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杜洛克母猪分娩胎次、配种月份和分娩月份产仔数、仔猪初生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影响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用以指导实际生产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母猪生产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3胎母猪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最高、1胎最低,死仔数以2胎最低、7胎最高,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配种月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活仔数以3月份配种最高、8月份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死仔数以2月份最少、5月份最多,且差异极显著(P<0.01);健仔数以3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差异极显著(P<0.01);仔猪初生窝重以2月份配种最高、8月份最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产仔月份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表现在:产活仔数以5月份产仔最高、11月份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产死仔数以6月份最低、2月份最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健仔数以5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窝重以6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母猪和仔猪不同形式的补铁补硒对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头母猪随机分为8组,每组4头,1~4组基础日粮中添加硫酸亚铁和亚硒酸钠,5~8组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铁和硒代蛋氨酸。2组和6组母猪所产仔猪于3日龄肌注铁硒合剂;3组和7组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硫酸亚铁和亚硒酸钠;4组和8组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铁和硒代蛋氨酸;1组和5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补铁补硒。母猪预产期前30 d开始饲喂试验日粮,仔猪7日龄时开始饲喂试验日粮,试验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测定并比较不同组别仔猪生长性能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免疫性能指标,以及不同组别母猪初乳和常乳中的铁硒含量。[结果] 在仔猪补铁补硒形式相同的条件下,母猪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铁和硒代蛋氨酸(5~8组)与基础日粮中补充硫酸亚铁和亚硒酸钠(1~4组)相比,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断奶存活率、断奶合格率,2日龄和21日龄血浆铁含量、血浆硒含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转铁蛋白含量、IgA含量、IgG含量、IgM含量,以及母猪初乳和常乳中的铁硒含量;在2种形式的母猪补铁补硒条件下,与不补铁补硒相比,仔猪不同补铁补硒形式(2~4组和6~8组)对其断奶重、断奶存活率、断奶合格率,以及21日龄血浆铁含量、血浆硒含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转铁蛋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IgA含量、IgG含量、IgM含量均有极显著(P<0.01)的提高作用,并且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铁和硒代蛋氨酸的效果优于肌注铁硒合剂和基础日粮中补充硫酸亚铁和亚硒酸钠。[结论] 母猪和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铁和硒代蛋氨酸,能有效提升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效包被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铜、铁、锌、锰)排泄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60头28日龄平均体重为(7.26±0.4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普通氧化锌组饲喂基础日粮+普通氧化锌1 966 mg/kg,锌元素含量1 500 mg/kg;高效包被氧化锌组饲喂基础日粮+高效包被氧化锌1 000 mg/kg,锌元素含量500 mg/kg;基础日粮组饲喂不添加氧化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5 d,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试验结束后计算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测定全血血红蛋白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以及血液中铜、铁、锌元素含量;计算皮毛指数;测定粪便中铜、铁、锌、锰元素含量。[结果]与基础日粮组相比,普通氧化锌组和高效包被氧化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P<0.05)提高,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P<0.05)降低;高效包被氧化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腹泻率与普通氧化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全血血红蛋白含量3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效包被氧化锌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基础日粮组和普通氧化锌组;血液中铜、铁元素含量3组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氧化锌组血液中锌元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基础日粮组和高效包被氧化锌组。高效包被氧化锌组皮毛指数优于普通氧化锌组。高效包被氧化锌组粪便中的锌元素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普通氧化锌组;各组粪便中的铜、铁、锰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锌元素含量为500 mg/kg的高效包被氧化锌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皮毛指数和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粪便中锌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掌握大豆水解蛋白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和添加时期,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8头(14日龄,刚断奶,公、母各半),将仔猪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3个组,其中,Ⅰ组作为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大豆水解蛋白;Ⅱ、Ⅲ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3.0%和4.0%的大豆水解蛋白。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3周,Ⅱ、Ⅲ组仔猪每周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第1周,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前2周,Ⅱ、Ⅲ组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前3周,Ⅱ、Ⅲ组每周的腹泻率都较对照组显著(P<0.05)降低;整个试验期内,Ⅱ、Ⅲ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利用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大豆水解蛋白能有效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适宜添加量为3.0%,适宜添加阶段为15~42日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胎次、体况、预产期相近的40头妊娠后期大长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5%苜蓿草粉组),10%(10%苜蓿草粉组)和15%(15%苜蓿草粉组)的苜蓿草粉。母猪确定妊娠85 d进入试验期,分娩后试验结束。