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三叶片半开式无堵塞叶轮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得到了三叶片半开式无堵塞叶轮参数的统计公式。  相似文献   

2.
丛小青  袁寿其  袁丹青 《排灌机械》2001,19(6):15-16,37
根据对不同叶片数半开式叶轮的试验研究,介绍了半开式叶轮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叶轮设计中的经验公式及经验参数,详细研究了叶片数,叶片边缘间隙对水泵性能的影响,并对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半开式旋涡泵采用新型的半开式叶轮,为研究其空化特性,采用基于雷诺时均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的单相模型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叶片表面速度和压力的分布规律,半开式旋涡泵的叶片根部是发生空化的危险区域.在对空化监测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半开式旋涡泵的具体特点,选择能量和噪声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半开式旋涡泵工作性能稳定,半开式叶轮改善了旋涡泵的空化性能.在同等条件下半开式旋涡泵比闭式旋涡泵的性能有较大改善,对深入研究半开式旋涡泵的理论计算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CWZ型半开式叶轮自吸泵的设计实践,阐述了半开式叶轮自吸泵的设计方法;同时举例给出了计算结果,证明了其可行性。该设计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离心式低浓纸浆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国内制浆造纸行业中使用的各种低浓浆泵的结构原理及性能特点,重点叙述了开式,半开式叶轮纸浆泵的结构特点及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离心式叶轮内紊流流场数值分析及PIV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NGk-ε紊流模型计算了闭式叶轮以及相对应的半开式叶轮内部的三维紊流流场。计算结果表明,闭式叶轮在小流量工况时,叶片吸力面存在大范围的回流,最优工况和大流量工况叶片压力面进口前沿为低速区,进口前靠前盖板侧存在漩涡。开式叶轮间隙中存在的回流导致叶轮中叶片上下两个明显的回流区,与封闭式叶轮相比最优工况点流量和扬程下降,效率下降达18%。为满足PIV测试的要求设计了透明离心泵。二维PIV测试的结果能较好地验证紊流计算的结果,同时也说明,即使在最优工况下叶轮中各叶槽问的流动也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单相潜水电泵以其结构紧凑、重量轻(5kg/台)广泛应用于排灌、养殖、家庭生活给水等地方.通常低比转数半开式叶轮的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潜水泵的水力性能,本文以QX_(D3)×10-0.18型单相潜水电泵为例,就该泵压塑半开式叶轮设计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有些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性能曲线见图一,实测性能标与《小型潜水电泵基本技术条件》文献[1]性能指标的对比见表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陶瓷泵半开式叶轮前盖板流线对泵性能的影响,对叶轮前盖板流线与径向夹角分别为24°,22°,20°,18°,16°,14°,12°共7种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各方案的外特性及内部流动情况.通过分析叶轮中液体沿流线从叶轮进口到叶轮出口的平均静压、平均总压及平均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从叶轮前盖板流入泵腔间隙与从叶轮外缘所流出的液体流量大小,得到主要结论:随着叶轮前盖板流线与径向夹角减小到一定程度,泵扬程、效率都将随之下降,最高效率点往小流量方向偏移;在叶轮流道中段流入泵腔间隙的液体变多,导致从叶轮外缘流入蜗壳的高能液体变少,加上与在蜗壳内高压驱使下回流入叶轮流道的流体,在流道出口处混合产生的回流及二次流动,是导致泵扬程、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试制了最优方案3和最差方案7的叶轮,进行外特性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从而完成了优化设计,可为陶瓷泵半开式叶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广志 《排灌机械》2003,21(6):11-14
系统介绍了单叶片开式叶轮污水泵的水力设计方法,在多种规格泵的试验统计数据基础上,推出了确定叶轮主要尺寸的计算公式,对单叶片的形状和最佳流线的绘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改善泵性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叶顶间隙对低比转数半开式高速离心泵内部流动及性能的影响,基于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maras湍流模型,在叶顶间隙分别为0.5,1.1和2.5 mm时对一台比转数为19.3的半开式高速离心泵内部流动进行三维紊流数值计算,并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叶顶间隙可以改善叶轮内部的流动情况,但较大间隙的叶轮内部的循环流动引起的水力损失大于较小间隙内的循环流动和回流引起的水力损失;因此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离心泵扬程及效率均减小;而且在叶片中部和尾部的叶顶间隙层内,相对速度和静压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而减小,且相对速度受叶顶间隙的影响尤为明显,静压沿着叶轮半径近似呈线性增加;叶轮流道内沿轴向分布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分别减小,但切向速度较为均匀,减小量相对较小;数值模拟与试验得到的外特性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IC型浆料泵的改造,提出了双“S”形叶轮浆料泵的设计方法.分析了双“S”形叶轮浆料泵中悬浮杂物的通过机理,认为长纤维进入叶轮后将沿着“S”形叶片背面流出叶轮,得出由长短叶片通过过渡圆弧连接而成的“S”形叶片有利于长纤维物料通过的结论.分析了叶轮和蜗壳各几何参数对该泵的通过性能和效率的影响,并提出水力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双“S”形叶轮浆料泵有效减少了悬浮杂物在叶片入口处的缠结,解决了流道易堵塞等问题,且性能及效率较同类产品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实际扬程提高0.6-1.1 m,汽蚀余量降低0.2-0.5 m,而使用电机功率更是降低了0.42-1.03 kW,在效率上则提高了3%-6%.  相似文献   

