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1~70日龄公番鸭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蚯蚓液对其生长性能、脂肪蓄积及抗病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2.5%蚯蚓液能够提高公番鸭的21日龄重、70日龄重、日增重,增加采食量,降低料肉比;添加1.5%蚯蚓液能够降低70日龄重、日增重,减少采食量,降低料肉比;2.5%蚯蚓液能够提高公番鸭的腹脂率,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提高肌肉亚麻酸含量;1.5%和2.5%蚯蚓液均能降低公番鸭的发病率、腹泻率、死亡率,增加血清白蛋白含量,但2.5%蚯蚓液的效果优于1.5%蚯蚓液的效果。因此2.5%蚯蚓液能够提高公番鸭的生长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促进脂肪蓄积,提高肌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日龄黑番鸭屠宰性能与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番鸭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公、母鸭在70日龄与120日龄的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及胸肌营养成分,初步明确黑番鸭屠体的经济价值。结果显示:①屠宰性能:120日龄公鸭的活重、屠体重、屠体率、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腿肌重高于70日龄,差异显著(P<0.05);母鸭2个日龄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屠宰性能公鸭以120日龄为佳,母鸭以70日龄为佳;②肉质性状:70日龄公、母黑番鸭在胸、腿肌的pH、滴水损失均差异不显著(P>0.05);③胸肌常规营养成分:70日龄、120日龄公母黑番鸭,胸肌中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④胸肌氨基酸含量:70日龄母黑番鸭胸肌中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公鸭(P<0.05);120日龄公黑番鸭胸肌中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70日龄(P<0.05)。表明氨基酸的含量公鸭120日龄较高,母鸭70日龄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选法”和遗传参数估测,经8个世代家系结合个体的选育,10周龄 F_A 和 F_B 系公母白番鸭平均体重达2661和2582g,比0世代 F_A,F_B 系分别增加1168和1115g,料肉比从4.5:1降为3.1:1,肉鸭体重羽毛同步达到上市要求.若经填饲3周,肝重为353g,达国外一级肥肝标准.8世代 F_A 和 F_B 系种鸭年产蛋数比0世代分别增加20和31个;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别达94%,86%和98%,每只种鸭1年可为市场多提供30只雏鸭.利用 F 系公鸭与北京鸭,连城鸭和麻鸭杂交生产半番鸭,优势率高达8.1%.  相似文献   

4.
对番鸭产肉性状、肉品质性状与血液生化性状等3组性状12个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肉性状与肉品质性状间的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50.2%,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782;产肉性状和肉品质性状与血液生化性状间的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分别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48.5%和30.3%,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32、0.578。在3组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有:半净膛重、pH值、失水率、剪切力、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研究结果对于番鸭的遗传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索蚯蚓液对公番鸭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80只1日龄公番鸭,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蚯蚓液0%、1.5%、2.5%的基础饲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添加蚯蚓液对番鸭胸肌肉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2.5%蚯蚓液组水分、粗脂肪含量要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 2.5%蚯蚓液组胸肌肉18种氨基酸总量、8种必需氨基酸、7种风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 2.5%蚯蚓液能够明显提高亚麻酸(P<0.01)、二十碳二烯酸(P<0.05)、二十碳三烯酸(P<0.05)、花生四烯酸(P<0.05)的含量,降低十四碳酸的含量(P <0. 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空白组的1. 89倍(P>0.05),必需脂肪酸是空白组的1.76倍;(4) 2.5%蚯蚓液饲喂番鸭后番鸭胸肌肉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5) 1.5%蚯蚓液组对番鸭胸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因此,2.5%蚯蚓液饲喂番鸭能够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索蚯蚓液对公番鸭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80只1日龄公番鸭,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蚯蚓液0%、1.5%、2.5%的基础饲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添加蚯蚓液对番鸭胸肌肉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2.5%蚯蚓液组水分、粗脂肪含量要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2) 2.5%蚯蚓液组胸肌肉18种氨基酸总量、8种必需氨基酸、7种风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 2.5%蚯蚓液能够明显提高亚麻酸(P0.01)、二十碳二烯酸(P0.05)、二十碳三烯酸(P0.05)、花生四烯酸(P0.05)的含量,降低十四碳酸的含量(P 0. 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空白组的1. 89倍(P0.05),必需脂肪酸是空白组的1.76倍;(4) 2.5%蚯蚓液饲喂番鸭后番鸭胸肌肉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5) 1.5%蚯蚓液组对番鸭胸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因此,2.5%蚯蚓液饲喂番鸭能够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7.
