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茎树枝条茎粗、枝长与产量三者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4造系主枝生长,蓬挫后5—7造系侧枝生长,因此下三造的产量与主枝长度的关系没有茎粗较为密切。 2、壮枝对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于随枝条茎粗的增大,桑树生势旺盛,增长期长,再生机能旺盛是构成产量较大幅度提高的基础,如茎粗6mm以下的弱枝,2-3造已开始减,退但12.1m.m.以上茎粗的枝条延迟到5-6造才开始减退,茎粗增长1.5-2.18倍,收获枝长增长2.7-3倍,产量增长6-8倍,特别下三造侧枝总长增长幅度大,因而改变了年产量的比例由4.1%提高到61%,充分发挥了广东荆桑再生力强的特点。在高产栽培中茎粗6mm以下的枝条单枝产双双12.3-54.2克,6.1-9mm为103.46克,9.1-12mm为20.33克,12.1-15mm为324.7克,15.1-18mm为493.39克。 3、壮枝与叶质的关系主要是由于壮枝的枝条较长,枝叶分布于群体的上中层,光照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糖的含量增加,养蚕生命力随之而提高,15.1-18mm粗度枝条比6mm粗度枝条养蚕生命力提高9%以上,万头收茧量亦提高25%左右。 4、肥料与壮枝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施肥量多则壮枝率大,弱枝率少,但从树是多年生作物,其生长与土壤肥力亦有密切关系,土壤肥力高则枝条生长较壮,壮枝率较大,且枝条上下部位茎粗的差异没有低肥力区的开差大,因而同一部位(离地20cm)茎粗相同,产量则悬殊甚大,相差达53-100%,初步探明,在相同高度部位茎粗一致的枝条,其产量差异与其枝条上下部位茎粗开差的梯度大小有关,两类枝条产量与茎粗梯度的乘积相近,其产量相差与枝条茎粗的梯度比率成正比,与其茎粗梯度开差成反比。 5、群体密度大,单株留条数多,与采叶过度均影响弱枝率的增加,如15000枝比35000枝其弱枝率由11%提高到45%,留枝2条比5条的其弱枝率由19%提高到27.5%,上三造留叶1、3片比5片的其茎粗降低20%左右。 6、培养壮枝是增产的基础,试验证明群众于头造重视施“壮牙肥”采桑时彻底疏除弱及适度留叶等措施,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实践意义,除外,掌握桑树旺盛生长期(3-5造)增施肥料以充分发挥桑树增产潜力,生长后期(6—7造)注意树体的培养为今后增产奠定基础,均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切片法,调查了桑树不同生长期群体枝叶干物质的累积与分配状况。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枝叶干物质累积过程呈“S”形曲线,各生长期所占比率为:初期10.8%,中期74.56%,后期14.64%;枝叶干物质分配状况:发芽后60天内,叶干重>枝条干重,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叶生长,发芽后90天—120天内,枝条干重>叶干重,光合产物由叶占优势转向枝条累积为主,不同冠层枝叶干物质的分配状况为,初期,中期或后期都是下部叶层的枝条干重<叶干重,叶已成热且趋向老化,中部叶层的叶干重>枝条干重,叶处于成熟阶段前后,上部叶层的叶干重>枝条干重,叶处于成长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采叶、伐条对于桑根的损伤情况,1974年6月在进行不同程度的采伐后,观察比较其损伤程度,兹将调查结果摘录如下:1.普通采叶在枝条上采掉6片叶,梢端留6~7片,第4天后看到在粗根上长的嫩根仍继续生长,但在细根上长的嫩根,则全部枯萎死亡。到第8天新根又普遍长出。2.强采叶采掉8—9片留3—4片,  相似文献   

4.
<正> 丁继梅同志从1979—1984年,对桑的三眼叶、新梢叶的产量和盒种逐日用桑量,进行了详细记载,得出“春期桑叶余缺简明观察法”,此法在磐安县被广大蚕农应用后,基本上掌握叶、蚕的平衡。其方法是: 春蚕用叶先采枝条中、下部的三眼叶,后采枝条新梢叶。三眼叶的产量占40%。蚕从5龄第4天至上簇占全龄用叶量的60%。当蚕儿发育到5龄第3天,三眼叶则好采  相似文献   

