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为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测定印楝素对柑橘木虱三龄若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印楝素处理柑橘木虱三龄若虫1、3、7 d后LC_(50)值分别为2.77、1.14、0.61 mg/L;而16.0 mg/L印楝素处理木虱成虫4 d后死亡率仅为13.33%,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喷雾处理后 1、3、7 d 对柑橘木虱田间防效分别为14.35%、49.56%和86.4%。【结论】印楝素对柑橘木虱若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药后7 d 防治效果较好,但对成虫没有毒杀活性;印楝素在柑橘木虱若虫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柑橘木虱是为害芸香科植物嫩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唯一传播虫媒,所以快速有效地灭杀柑橘木虱是防控柑橘黄龙病的前提和关键。在柑橘木虱发生高峰期,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了30%噻虫胺除虫脲悬浮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以及该药剂防治柑橘木虱虫态、速效性、持效期等情况,以期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试验表明,30%噻虫胺除虫脲1000~1500倍防治柑橘木虱效果较好,持效期长,药后15d防效可达94.97%~99.17%,可防治柑橘木虱的成虫、若虫,对木虱卵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柑橘木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台州市黄岩选择低毒的锐劲特等8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柑橘木虱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大丰收、灭虫灵、阿克泰、必喜等5种农药防治柑橘木虱成虫、若虫的效果比较理想,它们之间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药后7 d、10 d,对若虫的防效都超过92%,对成虫防效都超过80%,明显优于扑虱灵、兰宁、保克螨3种农药;2次用药的保梢效果,以大丰收为最好,能持续有效地控制柑橘木虱的发生,兰宁为最差。  相似文献   

4.
邓明学  李少清  杜义  曾俊  谭有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33-4635,4664
[目的]筛选速效性好、防效高的防治柑橘木虱药剂。[方法]在柑橘园中采集柑橘木虱成虫,接种放养在柑橘木虱的寄主———芸香科植物九里香上,待繁殖到2~3代后进行喷药试验。[结果]供试6种农药中,农敌落515.00mg/kg对木虱速效性好、持效性长,药后1、3、7、15d的防效都达到100%,药后30d的防效仍达94.5%,杀卵作用强。氯氰·毒死蜱EC477.00mg/kg,甲维·氯·毒死蜱EC479.00mg/kg药后1d的防效都达100%,药后20、30d的防效显著低于农敌落515.00mg/kg;高效氟氯氰菊酯对柑橘木虱成虫防效高,16.67mg/kg药后1、3、7、15d防效都在95%以上。醚菊酯对木虱成虫具有较好速效性,但持效性差。烯啶虫胺AS100.00mg/kg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差,而且对温度敏感。[结论]氯氰·毒死蜱、甲维·氯·毒死蜱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低于农敌落。高效氟氯氰菊酯防效也较高,醚菊酯有较好速效性,但持效性差。烯啶虫胺的防效差,生产上不宜用来防治柑橘木虱。51.5%增效农敌落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显著,可以很好的防治柑橘木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合欢树羞木虱的调查,发现成虫、若虫均可刺吸为害,每片小叶平均虫口密度成虫1.5头,若虫4.8头,卵8.6粒。选用2%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脒乳油、3%功夫乳油、25%氧乐氰乳油、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种药剂,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对合欢羞木虱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25%氧乐氰乳油、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种药剂对合欢羞木虱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55.3、13.3、41.8μg/mL,3种药剂喷雾处理后3 d、7 d时,对合欢羞木虱的室内平均防治效果均高于59%。其中25%氧乐氰乳油防效最高,处理后3 d、7 d的防效分别为68.0%、81.4%;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次之,分别为60.7%、74.8%;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最低分别为59.1%、72.7%,3种药剂的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防治柑橘木虱是有效控制柑橘黄龙病疫情扩散蔓延的重要举措。