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朝生 《齐鲁渔业》2008,25(2):10-12
近年来,青蛤养殖模式逐步由过去的自然苗种粗放式养殖过渡为移苗增养殖,苗种需求量日趋增加,大规模苗种短缺问题已成为广大养殖户普遍关注的热点。虽然有关青蛤人工育苗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有关青蛤中间培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培育大规格苗种在青蛤产业发展中恰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作者深入青蛤规格苗种的生产一线,吸纳总结养民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2.
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青蛤工厂化育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后续的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还进行得较少,将人工繁育而成的青蛤幼苗培养至1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仍是苗种生产的难点。可直接用于滩涂养殖的大规格苗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青蛤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本文报道了在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方面进行的相关试验,研究了培育过程中的放养密度、底质、饵料等与青蛤生长的关系,取得了理想的培育结果,经68天培育,苗种平均规格由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近几年对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的观察,对青蛤工厂化育苗出库的稚贝、移苗的环境条件、饵料和疏苗扩池等进行了初步试验,认为早期苗、幼苗健壮、移苗底质松软、水质新鲜、饵料丰富、疏苗扩池,是青蛤大规格苗种快速生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末,因海水污染和捕捞过度等原因,青蛤资源急剧衰退。随着青蛤自然资源急剧减少,青蛤人工养殖逐渐发展起来,对青蛤大规格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将人工繁育而成的青蛤幼苗培养成大规格苗种,仍是苗种培育生产的难点,制约着青蛤规模养殖的开展。池底是青蛤苗种生长栖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青蛤苗种中间培育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蛤俗称蛤蜊 ,生活于近海泥砂或砂泥质潮间带 ,营埋栖生活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及日本、东南亚一带。它可以作为虾塘中的混养贝类 ,因此 ,苗种的供应比较紧张。近年来 ,由于海区污染、采捕过度等原因 ,青蛤苗种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 ,许多地方已绝产。然而人工养殖的面积却在不断扩大 ,解决苗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 ,青蛤的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已成熟 ,但对苗种的中间培育研究较薄弱 ,成活率不高 ,严重制约了青蛤养殖生产的发展。笔者于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参与了玉环县万丰水产养殖开发公司的青蛤苗中间培育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青蛤俗称黑蛤、铁蛤、牛眼蛤,生活于近海砂泥或泥砂质的潮间带,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一带。青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青蛤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养殖发展很快。灌东盐场发展青蛤养殖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综合开发利用资源,近几年来,该场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进行了青蛤土池育苗、工厂化育苗及苗种中间培育和成贝养殖并取得了成功,养殖规模1,000ha,年产青蛤1,750t,工厂化育苗水体350m^3,育稚儿104.6Kg,无公害苗种培育基地80ha,培育小苗300t,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青蛤养殖的发展,青蛤养殖已成为灌东盐场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青蛤工厂化育苗、土池育苗和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使青蛤的养殖由过去自然苗种的采捕和原始的粗放粗养逐步转变为人工培育苗种和移苗增养殖。目前,银宝公司实施青蛤工厂化育苗水体2,000m^3,土池育苗的面积达466.6ha,大规格苗种培育的面积66.7ha,年产1-2cm苗种约500t,青蛤养成面积700余ha,年产成品蛤2,000余t,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为盐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盐工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青蛤养殖生产所需苗种,在借鉴泥蚶生产性育苗技术基础上,重点突破了青蛤亲贝强化培育与人工催产技术,幼虫饵料单胞藻培育技术,青蛤苗种中间培育与清涂除害技术,系统掌握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实现了青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5年累计培育平均壳高2mm的稚贝74.574亿粒,经中间培育后出池商品仔贝49.842亿粒,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66.84%。生产性育苗净利润163.82万元,中间培育总利润776万元,平均每平方千米获利15 089元。  相似文献   

9.
青蛤〔Cylinasinensis(Gmelin)〕是生活于潮间滩涂的埋栖型双壳贝类,从80年代以来,我国从南到北开始进行青蛤投苗养殖。由于青蛤人工育苗一直未成功,依赖的自然苗种紧缺,成为限制青蛤养殖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苗种是青蛤养殖之本,依靠越来越少的自然苗种,青蛤养殖就不可能大的发展,为此,笔者总结了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考察了几个搞得较好的青蛤半人工育苗场,深受启示,认为在青蛤全人工室内育苗尚不能提供大量贝苗的现实条件下,大力推广半人工育苗技术,是促进青蛤养殖发展的重要措施。一、选好青蛤半人工育苗场地能养殖青蛤…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青蛤工厂化育苗技术有较大进步,但亲贝主要依靠采捕自然成熟个体,或在室外土池培育,这两种方式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幼体培育必然在高温季节进行,此时不但水质较差,且饵料培养非常困难,因此育苗难度较大,容易造成培育失败。为此,我站开展了青蛤亲贝室内人工催熟培育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苗种培育技术不断成熟完善,三疣梭子蟹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梭子蟹苗种生产每年都有新问题出现,面对新问题,一旦措施不当,可能会造成生产的失败。2006年、2007年我站在梭子蟹苗种培育中都遇到了培育池内出现线状“黏涎”的问题,严重时幼体在12小时内几乎全部沉底死亡。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摸清了主要原因,从水质调控方面着手,科学进行饵料投喂,有效地控制了“黏涎”的发生,保障了苗种培育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为防病毒感染,封闭式养殖作为一种新的养虾模式在传统的养殖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它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采取一次性进水措施。因此如何保护好水质,保证养殖取得理想效益,对养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结合本地青蛤苗种资源丰富、梭鱼人工苗种和海捕苗种充足的优势,进行对虾、青蛤、梭鱼的立体化养殖,充分利用水体,使虾池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取得较好生产效益,具体操作如下:一、清淤与池底的处理收虾后对虾池进行清淤护坝,池底1/3面积整平翻耕。曝晒、杀灭病菌,给青蛤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底质环境。二、…  相似文献   