5.
桑树采养法是我国浙江群众的“养树”经验。方法是在春季壮蚕期收获桑叶时,枝条顶端留1—2支新梢芽,任其继续生长。采养当年仅修去过于短细的弱枝,不夏伐,第二年再回降到二年生枝条的基部进行夏伐。我们经过1962—1964年在不同肥培条件下采养的调查及1964年在无锡县新安公社先锋大队的生产实验证明:采养法不仅能增强树势,而且有减轻病虫危害和提高桑叶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原蚕桑园冬留“低中刈”的树型,本场通过设区对比试验及应用大田生产均表明.不但可以提高桑树产量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养好原蚕,多产优质、高产的种茧,制好蚕种,这是提高种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现将原蚕桑园冬留低中刈的生产效果总结如下。一、冬留低中刈及其采获方法在冬至前后7—10天,从桑树离地面40厘米将树干上部平滑地剪去,待来春头造摘叶以“采四留六”,结合摘除下部阴弱枝培育壮枝3~4条,以利桑园通风透  相似文献   

7.
桑树的收获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桑叶叶质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我县在1988年以前,桑树的收获方法都是采用头造摘脚叶、去掉弱枝留壮枝,从第二造起造造剪枝桑的收获方法。这种收获方法能省工,对蚕座通风透气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一年进行多次剪枝,造成树液流失过多,每剪一次枝桑,桑树的根毛都要枯萎脱落一次,树体损耗较大,桑头容易老化,抗病力减弱。特别是桑青枯病区,剪枝后,桑青枯病会迅速蔓延。同时,造造剪枝桑,芽小枝条弱,叶片小而薄,叶质差,饲养效果差。因此,造成蚕桑生产不稳定,产量下降。为了提高单位面积桑树产叶量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大部份蚕区都是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平衡桑树生长与收获这对既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桑树的刈枝和采叶,我县群众普遍习惯冬根刈,春留干(90厘米左右),二造开始造造光的收获法,这是运用广东桑再生(发)能力强,耐剪伐的特点和气候环境条件,形成快速高产,无干密植型的传统做法。多年留干,能较有效地增加枝条的数量,但会引起某些病菌、害虫的寄生和传播,且不便于耕作。要利用留干达到多年高产,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须解决好留干和枝条的更新问题以及避免某些病虫为害和耕作上的不便。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桑叶产量,必须运用  相似文献   

9.
桑叶采摘后会直接影响到桑根生长,光合能力减低,采摘过多将造成嫩根死亡,例如梢端采留4—5叶的全部嫩根都要死亡,采留7—8片叶的也有一部分桑根死亡,梢端留存10片叶时,才能维持新根的生长。而且采叶过多则叶形小、叶肉薄、枝条细弱,在  相似文献   