为筛选高效安全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及其组合混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5%d-柠檬烯可溶水剂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较强的持效性,药后14 d的防效仍高达93.7%。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柑橘木虱都具有很好的速效性,药后1 d的防效在96.8%~99.6%。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的持效性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1.3%和90.3%,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的防效下降明显。5%d-柠檬烯可溶水剂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混用对柑橘木虱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7、14 d的防效在94.1%~97.7%;而5%d-柠檬烯可溶水剂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混用防治柑橘木虱的速效性好,但持效性不够理想。生产上防治柑橘木虱,可选用植物源农药5%d-柠檬烯可溶水剂250倍液(200 mg·kg~(-1)),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 000倍液(46.7 mg·kg~(-1)),或5%d-柠檬烯可溶水剂500倍液(100 mg·kg~(-1))+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 000倍液(46.7 mg·kg~(-1)),或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3 000倍液(166.7 mg·kg~(-1))进行喷雾处理,可有效控制柑橘木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柑橘木虱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不断上升,为减缓抗性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现有杀虫剂资源,对呋虫胺和稻丰散进行配方筛选。在盆栽试验中,进行不同配方对毒杀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试验;接着对若虫、卵进行实验;最后通过田间试验检测配方的防效。在9个配方中,筛选出1个兼具速效性和持效性的配方,20%呋虫胺SP和50%稻丰散EC的配比按有效成分计算为:100 mg/kg∶500 mg/kg。它对高龄若虫(3龄以上)的药后3 d致死率为100.00%。该配方对卵无明显作用。田间试验中,1d防效为99.07%,20 d防效为95.66%。此结果可为柑橘木虱的化学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用XDE-208药剂对褐飞虱若虫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药后21 d防效达到99.04%~99.51%,防治效果理想,持效期长;且在相同剂量下防治效果随用水量提高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徐法三  莫小荣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879-1880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8%阿维菌素2 000倍+20%啶虫脒2 000倍、25%噻嗪酮1 000倍+20%啶虫脒2 000倍、22.4%螺虫乙酯2 000倍+0.5%依维菌素1 500倍、25%噻嗪酮1 000倍+0.5%依维菌素1 500倍4个配方对柑橘红蜡蚧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30 d防效分别为96.7%、96.6%、90.6%、90.2%;药后47 d防效分别为96.4%、96.1%、91.0%、90.7%。随着高效农药杀扑磷因高毒在柑橘上禁用后,防治柑橘红蜡蚧可选用以上4个配方,在若虫孵化高峰期均匀喷雾,能有效控制红蜡蚧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在柑橘园开展了不同浓度梯度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防治柑橘木虱药效试验,两个试验点结果表明: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和2 000倍液对柑橘木虱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天和10天防效达90%以上;且药效持效期长,药后15天,两个试验点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防效均达87%以上。