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蒙农1号"红三叶为试材,对4种不同种植密度下单株分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单株种子数、单株结实率、千粒质量及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株距60 cm×40 cm、60 cm×50cm、50 cm×40 cm、50 cm×50 cm 4个处理都对"蒙农1号"红三叶单株种子产量产生了影响,其中密度为50 cm×40 cm的单株种子产量最高,达到9.6 g,且显著高于其它3个种植密度处理(P0.05),其它3个种植密度的单株种子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株分枝数、单株种子数、千粒质量是"蒙农1号"红三叶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不同种植密度主要对单株分枝数和单株种子数2个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有调控作用,对千粒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喷施不同叶面肥处理和遮阴处理对辣椒制种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B和N元素联用时可使杂交种子的产量增加12.44%,遮阴对提高杂交种子产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丝瓜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影响杂交丝瓜制种产量、质量的因素 丝瓜杂交制种单位面积内的产量由种植密度、单株结瓜数、单瓜种子数、千粒重等因素决定,且均呈正比例关系,种子的产量主要是杂交率和发芽率(即种子成熟度),因此整个杂交制种的技术措施应围绕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采瓜数和提高杂交率和种子成熟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郭尚  王秀英 《蔬菜》2003,(5):15-16
南瓜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均采取露地栽培方式进行,但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生态区域的不同制种技术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笔者根据多年南瓜杂交制种经验,摸索出一套高寒地区制种高产技术。一、影响南瓜杂交制种产量、质量的因素南瓜杂交制种单位面积的产量,由种植密度、单株结瓜数、单瓜种子数、千粒重等因素决定,且均是正比例关系,种子的产量主要受父母本花期一致程度及授粉率的影响,因此整个杂交制种技术措施,应围绕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瓜数,提高杂交率和种子成熟度来进行。二、播前准备工作1.选地施肥南瓜制种田应选…  相似文献   

5.
以4个鲜食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番茄的14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番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及与番茄产量的关系,为筛选番茄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番茄产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4 2**,产量与株高、始花节位、平均坐果数、果实纵径、平均单株结果个数和果形指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番茄的各性状与产量间的关联度为生育期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单株坐果数株高始花节位果肉厚度心室数量平均单株产量平均单株结果个数果实纵径茎粗果形指数;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影响番茄产量的性状是单株产量和平均结果数;试验表明,平均结果数和单株产量是影响番茄产量的关键性状。  相似文献   

6.
对11个番茄育种品系选取与单株产量有关的5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果型番茄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小果型番茄(var.cerasiforme)的单株产量与单果重、花序数和每花序果数关系密切,每花序果数是最重要的产量因素;大果型番茄(var.vulgare)的单株产量与每花序果数和单果重关系密切,单果重是最重要的产量因素。  相似文献   

7.
单位面积成株数、单株挂果数、单果种子数和千粒重是影响辣椒杂交制种产量的四要素。在生产实践中,只有将四要素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提高杂交制种产量,降低制种风险及成本。本文提出,在栽培管理上,通过适宜的基地选择、播种育苗方法、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种植密度,可获得单位面积成株数和千粒重的最大化;在授粉技术上,通过适宜的授粉花苞、花粉采集与制取、保存方法,以及在最佳时期和时间段授粉,可提高单株挂果数和单果种子数。  相似文献   

8.
##正##樱桃番茄单位面积产量由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单株的果数、单果的重量构成。为摸索樱桃番茄高效种植模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获得更高的产量,笔者通过设置几个不同的栽培密度,主要从樱桃番茄植株长势、开花坐果、果实性状及产量等方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不同分枝级别产种量、有效荚数、单枝荚数在单株上的比例是2级分枝>1级分枝>3级分枝>主茎;单株产种量与分枝数、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白菜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分枝数是主要因素.大白菜小株冬前定植露地越冬制种,以增加1级分枝和2级分枝为主攻方向,可增产30%,千粒重增加10%.  相似文献   