13.
青蛤潜居泥沙中生活,移动性小,适宜滩涂养殖,且近几年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沿海各地均在开展青蛤人工育苗试验和生产。我们于2005年7月-10月底,利用投放较大颗粒的附着基、浮游期采用过滤海水、稚贝附着后改用室外土池流水培育的新工艺,在430m2水体中培育壳长4mm-9mm的青蛤苗种总计1亿粒。  相似文献   

14.
人工促熟青蛤亲贝是青蛤早繁的关键,模拟自然环境室内蓄养青蛤亲贝,亲贝成活率达90%以上;采取控温、控光、强化投喂饵料等技术措施,成功促熟青蛤亲贝,获得优质受精卵7.27亿粒,较当年青蛤自然繁殖期提早产卵一个月。孵化D型幼虫6.73亿粒,培育出壳长0.5 mm稚贝2.83亿粒。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亲贝的强化促熟,突破青蛤自然繁殖期对人工育苗的制约,为北方地区青蛤早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缩短了苗种到商品贝的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15.
青蛤俗称蛤蜊、圆蛤,是我国南北习见的经济贝类,生活于沿海泥沙滩中.浙江省青蛤养殖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约4.5万吨,青蛤已成为当地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过去青蛤苗种大多采捕于自然海区,随着其自然资源的衰退,青蛤苗种日趋紧张,为此,浙江省温岭等地积极开展青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系统掌握青蛤全人工育苗技术,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渔业纵览     
8月1日下午,东台市弶港渔舍港口的“船街”上气球高悬,来自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盐城市海洋与渔业局,东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当地的渔民群众为自主培育成功的1000万粒优质青蛤苗种即将投入“母亲海”怀抱而壮行。东台海域是著名的淤泥质浅海区。为了发展青蛤大面积养殖,增加青蛤的海上种群数量,该市于2004年5月开始,承担起青蛤苗种繁育攻关任务。两年来,共完成青蛤人工育苗45亿粒,年培育1000~1200粒/千克的大规格苗种121吨。青蛤稚贝经过去年暑夏风雨的洗礼以及寒冬低温的考验,长势十分喜人,至投放前规格已达5~10毫米左右。开创…  相似文献   

17.
青蛤[CyclinaS inensis(Gmelin)]是栖息于潮间带泥沙或沙泥底质的埋栖型双壳贝类,分布区域广泛,为广温广盐性品种,为我国沿海重要的养殖经济贝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并可出口创汇。浙江省青蛤养殖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约4.5万吨,省内乐清市青蛤养殖历史悠久,但苗种来源基本依赖于外省的自然苗种,而自然苗种因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丰歉不定,加上近年来自然海区苗种资源衰竭,苗种来源日趋匮乏,从而严重阻碍了青蛤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弥补自然苗种资源的不足,彻底解决苗种紧缺问题,有必要进行青蛤人工育苗生产性开发,这对于调整乐清市滩涂贝类…  相似文献   

18.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俗称蛤蜊、黑蛤,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并可出口创汇.浙江省乐清市青蛤养殖历史悠久,但苗种来源基本依赖于江苏等外省的自然苗,而自然苗种因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丰歉不定,加上近年来自然海区苗种被滥采酷捕,青蛤资源衰竭,养殖苗源日趋匮乏,从而严重阻碍了青蛤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弥补自然苗种资源的不足,笔者于2003至2004年在乐清市成功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现将相关技术工艺总结如下,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苗种培育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三疣梭子蟹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梭子蟹苗种生产每年都有新问题出现,面对新问题,一旦措施不当,可能会造成科研生产的失败。2007年、2008年我站在梭子蟹苗种培育中都遇到了培育池内出现线状“黏涎”的问题,严重时幼体在12小时内几乎全部沉底死亡。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摸清了主要原因,从水质调控方面着手,科学地进行饵料投喂,  相似文献   

20.
<正>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俗称黑蛤,属瓣鳃纲、帘蛤科,是北方沿海常见贝类品种,主要分布区域为沿海高中潮区滩涂和有淡水注入的河口附近。青蛤肉质鲜美,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深受辽宁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发展前景较广阔。近年来,辽宁地区的青蛤来源主要依靠采捕自然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青蛤增养殖所需苗种则主要购于江浙地区,受苗种质量、环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本地区青蛤苗种增养殖的成活率均不太理想。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从2014年起连续3年进行青蛤苗种的人工繁育工作,2017年起增加了青蛤苗种的室内中间暂养技术研究,取得了成功。现将青蛤育苗及中间暂养技术作一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