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对陕西省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养殖的鳖穿孔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在分离出的6种菌株中,经过人工感染试验,其中9401,9402,9403和9405菌株对健康幼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症状;对小白鼠感染试验,4种菌株均能致死。由此说明这4种菌株为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Stanier)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Hauser)。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具有典型穿孔病症状的中华鳖体分离到C-1,C-2,C-3,C-4,C-55株细胞,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产生了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5菌株中华鳖穿孔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药敏试验,提出了较  相似文献   

3.
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翘嘴鳜病鱼中分离到11个菌株,通过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菌株致病力测试和生化特性分析,证实了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一种引起鲤鱼败血性传染病的致病菌,从发病鲤鱼的皮肤病灶和内脏器官均分离到该病的病原菌,用这种致病菌的纯培养物人工感染健康鲤鱼获得成功。根据其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性状,符合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Subsp)。并对该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试验,从15种抗菌药物中选出了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几种该菌特别敏感的药物。文中还针对与嗜水气单胞菌特性比较相似的一些鱼类病原菌进行了鉴别诊断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鳖疖疮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冬到1989年春,我院从某特种水产科研所引进的稚鳘发生了一种新的传染病,病鳖体表形成疖状病灶,暂名为鳖疖疮病。从病鳖的病灶和脏器内分离到两株细菌,经腹腔注射和伤口涂抹能使健康鳖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两菌株的特性基本一致,被鉴定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相似文献   

6.
从濒死鳖的肝、心血和腹水物分离到两种细菌,人工感染试验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并死亡,从人工感染死亡鳖中分别再次获得同种细菌。根据形态、生长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别被鉴定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和温和气单胞菌(A. 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二种细菌对菌必治、氟嗪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均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
从发病中华鳖分离得到2株细菌,经Vitek生化反应鉴定为凡隆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通过稚鳖致病力试验与毒力基因分析评估细菌的毒力风险,结果表明,2株凡隆气单胞菌分离株均对稚鳖具有较强的毒力,在24~48 h达到死亡高峰,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6.17与6.05;其肝脏细菌增殖曲线与死亡变化相符,于24~48 h达到峰值(105g-1)。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型为aerA+act+alt+ast-。  相似文献   

8.
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饲料中添加定量的甘草素,投喂经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FKC)免疫接种的中华鳖稚鳖28d后,通过测定增重量,血液比容值,血清中补体价,抗体价,溶菌酶活性,GOT、GPT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添加35mg/kg.d的甘草素,不仅具有提高供试中华鳖  相似文献   

9.
鳖嗜水气单胞菌甘肃株和上海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灵台县和上海市奉贤县水产养殖场患病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两地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经过对该菌形态学、革兰氏染色、21项生理生化特性比较,以及两菌株毒力比较和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甘肃菌株(G-97-7)和上海菌株(S-96-10)是引起鳖白点病(疖疮)、穿孔病(鳖甲溃烂)和出血等细菌性疾病的原发性致病菌。该病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  相似文献   

10.
鳖穿孔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鳖中分离到CD-1,CD-2,CD-3,CD-4细菌菌株4个,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鳖有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鳖相似的症状。对4个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用多种药物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个菌株对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则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对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LPS)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将采用温酚法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粗脂多糖(crude 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后,通过测定受免鳖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细胞内杀菌活性,比较了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中华鳖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中华鳖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鳖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鳖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杀菌活性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粗LPS上不同程度地存在3种致病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2.
尼罗罗非鱼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患病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组织分离出2株细菌,命名为M-O1和M-02。用M-O1和M-02分别在实验室人工感染健康的尼罗罗非鱼,被感染鱼3周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从被感染的鱼体中分离得到2株类似细菌(分别命名为W-01、W-02),说明分离的菌株为本次尼罗罗非鱼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通过生理生化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确认以上分离到的4株细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z hydrophila),分别命名为M-O1、M-02、W-01、W-02。用19种常见药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4菌株对丁胺卡那、氟哌酸、庆大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氟罗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极为敏感;对氧哌嗪青霉素、利福平、麦迪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对羧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林可霉素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鱼炎宁是一种以中西药结合研制而成的新型鱼药。本文报道了该药的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治疗试验的结果:试验表明鱼炎宁具有高度的抗菌作用,当浓度低到1:5120时仍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病菌不能生存。嗜水气单胞菌、荧光极毛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杆菌、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对鱼炎宁极敏感。体内治疗试验表明,鱼炎宁对鲫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保护率达93.33—100%,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毒性很低。  相似文献   

14.
鳖的红脖子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试验运用中医学理论对其进行辨证施治 ,组方凉血解毒散应用于预防和临床治疗 ,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证明该方与抗菌素一样能有效地防治鳖的红脖子病 .并通过抑菌试验 ,验证了本方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添加免疫增强剂——三花散的饲料饲喂中华鳖,研究了免疫增强剂对中华鳖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增强剂对中华鳖肾脏中SOD活性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对肝脏中SOD活性的改善作用明显,肝脏组织中两种酶的活性随免疫增强剂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说明免疫增强剂不仅可以提高中华鳖免疫因子的活性,而且有可能促进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很强的水生常居细菌,能引起水产动物、水禽、家禽和人类等共患病。文章综合报道了嗜水气单胞菌的细菌学特征及其由该菌引起鱼、鳖、蛙、珍珠蚌、鸭及人类感染致病的情况和一般的防治方法,指出今后应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发生、传播等做进一步研究,防范该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制备出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灭活菌苗并以口服方式免疫鱼群 ,剂量为 :每公斤草鱼每次服用含菌数为 1× 10 10CFU的灭活菌液。拌料投喂 3d ,每天 3次 ,为一个免疫疗程。结果表明免疫 15d后产生免疫力 ,而且强毒攻击有70 %~ 80 %保护率 ,免疫期至少 3个月。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无任何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其发病率可降低 35 %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大口黑鲈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烂身病的大口黑鲈溃烂部位分离到优势菌株M-1。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M-1能复制出相似症状;对M-1菌株进行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对M-1菌株进一步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的16S rRNA基因、溶血素(hemolysin,hlyA)基因,均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相应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利用16S rRNA和hlyA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显示M-1菌株与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类。综合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理化特性分析与基因鉴定结果,确定患烂身病的大口黑鲈应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穿孔病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中华鳖毒力最强的嗜水气单胞菌C-3菌株和产碱假单胞菌C-2菌株,制成福尔马林灭活二联菌苗及Span白油佐剂菌苗,对中华鳖进行了注射免疫试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凝集抗体产价,血液和脾脏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测定强毒攻击的免疫保护率,证实了2种免疫原对中华鳖均具有较强的的免疫原性,免疫保护率达90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