在果园大面积应用中,结合成本核算,建议在柑橘木虱若、成虫发生高峰前期,田间种群密度较小时,用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1 000~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植保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喷雾在柑橘冠层的雾滴沉积分布规律和无人机植保作业参数,并开展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和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无人飞机防控实效研究,评估防治效果、作业效率和综合效益,为UAV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的建立和在柑橘产区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丰产期的鸡尾葡萄柚园,将4行约100株自然圆头形树冠修剪成开心形,另选4行自然圆头形树冠作为对照。在采样植株冠层内部搭设立体网格架,网格架垂直方向分上、中、下3层,每层设置3×5共计15个采样点,每株树共计45个观察点,每个点放置两张4 cm×6 cm铜版纸卡作为雾滴承接载体。以0.5%诱惑红水溶液作为示踪剂,六旋翼UAV分别在不同飞行作业速度(v1=0.7 m·s-1、v2=1.2 m·s-1、v3=1.7 m·s-1)和不同作业高度(h1=1.0 m、h2=1.5 m、h3=2.0 m)处理下喷雾。每次处理后采集纸卡,通过300 dpi分辨率扫描仪扫描,计算纸卡上诱惑红水溶液的铺展面积百分数,计为雾滴在柑橘叶片上的雾滴覆盖率,分析所喷洒雾滴在植株冠层的沉积分布规律,优选作业参数。以管道系统人工手持喷枪喷雾为对照,通过筛选出的优选作业参数开展柑橘木虱与潜叶蛾的UAV防控试验验证。施药日期依据果园气候和害虫发生情况确定,试验周期从2017年4月始到10月止,即此园春梢萌发到秋梢老熟的全部时期,其中包括了全年柑橘木虱和潜叶蛾危害高峰期。每次作业时,记录UAV和人工喷雾的作业量、耗费时间、用药量、用工人次、用水量、农药价格及其他支出等信息,喷药后每隔15 d左右调查一次虫口情况。【结果】柑橘园UAV喷雾施药,在兼顾作业效率和有效雾滴沉积的情况下,以开心形树冠、飞行高度1.0 m和飞行速度1.7 m·s-1为作业参数,其作业雾滴穿透和分布效应较佳,平均雾滴覆盖率达19.1%;采用此作业参数,在柑橘园实施柑橘木虱与潜叶蛾的UAV防控试验,与人工喷雾作业相比,防治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UAV喷雾作业的效率、总成本、施药量分别是人工喷雾的45倍、63.3%和10%。【结论】基于适宜的喷雾作业参数和树形结构的柑橘木虱和潜叶蛾多旋翼UAV飞防作业,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显著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植保作业的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中国,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由候选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期研究表明CLas全基因组上鉴定出3种单独类型的原噬菌体基因序列,而广东黄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和病毒病在广东省梅州市柑橘主产区的危害情况,分析该地区柑橘黄龙病菌(CLas)的原噬菌体多样性。【方法】以16S r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梅州市不同抽检地在2017—2019年3年间柑橘黄龙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分别采用已报道的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柑橘裂皮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柑橘褪绿矮缩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和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的特异性检测引物,提取样品的RNA,反转后以样品的cDNA为模板,通过普通PCR的方法分析梅州市抽检地区柑橘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此外,以基于2种原噬菌体类型(SC1和SC2)对应的超变异基因区域设计的2对引物(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运用普通PCR方法分析该地区CLas菌株原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除2018年9月梅州大浦顺兴公司蜜柚基地的抽检样品外,梅州市其他被检地区均发现CLas。总体来说,梅州市的脐橙CLas检出率为55.3%,蜜柚为61.5%,沙田柚为61.7%。其中2017年采集自平原县大拓镇的蜜柚和沙田柚样品CLas检出率为100%,兴宁市白马镇的蜜柚为100%,沙田柚为80%;其他抽检地区的样品CLas检出率在16.7%—83.3%。虽然梅州市部分地区的检出率较高,但其病原菌的含量并不高,大部分处于柑橘黄龙病发病初、中期,属可防可控阶段;此外,梅州市柑橘病毒的总检出率不高,CTV、CTLV和CYVCV为梅州的主要病毒,CEVd和CCDaV没有检测到。CTV、CTLV和CYVCV在脐橙上的检出率依次为78.9%、7.9%和21.1%,蜜柚为15.4%、25.0%和9.6%,沙田柚为6.4%、2.1%和4.3%。基于Lap-TJ-F/Lap-TJ-R1和Lap-TJ-F/Lap-TJ-R2来研究CLas原噬菌体多样性的PCR扩增条带共有4种类型(SC1-1、SC1-2、SC2-1和SC2-2),经过PCR电泳和测序得出,来自梅州市脐橙和沙田柚的CLas菌株以SC2-1型为主,蜜柚上以SC1-1型为主。【结论】梅州柑橘产区的柑橘黄龙病目前属于可防可控阶段,其病原菌菌株的原噬菌体在不同品种上具有其独特性;由于在抽检时发现有柑橘病毒病的存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加强种苗监管,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4.