10.
1.通过三年来的研究,达到畝产桑4667.2—5028.17公斤,产茧405.47—505.16公斤,基本实現了畝产万斤桑千斤茧(市斤)的高产指标。 2.桑树枝条密度大,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弱枝率大,单枝产量下降,但当个体數目增加百分率大于个体产量下降百分率时,单位面积产量仍得增加,反之,則下降。增加密度必須結合提高土壤肥力,才能使群体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最大的增产作用。 3.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与增加产量,但氮肥与增产的关系依土壤肥力而异,土壤肥力高者,增肥的增产效果沒有土壤肥力低者增肥的增产效果大,毎生产100斤桑叶需要带走氮素0.85—0.989斤。 4.密度过大,影响光照强度降低,下层枝叶日照不足,桑叶中光合生产物減少。土壤能力高,桑树生长旺盛,桑叶中糖的含量亦有偏少的傾向,但在正常的气候环境中,对蚕生命力的影响均不甚显著,若遇异常气候环境,(每造桑树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由于桑叶成熟期延迟,未成熟叶多,特别在土壤肥力高的条件下,更为突出,桑叶中糖的含量显著下降,严重危害蚕造的稳定。 5.初步探明桑树高产栽培中,桑叶产量与品質的矛盾主要是反映植株生长发育要求与环境条件不相适应的矛盾;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桑树生长发育与利用的矛盾,因此,土壤肥力、密度与气候是影响产量与叶質的主要因素,其中气候(前干后湿)的影响有主导的作用。 6.为了实現桑树高产优質,初步認为肥水的使用,每造桑的生长前期宜足,后期宜少;枝条密度以培养均勻的壮枝为基础,在土壤肥力高的条件下,单枝莖粗9—18毫米吋,畝桑植枝10000—20000条,可产桑叶5000公斤左右,为了提高叶質,仍以減少枝条數为适,遇异常的气候环境时,採取根外追施磷肥或挫(?),对提高叶質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番荔枝通过修剪可春秋两季成花坐果,为了弄清哪种修剪方式更有利于番荔枝生产,本研究比较了春季9种修剪方式对新芽萌发、花芽抽生、新芽可溶性糖含量、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秋季3种修剪方式对新芽萌发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短截+摘叶处理在5d内全部萌发新芽,不摘叶较摘叶处理新芽萌发延迟;春季不短截情况下,枝条去顶后只留顶部叶片更容易促进枝条基部萌发花芽。春季短截枝条虽然抽生花芽时间比不短截枝条提早约一周,但是短截与不短截枝条新芽抽生出花蕾的时间基本相同,且不短截枝条萌发的新芽初期可溶性糖含量、后期产量及商品果比例也较高。秋季短截外围1/3、2/3及全部枝条并摘叶对新芽萌发有相近的效果,均在处理后5-6d萌发;秋季短截外围2/3枝条并摘叶处理挂果率适中,优质商品果比例达75%,产量高。综上认为海南岛春季以正常修剪留中间枝短截外围枝条并留顶端2个芽点进行番荔枝生产为宜;秋季以短截外围2/3枝条结合摘叶留叶柄进行番荔枝生产效果最佳;并建议以秋季番荔枝生产为主。  相似文献   

12.
桑树夏秋期采叶程度与树体养分年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结果表明:(1)重采叶(夏秋期枝条上端留2—3叶)区,侧根的全糖比轻采(枝条上部留叶16片)区减少17%、粗蛋白质降低12%;普采(枝条上部留叶10片)区的全糖与轻采区几无差异,但粗蛋白质增加9%;另外,重采区每次采叶后20天内养分含量明显下降,而轻采和普采区则无上述现象。(2)不同采叶程度的各侧根粗蛋白质含量变化倾向表明,从3月上旬(浒墅关)桑树根系开始吸收土壤内的氮素养分。在11-12月份桑叶和枝条中的部分氮素向根部运输。(3)桑树春期自桑芽脱苞(或夏伐)后一个月左右是体内贮藏养分含量最低的时期,夏伐后7月10日前后,侧根中的全糖为年平均含量的60%左右,春期4月30日前后的含量为年平均的70~90%。  相似文献   

