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梅  曾德华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35-138,141
植物重金属污染以及针对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国际上环境治理的研究热点。以我国若干矿区植物或植被为例,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状况,介绍了植物重金属耐性和超积累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修复的研究前景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利用桐花树对重金属污染的红树林系统进行植物修复是生态恢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特殊生境下的重金属元素沉积、固定、毒害及耐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桐花树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吸收、积累及其机理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得出桐花树具有很强的重金属耐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园林植物对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河道疏浚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绿萝、吊竹梅和花叶万年青对底泥中Cu、Zn、Cd、Pb等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和修复效率。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河道疏浚底泥具有较好的耐性;绿萝对Cu、Zn和Cd的积累总量最高,分别达到147.60、176.81、4.52 mg/kg;吊竹梅中积累的Pb含量最高,达31.92 mg/kg;虽然4种植物均未达到重金属富集植物标准,但对各种重金属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富集效果和转运效果,绿萝对Cu和Zn的转移系数分别为1.45和1.94,吊兰对Cd的转移系数为1.49;种植4种植物后,河道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绿萝对Cu和Zn的修复效率分别达到55.3%和45.0%,吊竹梅对Zn的修复效率达到40.1%。综合4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吸收总量、富集和转移特征,以及修复效率,绿萝、吊兰和吊竹梅对重金属污染河道疏浚底泥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桐花树对重金属污染的红树林系统进行植物修复是生态恢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特殊生境下的重金属元素沉积、固定、毒害及耐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桐花树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吸收、积累及乓机理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得出桐花树具有很强的重金属耐性.  相似文献   

5.
超积累植物的富集特征及耐性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超积累植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修复技术.综述了超积累植物的富集特征、耐性机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速生林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 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土壤镉污染愈加严重,因此镉污染的生物修复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丛枝菌根是陆地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植物-真菌共生体。研究证实,AM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对重金属毒害的耐性,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积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AM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修复机理(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邢丹  刘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08-3209
介绍了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及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依据,综述了我国在铅锌矿区进行重金属耐性植物与超富集植物筛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植物修复是净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最有潜力的原位修复技术之一,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修复材料是大田植物修复成功实施的关键。国内外已发现的众多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其中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可忍耐和富集镉(Cd)和锌(Zn)等多种重金属,并且具有生长迅速的特点,是研究植物修复技术的模式植物之一。综述了东南景天对重金属的耐性、吸收、转运及解毒机制,阐明东南景天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和方向作了简要分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参56  相似文献   

10.
超富集植物以其超强的重金属耐性和富集能力而成为近年来植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关于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特性及耐性机制仍须要进一步研究。为了解超富集植物对镉(Cd)、砷(As)的累积特性及耐性机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3个层面对镉、砷在超富集植物体内的分布特性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了超富集植物对镉、砷的耐性机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木质素改性研究对于造纸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搜索1998~2009年木质素改性研究的相关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论文的刊载时间、期刊分布、合作度及合著率、研究机构、改性方法研究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评价了近10年间木质素改性的研究,为了解和把握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通过树木固定、挥发和吸收重金属污染物的方式起到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作用,有处理量大、受气候影响微弱等优良特性,主要表现在对重金属的耐受力和吸收性能等方面。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了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修复树种的筛选以及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分析了木本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吸收蓄积能力的差异,探讨了如何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利用木本植物的优势,提高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蓄积能力,并针对现阶段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出建议与展望,涉及重点研究方向、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的引进和综合运用,以期为修复树种的筛选、提高木本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力和吸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黄、红麻对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黄、红麻品种对土壤重金属吸收和富集的特性,了解其生长耐受性及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Zn、Cd、As、Pb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植株的生长,黄、红麻各器官对Zn的积累分布较均匀;As的积累呈不断上升趋势,根>叶(籽粒)>茎秆;Cd的积累呈不断下降趋势,根>叶(籽粒)>茎秆;Pb的积累有增有降,根>茎秆>叶(籽粒);在土壤重金属胁迫下耐受性较好的黄、红麻品种有红麻09-1、09-3、09-5和黄麻09-2、09-3、09-5。  相似文献   

