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早熟大豆脂肪酸的形成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早熟大豆种子形成过程中,脂肪酸各组分的变化各异。开花后16~20d时,硬脂酸(18∶0)、亚麻酸(18∶3)相对含量下降,棕榈酸(16∶0)、油酸(18∶1)及亚油酸(18∶2)相对含量上升。开花后20~23d时,亚麻酸(18∶3)相对含量又增加,棕榈酸(16∶0)相对含量下降,以后随种子的发育,棕榈酸(16∶0)、硬脂酸(18∶0)和亚麻酸(18∶3)相对含量下降,亚油酸(18∶2)相对含量上升,油酸(18∶1)介于其间。开花后天数与棕榈酸(16∶0)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亚油酸(18∶2)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16∶0)及硬脂酸(18∶0)呈显著、极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18∶3)与硬脂酸(18∶0)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油酸(18∶1)、亚油酸(18∶2)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平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与硬脂酸(18∶0)、亚麻酸(18∶3)、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呈极显著、显著的正相关,与亚油酸(18∶2)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呈显著的负相关;平均最低气温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蚕蛹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分析比较含野蚕长期蛹血缘和家蚕蛹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水解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家蚕蛹的较高,脂肪含量以含野蚕长期蛹血缘的蚕蛹较高;2类蚕蛹的氨基酸组成相同、含量相近,EAA/TAA值分别为38.22%和39.22%,较接近FAO/WHO推荐的理想氨基酸模式,7种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80分,蚕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2.20%和76.26%,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29.53%,以油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42.67%,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23.67%,以棕榈酸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蚕蛹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分析比较含野蚕长期蛹血缘和家蚕蛹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水解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以家蚕蛹的较高,脂肪含量以含野蚕长期蛹血缘的蚕蛹较高。2类蚕蛹的氨基酸组成相同、含量相近,EAA/TAA值分别为38.22%和39.22%,较接近FAO/WHO推荐的理想氨基酸模式,7种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80分。蚕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2.20%和76.26%;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29.53%,以油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42.67%,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23.67%,以棕榈酸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瓜种子脂肪酸含量、种类与耐低温性的关系。[方法]对15份不同来源的黄瓜材料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 h,处理14 d,对黄瓜的耐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耐寒指数,测定供试黄瓜种子的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黄瓜种子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6∶0)、棕榈烯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与其耐寒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耐寒指数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种子含油量I、UFA(不饱和度)达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含量、棕榈烯酸含量、硬脂酸含量相关系数很小,各材料的油酸含量基本相同。[结论]黄瓜的亚油酸、亚麻酸、种子含油量I、UFA与黄瓜的耐低温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核桃仁的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琦  程滨  赵瑞芬  张一弓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65-1169
对在山西种植的20个核桃品种核桃仁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仁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到90%左右;亚油酸(ω-6)/α-亚麻酸(ω-3)基本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类膳食中(ω-6)(/ω-3)的推荐值(5~10)∶1;不同品种脂肪酸组成无差异、含量有差异。20个品种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氨基酸种类相同,总体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研究了钾肥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灌浆成熟过程中各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成熟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芥酸含量、含油率、油酸含量是逐渐增加的,且含油率的增加达到显著水平;硫苷含量、种子蛋白质含量、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廿碳烯酸含量是逐渐减少的。成熟后种子蛋白质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与施钾量间呈负相关;芥酸、油酸、棕榈酸、硬脂肪酸、廿碳烯酸与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脂蛋总量与施钾量间呈负相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指数、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18碳脂肪酸总量与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可降低种子蛋白质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增加芥酸含量、油酸含量、棕榈酸含量、硬脂肪酸含量、廿碳烯酸含量。增施钾肥降低脂蛋总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指数、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18碳脂肪酸总量,增加油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成熟度的凤丹种子在不同温度贮藏后的萌发情况和脂肪酸组成成分,为进一步推进油用牡丹商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将不同成熟度的凤丹种子分别贮藏在4℃和25℃培养箱,60 d后测定其萌发率、含水率、出仁率和含油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同发育阶段的凤丹种子在不同温度贮藏后,其萌发率、含水率、出仁率、含油率、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均差异显著; 4℃贮藏后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25℃,而含油率显著高于25℃贮藏后的种子。25℃贮藏后不同成熟度的种子萌发率上升不显著,含水率和含油率显著下降,出仁率显著上升,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下降;在4℃贮藏后种子萌发率显著上升,含水率下降不显著,出仁率显著上升,不饱和脂肪酸无明显规律。4℃贮藏后的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低于25℃。萌发率、含油率、含水率、脂肪酸相对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萌发率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油率、亚麻酸、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凤丹种子的萌发受种子成熟度、贮藏温度、脂肪酸含量、含水率的影响,凤丹种子在低温短期贮藏不利于萌发,但低温贮藏有利于油脂积累,提高其含油率。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不同地区收集的20余份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选育高含油量和高α-亚麻酸含量的紫苏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贵州地区各种质资源之间含油量差异很大,含油率为21.06%-49%,含油率高于45%的材料有3个,其中毕节苏麻的含油率达到49%,在脂肪酸的组成成分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是7.2%-10.2%,平均8.97%,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为89.3%-92.2%,平均90.5%,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达到61.56%3、各个品种之间蛋白含量差异较小,含量在22.29%-26.94%之间。  相似文献   

9.
