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Ca~(2+)螯合剂EGTA对花粉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花粉管形态、Ca~(2+)分布、细胞骨架和胞内运输的影响。【方法】以Ca~(2+)螯合剂EGTA处理‘秦冠’苹果成熟花粉,显微镜观察其对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花粉管内Ca~(2+)分布、微丝分布和囊泡运输模式。【结果】发现低浓度的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很小,甚至有促进作用。用较高浓度的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花粉粒甚至不萌发,花粉管有扭曲膨大短小等现象。用400μmol/L 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内流稍有增加,用2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交换被抑制。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游离Ca~(2+)在花粉管顶端聚集并呈现浓度梯度分布,与对照的分布模式一致,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顶端聚集模式消失。对照和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与花粉管生长方向平行排列,而用2 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断裂、丝状结构不明显,无序分布在花粉管内。对照花粉管内囊泡运输在顶端以及近顶端区域聚集,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分布模式变化不大,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囊泡运输增加,布满整个花粉管内。【结论】钙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因子,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构成和胞内囊泡的运输模式,从而调节苹果花粉的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2.
多胺和乙烯对莴苣种子根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君  王鑫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22-11724
[目的]研究多胺和乙烯对莴苣种子根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Spm、Spd、Put、ACC、Ag+和Co2+配合IBA处理莴苣种子根,经Schiff法染色后观察侧根原基,以探讨外源多胺和乙烯对植物侧根发生的影响。[结果]100.0、1000.0μmol/L的腐胺(Put)和0.1μmol/L的亚精胺(Spd)对IBA诱导的侧根原基的发生有一定的叠加效应;但0.01~10.0μmol/L的精胺(Spm)均抑制IBA诱导的侧根原基的发生;ACC本身对侧根原基的发生没有作用,但ACC(1.0μmol/L)配合IBA(5.0μmol/L)处理后,可增强IBA对侧根原基的诱导作用。乙烯合成的抑制剂CoCl2(0.025~0.4μmol/L)和生理作用的抑制剂AgNO3(0.02~0.4μmol/L)均可减弱IBA诱导的侧根原基的发生。[结论]多胺和乙烯对IBA诱导的莴苣种子根的侧根原基发生具有协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四川柴胡在各产地的产量及品质,确定适宜柴胡规模化种植的区域和品种。【方法】对青川、安县和旺苍3个产区种植的川北柴1号、中柴1号及川红柴1号进行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相关性状考查。【结果】青川产地收获柴胡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旺苍次之,安县最低。中柴1号单株产量高于川北柴1号和川红柴1号,而川北柴1号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中柴1号及川红柴1号。【结论】川北柴1号有效成分含量表现最佳,较中柴1号和川红柴1号更利于密化栽培,且因此适宜于作为四川地区主栽柴胡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GA_3、ABA和6-B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激素调控大豆根系构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HN89"为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5、0.50、1.00和5.00μmol·L-1的GA3、ABA和6-BA处理大豆幼苗4 d,利用根系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根系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和结论】0.05μmol·L-1GA3处理可使大豆总根长增加,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主根、侧根生长和总根长会受到抑制,GA3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平均直径,根变得纤细;0.05μmol·L-1ABA处理不影响大豆根系生长,当ABA处理浓度大于0.5μmol·L-1后,显著抑制了主根生长和侧根数,从而降低了根系总根长,但对根平均直径影响较小;4种浓度的6-BA处理均显著抑制大豆根系生长发育,主根长、侧根数和总根长都显著降低,但提高了根平均直径,根变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激素类物质及同一激素的不同浓度对大豆根系的主根、侧根生长有着不同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对拟南芥侧根发育的影响,揭示其调控侧根发育的机制,为生产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外源三十烷醇处理生长5 d的幼苗,分析侧根数目、侧根密度、侧根原基数量、侧根原基密度、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根部内源IAA含量、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外源三十烷醇处理拟南芥的幼苗,能够诱导侧根的产生,0.2、0.5和1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8 d,侧根密度分别增加了59.0%、97.9%和54.2%;0.5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后A阶段的侧根原基密度增加了67.8%。外源三十烷醇处理增加根部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含量,上调参与生长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增强根尖和不同发育阶段侧根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DR5:β-glucuronidase(GUS)和IAA2:GUS的表达。生长素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及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1-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作用抑制剂p-chlorophenoxy isobutyric acid(PCIB)的添加抑制了三十烷醇诱导的侧根发育;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tir1-1和axr1-3对三十烷醇缺乏响应,而aux1-7和eir1-1对三十烷醇的响应弱于野生型。[结论]三十烷醇能够通过促进侧根原基的从头形成来增加侧根的密度,其诱导侧根发育依赖生长素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沙葱苗期根系特征及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沙葱苗期根系形态特征及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分析沙葱的耐盐强度,以提高沙葱在盐碱地上的生产能力,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沙葱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经不同浓度(0(对照,CK),25,50,75,100,150 mmol/L) NaCl胁迫15 d后,研究沙葱根系干质量、鲜质量、长度、表面积、体积、活力和无机离子(K~+、Na~+、Ca~(2+)、Mg~(2+))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沙葱根系干、鲜质量和根系活力均呈降低趋势;而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NaCl浓度为50 mmol/L时均达最大值。