14.
铊(Tl)作为一种非必需、高毒性重金属元素,会干扰植物的正常发育,并在食物链中引起严重的毒性积累.根系分泌有机酸在抗重金属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铊胁迫下的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与重金属吸收的关系,利用水培法对T胁迫下水稻(Oryza sativa L.)植株草酸分泌和Tl分布特征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不同抑制剂对水稻...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能与大多数植物共生的土壤有益菌,其与植物共生形成的菌根体系在提高植物重金属耐性、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系统阐述AMF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及其增强植物耐性的机制,本文综述了AMF在植物生长及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着重对其在重金属修复方面的效果进行讨论,并总结了其增强植物重金属耐性的机制(生长稀释及限制吸收作用、抗氧化机制、螯合重金属机制、吸附固持重金属机制),以期为AMF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铅、镉在白榆中分布规律和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在白榆中分布和积累,了解其对重金属镉、铅的耐性和抗性,为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的造林提供技术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白榆在铅、镉单一及复合处理条件下,对铅、镉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在铅、镉单一及复合处理下,铅、镉元素在白榆各器官中分布规律均表现为:根>茎>叶;在铅、镉单一处理下,转运系数均随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铅、镉在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富集系数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复合污染下,镉对叶、茎累积铅具有协同作用,对根累积铅无明显影响,铅对根、茎、叶累积镉具有拮抗作用。白榆对铅、镉元素不符合超富集植物条件,但对铅、镉元素表现出一种耐性,因此,白榆适用于铅、镉污染区的种植和绿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特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量>100 mg/kg的元素有Fe和Mn,10~100 mg/kg的元素有Zn和Pb,<10 mg/kg的元素有Cd和Ni.按鲍恩和埃塞林顿的划分标准,Pb 、Cd 、Fe、Mn 、Zn含量均已达到甚至超过植物中毒水平,植物存在着受重金属毒害的潜在风险,但除Pb外,各重金属含量均处于世界陆生维管植物元素平均含量范围内.Cd、Pb、Mn和Zn为正偏态分布,Fe和Ni为负偏态分布.不同种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和变异系数均表现为Mn>Cd>Pb>Zn>Fe>Ni,反映了植物所处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化学添加剂对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针对重庆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选取Hg、Cd、Pb为优先控制的目的重金属,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了施用石灰、腐植酸、硫化钠等化学添加剂后对土壤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分配的影响,为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对Cd在植物体内的分配随用量不同而变化;腐植酸能有效抑制Hg在植物体内的富集,使植物茎、叶中Pb的分配系数明显降低;而硫化钠使植物茎中Hg的分配系数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北京11种宿根地被植物对镍的耐性和富集转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京常用宿根地被植物对Ni胁迫的耐受和富集能力,对绢毛匍匐委陵菜、匍匐委陵菜、青绿苔草、涝峪苔草、荆芥、射干、马蔺、麦冬、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玉簪11种宿根地被植物展开为期3个月的不同浓度含Ni土壤栽培试验,4种处理CK、T1、T2、T3土壤重金属Ni含量分别为:26.99、539.78、1 028.83、1 545.58 mg·kg-1。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未出现Ni超富集植物,但几乎所有处理组植物Ni转运系数均>1,具备较强的Ni转运能力。耐性方面:青绿苔草、大花萱草、麦冬、射干和马蔺Ni耐性较强,匍匐委陵菜、玉簪、‘金娃娃’萱草和涝峪苔草Ni耐性较弱。富集方面:匍匐委陵菜和青绿苔草在T1和T2浓度下具有较强Ni富集能力;马蔺和麦冬在Ni浓度达到T3时表现出相对较强的Ni富集能力。而绢毛匍匐委陵菜和荆芥在本试验条件下对Ni胁迫不具有耐性和富集性。青绿苔草、马蔺和麦冬兼具较强耐性和富集性,可作为净化北京园林绿地Ni污染的理想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