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已测得的鹅Myostatin基因3'-调控区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PCR-SSCP引物,对扬州鹅、皖西白鹅以及五龙鹅3品种家鹅该区域内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检测到A→G(88位)和G→T(353位)2个单碱基突变位点.88位处,E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具有EE、EF两种基因型,以扬州鹅杂合子频率最高(0.550),皖西白鹅30个个体仅有一例EF型;353位处,G为优势等位基因,具有GG、GH和HH 3种基因型,3品种均具有较高的GG基因型频率、较低的HH基因型频率.屠体性能分析发现,EF基因型家鹅具有更高的屠体性能;扬州鹅、皖西白鹅GG型个体的腿肌重和腿肌率显著高于HH型个体(P<0.05),五龙鹅腿肌重、腿肌率具有GG型>GH型>HH型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SSCP方法对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和狮头鹅4个地方鹅种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到4个突变位,最,即360处A/G、474处C/G、551处T/C和554处C/T,产生EE、EF和FFS三种基因型。Х^2检验结果表明:4个鹅种均处于Hardy—Wenberg平衡状态(P〉0.05),籽鹅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浙东白鹅差异显著(P〈0.05),与狮头鹅差异极显著(P〈0.01),皖西白鹅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狮头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鹅Myosta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及群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生长抑制素是TGF-β超家族的新成员,其主要在骨骼肌中特异性表达,且对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起负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鹅Myostati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浙东白鹅、五龙鹅、扬州鹅、朗德鹅、莱茵鹅、豁眼鹅、吉林农大白鹅、狮头鹅、皖西白鹅、籽鹅等不同品种(系)鹅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在检验的12对Myostatin基因的引物中,发现3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分别为启动子区域T769G、C543T的突变,内含子1的A1632G突变。(2)不同鹅品种(系)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域引物P3扩增片段多态性位点在各群体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均高于B,且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0.77,表现为优势等位基因;引物P4扩增片段多态性位点在扬州鹅、朗德鹅、狮头鹅群体中等位基因D的频率均高于C的频率,等位基因D的频率分别为0.6250、0.5488、0.6474,而在其余群体中均表现为等位基因C的频率高于D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确定鹅GH基因编码区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群体中的频率分布,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与鹅生产性能关系而奠定基础.以太湖鹅、扬州鹅、豁眼鹅、浙东白鹅、皖西白鹅和四川白鹅6个鹅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鸭、鹅GH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第3、4、5外显子,用PCR-SSCP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在引物2扩增片段上共检测到3个基因型(HH、HI和II),经过克隆测序比较发现2个单碱基突变,均为沉默突变,分别为编码区的T291C、G297A.统计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在6个鹅品种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所有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分析表明豁眼鹩杂舍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最低,浙东白鹩最高;所有鹅种均处于中度多态.表明鹅GH基因不同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产肉性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鸡Pit-1 mRNA和基因组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籽鹅、狮头鹅、皖西白鹅、四季鹅、浙东白鹅和朗德鹅6个群体的DNA为模板,扩增鹅Pit-1基因的部分片段。结果发现该片段存在2个插入/缺失突变,共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与AA基因型相比,BB基因型分别在扩增片段的132和145 bp后插入3和13 bp。所有群体在该突变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朗德鹅群体基因型分布与其他5个鹅群体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籽鹅和狮头鹅群体内基因型的分布与其他3个鹅群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狮头鹅和朗德鹅群体内,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在皖西白鹅、四季鹅和浙东白鹅群体内等位基因B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6.
鹅MC4R基因RFLP及其与胴体和羽绒性状的关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皖西白鹅为父本与四川白鹅(母本)进行杂交,屠宰测定了123只杂种鹅的胴体性状、羽绒性状和肉质性状,运用因子分析从这些性状中提取了12个公共因子;采用4种内切酶Hinf I、Ear I、PstⅠ和PvuⅡ检测了鹅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编码区的RFLP,并分析了RFLP与鹅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试验鹅群中仅Hinf I酶切MC4R基因编码区存在RFLP,酶切得到HH和Hh 2种基因型,其1对等位基因H和h的频率分别为0.890 2和0.109 8。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鹅胴体和羽绒性状之关联性表明,HH型与鹅屠体重、半(全)净膛重、肝脏重、心脏重、肌胃率、腹脂率、胸肌失水率以及绒比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因型效应对群体均数的贡献率在&#177;5%之间;当MC4R基因突变后,Hh型的这种效应未能达到显著水平,但却与产脂力(3.314%)和脂肪酸品质(1.218%)(P〈0.05)2个公共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陇东绒山羊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以及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以陇东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择陇东绒山羊GH基因Exon1和Exon4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测序技术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Exon4位点1 450bp处发生了C→T的单碱基突变,产生了产G、H两个等位基因和GG、GH、HH 3种基因型,G基因为优势基因,GG为优势基因型,这为后期开展寻找影响陇东绒山羊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海门山羊FSHR基因外显子10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门山羊抽样群体FSHR基因的EXON10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基因型判定,发现两种基因型:HK型和HH型。