番鸭、樱桃谷鸭及高邮鸭产肉性能及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鸭、樱桃谷鸭、高邮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70日龄产肉性能及胸、腿肌肉品质,探讨3个品种鸭产肉性能和肉质特征.结果表明: 番鸭是肉用性能最好的优质肉鸭,樱桃谷鸭腿肌比例偏小,高邮鸭未达到优质肉鸭的要求;除高邮鸭与番鸭腿肌蒸煮损失差异显著外,肉色、pH值、系水力、蒸煮损失等理化特性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番鸭、樱桃谷鸭胸肌pH值、系水力与腿肌差异显著;高邮鸭、樱桃谷鸭胸肌蒸煮损失与腿肌差异显著.肌纤维直径和肌束膜厚度可客观反映肌肉的嫩度, 3个品种鸭肌肉嫩度差异不显著,品种内鸭的胸肌嫩度高于腿肌.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对白番鸭羽毛生长速度与肉用性能的相关性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 :(1)快、慢羽公、母番鸭 10周龄体重分别为 3379.69、315 5 .72 g和 2 10 7.65、2 0 89.5 7g(p>0 .0 5 ) ;料、肉比分别为 2 .83、2 .74和 3.0 9、2 .94 ,快羽番鸭饲料转化率略高于慢羽番鸭 .(2 )快、慢羽公、母番鸭 10周龄成活率分别为 97.4 3%、97.5 0 %和 97.14%、10 0 % ,两者差异不显著 (p>0 .0 5 ) .(3)快、慢羽公鸭各产肉性状 (除腿肌重 )间差异均不显著 (p>0 .0 5 ) ;快羽母鸭屠体重、全净膛重和屠宰率均显著大于慢羽母鸭 ,但慢羽母鸭胸肌率 (19% )则显著大于快羽母鸭 (16% ) ,其余各产肉性状不同羽速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4 )快慢羽番鸭胸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 0 .61和 2 3.91μm,腿肌纤维直径分别为 36.35和 33.87μm,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番鸭羽色与产肉性状的内在关联,以高繁型番鸭(纯黑羽色番鸭)、快长型番鸭(头部白羽、身体全黑羽色番鸭)为研究素材,在进行正反交试验的基础上,重点主要开展了体质量与体尺发育、屠宰及肉品质等方面的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高繁型番鸭体质量与体尺发育明显低于快长型番鸭,屠宰性能指标却部分高于快长型番鸭,肉品质指标尚未发现与羽色相关。通过开展羽色与产肉性状的关联分析,揭示了番鸭羽色对番鸭产肉具有明显影响,白羽更有利于番鸭产肉,但其内在深层次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番鸭、樱桃谷鸭及半番鸭生长速度和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相同条件下将番鸭、樱桃谷鸭和番樱半番鸭饲养至10周龄,测定3种鸭屠宰性能、胸肌营养成分和常规肉品质。结果表明:各周龄樱桃谷鸭、半番鸭体重显著高于番鸭,10周龄半番鸭、樱桃谷鸭和番鸭体重分别为2446.4、3496.5和3440.0 g;10周龄樱桃谷鸭屠宰率、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半番鸭和番鸭,其瘦肉率最高,半番鸭次之,番鸭最低;樱桃谷鸭和番鸭皮脂率显著高于半番鸭,番鸭腹脂率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半番鸭胸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番鸭和樱桃谷鸭,樱桃谷鸭胸肌脂肪含量高于番鸭和半番鸭,半番鸭胸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番鸭和樱桃谷鸭,番鸭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个品种鸭的生长及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良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樱桃谷鸭、白羽番鸭和荆江鸭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8周龄进行屠宰,测定体重与相关的肉用性能指标。[结果]在整个饲养期,3个品种鸭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樱桃谷鸭生长发育最快,荆江鸭生长最慢,而白羽番鸭从4周龄开始生长迅速;樱桃谷鸭的屠体重、全净膛重、瘦肉率、腿肌率、皮脂率和腹脂率均高于白羽番鸭和荆江鸭,差异显著(P〈0.05),而荆江鸭腹脂率为0;樱桃谷鸭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屠宰率显著小于荆江鸭(P〈0.05);3个鸭品种不同性别的屠宰指标存在差异,且樱桃谷鸭和白羽番鸭均为公鸭显著高于母鸭(P〈0.05),荆江鸭公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鸭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A-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在番鸭群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单核苷酸多态与生产性能的关联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番鸭A-FABP基因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该基因与体重、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番鸭A-FABP基因上发现A-C突变,位于第2内含子第201处碱基,形成了AA、AB、BB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8241,B等位基因频率为0.175 9,群体纯合度为0.710 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47 9。除第2、4周龄外,AA型公鸭早期体重显著高于AB型公鸭,母鸭不同基因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公鸭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腹脂重、腹脂率指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B型均小于AA型。母鸭只有腹脂重、腹脂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B型低于AA型。番鸭AFABP基因第2内含子A201C单核苷酸突变对腹脂沉积、公鸭体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商品肉用番鸭和北京鸭的胸部肌肉成分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 ,北京鸭带皮胸肌的脂肪含量为 2 73.9g/ kg,番鸭为 10 1.8g/ kg;去皮胸肌中北京鸭的脂肪含量为 6 2 .6 g/ kg,番鸭为 2 4 .2 g/ kg;去皮胸肌的蛋白质组成 ,在所测定的 9种必需氨基酸中 ,番鸭有 7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北京鸭 ,1种基本相同 ,只有苯丙氨酸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番鸭呼肠孤病毒 B3分离株可经滴鼻、饮水、肌肉和爪垫注射与同居感染 1日龄敏感番鸭 ,潜伏期 3- 11d,死亡率 10 0 % ;接种 1日龄番鸭、半番鸭和雏鸡爪垫可引起注射部位炎性反应 ,爪垫和肌肉注射 1日龄半番鸭和雏鸡不死亡 .