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估算了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培养力值及其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并测定了亲本对早熟、抗病、抗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培品系T84104组配的后代分化率和培养力较高,并且易获得早熟、抗倒伏的花粉植株。当该亲本和其它抗病品种杂交时,经花药培养有可能选出优良的新品系。此外,讨论了如何增加绿苗数和花培亲本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愈伤诱导及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对6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影响很大。仅27.4%的品种有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其中胚胎发生能力较强的品种占11.3%,多数品种(72.6%)在本试验中未观察到胚状体形成。在含有IAA及KT的培养条件下,基因型对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有明显影响。双列杂交结果表明,基因型间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和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愈伤组织生长速度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无胚胎发生能力的品种与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品种杂交所得20个组合都不能形成胚状体,且F#-2代呈3:1的分离比例,表明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在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型中,胚胎发生能力还存在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受一些修饰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光敏雄性不育水稻的花药培养及密矮64s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7个籼型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F1进行花药培养的研究发现,光敏不育水稻虽然雄性不育,但其愈伤诱导率、绿苗产量均高于常规籼稻品种以及籼/籼、籼/粳杂交F1,光敏雄性不育系的花培后代植株中,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频率与常规品种花培后代相似,在二倍体植株中,光繁雄性不育系及其互交F1的花粉植株,90%以上都能保持长日照下雄性不育的特性,光敏雄性不育系和常规品种杂交F1的花粉植株中,大约有25%的  相似文献   

4.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14个光、温敏不育系的花药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花培能力差异很大,愈伤组织诱导率变化幅度为0.28.78%,绿苗分化率变幅为0.54.55%,白苗分化率普遍较高。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素配比对同一种材料的培养效果不同,最适蔗糖浓度为6%。短日可育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花培能力高于长日不育条件下的花培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7个籼型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F_1进行花药培养的研究发现,光敏不育水稻虽然雄性不育,但其愈伤诱导率、绿苗产量均高于常规籼稻品种以及籼/籼、籼/粳杂交F_1,光敏雄性不育系的花培后代植株中,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频率与常规品种花培后代相似,在二倍体植株中,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互交F1的花粉植株,90%以上都能保持长日照下雄性不育的特性;光敏雄性不育系与常规品种杂交F1的花粉植株中,大约有25%的雄性不育株,在密阳42s  相似文献   

6.
应用花药培养提纯粳稻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粳稻BT型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进行提纯改良。结果表明,低温6~8℃预处理3~18 d,有助于花药愈伤诱导率的提高,尤以低温预处理8 d,愈伤诱导率最高;35~50 d诱导愈伤的分化率最高,XG111A和XG111B的分化率分别达到22.5%和30.2%。经花药培养后,不育系和保持系株系内整齐度均得到显著提高:不育系的不育花粉率为100%,原供体对照为99.58%。保持系的花培后代植株90%以上都具有原供体植株的典型特征,且后代的性状遗传稳定,另有部分株系优于原供体植株。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攻克了莜麦(裸燕麦)花培出愈率低、成苗难的技术难关.采用降低激素用量、添加活性炭,提高出愈率;对愈伤组织实施早期状态调控;对幼苗分化采取不同激素与生长素的适宜配置比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使莜麦的花药出愈率大幅度提高,幼苗分化率达到82.9%.在此基础上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花培单倍体技术培育的莜麦新品种“花中21号”.  相似文献   

