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沿海地区大西洋牙鲆养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西洋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又名犬齿牙鲆和夏鲆。它的英文名为“Summer flounder”,其音译名为“三富鱼”,因为它的营养和口感可与“多宝鱼”(大菱鲆)相媲美,深受美国市场的喜爱,所以在中国市场上的商品名叫做“美宝鱼”。该鱼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5~31℃,10-29℃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许多水产养殖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销售利润,相继把褐牙鲆和大菱鲆等名贵鱼类南移,进行季节性接力养殖,揭开了鲆鱼南养的序幕,但由于养殖品种生态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的限制,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漠斑牙鲆又称“南方鲆”、“大花鲆”,隶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属深海底栖鱼类。该鱼自2002年由美国引进我国以来,广泛受到南北方水产业者的青睐,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该鱼在我国的产业化已渐为明显,鲆鱼南养规模化小的僵局也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牙鲆鱼养殖的新模式,1994年至1996年,我们利用已有的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牙鲆鱼池塘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基本掌握了牙鲆鱼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制定了可行的管理措施,为开展群众性大面积牙鲆鱼池塘养殖奠定了基础。牙鲆鱼池塘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的选择与修整选择水源清新、纳水方便、未受污染的海水池塘作为牙鲆鱼养成的池塘。池塘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砂底或泥砂底,单地面积20-100亩,一般40-60亩,平均水深1.7m;池塘的两端设有过排水闸,可顺利排干池内积水,有利于牙鲆鱼…  相似文献   

4.
牙鲆鱼又名鲆鱼,江苏,浙江一带称“比目鱼”,广东叫“左口、沙地”,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又称“牙鳎、左偏、牙片鱼”。牙鲆鱼属鲆科,体侧扁,呈椭园形,两眼位于头部左侧,口大、牙齿长而尖锐。鳞细小,有眼侧被节鳞,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暗棕色或黑色斑点,间或有小白点。无眼侧被圆鳞,呈白色。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渔业》2012,(2):51-51
牙鲆“鲆优1号”是将抗鳗弧菌感染的中国牙鲆[选育出的抗病选育群体(RS)],与日本引进后选育的牙鲆群体(JS)进行交配。从中筛选出养殖成活率高、生长较快的杂交群体,再以其雌鱼作为母本,与韩国引进选育牙鲆群体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三杂交后代即为牙鲆“鲆优1号”。  相似文献   

6.
牙鲆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属于中距离洄游的鱼种,比较适于人工放流增殖。在日本,牙鲆鱼是食用鱼片的上等鱼种,每公斤3000—5000日元,所以牙鲆鱼的人工育苗近年发展较快.1979年全国有九个县生产,产苗119.2万尾。1981年我在日本进行研修,搜集了一些资料,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日本山口县外海水产试验场利用牙鲆的遗传因子,研究繁殖大个体的雌性牙鲆和中性牙鲆。以往,尽管雌鱼在孵化后2年左右可养成1公斤左右的成鱼,而雄鱼只能长到500克左右。现在繁殖出的中性牙鲆如同雌鱼一样,鱼体可迅速长大。通过使雌性和中性牙鲆的胚胎发育,可提高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8.
大西洋牙鲆的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西洋牙鲆(Atlantic flounder)学名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或狼齿牙鲆,是西北大西洋所产4种牙鲆中的1种较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耐高温能力较我国目前养殖的褐牙鲆及大菱鲆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于2002年9月将其首次引入我国。此鱼的引进对改善国内养殖牙鲆品种单一、品质改良和遗传育种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06,23(4):52-53
3种海水名优养殖品种在龙口繁育成功 3种适合在我国北方沿海养殖的高档名优鱼种——美国大西洋牙鲆、圆斑星鲽、半滑舌鳎(俗称鳎米鱼),经过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日前在龙口市烟台百佳水产有限公司鱼类研究中心繁育成功。其中,该中心承担的山东省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美国大西洋牙鲆工厂化人工育苗”和龙口市科技发展项目“圆斑星鲽工厂化人工育苗”规模化生  相似文献   

10.
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杰 《河北渔业》2005,(4):39-40
近年来,我国工厂化养殖牙鲆鱼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病害也日趋增多。2004年天津市病害测报中淋巴囊肿病是牙鲆鱼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牙鲆工厂化养殖的高发病,我市测报牙鲆淋巴囊肿病发病面积1246m^3,累计发病率13.76%,经济损失逾百万元。牙鲆淋巴囊肿病可导致工厂化养殖大面积暴发流行,感染率高,损失惨重,因此加强病害综合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8种鲆鲽鱼种间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8年,先后进行了褐牙鲆♀×夏牙鲆♂、褐牙鲆♀×石鲽♂、褐牙鲆♀×条斑星鲽♂、褐牙鲆♀×大菱鲆♂、大菱鲆♀×条斑星鲽♂的正反交试验,并收集了文献报道的研究资料,包括条斑星鲽×圆斑星鲽、石鲽×星斑川鲽、夏牙鲆×漠斑牙鲆及褐牙鲆×圆斑星鲽的正反交试验结果,对所涉及的8种鲆鲽鱼远缘杂交亲和性进行分析。根据Russell对杂交亲和性的定义,正反交均可行,杂交适合度为1;正反交单向可行,杂交适合度为0.5,正反交均不可行,杂交适合度为0。同时,根据这8种鲆鲽鱼的16S rD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的差异,估算其种间遗传距离。对8种鲆鲽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和杂交适合度作相关性分析,二者呈线性负相关(R2=0.81,P<0.01),即杂交的亲和性随种间遗传距离增大而降低。研究表明,鲆鲽鱼的杂交亲和性与其遗传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种间遗传距离对鲆鲽鱼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2002年6月29日,在福建省科技厅主持下,由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三所、青岛海洋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威海水产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到福建省东山县现场对福建省科技下达、厦铁东山水产基地承担的“牙鲆南方人工育苗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把牙鲆鱼的温带种群南移到亚热带水域并实现产业化,在国际上尚属首例”,“该项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是对我国海水鱼养殖业的一大贡献。”由集美大学特聘教授常建波主持的“牙鲆南方人工育苗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自…  相似文献   