12.
工程塑料作为一类新型的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农用水泵当中,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对工程塑料的选用却仅仅停留在经验上,缺乏使用的依据。为此,采用强度计算方法,对几种农用水泵叶轮的强度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PPO的性能最好,UHMWPE和PP只有部分牌号的材料能够满足强度要求,而PVDF则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此结果为水泵用工程塑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市清泰水厂进水泵房给水泵为对象,通过对千岛湖作为第二供应水源后水质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以及水源变化后水泵实际流量扬程等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下给水泵的选型设计。通过给水泵叶轮切削的方式,使给水泵新的工况点处于高效区域内,确保给水泵安全顺利生产运行,提高进水泵房给水泵的效率,满足日供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螺旋离心泵轴向力求解时,数学模型建立和方程难以封闭等问题,为了实现螺旋离心泵轴向力的定量求解,研究其轴向力受介质的影响和随介质的变化规律,以150×100LN-32型螺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选用清水和两相流含沙水作为介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相对坐标系下的时均连续方程及Navier-Stocks方程,并采用标准k-ε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螺旋离心泵内流场的压力分布后计算出轴向力,从而避开了单纯数学上定量求解螺旋离心泵轴向力的许多难题.在此前提下,通过研究在固液两相流介质中,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直径及不同的流量对轴向力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螺旋离心泵的轴向力随两相流介质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流量和颗粒粒径的增大反而减小.该结论对于提高螺旋离心泵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吉利某两款发动机冷却水泵为例,对比两款水泵叶轮的关键参数,在满足水泵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水泵结构最小修改,达到其余零部件最大通用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算法的离心泵叶轮参数化造型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李国君  田辉  孙秀玲 《排灌机械》2010,28(5):384-388
根据流面流动理论,通过坐标变换实现离心泵叶轮子午面及叶片结构的参数化造型.采用自适应策略等技术对遗传算法的遗传操作进行改进以提高算法搜索效率,并设计了多目标决策的适应值函数.采用CFD软件NUMECA对叶轮及压水室等主要过流部件内部流动进行三维定常计算,从而预测离心泵的水力性能.编写FORTRAN程序实现参数化、搜索算法及性能预测3部分的联合,开发出一种离心泵叶轮造型的自动优化方法.以离心泵的2个外特性参数效率和扬程作为优化目标,应用该方法对Dn1000型潜油泵及IS80-65-125型清水泵的叶轮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两泵的水力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在设计工况下扬程分别提高了0.21 m和1.70 m,效率分别提高了1.9%和2.3%.  相似文献   

17.
李文广 《排灌机械》2009,27(5):291-296
采用FLUENT计算了44°大出口角叶轮离心泵输送水和粘油的水力性能,通过研究叶轮理论扬程、滑移系数、水力损失系数等重要参数,重点研究了液体粘度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并将计算的泵扬程和效率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扬程突升"现象和叶轮理论扬程曲线出现驼峰的原因.结果表明,计算的泵扬程和效率与试验值仅能部分吻合.虽然能够预测出"扬程突升"现象,但是不能象试验那样在较宽粘度范围内得到维持.小流量工况的蜗壳与叶轮的强烈作用是叶轮理论扬程出现驼峰的原因.增加叶片出口角会使各个工况下的蜗壳和小流量下叶轮水力损失加大,但大流量下叶轮水力损失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具有不同叶轮型式的2台潜水排污泵的通过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和SST湍流模型,分别选用清水和固液两相流体为液体介质,模拟双流道污水泵与双叶片污水泵在3种不同流量工况(0.8Q,1.0Q,1.2Q)下的流动特征.对比2台污水泵在输送清水与固液两相流体时的流动参数分布,并对输送这2种介质时的固体颗粒速度和固相颗粒体积分数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双叶片污水泵相比,双流道污水泵内的流动参数分布更加均匀.双流道污水泵叶轮进口存在1个大尺度旋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流道污水泵的通过能力.对比双流道污水泵与双叶片污水泵内固相颗粒分布规律,发现双流道污水泵内固体颗粒的速度更快,局部固体颗粒聚集程度较小,因而双流道污水泵的通过能力强于双叶片污水泵.  相似文献   

19.
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常规潜水轴流泵的结构组成双向贯流泵装置 ,双向抽水功能通过潜水泵整体掉头和采用双向叶轮这两种方式来实现。通过模型试验掌握导叶和流道结构尺寸对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这两种双向贯流泵装置的性能均优于目前常用的井筒式装置 ,特别是双向叶轮潜水贯流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维护管理方便的优点 ,适合于低扬程双向泵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