张琦  段玉  苏越  蒋琪琪  王春庆  宾羽  宋震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2):4398-4407
【目的】 构建基于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的表达载体,通过系统表达抗菌肽提高植物抗病性,为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等病害的防控提供新型技术手段。【方法】 基于前期构建的侵染性克隆pCY-CLBV201,在外壳蛋白基因终止子后插入亚基因组启动子序列及多克隆位点,构建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在多克隆位点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接种、荧光观察验证pCLBV202-GFP表达GFP的情况。克隆天蚕的抗菌肽(cecropin B,CB)基因并构建重组载体pCLBV202-CB,通过农杆菌介导分别注射接种本氏烟和真空浸润接种柑橘实生苗,筛选阳性植株并分别注射接种和根灌接种烟草青枯病菌及针刺离体叶片接种柑橘溃疡病菌,同时设空载体接种植株为对照,通过症状观察、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评价接种植株的烟草青枯病抗性;通过柑橘叶片的病斑数量、发病率及菌落浓度评价其溃疡病抗性。【结果】 pCLBV202-GFP接种烟草和尤力克柠檬后,均可以在系统新叶上观察到绿色荧光,在烟草上表现更为明亮,说明基于CLBV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接种青枯病菌后,处理组(pCLBV202-CB)较对照组(pCLBV202)发病时间延迟4 d。在接种后第24天(24 dpi),处理组发病率为14.3%,对照组发病率为100%,差异显著。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抗性指数为-2.66,抗性评价为高抗,表明利用pCLBV202-CB系统表达CB增强了对烟草青枯病的抗性。尤力克柠檬叶片针刺接种柑橘溃疡病菌,7 dpi时,处理组病斑数为47个,发病率为43.5%,对照组病斑个数为73个,发病率为67.6%。菌群数变化检测发现,处理组菌群数小于对照组菌群数,表明利用pCLBV202-CB系统表达CB增强了尤力克柠檬的溃疡病抗性。【结论】 构建了基于CLBV的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利用pCLBV202在本氏烟和柑橘中系统表达CB可以提高植株对细菌性病害的抗性,这为柑橘细菌性病害的防控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是黄龙病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更好地探清亚洲柑橘木虱上的CLas阳性分布特性及其动态变化,提出适宜治虫防病的窗口期,特针对浙江省柑橘果园的分布特点,于2002—2019年采取定园定期和不定园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采检24个县(市、区)重点柑橘果园的亚洲柑橘木虱样品1 662份、黄龙病样品2 900份,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及其阳性率。结果显示,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与所处经纬度分别呈线性关系,根据拟合的线性方程推算,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分布范围为29.20°N以南和119.80°E以东的区域。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随黄龙病发病率增加而上升,两者呈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 model)变化规律。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在月际间表现为山峰型波浪式变化结构,峰期分别为4、7、12月;在2001—2019年间的年际变化呈二次曲线,经推算,在2010年达到峰值,然后趋于缓解。据此认为,春、夏、秋3梢初期为最佳窗口期,建议加强3梢初期的治虫防病。  相似文献   

16.
柑橘黑点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柑橘生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快速及时地检测出柑橘黑点病病菌(Diaporthe citri)对柑橘黑点病早期诊断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β-微管蛋白序列,设计柑橘黑点病病菌的特异引物对,基于常规PCR和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建立了快速分子检测体系,对柑橘黑点病病菌的菌丝和典型带病叶片进行检测验证。结果发现,在常规PCR检测中,该引物可从柑橘黑点病病菌获得244 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检测灵敏度达0.78 ng·μL-1;在实时qRT-PCR中,该引物也只有在柑橘黑点病病菌中获得唯一的产物吸收峰,检测灵敏度达0.35 ng·μL-1。利用PCR检测体系对发病黑点叶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常规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0%,qRT-PCR的阳性检出率为60%,表明qRT-PCR比常规PCR的灵敏度更高。