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华鳖穿孔病病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由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中华鳖穿孔病的病理变化。病鳖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充血、出血,呈败血症;脏器局部坏死组织中聚有大量脓细胞,呈化脓灶。同健康鳖相比,病鳖12项血清生化成分有8项发生显著变化:K+、Ca2+、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量增多;Na+、Cl-、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量减少;肌肉中酯酶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中华鳖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初始体质量为(3.28±0.15)g的中华鳖稚鳖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0.5%、1%、2%复方中草药的试验饲料60d,研究复方中草药对中华鳖生长、体成分和某些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中华鳖的体质量增加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0.5%和2%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中华鳖的肝体比最低,2%添加组中华鳖的脏体比最低。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升高,中华鳖的体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量对中华鳖体水分和粗脂肪无显著影响(P0.05)。1%与2%复方中草药组鳖体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高于对照组。中华鳖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随中草药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中华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中华鳖的生长性能,添加量以1%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集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病鱼和健康鱼,测定二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氯(Cl-)、血清钙(Ca2+)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对于健康鱼,病鱼ALT、AST、Cl-和Ca2+显著升高(P<0.05);AKP、TP、ALB显著降低(P<0.05);TG、GLU、CREA和UREA虽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有较大差别。整体而言,肌肉溃烂病引起中华倒刺鲃肌肉、肝、肾等多种重要组织器官病变,相应血清指标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鲤鱼棘头虫病的病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病鱼的组织(肠、肝、胰、肾)病理变化,及血液(血清的钠、钾、氯化物、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总活力及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白细胞血式)病理变化,从而阐明了引起病鱼慢性死亡,而累计死亡率又高达60%的机理。查明了病原(崇明长棘吻虫)的中间寄主是模糊裸腹溞,找到了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在发病地区用鱼种池培育的鲤鱼鱼种的有效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5.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理生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腹水呈淡黄或红色,透明或混浊,pH 值6.5,多数发生凝固,李凡他氏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是由炎症引起的渗出液,主要是肝性腹水。病鱼血清的钠、氯、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都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鱼,白蛋白的含量不到健康鱼的1%。病鱼血清肌酐、LDH、GOT、GPT,AMY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鱼。所有这些都表明病鱼的肝、肾、心、胰等发生了严重病变,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胰功能不全,最后导致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  相似文献   

6.
选用初始质量为(10.29±0.70) g的中华鳖稚鳖30只,随机分成5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g/kg)和低聚木糖分别为:对照组(0,0)、I组(1,100)、Ⅱ组(1,200)、Ⅲ组(2,100)和Ⅳ组(2,200).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投喂3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Ⅱ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各试验组肠道消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Ⅱ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固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Ⅱ组和Ⅲ组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除饲料Ⅳ组外,其余试验组血清葡萄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饲料I组、Ⅱ组和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枯草芽孢杆菌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推荐添加量为 1 g/kg,低聚木糖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7.
加州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40尾加州鲈为材料,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值、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脆性等生理指标和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钠、钾、钙、氯等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总体均数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常见细菌病的病原鉴定及药物体外拮抗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华鳖疖疮穿孔病、腐皮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细菌性肝水肿病与白点病等5种常见鳖病的1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与抑菌效果测定,其中温和气单胞菌6株,类志贺邻单胞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6株,豚鼠气单胞菌3株。各分离株对中华鳖与实验小鼠均具强毒力。对16株病菌的体外拮抗结果统计表明,不同鳖病致病菌的药物拮抗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病症一致采集地各异的中华鳖病菌其体外药物敏感性亦有所不同,以丁胺卡那、氟嗪酸、环丙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的抑菌效用最为显著,中高敏频次≥10。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较慢,且较少罹患疾病。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饲养密度的提高,其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变,鳖病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鳖病总的发生率为20%~40%,平均死亡率为20%~50%、中华鳖常见的疾病有腮腺炎、白底板病、出血病、穿孔病、红脖子病、腐皮病、水霉病等。而在生产中往往存在一病多症,一症多病的复杂情况,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对于鳖病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如此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柱形病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理机能的影响,随机选取患病和健康黄颡鱼各10尾,采集其血液,静置后离心分离血清以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皮质醇、乳酸(LD)含量,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葡萄糖、白蛋白(ALB)、总蛋白(TP)、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显示:患病黄颡鱼血清皮质醇浓度和LDH、AST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健康鱼,LD含量和ALT活性显著高于健康鱼。