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在我市不少养鸡专业户中,出现了国马立克氏病MD免疫失败引起发病的鸡群。为什么免疫过的鸡群仍会出现马立克氏病MD?笔者经过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l鸡只方面的原因 1.l不同品种鸡对马立克氏病毒MDV的耐受性不一。有些品种的鸡对MDV高度敏感,而另外一些品种则有明显的抵抗力。 1.2鸡的年龄对发病亦有影响,雏鸡对MDV的易感性较高。且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一日龄雏鸡易感性比成鸡高1000到10000倍。 1.3鸡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等病时,鸡只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2.
硒增强鸡对马立克氏病抵抗力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日龄雏鸡200只,根据1日龄是否用HVT冻干苗免疫和基础日粮中是否添加硒的两因子两水平随机均分成4组;在10日龄各组接种MD强毒,70日龄全部扑杀。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雏鸡的MD死亡集中在21~44日龄,死亡高峰在30~36日龄的一周内,在MD的发病过程中,动物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机体细胞受自由基的攻击程度加重;硒能显著减少M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雏鸡补硒能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和不饱和过氧化物的能力,减少机体细胞受自由基的攻击程度。作者认为,硒具有增强鸡对MD抵抗力的作用,硒具有间接和直接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增强这种抵抗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HVT冻干苗常规免疫雏鸡、二倍剂量免疫雏鸡、常规免疫后又分别于10日、21日龄二次免疫雏鸡和未接种任何MD疫苗的雏鸡,在饲养期间和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攻击后,常规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61.9%,二倍剂量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71.4%,10日龄二次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76.2%,21日龄二次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81%;与常规免疫鸡比较,二倍剂量免疫和10日、21日龄二次免疫鸡的MD发病减少率可分别提高9.5%、14.3%和19.1%。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免疫接种,可减少母源抗体对HVT苗的免疫干扰,明显提高HVT苗的免疫效果,其中以21日龄时二次免疫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培养物上清液对体内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上清液对体内MDV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相反,可增加MD的发病率。另外,试验中发现,6日龄鸡对MDV的易感性明显高于1日龄鸡。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氏病(MD)和淋巴白血病(LL)是引起鸡肿瘤性死亡的两个重要的病毒性疾病。MD为水平传播,通过生物学保护措施和预防接种来控制,最重要的是在疫苗免疫力产生之前防止早期感染。一些混合饲养的鸡场已转向饲养单一日龄段的鸡只以阻断传播循环。种蛋或1日龄接...  相似文献   

6.
MSB—1培养物上清液对体内MDV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培养物上清液对体内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上清液对体内MDV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相反,可增加MD的发病率,另外,试验中发现,6日龄鸡对MDV的易感性明显高于1日龄鸡。  相似文献   

7.
沈明华  祝明新 《中国家禽》1998,20(10):42-42
1发病情况1997年9月1日,扬中市一养鸡户购进雏鸡400只,地面木屑垫料平养育雏。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MD苗,2~8日龄氟哌酸饮水。6日龄开始出现大批死亡,第一天死亡12只,第二天死亡25只,第三天死亡37只,呈逐渐增多趋势。9月8日诊断为鸡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8.
狄高辛标记DNA探针对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狄高辛标记的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特异性DNA探针,对自然感染鸡羽囊、人工感染鸡羽囊和脏器、同居感染鸡羽囊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自然感染鸡,其羽囊最早出现阳性的日龄为42日龄,随日龄增大,羽囊阳性检出率升高,150日龄达最高峰(26.7%)。以后则阳性率显著下降(6月龄为0.48%,1年以上为0.24%)。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国际标准强毒(MDV-GA强毒)后3d,就可从5只鸡中3只的心、肝、肺、肾、法氏囊、胸腺、肌胃等脏器检出Ⅰ型MDV-DNA;25d,5只鸡的脏器均能检出MDV-DNA;同时,感染后10d,就可从羽囊检出MDV-DNA,15d羽囊检出阳性率达100%。同居感染鸡从羽囊排毒的最早时间为同居后31d,即接触强毒21d后开始持续排毒,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单价活疫苗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农业部南京药械厂和三家外国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4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实验室制备的CVI988细胞结合苗和HVT细胞结合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单价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白来航鸡,8日龄时用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GA株攻击,同时以Z4+FC126双价活疫苗作对照,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种MD单价活疫苗均能使免疫鸡群获得对vMDV攻击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  相似文献   

10.
用MD火鸡疱疹病毒(HVT0疫苗对孵化至18日龄的鸡胚进行免疫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免疫不影响孵化率,对鸡的生长发育亦无影响,与出壳当日注射HVT苗的鸡雏比较,可明显提高对MD强毒攻击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1.
用同胚培养的含NDV、IBV胚液制备的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经免疫效力试验表明,用50倍稀释的鸡二联灭活苗,0.5ml/只剂量免疫18日龄鸡,4周后试验免疫鸡分别进行NDV、IBV强毒攻击,攻毒保护率在50%以上,证明0.5ml剂量含有50个半数保护量(50个PD50),NDHI抗体≥1:16,IBVN抗体≥1:8便可保护。三批疫苗免疫18日龄鸡,0.5ml/只组免疫鸡体现人有效抗体可维持1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2.
免疫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林晴(福建省福州市畜牧兽医站·350025)福州市郊区某场,饲养90日龄左右的伊莎商品代蛋鸡6000只,雏鸡防疫按程序进行了MD、ND、IBD、IB及鸡痘等免疫接种,鸡群生长发育正常,1月龄成活率达97%。在1月龄到2月龄期间,...  相似文献   