因此,研究设计的柑橘黑点病病菌特异性引物,以及所建立的常规和实时qRT-PCR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特异性强等特点,可以用于柑橘黑点病病菌的分子鉴定,对病害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其在柑橘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美人杂柑为研究对象,以大豆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为试验材料,从柑橘谢花2/3开始,隔20 d喷施一次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800倍液,每处理开始喷施的时间相差20 d,年生长周期内每处理各喷施3次,用来研究蛋白水解氨基酸对红美人春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色度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谢花2/3时和谢花2/3后60 d开始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可显著增加红美人春梢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0.6%和22.6%;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处理果皮的色度L值、色度a值和色度b值均呈正值,谢花2/3时开始喷施处理的Lab值显著高于对照,果实橙红色,亮度较好;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的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而总酸含量低于对照,果实的品质较好。另外,谢花2/3时开始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可以增加果皮亮度,促进果实着色,单果质量较大,利于提高产量,果皮较薄,可食率增加,其综合表现最佳。因此, 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在红美人上使用时,建议在谢花2/3时开始喷施,每20 d喷施1次,连续喷3次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柑橘黄化花叶病毒(citrus yellow mosaic virus,CYMV)侵染性克隆,为深入研究其分子特性及致病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利用In-Fusion同源重组技术将分段扩增的CYMV基因组序列与三元表达载体pCY重组连接,构建该病毒1.4倍基因组全长DNA克隆并开展序列分析。将所获克隆通过农杆菌介导接种尤力克柠檬实生苗,通过分子检测、症状和病毒粒子观察及再嫁接实验鉴定其侵染性。利用所获侵染性克隆接种不同的柑橘品种及草本植物,通过RT-PCR检测确定侵染率,观察不同柑橘品种受侵染后的症状差异。基于侵染性克隆构建ORFⅠ和ORFⅡ分别替换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突变体,分析突变对病毒侵染性的影响。【结果】利用In-Fusion同源重组技术获得CYMV 1.4倍基因组全长DNA克隆7个。其中,CYMV-3与已登录GenBank的9个CYMV分离株基因组相应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0%—100%,与分离株CYMV-SO(AF347695)同源性最高并在遗传进化树上聚为一簇。侵染性鉴定结果表明,CYMV-3接种的14株尤力克柠檬植株中有4株呈RT-PCR阳性,并观察到点状褪绿症状;提取侵染植株系统新叶DNA,PCR扩增获得预期的覆盖CYMV基因组全长的特异性片段;以CYMV-3侵染显症植株为毒源嫁接接种粗柠檬实生苗,通过RT-PCR在90 dpi可检测到CYMV特异性条带;取CYMV-3侵染显症植株的新叶进行固定切片并电镜观察,可见大小约130 nm×30 nm的杆状病毒粒子,说明CYMV-3为CYMV侵染性克隆。将CYMV-3通过农杆菌介导真空浸润接种10个柑橘品种,注射接种5个柑橘品种并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前者侵染率为11.11%—100.00%,后者侵染率为63.16%—90.00%,部分柑橘品种出现黄化、花叶、斑块状黄化等CYMV侵染症状。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本氏烟、玉米、豇豆和高粱,结果显示仅高粱检测到RT-PCR阳性植株,且系统叶片沿叶脉周边出现条状褪绿带,表明CYMV可以侵染高粱。构建了CYMV-3 ORFⅠ和ORFⅡ分别替换为gfp的突变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粗柠檬,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无侵染症状。【结论】成功构建了CYMV的侵染性克隆,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可高效接种柑橘植株,侵染症状在不同品种上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是危害西瓜最为普遍的病毒,在西瓜上利用外源喷施病毒基因dsRNA的方法实现对ZYMV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首先以实验室已有的ZYMV病毒序列为依据,针对其不同的基因片段,利用NCBI数据库找出与其相似的序列。