株配合发酵效果较好,比例为3∶3∶2时发酵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4.47%。  相似文献   

4.
玉米蛋白粉饲料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多数为醇溶蛋白不易被动物所吸收,利用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可提高其吸收利用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出高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以提高其发酵玉米蛋白粉的能力。通过大量筛选及连续传代试验,筛选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较原始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有明显提高的枯草芽孢突变菌株11-1。经试验测定该菌株的蛋白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1.66倍。发酵验证试验表明,菌株11-1对玉米蛋白粉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转化率由原始菌株的37.39%提高到47.83%。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7,(24):46-55
以酸性脱脂牛奶培养基为限制性培养基,结合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酸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供试菌株种属;通过室温18℃下固体发酵豆粕试验,探索供试菌株降解大分子抗营养因子、提高酸溶蛋白相对含量的可行性,并以酸溶蛋白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水比、玉米粉含量、硫酸铵含量、菌株接种量4个因素,优化固体发酵豆粕的条件。试验共获得133株初筛菌株,以其中透明圈直径2.00 cm的菌株SD47、SD48、SD56和SD62进行复筛,筛选出SD48菌株,其酸性蛋白酶活力为75.40 U/ml。SD48菌株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SD48菌株固体发酵豆粕30 d时,发酵豆粕色泽金黄,具有浓郁酸香味,无结块现象;发酵豆粕p H值降低,酸溶蛋白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提高,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接近完全降解。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1、玉米粉含量10.0%、硫酸铵含量6.0%、菌株接种量8.0%、发酵时间30 d。与基础发酵条件下发酵30 d的结果相比,在最优条件下,酸溶蛋白相对含量提高了127.6%,抗氧化活性提高了185.8%。SD48菌株耐受酸性环境,可在胞外产生蛋白酶,极大地提高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是一株性能优良的发酵豆粕用菌株。  相似文献   

6.
利用熵值法求权重与响应面分析法对红酵母固态发酵增色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基础上,以发酵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其增加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综合评价值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研究培养基组成、料水比、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红酵母菌株产蛋白和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建立预测模型,优选出最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15%为接种量,28℃为发酵温度,料水比(m:m)(龙虾配合饲料:水)=1:1,3 d为发酵时间,蚕蛹7.5%、花生饼20%、鱼粉20%、米糠22.5%、麦麸30%为培养基组成时,该菌株产蛋白最高量为2.245 mg/g,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40.63μg/g干基。比优化前饲料的蛋白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0.926 mg/g和174.07μg/g干基,分别提高了142.44%和38.24%,综合提取效果值为87.76。验证试验表明本试验建立响应模型较成功。  相似文献   

7.
以鱼粉、发酵豆粕、豆粕、玉米蛋白粉为动植物蛋白源设计了6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3的等氮等脂配合饲料,进行为期40 d的刺参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发酵豆粕对刺参生产性能、体壁营养成分、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生产性能指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和体壁粗蛋白质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为16%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达到最大值。肠道中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受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的显著性影响(P0.05),而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体壁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和体壁系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21):49-56
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到一株对玉米蛋白粉有较强降解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1-1。该菌株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较强的亚硫酸钠耐受能力。单因素发酵实验表明,X1-1菌株液态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36℃,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72 h。发酵液经喷雾干燥得到的发酵玉米蛋白粉样品的蛋白酶活为2 217 U/g,粗蛋白以及小肽含量与玉米蛋白粉原料相比,分别提高了1.81倍和5.35倍。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大豆肽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大豆肽.研究菌株种龄、种子液接种量和摇床速度对多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龄12 h,接种量5%,摇床速度180 r/min最佳.同时,对影响多肽产量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豆粕粉加水量3个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发现,该菌株发酵产多肽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发酵时间48 h,加水量94%.优化后该菌株发酵豆粕后的多肽溶液酸性可溶氮含量达到1 384.65μg/mL,水解度DH为23.89%.  相似文献   

10.
研究混菌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以豆粕的可溶性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设计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含水量、外源酶的添加量、初始p H值等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确定菌种添加量为4%,初始p H值为6.5,正交试验得出:发酵时间为7 d、发酵温度40℃,初始含水量为40%,外源酶的添加量为0.45%,该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168.5μmol/g,大豆球蛋白的含量为11.2μmol/g,效果理想,为豆粕固态发酵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验分别利用产α-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以及β-甘露聚糖酶的功能性嗜酸乳杆菌对豆粕进行协同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液料比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12.3%、发酵时间78.9 h、发酵温度36.8℃、液料比0.9 L/kg。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发酵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5.13%,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66.91%,半纤维素含量下降了24.93%,游离氨基酸含量是发酵前的11.62倍,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下降了91.68%,脲酶活性下降了95.67%,植酸含量下降了83.87%,发酵豆粕中的活菌数为1.37×1010 CFU/g。研究表明,该复合菌株发酵模式能够有效增加豆粕的营养成分,去除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豆粕的利用率,为发酵豆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木聚糖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强化禽畜消化道分解饲料的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曲霉A-3固态发酵生产饲用木聚糖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的发酵条件如下:采用麸曲种子接种,接种量为10%;装料量为5g/300ml三角瓶、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5℃、料水比为1:1.5、培养时间为84h。在优化条件下,菌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达8291.75IU/g,比优化前提高了63.73%。  相似文献   