8.
小麦花药培养,旨在利用单倍体植株加倍后的纯合性,缩短杂交育种时间,随着“花培一号”、“京花一号”、“豫花一号”等小麦新品种的育成,无疑单倍体育种是小麦育种的新途径之一,但目前小麦花药培养在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仍很低。本文研究了不同试验材料,不同培养基及试验材料采前灌水对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的影响,为提高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幼胚体细胞无性系植株再生及其移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具有利用前途的 CEE尖端齐等19个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进行幼胚培养,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和植株再生等阶段,已获得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种子,对再生植株及其后代进行了观察,本项研究对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继代、植株再生及其移栽和正常化生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CEE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已继代14个月以上,仍能保持其胚性和分化能力,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进行抗性变异体筛选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农艺性状较好的24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筛选出了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且植株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材料山农995604和F281—10,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以及较长时间保持分化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继代过程中,保持较高浓度的2,4—D,或对愈伤组织进行交替继代培养有利于较长时间保持其再生能力。最佳取材时间在开花后15d左右,而对于在开花后25d取的大龄胚,若仅挑取盾片组织进行接种,也可以获得质量较高和再生能力较强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1.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潜在能力,以栓皮栎未成熟合子胚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对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总酚含量和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2种愈伤组织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分别为97.6、25.3、28.3 mg·g-1和202.8 mg·g-1,均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两者的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非胚性愈伤组织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2.
曲同宝  孟繁勇  张友民  王丕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25-6127,6130
[目的]探索影响羊草愈伤组织分化及再生的因素,为羊草组织培养及转基因受体系统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种类型羊草种子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在愈伤组织继代、分化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和浓度、低温处理等因素对分化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种群的羊草愈伤组织分化率差异极大;在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过程中添加2.0mg/L2,4-D有利于羊草胚性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保持;继代培养时,不同种类培养基对分化率影响不大,低温处理不能提高长时间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分化培养时,外源激素对提高羊草分化率作用不大。[结论]影响羊草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种质资源以及诱导和继代过程中的激素浓度。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毛桃组培苗和胚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组合对毛桃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愈伤组织形成率和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适合毛桃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1.2 mg/L 2,4-D+1.0 mg/L 6-BA+0.5 mg/L Ag NO3,其愈伤组织形成率和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分别为88.09%和3;适合毛桃胚培苗叶片愈伤组织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TDZ+1.5 mg/L NAA+0.5 mg/L Ag NO3,其愈伤组织形成率和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分别为69.77%和4。2种来源叶片外植体最适培养基中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其愈伤组织形成率和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虽有差异,但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均为黄绿色,紧实有突起,具备良好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13个美国稻DH系/籼稻、7个籼稻/美国稻DH系、8个美国稻DH系/粳稻(或粳稻/美国稻DH系)F、进行了花药培养,美国稻DH系与粳稻杂交F1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率和花培率均高于美国DH系与籼稻杂交F1培养所得结果。而以美国稻DH系作母本与籼稻杂交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花培率均明显高于美国稻DH系作父本与籼稻杂交F1,显示出美国稻DH系与籼稻杂交F1花培再生率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因此,用具有高培养率的美国稻DH系作为桥梁亲本可能是提高籼稻花药培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75年开始进行冬小麦花培育种的应用研究。在育成花培2321新品种之后,又育成了冬小麦抗病新品系—花培28。一、选育过程1、愈伤组织诱导及绿苗分化根据生产上的要求,培育作物新品种,除高产之外,还必须具有好的抗病和抗倒伏  相似文献   

16.
花培育种是一条快速有效的育种途径,采用两种培养基对20个小麦组合材料进行花培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K优于C17,绿苗产率是C17的3.5倍多。不同基因型材料花药培养差异较大,筛选出一批不同类型的高培养力基因型材料,为有目的组配杂交组合提供依据,提高花培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影响"扬稻6号"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因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水稻中籼品种“扬稻6号”的成熟胚为外植体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阶段,研究山梨醇、甘露醇、脱落酸、蔗糖和麦芽糖对愈伤组织分化植株能力的影响作用,并探讨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添加6-苄基氨基嘌呤对后期愈伤组织分化植株能力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30g/L山梨醇,3-5mg/L脱落酸和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附加0.2mg/L 6-苄基氨基嘌呤有利于建立起较高频率的植株再生体系,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培养后其植株再生的频率保持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用水稻4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种胚和幼穗培养,测定了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再生率。统计分析表明,基因型变异方差、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配合力效应值和遗传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水稻组织培养力是可遗传的,愈伤诱导率的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为主,绿苗再生率则以非加性为主。种胚与幼穗的愈伤组织发生受不同的基因控制,这可能与两种外植体的生理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一组双列杂交(5×5)的杂种及若干品种(系)等材料进行了花药培养。比较了它们在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绿苗,培养绿苗能力上的差异。观察到两个花培品系的花药培养力较高。认为花药培养力这一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6个杂交组合F1代的花药培养,探讨了花培材料不同预处理方法、不同诱导及分化培养基配方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的影响,初步明确了:①低温预处理可增加花培的诱愈率,以8℃处理8d效果最好;②离心预处理对花培诱愈率没有帮助;③对大多数组合来讲,诱导培养基配方以Y1最合适;分化培养基以F3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