随后利用软件DNAMAN8对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找出其保守区域,根据分析结果选择长度介于200—350 bp的ZYMV 3′UTR、6K2、HC-Pro、P3、NIb 5个基因片段,同时选择长度为190 bp的GUS基因片段作为对照。PCR扩增得到这6个片段后,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它们插入到含有双T7启动子的L4440载体中,并利用RNAⅢ酶缺陷型大肠杆菌HT115建立原核表达系统生产dsRNA,采用超声波破碎的方法释放dsRNA,利用TE(10 mmol·L -1 Tris-HCl和1 mmol·L -1 EDTA)缓冲液溶解dsRNA,最后比较和分析IPTG使用浓度、诱导时间以及超声波破碎时间对dsRNA表达和释放的影响。在西瓜植株上采用喷施的方法施用dsRNA,设计先喷施dsRNA后接种病毒的预防试验和先接种病毒后喷施dsRNA的治疗试验,通过统计分析接种病毒后21 d发病率的方法评价dsRNA预防和治疗ZYMV的效果。【结果】针对ZYMV的3′UTR、6K2、HC-Pro、P3、NIb 5个基因片段以及GUS基因片段建立了能够高效稳定表达和释放dsRNA的生产体系。在IPTG诱导浓度为8 mmol·L -1,诱导时间为7 h,在宁波新芝牌超声波细胞破碎仪3ø的档位和60%的输出功率条件下破碎15 min,细胞可以有效产生和释放dsRNA。在对ZYMV的预防试验中发现,喷施GUS基因片段的dsRNA以及TE缓冲液的西瓜植株发病率均为100%的情况下,对ZYMV防治效果最好的是HC-Pro基因片段,接种ZYMV 21 d后防治效果可达到95%,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的是NIb基因片段,但也可达到80%。在此基础上对HC-Pro片段预防和治疗ZYMV的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在喷施HC-Pro片段的dsRNA后第3、5、7天接种ZYMV,植株发病率分别为16%、63%、63%,在接种ZYMV后第1、3、5、7天分别喷施HC-Pro片段的dsRNA,无明显的治疗效果,仅起到延迟植株发病的效果。【结论】建立了针对ZYMV不同基因片段的dsRNA原核表达体系,并发现基于HC-Pro基因片段产生的dsRNA对ZYMV防治效果最好,可显著降低植株的发病率、延迟植株发病时间,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基因(AlGRK2)cDNA序列,明确其时空表达谱,阐明外源蜕皮激素(20E)对AlGRK2表达的影响,分析AlGRK2在绿盲蝽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RACE法克隆获得AlGRK2全长,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不同日龄绿盲蝽及雌成虫不同组织中AlGRK2的表达谱,分析外源20E诱导及RNAi处理后,AlGRK2 mRNA表达的应答反应及对绿盲蝽生长发育主要参数(发育历期、若虫体重及成虫羽化率)的影响。【结果】AlGRK2 cDNA序列全长2 715 bp,开放阅读框2 106 bp,编码701个氨基酸,ExPASy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80.2 kD,理论等电点为6.56;蛋白结构分析显示AlGRK2包含4个结构域,即G蛋白信号调节区(RGS,54—175 aa)、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S-TKc,191—454 aa)、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的伸展部分(S-TK-X,455—534 aa)和PH结构域(PH,558—655 aa),其中PH结构域是GRK2蛋白的典型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绿盲蝽GRK2与茶翅蝽GRK2亲缘关系最近;AlGRK2在绿盲蝽1—16日龄虫体内均有表达,mRNA表达量呈现出波动式下降的模式,在绿盲蝽初始龄期的表达量较高,而在末龄期的表达量显著下降;AlGRK2在绿盲蝽雌成虫卵巢和脂肪体中高表达,在胸与足中的表达量较低;外源20E处理后,AlGRK2在绿盲蝽1日龄和3日龄表达量显著下调,AlGRK2在雌成虫各组织中均表达上调,在卵巢及脂肪体中上调幅度最大,相反的是,20E信号通路中PLC抑制剂U73122处理的AlGRK2表达量下调;绿盲蝽若虫发育历期、末龄若虫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均显著下降,相反的是,U73122处理组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此外,与注射dsGFP处理组相比,注射dsAlGRK2处理后绿盲蝽的AlGRK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若虫死亡率及发育历期显著增加,而成虫羽化率和5龄若虫体重均显著下降。【结论】AlGRK2在绿盲蝽体内的表达谱显示出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外源20E抑制剂及RNAi处理后,均可抑制AlGRK2的表达,同时还可对绿盲蝽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延缓绿盲蝽的发育进度、降低5龄若虫体重及成虫羽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