13.
试验首先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豆粕固态发酵过程中影响蛋白酶产率的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变温发酵温度转变的最佳条件。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对蛋白酶活力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通过优化,豆粕发酵时蛋白酶产生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基质层厚度1.75 cm、含水量44%及发酵时间44 h,此条件发酵豆粕中蛋白酶活力可达907.94 IU/g。由此确定变温发酵在44 h后提高发酵温度至40℃,再继续发酵28 h,对比变温发酵与恒温发酵样品中蛋白含量与酸溶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变温发酵可以减少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但可以产生更多的低分子肽类物质,发酵72 h后其酸溶蛋白含量可达19.75%,其含量比恒温发酵提高6.45%。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从泡菜中分离出具有乳酸菌菌落特征的菌株,经过进一步纯化筛选后,所得乳酸菌生长较为旺盛,菌种活力较好。利用菌种活力强的乳酸菌发酵有机米糠,同时富集矿物质亚硒酸钠,并确定乳酸菌发酵有机米糠富集微量元素硒的最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有机米糠添加量34 g、培养基装液量55 ml、接种量9%、种龄8~16 h、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亚硒酸钠添加量100 mg/l。以上述条件发酵有机米糠,乳酸菌的生物量为9.94 g/l,有机硒生产水平为7.46 mg/l。  相似文献   

15.
固态发酵生产豆粕多肽饲料的温度分段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温度分段控制对豆粕固态发酵生产豆粕多肽饲料的影响。选用普通饲料豆粕为原料,米曲霉作为发酵菌种,在对菌株生长性质和蛋白酶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以豆粕蛋白水解度为测定指标,对影响菌株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温度因素进行了分段研究,并运用混料设计法对不同温度的不同时间段进行了优化预测及验证。结果表明:在用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的过程中,通过温度分段控制,可以达到生产多肽饲料的目的(豆粕蛋白水解度10%以上),并得到了最优发酵条件:0~33.5 h、26℃;33.5~50 h、23℃;50~65 h、45℃,在此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为19.5%。温度分段控制对固态发酵生产豆粕多肽饲料影响明显,可大幅度提高豆粕蛋白的水解度(比原有工艺提高了140%)。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在种子液培养基中添加腐植酸钠,探讨腐植酸钠对酵母菌发酵特性的影响。将腐植酸钠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酵母菌种子液培养基中,以活菌数为指标筛选腐植酸钠的最适添加量;再将含有最适比例腐植酸钠的酵母菌种子液接种到稻壳粉、精料、豆粕和统糠4种固态培养基中,测定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真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为:种子液中添加1%~4%的腐植酸钠对酵母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当腐植酸钠添加量为2%时,酵母菌活菌数最高(P0.05)。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明显改善酵母菌在固态培养基中的发酵特性: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显著提高4种固态发酵基质中酵母菌的活菌数,且在豆粕中提高量最大(P0.05);可显著降低精料、豆粕、统糠发酵物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稻壳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统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最为明显(P0.05);可显著提高精料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0.05),对稻壳粉、豆粕和统糠三种培养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显著增加稻壳粉、精料、豆粕和统糠4种培养基中真蛋白质含量(P0.05),其增加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壳粉、精料、统糠、豆粕。结果显示,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显著影响酵母菌固态发酵的特征,进而提高发酵效果,改善发酵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玉米黄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制备的种曲为发酵剂进行发酵饲料的制备。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固态发酵玉米黄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所制备的种曲为发酵剂固态发酵玉米黄粉饲料的最优化工艺为:物料比(黄粉:麸皮)7:3,料水比1:1.4,发酵时间108 h,发酵温度33℃,种曲接种量5%。该条件下发酵玉米黄粉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3.67%。  相似文献   

18.
黑曲霉产高酶活纤维素酶突变株ZM-8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航空诱变的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进行筛选,得到纤维素酶高产突变株ZM-8。以玉米秸秆粉为主要碳源,经固体发酵培养,测得其滤纸酶(FPA)酶活力为110.2U/g、纤维二糖水解酶(C1)酶活力为389.9U/g、葡聚糖内切酶(CMCase)酶活力为489.3U/g、β-葡葡糖苷酶(β-Glase)酶活力为1208.1U/g,比出发菌株各组分的酶活力分别高了2.1、3.5、1.7、1.8倍。经过5次继代固体发酵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产酶稳定性,可作为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SCP)饲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强烈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牛源肠道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BN-10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结合培养基组成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正交试验,利用SPSS软件进行极差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考察培养基组成对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酵产蛋白条件。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黄豆粕粉5%、ZnSO40.01%、KCl 0.02%,初始pH值6.0,种子液按2%接种量接种至装瓶量为30 ml/250 ml的三角瓶中,200 r/min、37℃培养24 h。优化后,表征抗菌蛋白产量的抑菌圈面积增大了65.2%。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获得了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抗菌蛋白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的降解效果,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酶解温度、酶解液初始pH值、复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羽毛蛋白粉进行酶解,并利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每克羽毛粉加入角蛋白酶0.0335 g、碱性蛋白酶0.01675 g,酶解液初始pH 11,在35℃下酶解36 h,羽毛分解率达到79.8%,酶解液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84.18 mg/L,酶解羽毛蛋白粉体外消化率达到30%,表明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具有良好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