HK基因型频率为0.925,HH基因型频率为0.075,基因H的频率为0.5375,基因K的频率为0.4625。HK基因型个体数远远高于HH基因型个体数。对不同基因型个体测序,发现第90位有单碱基C→T,HK型个体为C,HH型个体为T。对抽样群体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野生型HK基因型海门山羊产羔数比突变纯合型HH基因型多0.34只(P<0.05),K等位基因与海门山羊产羔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拜城油鸡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探寻可用于拜城油鸡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选取96只6周龄的拜城油鸡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分别在12、18和24周龄时对其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同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MSTN基因的多态性,分析MSTN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拜城油鸡公鸡中MSTN基因存在多态性,检测到3种基因型:AA、GA、GG,GA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5)。在12周龄时,A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均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5);在18周龄时,G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在24周龄时,A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屠体重和半净膛重均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全净膛重和腿肌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G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和腿肌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MSTN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部分生产性能指标密切相关,推测该基因可以作为拜城油鸡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90日龄太湖鹅、四川白鹅、三花鹅、五龙鹅、皖西白鹅为试验素材,比较各品种间体尺及屠宰性能差异,5个鹅种平均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胫长、胫围、半潜水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皖西白鹅胸深达到9.25 cm,与其他4个鹅品种存在差异;髋骨宽、颈长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各项屠宰指标中活重、屠体重、全净膛率各品种间存在着不同差异;皖西白鹅平均腹脂重达到130.37 g,远远高于其它4个鹅种的水平,差异显著;五龙鹅腿肌率、胸肌率分别为14.84%、18.69%,高于其它4个鹅种,胸肌率差异显著;而半净膛率、腿肌率和屠宰率5个鹅种差异都不显著.不同品种鹅体尺、屠宰性能各指标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猪FSH-β位点对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SSCP技术对猪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与品种极显著相关(P<0.005);除大梅F1以外,所研究群体的FSH-βPCR-SSCP位点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在头胎中,G等住基因可以显著提高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加性效应分别为1.200头/窝、1.345头/窝(P<0.05);在经产胎次,GG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5),每拷贝G等位基因可以控帝l0.618头/窝的产仔数和0.834头/窝的产活仔数;GG基因型母猪乳头数多(P<0.05),加性效应为1.429个,而后代乳头数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确定猪乳头数主要受自身基因型决定,且具有一定母本效应;GG型后代平均初生重比HH型低,GH型的育成率显著比HH型高(P<0.05);GG基因型母猪的年产仔窝数显著低于GH型(P<0.05);GG基因型的断奶到发情间隔比GH基因型显著短(P<0.05),GH基因型的断奶到配种间隔显著比HH基因型短(P<0.05)。3种基因型的断奶性状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鹅THRSPα基因多态性,根据鸭THRSPα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和狮头鹅THRSPα基因外显子2,运用PCR-SSCP技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鹅THRSPα基因外显子2存在6个SNP位点。各品种中等位基因A占绝对优势。卡方检验结果表明,4个鹅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试验结果证实,鹅THRSPα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序列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南江黄羊GH基因的PCR-RFLP与早期生长发育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90只南江黄羊为材料,对山羊GH基因(gGH)部分片段进行了PCR-RFLP分析,并对GH基因的PCR-RFI,P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片段长度为985bp,包括gGH内含子3、4以及外显子3、4、5的全部序列。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FokⅠ和AciⅠ酶切分析扩增产物,均具有多态性,其中内切酶FokⅠ酶切产生GG、GA和AA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2、0.289和0.189,等位基因G的频率(0.666)高于等位基因A(0.334);AciⅠ酶切产生CC、TC和TT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67、0.322和0.211,等位基因C的频率(0.628)高于等位基因T(0.372)。x^2检验结果表明2种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基因型频率在群体中都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进一步对gGH的PCR-RFLP与早期生长发育的相关分析表明,FokⅠ酶切位点具有GA基因型的个体和AciⅠ酶切位点具有TC基因型个体的各年龄阶段体重、体高和体长的最小二乘均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的个体(0.05〈P〈0.01或P〈0.01)。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SSCP技术,对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FASN基因第3内含子进行SNPs筛选,并将筛选到的突变位点与牦牛部分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3个牦牛群体在第3内含子检测到g.5477 C→T的突变,由此产生3种基因型:HH、HG、GG.相关性分析表明,HH基因型和HG基因型个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HH、HG、GG 3种基因型对失水率、熟肉率、pH24值和剪切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牛ACAA1和ACAA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西牛、秦川牛、安格斯、海福特和西门塔尔与蒙古牛杂交牛5个品种共178头为试验材料,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技术,发现牛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基因的A1066G(GenBank登录号:EF576938)和A1452G(GenBank登录号:EF576938)2个单核苷酸多态(SNP),其中A1066G突变位于外显子9,是同义突变,A1452G突变位于3′非翻译区(UTR);发现牛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2(ACAA2)基因的C33119T(GenBank登录号:EF583005)单核苷酸多态,位于内含子8上。