病毒感染番鸭主要引起肝、脾、心肌、肾、腔上囊、腺胃、肠粘膜下层等组织局灶性坏死 ;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 /和吞噬细胞聚集 ,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 .电镜观察表明 ,感染胚肝细胞和脾淋巴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病毒样颗粒及近核包涵体 ,感染细胞多核化、空泡化及颗粒化 ;发现含有病毒样颗粒的凋亡细胞 ;吞噬细胞胞浆内有病毒样颗粒和含病毒样颗粒的凋亡小体 .此项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番鸭体重生长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元跃  柳小春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4101-4108
【目的】定量描述和估计本地番鸭体重生长的轨迹和参数。【方法】本研究对116只番鸭进行了21 weeks的饲养和观测;利用5种生长函数(Gompertz、Logistic、Von Bertalanffy、Richards和Brody)拟合了番鸭体重生长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计算了这些模型的8个生长参数(成熟体重、拐点日龄、拐点体重、初生体重、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绝对成熟率和相对成熟率);根据信息准则、误差方差的大小和生长参数估计值的准确度,比较了不同模型间的拟合和估计结果。【结果】与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比较,5种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的番鸭体重生长方程和估计的8个生长参数,其准确度整体上提高了许多;全群番鸭体重生长Gompertz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其信息准则最小,误差方差减少量达99.92%;雄、雌番鸭体重生长Richards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其信息准则最小,误差方差减少量分别是89.80%、91.81%。【结论】Gompertz和Richards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是评价全群和雄、雌番鸭体重生长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多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价番鸭体重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定量描述本地番鸭体重的生长模型。【方法】利用Richards生长函数,设计番鸭体重的4种生长模型,包括考虑个体、性别的二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ModelⅠ),考虑个体、性别、资料自相关性的二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Model Ⅱ),考虑个体的单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Model Ⅲ),忽略个体和性别的零层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Model Ⅳ),描述了番鸭个体和群体生长特征。比较了番鸭体重生长4种模型的信息准则、误差方差、不同体重测定点日龄的平均测定值和模型拟合值、模型和生长参数估计值。【结果】    Model Ⅱ的拟合效果整体最好,估计了公、母的初生体重及成熟体重和生长速度最大的日龄、体重、绝对生长率,分别是40 g、3 504 g及43 d、1 523 g、65 g•d-1和40 g、2 209 g及36 d、977 g、45 g•d-1。【结论】考虑个体、性别、资料自相关性的Richards二层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是评价本地全群及公、母番鸭体重生长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7.
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交替传代选育出适应CEF繁殖的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株。该弱毒株已失去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对CEF的TCID50稳定在10-5~10-5.5;在雏番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番鸭免疫不同代次弱毒后7 d攻击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保护率均在88%以上,且不同代次弱毒的外源病毒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株无外源病毒污染、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制备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原料鸭组成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4种原料鸭(番鸭、高邮鸭、荆江鸭、樱桃谷鸭)的水分、脂肪、游离脂肪酸、系水率和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剪切力值越低。不同品种胸腿肉间剪切力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胸腿肉间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原料鸭肌肉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C18∶1),番鸭、高邮鸭、荆江鸭、樱桃谷鸭分别为7.65、16.10和12.80、13.58mg/g(脂肪),其余含量较高的游离脂肪酸依次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硬脂酸(C18∶0),含量较低的游离脂肪酸为棕榈油酸(C16∶1)、亚麻酸(C18∶3),樱桃谷鸭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选取10月龄的番鸭种鸭84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2%酪酸菌,以观察酪酸菌对种鸭生产性能和种蛋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产蛋率85.85%,比对照组高4.10个百分点(P<0.05);试验组受精率为100%,比对照组高28.58个百分点(P<0.01);蛋品质的相关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酪酸菌可以明显提高种鸭产蛋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