原料鸭组成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4种原料鸭(番鸭、高邮鸭、荆江鸭、樱桃谷鸭)的水分、脂肪、游离脂肪酸、系水率和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剪切力值越低。不同品种胸腿肉间剪切力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胸腿肉间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原料鸭肌肉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C18∶1),番鸭、高邮鸭、荆江鸭、樱桃谷鸭分别为7.65、16.10和12.80、13.58mg/g(脂肪),其余含量较高的游离脂肪酸依次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硬脂酸(C18∶0),含量较低的游离脂肪酸为棕榈油酸(C16∶1)、亚麻酸(C18∶3),樱桃谷鸭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0.
家蝇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家蝇蛆油,蛹油,成蝇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10种脂肪酸:豆蔻酸,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十五碳酸,十七碳酸,其中十五碳酸和十七碳酸是2种不多见的奇数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对于不同虫态,其脂肪酸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麻疯树种子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比较我国贵州、缅甸、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地的7个种质的麻疯树种子的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用索式抽提法测定种仁含油率,用GC-MS对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中国贵州的麻疯树材料种仁出油率为60.30%,远高于其他地方的材料.在麻疯树种子中鉴定出了9种脂肪酸,含量较多的脂肪酸种类为棕榈酸C16 : 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分布范围分别为12.60%~14.66%、45.54%~56.10%和20.28%~36.72%.麻疯树种子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很高,分布范围为76.17%~84.22%,其中,中国贵州材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4.22%.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油棕果实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西双版纳种植的‘T1’‘T2’‘T3’‘M1’ 4个油棕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油棕果肉共检出6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棕榈酸(43.40%)、油酸(33.80%)和亚油酸(16.02%),占总脂肪酸的93.22%,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8.8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28%;油棕4个品种果肉脂肪酸成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品种‘T1’油酸含量最高(35.85%),品种‘T2’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44.04%、17.86%),品种‘T3’肉豆蔻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1.29%、0.51%),品种‘M1’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5.02%、0.51%)。油棕果仁共检出9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月桂酸(45.72%)、肉豆蔻酸(18.12%)、油酸(15.93%)和棕榈酸(8.82%),占总脂肪酸的(88.58%),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15%),不饱和脂肪酸仅为(20.25%);油棕4个品种果仁脂肪酸成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品种‘T1’棕榈酸含量最高(9.27%),品种‘T2’亚油酸含量最高(4.54%),品种‘T3’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最高(46.61%、19.03%),品种‘M1’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高(1.79%、17.10%)。  相似文献   

13.