13.
中药对免疫抑制鸡免疫器官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0只星杂288雏鸡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5只,A组只应用中药;B组在应用氢化可的松的同时使用中药;C组只使用氢化可的松;D组为空白对照组。4组鸡均在9日龄,28日龄时ND弱毒疫苗免疫,35日龄称重,剖解,取材做石蜡切片,观察鸡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MSBI-TK5803毒株感染的MDCC-MSB;细胞涂片为抗原,建立了检测CI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应用该IIFA方法对人工感染的SPF鸡进行了检测15只1日龄SPF鸡在接种后第7、14天时均呈阴性反应;21天时2只鸡呈弱阳性反应,28天时均呈弱阳性反应,21天时2只鸡呈弱阳性反应,28天时均呈弱阳性反应,35天时呈明显阳性反应;14只40日龄SP  相似文献   

15.
杨琳  梁敏 《家畜生态》1999,20(4):17-24
试验选用5周石歧杂公鸡45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90只鸡,每组含3个重复,每重复30只鸡,1组为对照组,Ⅱ、Ⅲ、Ⅳ、Ⅴ为试验组,Ⅰ组给予自然光照,Ⅱ、Ⅲ、Ⅳ、Ⅴ组分别给予12L:12D、6D、3L:3D:2D的人工间歇光照。试验期鸡的基础日粮含代谢能12.93MJ/kg,CP16.78%。鸡只自由采食和不,记录统计每日采食量。从40日龄开始,每隔2周称重,且从每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鸡,采用闷杀法  相似文献   

16.
将由富锗种蛋孵出的富锗雏鸡和普通雏鸡分别进行分组,作1日龄时人工感染vMDV和每公斤日粮中添加100mgGe-1322种处理,于1、15、30、60日龄时采取血液和部分组织器官,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检测自由基含量。结果表明:富锗雏鸡1日龄时血液和各组织的自由基含量均明显低于普通雏鸡(P<0.01);人工感染vMDV雏鸡血液和组织的自由基含量明显升高(P<0.01);人工感染vMDV的富锗雏鸡同时继续喂含Ge-132饲料能明显持续地降低血液和组织中的自由基含量。本试验证实有机锗是鸡体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同时提示鸡体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对MD及其肿瘤病变有密切的发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7.
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母源抗体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琼脂扩散试验(AGP)对1 ̄25日龄肉用及蛋用雏鸡的血清和1 ̄21日龄鸡胚中的卵黄提取液、胚体浸液、血清进行了鸡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母原性免疫抗体消长动态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雏鸡母源抗体的消长动态呈下山峰势;鸡胚中卵黄内ND抗体效价1 ̄17日胚龄持续在6 ̄9(log2)18日胚龄其抗体水平开始下降,IBD抗体效价1 ̄17日胚龄持续在2 ̄3(log2)  相似文献   

18.
去年 1 2月 ,本站禽病门诊收诊一例以产蛋鸡颈下生长肿瘤状物为特征的疾病 ,经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初步诊断为鸡淋巴肉瘤。发病及症状 :章丘市刁镇某养鸡户饲养了 1 70日龄罗曼蛋鸡 5 0 0只 ,1 2 0日进行ND、EDS - 76等油乳灭活苗免疫 ,生长、产蛋尚可。长到 1 2 0~ 1 40日龄期间 ,发现鸡的颈、胸前长瘤子。到 1 70日龄瘤子长大 ,有的蛋大 ,有的拳头大 ,圆、椭圆或不整形。瘤子皮肤表面脱毛 ,皮肤黑 ,似有黑痂 ,瘤与皮肤固着。在此间产蛋略有下降 ,但病鸡仍然产蛋。鸡群中共发现 9只病鸡 ,未发现死亡。实验室检查 :取 3只病鸡…  相似文献   

19.
EM技术对肉用仔鸡抗病力及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用2984只商品代肉用仔鸡雏于17日龄开始进行了EM技术应用试验。试验分三组;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试验1组鸡饮用EM稀释液,试验2组鸡饲喂发酵饲料,并隔2天饮用一次EM稀释液。试验结果表明,总死亡订对照组鸡为6.59%,试验1组3.45%,试验2组为2.2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20.
菏泽市某饲养场,养海兰褐蛋鸡3000羽,育雏期和育成期全群鸡生长很好,120日龄时鸡成活率为99%。进入产蛋前用ND和EDS-76二联油乳剂苗免疫,153日龄开产,185日龄进入产蛋高峰。250日龄出现产蛋量下降,并有鸡死亡。鸡主认为是非典型新城疫,用Ⅳ系新城疫弱毒苗二倍量饮水免疫,结果5天后产蛋量急速下降,死亡鸡增多,每天死3~5只,有时5~6只,最多1天9只,产蛋由高峰期的94%下降到73%。病鸡精神沉郁,不吃食或吃食减少,有的拉稀,有的粪便带血等。病死鸡羽毛蓬松,肛门污染,鸡头面部及鸡冠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