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黄颡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降低,而HDLC、LDLC、TCHO、ALB、TP、BUN浓度和ALP活性无显著差异。健康鱼肝细胞呈近圆形,形状较规则,细胞界线清晰,细胞核多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形成放射状排列。患病鱼肝细胞出现局部坏死、空泡化,形成坏死灶,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结果表明:柱状黄杆菌感染可引起黄颡鱼鱼体显著的应激反应,并引起鱼体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正>纤毛虫病是鳖、虾、蟹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病之一,但养殖对象被寄生后不会直接死亡,故而容易被忽视。该病可引起鳖食欲不振、机体消瘦、生长缓慢,影响鳖的生长发育。鳖被大量纤毛虫寄生后不加以治疗,会继发细菌感染,诱发腮腺炎、腐皮病、穿孔病和红脖子病等常见疾病,造成死亡和影响商品价值,所以在病情发生早期要积极防治。现将1例中华鳖稚鳖感染纤毛虫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肝胆病变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了肝胆病变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体长(52.6±5.1) cm,体质量(1299.5±385.2) g]的主要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健康中华鲟相比,患病中华鲟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UREA)、胆汁酸(TBA)、钾(K~+)、钙(Ca~(2+))等指标明显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肌酸激酶(CK)、α-淀粉酶(α-AMY)、总胆红素(TBIL)等的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钠(Na~+)、氯(Cl~-)等指标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腐皮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养鳖业在全国各地迅速盛行起来,鳖的高密度养殖,高蛋白饲料投喂易造成水环境恶化,同时许多养鳖场忽视了防病措施,鳖的传染病日趋严重,发病率极高,中华鳖腐皮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而以春季居多。我们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为了了解病原菌对中华鳖的致病过程及致病机理,对自然发病的中华鳖的肝。肾、脾等三种器官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与健康鳖的相应器官组织进行了比较。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自然发病鳖与健康鳖均来自徐水县甲鱼场。(2)方法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80尾齐口裂腹鱼平均分成6组(4、24和48 h对照组;4、24和48 h感染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0.65%的无菌生理盐水,感染组腹腔注射0.2 mL 2.5×10~7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液。分别测定4、24和48 h对照组和感染组齐口裂腹鱼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对肾脏、肝脏和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固醇、葡萄糖、乳酸脱氢酶、钾、钠、氯、钙和磷含量均有显著变化。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则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对齐口裂腹鱼血液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对病鱼的病理学观察发现病鱼体表多处出现充血出血,溃疡和腹水,尤其是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变性和局部坏死。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对健康鳖均产生了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从而证实这两株菌株是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经对菌体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设定4℃、9℃、14℃、18℃、24℃和30℃6个水温梯度,测定了水温变化对二龄怀头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4~30℃范围内,怀头鲇血红蛋白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型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而血沉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变化幅度较大;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随水温的升高先增加再减少;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随水温的升高其含量先增加再减少,而且在9~18℃区间变化较急剧;血清中的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三碘甲状腺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钾和镁八项指标在各水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的尿素氮,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钠,钙,氯化物和渗透压在部分水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 mg/kg黄霉素、0.1%寡糖-中草药复合物、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连续投喂600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测定鱼的生长、血清溶菌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 mg/kg黄霉素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血液甘油三酯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添加0.1%寡糖-中草药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添加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液葡萄糖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活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即GPT/GOT)活性比值。鱼攻毒试验也表明试验各组都有死鱼,但是对照组死亡率是最高的。因此添加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与抗氧化能力,抵抗病原菌感染,保护肝脏,能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王磊 《淡水渔业》1998,28(2):42-42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周工健王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长沙41006)中华鳖“白板病”(暂名)主要在幼鳖、商品鳖和种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48月份,但在加温养殖中发病不受季节限制。病鳖肺、肝、肠、胃等内脏发炎,口鼻或泄殖孔出血导...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是国产优质鳖,也是世界上最优良的鳖类品种。本文对我国目前国产中华鳖原种的退化、种苗盲目生产及存在的多国鳖种(中华鳖、台湾鳖、越南鳖、缅甸鳖、泰国鳖、美国鳖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存在和潜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要调整好种苗生产与商品鳖之间的平衡利益关系,严格限制外国鳖种的引进、制定中华鳖种质标准及检测技术,建立我国纯正、优良中华鳖原良种繁育基地,满足社会对中华鳖的需求,才能使我国养鳖业朝健康、稳定、持续、快速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饲料中添加鱼油、茶籽油、亚麻籽油以及碘酸钾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4种油脂含量为10%的饲料,分别为鱼油料(FO,对照组)、鱼油+碘酸钾料(FO+PI,碘酸钾添加量为75 mg/kg)、茶籽油料(TO)和亚麻籽油料(LO),饲喂初重为(5.06±0.05)g的中华鳖66 d。FO+PI组和LO组中华鳖稚鳖的存活率显著低于FO组(<0.05)。各组中华鳖稚鳖血浆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差异(ACAC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中华鳖-499的表达水平(-23b的表达水平(<0.05)。FO+PI组和TO组的稚鳖肝脏细胞内脂滴空泡较少,同时TO显著影响了肠道组织的黏膜褶。结论认为,相比于鱼油组,在饲料中添加10%茶籽油、亚麻籽油和添加75 mg/kg碘酸钾不会引起稚鳖生长差异,但是亚麻籽油和碘酸钾降低了稚鳖的存活率,茶籽油和碘酸钾影响肝脏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