妊娠第111天时,采集母猪血样,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母猪分娩12 h内,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测定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结果] 10%苜蓿草粉组的仔猪初生窝重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白/球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P<0.05)其他处理组,5%和15%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5%苜蓿草粉组。[结论] 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添加量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析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为今后在贵州地区科学系统地培养白羽王鸽积累参考数据。[方法]对30日龄白羽王鸽的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羽王鸽在30日龄时具有较高的屠宰率(87.200%),平均活重(429.960±51.781)g,全净膛重(319.253±40.342)g,全净膛率74.610%,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白羽王鸽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羽王鸽胫长、活重和屠宰重与体斜长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翅重与体斜长极显著(P<0.01)相关;龙骨长与胸深、胸宽、全净膛重、胸肌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深与胸宽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胫围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活重、屠宰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和翅重与活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翅重与屠宰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该研究设立了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同时对白羽王鸽活重、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分别建立了回归模型,模型拟合度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白羽王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择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2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每吨配合饲料添加高酸型酸美酵素10 kg,试验期为43 d。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0.057 kg/(头·d),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20%,腹泻率降低13%,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酸美酵素具有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胡强 《中国猪业》2021,16(5):38-43
本试验研究不同天数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按猪场原有生产节奏随机选择1~6胎正常大白母猪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分别按7 d批、21 d批、28 d批导入批次化配种模式。试验均采用相同的定时输精和同期分娩技术,共收集432头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结果表明,21d批次比7d批次窝产活仔数提高了1.13头,差异显著(P<0.05);28 d批次比7 d批次降低了木乃伊胎数0.60头,差异极显著(P<0.01);21 d批次比28 d批次死胎数高0.85头,差异极显著(P<0.01);窝总仔数与死胎数呈正相关(r=0.386,P<0.01);窝总仔数与木乃伊胎数呈正相关(r=0.196,P<0.01);木乃伊胎和死胎数呈正相关(r=0.122,P<0.05);初生窝重—活仔数回归方程y=2.221+1.251x。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胎次和分娩季节对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河南省某一级种猪场近3年的繁殖母猪资料,选取342头美系大白母猪共1 646窝生产数据,分析不同胎次和分娩季节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在第3胎次时达到高峰,第3~6胎的繁殖性能随着胎次的增加,产仔性能小幅下降,从第7胎开始迅速下降。总产仔数方面,春季的产仔数量显著多于秋季(P<0.05),与夏季和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产健仔数方面,冬季最多,显著多于秋季(P<0.05),与春季、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初生重方面,春季最高,显著高于秋季、冬季(P<0.05),与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胎次和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中,控制美系大白母猪于春季、冬季分娩,利用好2~6胎次的母猪对生产最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羊横交固定母羊群体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横交固定代次母羊的FecB基因,测定并比较不同FecB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指标。[结果] 在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群体中均检测出BB型、B+型、++型3种基因型,横交固定代数越高,群体中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越高。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BB型母羊的平均产羔数显著(P<0.05)高于相应横交固定代次的B+型母羊,并且随着群体中BB基因型频率的增加,母羊平均产羔数呈升高趋势。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低于小尾寒羊母羊,而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高于小尾寒羊母羊以及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后代初生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初生重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二者的初生体高、体长、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后代断奶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断奶重、体长、胸围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结论] 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影响显著,在多羔母羊选择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效果,并评价育肥羊的屠宰性能。[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4月龄断奶羔羊520只,选取260只作为试验组,采取全舍饲的饲养模式,分别在3个牧户家饲养,饲养管理标准与饲料保持一致;选取260只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放牧饲养模式,选择草场质量相近的2个牧户家饲养。育肥期为4个月。测定、计算并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不同育肥阶段的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育肥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并比较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屠宰性能指标;计算不同饲养模式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养殖经济效益。[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育肥120 d的体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育肥30~60 d、60~90 d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育肥90~120 d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骨骼重、肾脏及肾脂重量、眼肌面积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骨肉比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在非胴体组成部分重量方面,试验组血重、头蹄重、皮重、消化系统重(胃、肠)、内脏重(心、肝、肺)、大网膜脂肪及肠系膜脂肪重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育肥纯利润较对照组增加345.60元/只。