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于2015—2016年,在陕西汉中市开展了小麦病虫害自然危害损失率测定。试验研究表明,2015、2016年汉中小麦病虫害综合自然危害损失率分别为20.19%、20.56%;其中,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自然危害损失比重及危害损失率较高。专业化防治区病虫害综合防效在各试验区中最高,2015、2016年的病虫综合防效分别为85.30%和83.51%。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水稻主要病虫综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0~2012年在合浦县采取7个不同防控病虫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及运用不同方法测算各处理水稻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不同的试验处理对水稻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以完全不防治损失最大,平均损失率为40.8%~74.4%;以科学综合防治损失最小,平均损失率为2.2%~3.8%;其他处理因不同年度间病虫发生程度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农民习惯防治区的平均损失率为13.3%~20.2%;防虫不防病区平均损失率为31.2%~52.9%;防病不防虫区平均损失率为15.3%~59.1%;不防稻飞虱区平均损失率为12.6%~49.9%。病虫防治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以科学综合防治效益最大,为426.6元~1013.8元/666.7㎡,其他处理因不同年度间病虫发生程度有很大的差异,病虫发生越重,病虫防治挽回的损失越大,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3.
中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病虫害偏重发生年份,在病虫害基本控制的常规防治区稻谷单产达611.2 kg/667m2情况下,完全未打药防治区病虫为害损失稻谷245.4 kg/667m2,损失率40.15%.单种病虫不防治区,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未防治的损失率分别为28.88%、27.49%、15.31%和7.3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是减少粮食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立病虫防治区与不防区进行对比试验,表明不防治病虫时,其籽棉产量每667m2可损失118.66kg,损失率44.69%,防治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不同防治区,应用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测算系统V1.0分析甘蓝主要病虫综合危害损失。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嘉鱼县甘蓝虫害自然危害损失率48.56%,病害自然危害损失率25.43%,通过防治,主要病虫挽回损失率45.12%。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在各种病虫草害并存状态下,农作物产量综合受害损失情况,总结出一套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危害统计标准,以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统计的准确性,科学评估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总结、探讨和评估各个单项病虫对综合危害损失的作用,为正确估测各病虫的单一危害  相似文献   

7.
2009年,全县中稻种植面积1.97万hm^2,我站在小河镇庆丰村进行了中稻病虫草害综合为害损失评估试验,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非防区、杂草防治区,系统分析水稻在各种病虫害并存的状态下,水稻产量综合受害损失情况,总结出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为害损失统计标准,科学评估病虫害对水稻的为害以及各个单项病虫对综合为害损失的作用,为准确评测各病虫单一为害损失提供依据。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过去统计水稻病虫混合危害造成的损失,都是把单虫单病造成的损失简单地相加.实际上水稻病虫混合会危害时造成的损失相互之间是有干扰的,这样的统计方法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本文利用F.C.T(Fuzzy Contingency Tably)综合评判水稻病虫混合危害时造成的综合损失率,结果历史拟合率达100% .  相似文献   

9.
中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稻病虫害防治采用指导综防、农民常规防治、不防治3个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指导综防区病虫防治效果高于常规防治,不防治区为害加重。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中稻产量增长主要表现在增加单位面积的实粒数、千粒重,对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大多在15%~45%之间,客观证实了不同病虫发生级别相同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病虫发生量与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理论上为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另一方面病虫发生级别的判定存在着人为的经验感知比较,加之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一般低于50%,为统一简化关系且便于计算,我们将病虫1~5级相邻发生级别间自然危害损失率近似确定为倍率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和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为评估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提高作物产量。【方法】从万安县3个乡镇区域选择代表性样地,分别以水稻病虫害完全不防治为对照,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治区、统防统治区、农户自防区、虫害不防治区和病害不防区6种处理控制试验,以分析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结果】5种措施的植保防控贡献率分别为38.60%、28.97%、27.16%、17.84%、22.73%。结合2022年万安县域水稻田间病虫常年轻发生、中等发生和重发生统计面积与区域,植保贡献率分别为19.96%、21.59%和26.01%,县域水稻病虫害防控总植保贡献率为22.19%。【结论】研究结果对评估区域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科学管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综合应用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就环江县实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提出按地理位置、病虫害发生种类、为害特点、气候和栽培条件等划分水稻病虫害防治区,各稻区依病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相应的综防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3):31-32
在水稻病虫防治中,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严重,一些偶发或次要病虫危害逐年加重,部分害虫(例如二化螟)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增加了水稻种植成本,而且还污染了稻米,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验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的效果,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安排,四川省在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具有代表性的天全县和双流县稻区建立了水稻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和不施药对照区,探索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单一的病虫防治方案用于多种病虫复合体的控制时,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多且效果不佳。鉴此,作者根据病虫发生、危害规律,有关杀虫、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谱,分别提出了苹果、葡萄全生长期中多种病虫复合体的综合防治方案。该方案用于苹果叶螨、白粉病、黑星病及葡萄白粉病、霜霉病和黑腐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治后,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30~50%,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是全国苹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病虫害是影响苹果生产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每年因病虫为害造成的苹果损失在85万吨以上,占总产量的37.8%,品质也受到严重影响。为研究苹果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从果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本着经济、有效、安全、简便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工作,于1990年制订了全省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  相似文献   

16.
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17.
202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河南、山东等15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体系开展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试验统一设置严格防控区、统防统治区、农户自防区处理,以完全不防治病虫害和完全不防治病虫草害为对照处理,采用多点试验测产的方法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表明,2023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为30.59%,其中,小麦、水稻、玉米分别为27.58%、40.58%和25.66%。据此测算,全国共挽回小麦、水稻、玉米产量损失分别为3 767.15万t、8 383.95万t、7 411.69万t,合计挽回三大粮食作物1.93亿t。结果还表明,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最重,其次是玉米和小麦。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重,严重影响着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大白菜病虫害的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自然控制作用,大力运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病、虫2因素3水平完全区组试验,结合病虫分类抽样测产,研究纹枯病(ShB)和二化螟(SB)二代复合危害关系及进行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与二化螟二代存在复合危害关系,百穗重损失率大小依次为ShB+SB>ShB×SB>SB>ShB;ShB+SB≈1.41。田间损失率大小依次为ShB>ShB×SB>SB。  相似文献   

20.
胶东半高区是我国大樱桃的重要产区,栽培面积已达1.5万hm2,平均单产7 500kg/hm2.大樱桃栽培地域狭窄,市场潜力大,具极高的经济价值,但常因病虫危害导致长势削弱、产量低、品质低劣,甚至成片死树、毁园.据调查,大樱桃因病虫危害每年约有5%的死树,减产约20%~30%,1/3的叶片提早脱落.自1998年以来,作者对大樱桃病虫害种类及主要种类消长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