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沙葱幼苗根系中Na~+、K~+含量均较对照增加,且当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Na~+、K~+含量较高;但幼苗根系中Ca~(2+)、Mg~(2+)含量均较对照下降。【结论】适宜沙葱幼苗根系生长的NaCl浓度为25~50 mmol/L,此时根系生长良好,Ca~(2+)、Mg~(2+)含量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清水或 DPC 200ppm 溶液浸种培养的棉花幼苗在移栽时用含 Ca~(2+)30ppm 的 CaCl_2溶液漫根2小时处理,栽后8天观察发现,两种浸种方式,Ca~(2+)均能促进棉苗侧根的发生,并提高根系 IAA 含量。但 Ca~(2+)处理 DPC 降低根对棉酚含量的效应无明显影响。上述试验结果显示出 Ca~(2+)与诱导棉苗侧根发生和调节根系 IAA 水平之间存在着某些内在的联系,这可能涉及到 Ca~(2+)·CaM系统(胞内第二信使系统)与植物激素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长素参与三十烷醇诱导的拟南芥侧根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对拟南芥侧根发育的影响,揭示其调控侧根发育的机制,为生产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外源三十烷醇处理生长5 d的幼苗,分析侧根数目、侧根密度、侧根原基数量、侧根原基密度、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根部内源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外源三十烷醇处理拟南芥的幼苗,能够诱导侧根的产生,0.20、0.50和1.00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8d,侧根密度分别增加了59.0%、97.9%和54.2%;0.5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后阶段A的侧根(此时包含3层细胞)原基密度增加了67.8%。外源三十烷醇处理增加根部IAA的含量,上调参与生长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增强根尖和不同发育阶段侧根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DR5∶β-glucuronidase(GUS)和IAA2∶GUS的表达。生长素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及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1-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作用抑制剂p-chlorophenoxy isobutyric acid(PCIB)的添加抑制了三十烷醇诱导的侧根发育;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tir1-1和axr1-3对三十烷醇缺乏响应,而aux1-7和eir1-1对三十烷醇的响应弱于野生型。[结论]三十烷醇能够通过促进侧根原基的从头形成来增加侧根的密度,其诱导侧根发育依赖生长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长素对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ndole-3-acetic acid(IAA)对铝胁迫下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的影响,探讨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间苹果酸分泌差异机理。【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以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为材料(ET8,耐铝型和ES8,铝敏感型),研究IAA、N-1-napthyl-phtalamic acid(NPA)、2,3,5-triiodobenzoic(TIBA)、Anthracene-9-carboxylic acid(A9C)及Niflumic acid(NIF)对ET8和ES8苹果酸分泌的影响。【结果】ET8和ES8经不同浓度IAA(0、25、50和100μmol·L-1)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均无显著差异;而当ET8和ES8经50μmol·L-1Al处理3h后,无铝条件下,再经不同浓度IAA处理,ET8苹果酸分泌速率随IAA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ES8苹果酸分泌速率却无显著变化;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经IAA(50、100μmol·L-1)和50μmol·L-1Al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显著升高,但ES8经IAA(25、50μmol·L-1)和50μmol·L-1Al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均无显著变化;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和ES8经IAA转运抑制剂NPA(TIBA)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IAA参与调节铝胁迫下苹果酸分泌。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和ES8经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显著降低;与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相比,ET8和ES8经不同浓度IAA、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随IAA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表明IAA可能通过调节阴离子通道参与铝胁迫下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结论】只有在Al激活苹果酸分泌后,IAA才能增加耐铝型小麦品种分泌苹果酸,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苹果酸分泌的显著差异与IAA对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苹果酸分泌调节作用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促进甘蓝胚状体再生DH植株在有限时间内健壮生长,根系粗壮,有利于当年提早移栽,进而植株生长达到通过春化营养体。【方法】以甘蓝小孢子培养获得的胚状体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分别在MS+Suc 30g/L+Agar 8g/L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褪黑素(MT)(0,1,2,5,8和10μmol/L),在MS+Suc 30g/L+Agar 8g/L+5μmol/L MT培养基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萘乙酸(NAA)(0,0.01,0.05,0.1,0.2和0.5mg/L),研究再生植株生长势,筛选再生植株快速健壮生长的培养基;再研究分析DH-A、DH-B和DH-C 3种基因型胚状体不定芽在MS+Suc 30g/L+Agar 8g/L+5μmol/L MT+0.1mg/L NAA培养基上再生植株的生长势,比较MT和NAA对不同基因型DH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添加MT有利再生植株生长,与对照相比,培养基添加5μmol/L MT处理再生植株净生长高度、茎粗、最大叶宽和叶片数分别增加1.33cm,0.17mm,0.67cm和2.60片,根系变长、侧根增多,翌年抽苔率提高20.0%;MS培养基添加5μmol/L MT和0.1mg/L NAA后再生植株健壮生长,与对照相比,再生植株净生长高度、茎粗、最大叶宽和叶片数分别增加1.90cm,0.52mm,0.88cm和3.00片,根系生长旺盛,翌年抽苔率提高26.6%;5μmol/L MT和0.1mg/L NAA对甘蓝DH植株的促进作用在3种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DH-A、DH-B、DH-C翌年抽苔率分别较对照提高33.4%,20.0%和20.0%。【结论】在MS培养基中添加5μmol/L MT和0.1mg/L NAA,甘蓝胚状体DH植株生长势最好,当年炼苗移栽,冬前植株生长可达到一定的营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