对ACAA1基因的2个SNP进行分析没有发现单倍型。2个基因多态性与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ACAA1基因A1066G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间眼肌面积差异显著(P〈0.05),AA型最高,AG型次之,GG型最低;ACAA1基因A1452G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间眼肌面积差异显著(P〈0.05),GG型最高,AG型次之,AA型最低;ACAA2基因C33119T突变3种基因型间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CT型最高,TT型次之,CC型最低;眼肌面积差异显著(P〈0.05),其中CC型最高,TT型次之,CT型最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MALDI-TOF-MS技术对雪山鸡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 14(THRSP)α基因5′-侧翼区候选SNPs位点进行扫描,对SNPs的存在与否进行进一步验证,并对其与肌肉品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雪山鸡THRSPα基因5′-侧翼区中存在G637A突变,得到3种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67和0.433,适合性检验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pH值、肉色和嫩度等常规肉品质指标并无显著差异;但GA型个体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AA型的个体(P0.05)。GA个体腿肌的C16∶0含量、C18∶1n9c含量、C18∶2n6c含量均显著高于GG和AA型的个体(P0.05),GG和AA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初步可以认为THRSPα基因应是肌肉脂肪性状含量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7.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测定IGF-Ⅱ基因3个SNPs位点,同时分析它们对不同周龄体重及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3个位点分别发生C—G、G—C、G—A的单碱基突变,各检测到3种基因型,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AA与BB基因型个体300日龄产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A为增效等位基因,B为减效等位基因;CD基因型个体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型(P〈O.05);EE、EF基因型个体300日龄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FF型(P〈0.05),E为增效等位基因,F为减效等位基因。联合基因型AA/CC/EF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AB/cD/EE与AB/CD/EF(P〈0.05);AB/CD/EF基因型个体300日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CC/EF、BB/DD/EE型(P〈0.05)。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发布的绵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GnRHR基因外显子2和3在甘肃肉羊新品种选育群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产羔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肉羊新品种选育群GnRHR基因外显子2检测到GG、GH、HH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84(160)、0.206(42)0、.010(2),序列测序结果发现在编码区第198位碱基发生突变G→C,导致G变成R(甘氨酸→精氨酸)变化;GnRHR基因外显子3检测到MM、MN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82(180)0、.118(24),序列测序结果发现在第257位碱基发生突变A→G,导致Q变成R(谷氨酰胺→精氨酸)。GnRHR基因外显子2突变对新品种群羊繁殖力高低影响极显著,突变纯合基因型(HH)绵羊平均产羔数比野生纯合型(GG)多0.981只(P=0.006<0.01);外显子3突变对新品种群羊繁殖力高低也有显著影响,MN基因型羊平均产羔数比MM基因型多0.688只(P=0.029<0.05)。由此可推测GnRHR基因可能是控制新品种群羊产羔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MCEE基因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遗传标记的可能性,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麒麟鸡126只,采用Sanger测序法对MCEE基因的3'UTR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并分析对麒麟鸡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鸡MCEE基因的3'UTR区检测到2个SNP突变位点,即第8 959位碱基的G/A转换和第9 082位碱基的C/T转换,分别命名为G8959A和C9082T;MCEE基因3'UTR区G8959A位点形成GG、GA和AA 3种基因型,C9082T位点形成CC和CT 2种基因型;MCEE基因G8959A突变位点的GG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GA型个体(P0. 05),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 01),G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655,GG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429;MCEE基因C9082T突变位点的CC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 05),C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786,C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571。说明MCEE基因3'UTR区检测到的2个SNPs位点(G8959A和C9082T)对21日龄麒麟鸡体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0. 05或P 0. 01),G8959A位点GG基因型和C9082T位点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适合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籽鹅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籽鹅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长约364bp,共发现了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160G、C167G、T264C突变,以及AA型个体在176、177位点G、A碱基缺失和BB型个体在231、232位点C、T碱基缺失。产生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表现为BB〉AB〉AA;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与体重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9周龄体重、10周龄体重、胸肌重、胸肌率及心脏重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O.05);在所分析的性状中,BB基因型个体的均值最大,AB型次之,AA型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