10.
单株茄籽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子雌雄同花,杂交制种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去雄授粉,耗工多,产量低,成本高.本文旨在研究单株茄子杂交种子产量与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茄子杂交种子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学森  吴燕  孙永华  刘文  梁青 《园艺学报》2006,33(3):477-480
 以5~6年生的‘凯特’ ב新世纪’F1 代群体52个株系为试材, 对株系的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平均单果质量及单株坐果数等性状的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杏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平均单果质量、单株坐果数及单株产量等性状在F1 代广泛变异, 其中单株坐果数及自交坐果率的变异系数最大, 分别为102.0%和99.5% , 说明这两个性状的选择潜力较大; ②单株坐果数、自交坐果率及有效花比率均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945、0.541和0.439, 且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与单株坐果数的相关性亦达到极显著水平, 说明自交坐果率及有效花比率均是株系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③平均单果质量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虽然为负值( r = - 0.176) , 但相关性不显著, 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由于在多因素相关分析系统中, 其他因素相互影响造成的。因此, 在本试验体系中, 果实大小不是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④依据上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初步提出并讨论了丰产选择与品质选择的“二次选择法”。  相似文献   

12.
以‘富贵六号’番茄为试材,通过测定分析第1花序着生节位、始花期、坐果期、始收期和果实膨大速率5个早熟性以及番茄开花数、坐果数、坐果率及单株产量等9个产量性状指标,探索传统栽培和半免耕栽培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番茄的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半免耕栽培番茄较传统栽培早熟,番茄生产力较强,且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栽培。  相似文献   

13.
魏兵强 《长江蔬菜》2011,(24):10-11
进行了不育系、保持系与2个恢复系间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不育系作母本时,杂交果实的坐果率、平均单果质量、单果平均种子数均明显高于保持系作母本时,但对杂交种子的千粒质量影响不大;同时,不同的恢复系对杂交果实的坐果率、平均单果质量、单果平均种子数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果树》2012,32(4)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15.
目前春季温室番茄已经进入管理关键阶段,塑料大棚正值定植和定植后的管理阶段,笔者就番茄生产中后期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1 春保护地番茄中后期生产管理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 答:春保护地番茄中后期生产中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温室内的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环境条件调节不当,形成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的生长环境,致使植株生长不健壮,坐果率低,果实大小不整齐,单株结果数少;其次是由于浇水不当致使植株生长过旺或过弱,植株生长和果实生长比例不协调.  相似文献   

16.
氮磷不同配比施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方施肥明显改善了加工番茄的生长,增加了植株分枝数、单株坐果数和单果重,对提高加工番茄的产量有显著效果;过多的氮肥投入反而影响番茄的产量.结果表明:N:P2O5=1:1,投肥总量为施纯N 1.073~1.38 kg/hm2,P2O50.981~1.38 kg/hm2,产量和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提高矮黄系统番茄杂交种子的产量,取决于诸多因素及其相互的协调。在塑料大棚制种,适宜的矮黄栽植密度辅以相应的整枝方式(3000~4000株/亩用三干或两干整枝方式),并加强肥水管理等,均有利于提高矮黄单位面积上的结果数和种子量。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20—25℃)内制种,严格遵守杂交制种的操作规程,能提高其杂种种子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辣椒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杂交果数、单个杂交果种子数量和杂交种子千粒重等因素,同时,栽培技术和杂交授粉技术也与之密切相关。本文就高产制种的几个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以引进的"库帕"紫椒为试材,设置大-小行距70cm-40cm及不同株距45cm(双株定植)、35cm(双株定植)、30cm(单株定植)、20cm(单株定植)4个水平,研究西宁地区大棚彩椒不同定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株行距为35cm×70cm-40cm时与其它定植密度之间产量达差异显著水平,采用双株定植的栽培模式彩椒的产量较高,折合667m2栽植6 000~7 000株是最理想的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西葫芦具有蔓性的特性,采取吊蔓栽培,单株坐果率提高,增加单株产量;定植密度加大,群体增产;株体受光均匀,商品性好;通风透光,降低发病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