[结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舍饲育肥与传统放牧模式相比,育肥增重效果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合在鄂尔多斯市推广。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不同剂量有机酸型酸化剂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日龄相近、初始体重为(8.70±0.20)kg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处理1、2、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25 mg/kg金霉素和50 mg/kg喹烯酮,处理2组和处理3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0.4%和0.7%有机酸型酸化剂(甲酸、乳酸、柠檬酸和富马酸),试验共进行14 d。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2、3组相比于对照组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20.60%、7.90%和15.30%;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2和3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13.20%、7.60%和13.3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2和3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16.11、11.11和15.91个百分点;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2和3组日均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处理1组和处理3组对断奶仔猪日增重和料重比的改善程度接近。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有机酸型酸化剂能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添加高剂量的有机酸型酸化剂能达到金霉素和喹烯酮组合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进行肥羔生产和肉羊杂交利用提供依据。试验比较了2017年与2018年同一饲养管理水平下杜泊羊(父本)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母本)杂交后代(杜×巴F1代)和新疆库尔勒地区本地绵羊自然交配所生产的羔羊(对照组羔羊)之间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和当地母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3月龄及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除2018年6月龄杜×巴F1代羔羊体长、胸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外,2017年与2018年6月龄屠宰时杜×巴F1代羔羊的体高、胸深、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2017年和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胴体重分别比对照组羔羊提高了21.07%和22.90%,差异均极显著(P<0.01);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净肉重、净肉率极显著(P<0.01)大于对照组羔羊;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难产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绵羊,羔羊成活率极显著(P<0.01)低于本地绵羊,但其受胎率显著(P<0.05)高于本地绵羊,产羔率、双羔率分别比本地绵羊提高了24.72%和3.41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杜×巴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优于对照组羔羊,继承了父本杜泊羊优良的生长发育性能;母本巴彦淖尔多胎羊保持了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多胎性。在该地区引入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并与杜泊公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杜×巴F1代羔羊的杂种优势,将明显提高该地区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瘦肉型猪组合配套杂交方法和效果而进行试验。试验采用HN121(温氏杜洛克猪)、HN212(法系皮特兰♂×温氏杜洛克♀)为父本,以HN204(温氏大白♂×美系长白♀)为母本,对HN323(HN121×HN204)和HN424(HN212×HN204)两个组合配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N424组合与HN323组合相比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21日龄仔猪成活率、21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HN424组合仔猪的体重、背膘厚降低5.63%(P<0.05),瘦肉率提高4.95%(P<0.05),眼肌面积增大33.08%(P<0.01),肉色评分降低7.19%(P<0.05),大理石纹评分降低11.30%(P<0.01),滴水损失率提高10.63%(P<0.01),其他遗传性状差异不显著;HN424组合与HN204二元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9.26%(P<0.05),背膘厚减少16.41%(P<0.01),料肉比减少8.02%(P<0.05);HN323组合与HN204二元杂交母系相比,日增重提高7.20%(P<0.05),背膘厚减少11.43%(P<0.01),料肉比降低5.35%(P<0.05)。说明采取四元杂组合和三元杂交组合均对“大×长”(HN204)二元杂交有显著的遗传改良作用,“皮×杜×长×大”四元杂组合可显著提高猪的瘦肉率、眼肌面积,但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率等肉质指标变差,建议在“皮×杜×长×大”四系组合配套杂交中加入能改良肉质基因的猪种。  相似文献   

15.
主要通过比较丹系和加系纯种、二元和三元母猪的窝产健仔数,分析不同遗传背景及胎次的母猪产仔性能差异,为评估三元母猪产仔性能及其替代更新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整理了国内某规模化企业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间猪场的209 963条产仔记录,其中丹系56 016窝,加系153 947窝,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邓肯检验对2个品系的母猪产健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丹系种猪平均窝产健仔数〔(12.54±2.61)头,n=56 016〕极显著高于加系种猪〔(11.21±2.89)头,n=153 947〕(P<0.01)。进一步分析品系内二元母猪与三元母猪的产仔性能差异,发现丹系二元母猪平均窝产健仔数〔(12.59±2.69)头,n=43 007〕显著高于丹系三元母猪〔(11.12±2.95)头,n=1 236〕(P<0.05);加系二元母猪平均窝产健仔数〔(11.55±2.81)头,n=84 374〕显著高于加系三元母猪〔(10.73±2.87)头,n=47 185〕(P<0.05)。研究还对比了胎次对产仔性能的影响,丹系二元母猪第2胎产健仔数〔(13.28±2.32)头,n=9 396〕显著高于其他胎次,加系二元母猪第3胎产健仔数〔(12.11±2.61)头,n=12 208〕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结果说明,三元母猪的产仔性能与二元母猪相比存在明显劣势,大规模使用三元母猪可能对企业的PSY和MSY有较大影响。当有足够二元后备母猪补充群体时,应该将使用过4~5胎的三元母猪主动淘汰,将其对企业的种猪成本及收益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降低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评估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三元母猪繁殖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将48头1胎龄妊娠(90±2)d、体况和健康度一致的“杜长大”三元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试验日粮(常规日粮添加5%发酵饲料,同时减少2%玉米和3%豆粕),试验从妊娠90 d开始至断奶后7 d。结果:试验组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仔猪日增重、仔猪断奶成活率、母猪哺乳期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断奶当天母猪背膘厚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断奶-发情间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分娩当天母猪血清和分娩后第2天初乳中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能显著提高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免疫机能。 [关键词]发酵饲料|三元母猪|繁殖性能|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7.
