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寿光设施番茄生产体系为对象,研究了根层水肥调控处理(W2FS)和增加促根管理的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对番茄产量、根系生长、氮素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层水肥调控(W2FS)和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与农民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明显节水节肥,灌溉量减少29%,养分投入量N-P2O5-K2O分别降低59%、23%、42%和79%、78%、48%;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有助于促进番茄苗期根系生长,分别比传统施肥(W1FC)、对照(W2F0)和根层水肥调控技术(W2FS)的总根长提高57%、42%、46%,根表面积增加62%、34%、36%,根体积增加70%、29%、29%;根层综合调控处理(W2FR)提高了氮磷钾的养分偏生产力(PFP),比传统施肥方式分别提高了4.0、3.7、1.0倍,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降低了氮素淋洗风险。  相似文献   

2.
集成生物有机肥育苗技术、根层保护技术、根层防线虫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根层综合调控技术在北京市大兴区设施番茄生产上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根层综合调控技术能有效控制番茄根结线虫,其病情指数较传统管理降低了15.9%。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根层综合调控技术的水肥投入明显降低,平均节省了24.8%的灌溉水、59.5%的氮肥投入和68.6%的钾肥投入,肥料的偏生产力明显提高。与传统管理相比,采用根层综合调控技术平均每667m2番茄每季增收597元。  相似文献   

3.
由于现代设施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大水大肥导致土壤肥料淋失或固定,破坏了根层土壤环境,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凸显。这种恶劣的土壤环境造成果菜类蔬菜根层养分吸收不合理,进而影响蔬菜生长发育。良好的根层环境及合理的施肥与灌溉是蔬菜生产获得优质与高产的关键。本文概括了根层调控的主要方向和措施,通过改善根层土壤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透气性等),加强根层养分(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利用,采用水肥一体化和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达到水肥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与产量共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根系吸收效率低下是阻碍设施番茄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结合根系构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生产中番茄根系的分布特点及其在控释氮素供应条件下的根系形态响应,分析了控释肥料和常规化肥一次性施肥形成的时空异质性养分供应对根系生长与分布的影响,提出利用控释尿素与普通肥料共同调控番茄根系形成表层密集主根深入的理想根系构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地上部群体结构调节构建根层连续体,可以在蔬菜集约化生产中进一步促进植株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减少氮素淋洗损失,进而在氮肥减施条件下实现番茄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水肥耦合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肥料减施的贡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条件下底肥减施20%和40%、灌溉量减少15%的条件下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中肥(W2F2)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比高水中肥(W1F2)处理提高2.0%,比常规处理(W1F1)提高4.1%。中水中肥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提高1.5%、5.8%、6.5%、6.3%、4.5%、10.6%。说明中水中肥处理(80%常规施肥+滴灌至田间持水量的85%,每公顷每次施用51kg大量元素水溶肥随水滴灌4次)不仅能提高设施番茄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是设施番茄肥料减施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设施番茄绿色增产潜力及技术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设施番茄平均单产为92t·hm~(-2),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土壤退化、水肥资源损失严重等因素限制了我国设施番茄的高产高效发展。实现番茄绿色增产,一方面需选育高产多抗品种,提高增产潜力;另一方面要保持土壤健康,做到水肥耦合、良种与良法配套、栽培模式与水肥管理相适应,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国农业大学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先后提出了设施番茄氮素根层调控技术、水分实时监测调控技术、水氮根层调控技术、水氮定额管理技术、起垄滴灌施肥技术和设施番茄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等。通过十几年的技术研究得出,设施番茄起垄栽培滴灌施肥技术是保障设施番茄绿色增产的关键技术,可以使番茄产量显著增加15%,施肥量和灌水量分别降低20%和30%以上,并且有利于保持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蔬菜生长及根系发育的特点,提出合理的水氮平衡管理原则。根据确定蔬菜作物根系环境的最低养分需求、作物生长过程中养分的损失和吸收等过程来实现氮素的合理调控;根据滴灌施肥的特殊性,通过分析蔬菜作物生长期间的养分需求,结合作物反应、土壤和植株的快速分析技术及相关的养分测试临界水平(CNR)指标,对氮素营养调控进行反馈调节,直至得到产量、经济收入和持续发展等方面比较满意的综合推荐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年生苹果幼树进行水分调控和有机肥替代耦合试验,探寻一种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树生长、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并能提升土壤肥力的果园灌溉施肥模式。【方法】于2020—2022年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苹果试验站进行,供试材料为3年生瑞雪苹果幼树,试验设置水分和施肥2因素,其中水分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W1)、田间持水量的60%(W2)、田间持水量的40%(W3);施肥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F1)、有机肥替代氮肥20%(F2)、有机肥替代氮肥40%(F3),并设置一个对照组(CK,田间持水量的80%,不施肥),测定两年的果树生长量、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1)合理的有机肥替代量(F3、F2)及高、中灌水量(W1、W2)促进了两年苹果幼树株高和茎粗的生长。(2)两年果实最大产量均出现在F3W1处理,分别为0.74、4.84 kg。(3)合理的有机肥替代量(F3、F2)及高、中灌水量(W1、W2)促进了果实横径和纵径的提升,水肥耦合对两年果实的果形指数影响均不显著;合理的水肥耦合促进了两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的提升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灌溉和施肥2个交互因素和3个梯度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水肥调控对葡萄生长状况、光合作用及耗水规律的影响,以期为设施栽培下果树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灌水、施肥及其交互关系均对葡萄的生长、光合作用及其耗水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灌水量的影响强于施肥。在I2F2和I3F3处理下葡萄长势较好,随着葡萄生育期的进行,葡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膨果期达到最大,最大值均出现在I2F2处理,Fv/Fm和Fv/Fo与光合基本参数指标表现趋势一致。膨果期是葡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最高的时期,分别达251.80 mm和8.13 mm·d-1,萌芽期和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较低,耗水量分别为45.96、41.21 mm,耗水强度分别为4.55、4.58 mm·d-1。综合考虑葡萄生长、光合作用和耗水因素,I2F2为最佳的水肥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节约黄秋葵的生产成本,解决生产过程中水肥资源浪费、土壤养分失衡、病虫害频发等问题,通过规范黄秋葵种植过程中的灌溉和施肥管理措施,总结形成了1套黄秋葵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包括黄秋葵生产的环境要求、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施肥系统选择、施肥系统成本及效益分析、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采收,较传统种植模式可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益,平均每667 m2增收1 975.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