苹果膜脂脂肪酸与冻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枝条皮部所含膜脂脂肪酸的种类相同,主要有亚油酸(18∶2)、亚麻酸(18∶3)和软脂酸(16∶0),其次是油酸(18∶1)和硬脂酸(18∶0);但不同品种脂肪酸种类配比各异.各种脂肪酸的克分子百分比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饱和度高的脂肪酸(18∶2和18∶3)在冷凉和寒冷的季节中明显高于温暖季节,而饱和脂肪酸(16∶0和18∶0)和饱和度低的脂肪酸(18∶1)则与此完全相反.另外,不饱和脂肪酸的克分子百分含量与苹果的冻害级别(抗寒力)显著相关,因此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克分子百分比含量可以作为抗寒力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澳洲龙纹斑亲鱼生长关键阶段的营养组成,提升澳洲龙纹斑人工繁殖技术,以增加其鱼类苗种资源。【方法】通过分析化学方法检测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含量,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呈极显著差异,雌、雄亲鱼肌肉中17种氨基酸除了组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15种氨基酸均为雌亲鱼含量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雌亲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甜味氨基酸总量、苦味氨基酸总量、酸味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含硫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总量和芳香族氨基酸总量等均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脂肪酸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均是油酸C18∶1n9c,棕榈酸C16∶0次之,而且雌亲鱼的棕榈酸C16∶0含量极显著高于雄亲鱼(P0.01),但雌、雄亲鱼的油酸C18∶1n9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雌、雄亲鱼n-3/n-6的比值都为1.0。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都达到了WHO/FAO提出的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雌、雄亲鱼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相近且高达78%,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UFA为57.4%和55.4%)。【结论】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的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差异显著。建议澳洲龙纹斑雌、雄亲鱼分池饲养,饲喂不同营养的饲料。雌、雄亲鱼肌肉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源。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油菜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1)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且2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不同产量水平的品质性状,三北98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2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3)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为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产量与品质组合性状间的相关为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4)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含油量及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臭椿皮蛾幼虫和蛹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臭椿皮蛾幼虫、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椿皮蛾幼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77%,其中,油酸34.06%,亚油酸11.25%,亚麻酸35.46%;臭椿皮蛾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67%,其中,油酸32.60%,亚油酸9.32%,亚麻酸31.75%。幼虫和蛹脂肪酸组成相近,其组成和含量均适于食用和药用。  相似文献   

17.
泥鳅鱼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提取方法抽取泥鳅鱼油,用KOH/CH3OH酯交换法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为主,泥鳅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50.24%。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5个主要栽培因素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多个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笔者的试验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芥酸、硫苷、含油率、油酸、亚油酸、廿碳烯酸与播期均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与播期均呈正相关。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芥酸链脂肪酸总量、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18碳脂肪酸总量与施氮量均呈负相关。芥酸、硫苷、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与钾肥均呈负相关,含油率、油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钾肥均呈正相关,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与施钾量间均呈负相关。芥酸、硫苷、种子蛋白质、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与施磷量均呈负相关,含油率、油酸、廿碳烯酸与施磷量均呈正相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指数、18碳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与施磷量均呈负相关,脂蛋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施磷量均呈正相关。[结论]明确了5个主要栽培因素对多个品质性状的影响,但是关于磷钾肥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干旱条件下山楂线粒体膜脂中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减少,亚麻酸含量增多,从总脂肪酸看,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增大。叶绿体膜脂肪酸中,棕榈酸在干旱时的变化规律与线粒体膜棕榈酸的变化相同,随干旱而减少,油酸含量在轻度干旱时减少,严重干旱时增多,亚麻酸含量变化不大,干旱时叶绿体膜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紫苏高油和高亚麻酸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对30份贵州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为34.136%~49.151%,平均42.496%,变异系数为8.377。含油率高于46%的材料有6份,其中,正安紫苏-1的含油率最高,达49.15%;其次是织金紫苏,为48.76%。2)在组成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6.636%~91.459%,平均89.05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391%~10.479%,平均9.149%。在所有脂肪酸成分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平均为64.153%;油酸其次,平均为14.023%;硬脂酸最低,平均为2.247%。3)在30份贵州紫苏材料中,以贵定紫苏-1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8.54%,正安紫苏-1最低,为60.337%;亚油酸含量以正安紫苏-1最高,达14.076%;六盘水紫苏-1最低,仅8.848%;油酸含量以绥阳紫苏-2最高,达17.580%;贵定紫苏-1最低,仅10.6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