以6月龄和12月龄广西本地黑山羊为对照,研究广西丰肉型新品系黑山羊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综合测定和分析其屠宰性能、肉质、化学成分和风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6月龄和12月龄广西丰肉型新品系黑山羊与广西本地黑山羊两者相比较,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眼肌面积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且前者大于后者;肌肉中肉质的肉色和大理石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前者大于后者;嫩度剪切值差异显著(P<0.05,6月龄)和极显著(P<0.01,12月龄),前者小于后者;化学成分方面,粗蛋白、脂肪和磷测定指标两者差异显著(P<0.05),且前者大于后者;粗纤维指标两者差异显著(P<0.05),前者小于后者;风味影响因子方面,氨基酸总量、谷氨酸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前者大于后者,其余种类氨基酸含量(除12月龄试验羊甘氨酸含量外)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两者差异显著(P<0.05),前者大于后者;胆固醇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低于羊生产学推荐值;硫胺素和肌苷酸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前者大于后者。综合以上测定结果可以得出,广西丰肉型新品系黑山羊产肉性能高,营养成分全面,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且肉质鲜嫩多汁,膻味小,口感好,风味独特;其羊肉中胆固醇含量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广西丰肉型新品系黑山羊是适合南方地区生产高端黑山羊的首选品种,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2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对照(CG)组、黄芪(AM)组和枸杞(LB)组,每组50只。CG组饲喂基础日粮,AM组和LB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AM粉和1%LB粉,分别于14和35日龄测定免疫器官指数,14、21、28、35日龄测定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效价,14和28日龄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14日龄时,AM组脾脏指数(SpI)和法氏囊指数(BFI)较CG组分别提高31.17%(P<0.01)和34.86%(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4.12%(P<0.05);35日龄时,LB组胸腺指数(ThI)和BFI较CG组分别提高14.29%(P<0.05)和9.76%(P<0.05),AM组ThI、SpI、BFI较CG组分别提高18.37%(P<0.05)、35.84%(P<0.05)、15.85%(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9.92%(P<0.05)。与CG组相比,LB组NDV-Ab效价在28日龄提高34.78%(P<0.05),AM组NDV-Ab效价在14、21、28 d日龄分别提高118.18%(P<0.05)、75.00%(P<0.05)、56.52%(P<0.05)。与CG组相比,AM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在14和28日龄分别提高15.15%(P<0.05)和11.76%(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7.50%(P<0.05)和14.15%(P<0.05);LB组血清IgM含量在14日龄较CG组提高12.12%(P<0.05),血清IgG含量在28日龄提高11.32%(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1%AM粉或1%LB粉可提高AA肉仔鸡主要免疫器官指数、NDV-Ab效价以及血清IgG、IgM含量,以添加1% AM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利用香茅草粉替代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文昌鸡养殖上的应用效果,为文昌鸡无抗饲养寻找新途径。[方法] 将30只1月龄文昌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基础日粮中添加3%香茅草粉,试验组2基础日粮中添加0.1%阿莫西林。公鸡、母鸡分笼饲养,试验期28 d。记录各组日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测定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3个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及空肠绒隐比显著(P<0.05)提高,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3个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隐比、回肠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的血清CAT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2;3个组的T-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血清MDA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 饲料中添加香茅草粉能提高文昌鸡生长性能,促生长作用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和豆粕为发酵底物,利用乳酸菌和酿酒酵母菌进行发酵。选取336日龄的海兰褐蛋鸡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0只,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Ⅰ、Ⅱ、Ⅲ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5%、8%的发酵饲料,对照组基础日粮中不添加发酵饲料。饲喂试验周期为4周,期间测定各组蛋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其中:饲喂发酵饲料第2周,试验Ⅱ组的产蛋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P<0.05)增加;饲喂发酵饲料第3周,试验Ⅱ组的产蛋数和总蛋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P<0.05)提高;饲喂发酵饲料4周后,试验Ⅱ组的产蛋数、总蛋重、产蛋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P<0.05)提高,并且料蛋比显著(P<0.05)下降;试验Ⅱ组的蛋壳强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和Ⅲ组的哈氏单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提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海兰褐蛋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其中,5%添加水平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