13.
谈建中 《江苏蚕业》2005,27(3):16-19
<正>栽培桑树以采叶养蚕为主要目的,收获对象为重要的同化器官——桑叶,如何处理“采叶养蚕”和“留叶养树”的关系,历来是桑树栽培有别于一般作物栽培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的桑树栽培无论是采取春伐为主的北方蚕区,还是夏伐为主的长江流域,都沿用一次剪伐及采摘片叶的收获方法。采摘片叶的方法虽然有利于桑树生理及生长发育,但采叶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通过花前两段摘心中第1段穗上不同留叶数处理,研究其对结果枝蔓、叶片、花穗、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两段摘心中以第1段穗上2叶重摘心最佳,处理时间4月1日-4月6日,结果枝叶片总数保留17片,顶端留1根二次副梢4叶重摘心,其后顶端副梢1叶反复轻摘心,至8月中旬后,顶端不留副梢技术模式。既降低结果枝的生长势,又保持结果枝足够总叶面积和花对叶大小,从而达到果实品质提升,增大花穗和花梗长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中晚秋条桑收获对翌春增产桑叶的生理原因,试验以低干湖桑为材料,在中晚秋条桑收获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测定了树体贮藏养分变化状况,与对照区(片叶收获法)相比:1.桑村枝条和桑根中总糖、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总和,各剪伐收获区均高于相应的对照区,增加范围4—94%,根部的倾向比枝条明显,增加的范围前者为18—94%,后者为4—31%。2.条桑收获时期和留叶程度与贮藏物质的含量关系密切,枝条剪伐后,上端留叶4—6片区的含量明显高,增加的幅度枝条为20—31%,桑根为26—94%。但增加的程度以9月27日剪伐收获区较高,枝条增加37—73%,其他时期收获区次之。3.枝条剪伐收获后,不留叶区的贮藏养分比对照区明显的低,指数相比,枝条低5,桑根低20。表明中晚秋剪伐收获时留存枝条上不留叶片的,对树体贮藏养分含量影响严重。4。在树体贮藏养分含量变化中总糖量变化最显著,粗蛋白质次之,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从贮藏的器官看,桑根的养分含量及其变化明显大于枝条,以总糖为例,枝条指数变化范围为74—153,而桑根为10C—369。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夏秋期桑叶收获的试验报道较多认为收获时要适当留叶。但在具体做法和看法上尚有不同,有的提出早秋枝条上留叶16片,有的主张留叶6—10片。另外,基于叶是桑树的同化器官,认为夏秋期枝条留叶  相似文献   

17.
桑树不同冬伐方式对次年上半年产叶量和产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进行低刈(即冬留长枝,剪留下半年新枝30-50cm)和根刈(即剪留地面10~15cm)两种冬伐处理形式,调查不同冬伐形式对桑树第2年上半年桑叶产量和养蚕蚕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桑叶产量和养蚕量有较大的影响。“桂桑优62”低刈平均每1/15ha养蚕数量...  相似文献   

18.
冯义 《山东饲料》2014,(33):34+61
本实验对藤稔/蜜汁两个品种进行处理。实验堆葡萄进行花前修剪和花后修剪各留3叶/4叶/5叶/6叶/7叶,以不修剪为对照,共11个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花前修剪留4叶时两个品种产量均达到最高;有机酸含量在花期前修剪留6~7个叶时最低;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所留叶片数量成正比;修剪过程中,花前留6叶的含糖量最高,由此可见;最适宜的修剪方法为花前修剪留4~6叶,此时的产量与各种品质均可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9.
冬季桑树进入休眠期以后,对其修枝整形,从枝条基部留长10~16厘米剪伐,称“重剪”,因在冬季进行,故叫“冬季重剪”.这是四川、重庆以及西南、西北蚕区农村对桑树进行的一次重要冬管工作.桑树冬管工作搞得规范与否,这与明年春季桑叶产量高低、质量良否密切相关.重剪在桑树冬季休眠期进行,不违背桑树生理.重剪减少了枝条,紧缩了树冠,节约了养分,减少了消耗,减少了花果,去除了病虫,有利于桑树营养生长,有利于桑叶产量与品质的提高.重剪的桑树,从春到秋,桑树持续生长,只要注意采叶适当,绿叶常在,“采养”结合,有利于增强树势.  相似文献   

20.
柞树通过树体的整形修剪不但能增强树势、提高枝叶产量还能平衡光照、改善叶质。本试验以6年生壮年柞树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根刈、中刈留拳、中刈放拐三种修剪方式对柞树枝叶产量、株形树势、枝条发育情况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中刈放拐修剪方式收效最明显,株高为4.33±0.314m、冠径为2.38±0.233 8m,枝叶产量为10.51±4.528kg/株,与根刈修剪方式呈极显著差异,枝叶产量与中刈留拳树形差异性显著;中刈留拳树形发条力、主枝长度、粗度与中刈放拐树形的相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