13.
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 ic disease简称LD)是由虹彩病毒科的淋巴囊肿病毒(L ymphocyst ic viru s简称LCV)引起的。牙鲆淋巴囊肿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防治。牙鲆鱼淋巴囊肿病的特点是呈亚急性暴发,感染率高达809,6以上,病鱼死亡较多。但在同一养殖场的不同养殖车间,使用不同育苗场的牙鲆鱼苗种养殖的则未见发病,而使用同一厂家牙鲆鱼种苗所养殖的牙鲆鱼则普遍发病。  相似文献   

14.
王波 《齐鲁渔业》2003,20(4):10-10
大西洋牙鲆学名犬齿牙鲆(Paraliehthys dentatus),俗称夏季鲆(Summer flounder)、巨齿牙鲆(Large-toothflounder),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 在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的资助下,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共同承担了“犬齿牙鲆种质和育苗技术引进”项目。2002年9月12日由海洋局一所毛兴华研究员,从美国首次引进了大西洋牙鲆鱼苗5000尾,开始了驯化和养殖试验。经过1个  相似文献   

15.
我省海水鱼类养殖起步于90年代初。随着河、牙鲆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养殖规模、产量逐年提高。到目前为止,河鱼已达到年生产种苗1 5 0 0万尾、年越冬中间鱼30 0万尾、年养殖面积3333hm2 、年生产商品鱼2 0 0万kg的能力。牙鲆鱼已达到年生产种苗70 0万尾、养殖面积1 5万m2  相似文献   

16.
用鳗弧菌腹腔注射牙鲆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感染牙鲆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观察描述患病牙鲆的外观症状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为定量手段研究达氟沙星在健康和感染牙鲆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表明,(1)每公斤体重腹腔注射鳗弧菌2.0×107~3.0×107cells可复制出疾病模型;(2)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鱼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Cl-、Na 等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苷(Cr)、K 极显著增加,说明经鳗弧菌感染后,牙鲆在药物吸收、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3)患病鱼的肝、肾、脾等组织细胞均发生实质性病变,而对照组外观正常,组织器官未见病理变化;(4)达氟沙星在感染牙鲆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均减慢,生物利用度降低。鳗弧菌感染必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血浆蛋白结合率,改变药物及其代谢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该模型复制的方法可靠且具有可重复性,它对探讨药物在患病鱼体内的动力学规律,揭示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机理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适广温、广盐和较强的抗逆性等优良生态习性,采用地下卤水、盐碱地渗水,通过合理淡水配兑使其适合漠斑牙鲆生理生长需求,在我国中纬度地区利用盐碱地低盐水养殖过洋、暖温性漠斑牙鲆。2004-2005年,利用盐碱地低盐水池塘虾池设置网箱套养漠斑牙鲆349.5m2,产鱼3.749t,产虾55.065t,其中2005年虾池设置网箱套养漠斑牙鲆306m2,产鱼3.245t,平均10.6kg/m2,平均全长34.0cm,体重527.4g,养殖成活率为90.5%,产虾49.003t,平均408.4kg/亩,平均规格11.9cm,养殖成活率为71.23%。虾池设置网箱套养漠斑牙鲆,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促使池塘高产高效,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特征,利用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池塘牙鲆幼鱼与工厂化接力养殖商品鱼生化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池塘幼鱼粗蛋白、粗灰分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相近,幼鱼粗脂肪含量高于商品鱼,水分含量基本相同。池塘幼鱼18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而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池塘幼鱼各种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池塘幼鱼、工厂化养殖商品鱼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标准,略低于鸡蛋蛋白模式;必需氨基酸评分均超过100,化学评分均超过50。综上所述,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下随着牙鲆幼鱼生长发育,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由高蛋白高脂肪的池塘幼鱼转化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工厂化养殖商品鱼。结论:牙鲆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下,牙鲆肌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评价与网箱养殖牙鲆相似;但此养殖模式所需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刘仁乾 《水产科学》1990,9(1):35-37
牙鲆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主要产于黄、渤海,每年以春讯为主,产量比较集中,我国出口销量700~800吨,目前出口主要是对日本,有活鱼、冰鲜鱼、冻鱼及冻鱼肉片四种。牙鲆鱼的肉质鲜嫩,味美,在日本多用于生食,是名贵高档鱼种之一,所以要求鱼的鲜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由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进行的“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在2002年以来进行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研究和漠斑牙鲆养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以来开展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4年多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人工繁育、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了亲鱼自然产卵,验证了漠斑牙鲆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共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漠斑牙鲆子一代亲鱼200尾,繁育子二代苗种94.3万尾,延续了子一代鱼的优良性状。试验养殖,池塘养殖成活率达到90%,每667m^2产量达到276.8kg;工厂化养殖成活率达到95%,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1.7kg;网箱养殖成活率达到86.9%,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0.4kg。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