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成都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成都市2000-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值在2000-2012年呈上升趋势,受成都市节水政策和产业转型影响,2013年相对降低,2014年和2015年趋于平缓;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2,旱情灾害影响成都市生态承载力水平,2006年与2009年的干旱使成都市水资源产生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逐年下降,成都市水资源利用效率16年间增长6.8倍.成都市各区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分布不均且在2013-2015年变化较大,成都市规划发展的工业城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高,各区县处于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但数值逐年下降,水生态安全保障降低.改变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水利设施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是成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量化评价尺度。通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构建,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武汉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同时选用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大;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每年都在不断下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除2010年外,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突破1,水资源总体上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近1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33-13936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重庆市2000~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结果表明,近10年来,重庆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均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呈下降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3.50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2.64 hm2/人,水资源承载力从2000年的6.05 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3.48 hm2/人,并在2001年和2006年达到低谷期。在空间上,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走廊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足迹较低,其中最突出的为渝中区;三峡库区、渝东南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高,其中城口县和巫溪县最为突出。此外,重庆市40个区县总体上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低于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着生态盈余,但部分区县的水资源生态赤字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宁波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0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宁波市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0.62 hm2/cap以下,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达67.9%-79.8%;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其次,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小。第一产业用水生态足迹大于第二、三产业之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水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99 hm2/cap以上,受气象、水文影响起伏变化较大;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成都市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成都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成都市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1.1904hm^2上升到2004年的1.3601hm^2。说明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闽值,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②各类土地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草地和耕地。反映出成都市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的消耗;③从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发展趋势看,除耕地逐年减少外,其余均不断增大;④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表明成都市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分析了生态赤字的直接原因,提出了成都市在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辽宁省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并分析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市2010-201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0.267 2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062 5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为0.204 7 hm~2,平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109 0 hm~2,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为4.33,平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为0.19,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资源和经济数据,运用匹配度、水资源生态足迹和LMDI指数分解模型,探讨了2004-2018年吉林省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吉林省人均用水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人均GDP逐年提高,二者匹配度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波动变化明显,水资源利用总体为生态赤字状态;水资源利用效率虽然逐年提高,但最主要的农业用水生态环境已处于危险状态.在水资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方面,贡献程度最高且促进作用最大的是经济效应,技术效应表现为较高的抑制作用,结构效应和人口效应的作用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生态足迹法和相关分析,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各县市之间空间分布差异等方面对2000—2015年延边州水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边州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值为1.328 6×10~6hm~2,农业用水足迹、工业用水足迹、生产用水足迹、生活用水足迹、生态用水足迹分别为9.452×10~5hm~2、2.128×10~5hm~2、1.158×10~6hm~2、1.591×10~5hm~2、1.15×10~4hm~2,农业用水比重为71.1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余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并在2008年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趋势趋于平缓;2015年,延边州8个县(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影响延边州水资源总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有人均用水、农业用水、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2012—2019年厦门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引入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可持续指数对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厦门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大,平均值0.272 hm2;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下降,从0.548 hm2减少到0.346 hm2,下降了36.9%;水资源在2017和2018年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明显降低,水资源利用总体上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中,笔者以江苏省淮安市统计资料为依据,利用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该市2004-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淮安市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04-2008年,淮安市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为1.092 hm2/人,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889 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3.56倍.2005-2008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态盈余现象,2004年表现为生态赤字,与其是枯水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并分析延边州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延边州2006—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延边州各县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水资源基础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006—2015年间延边州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用水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分析年份延边州平均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足迹分别为99.77×10~4、19.95×10~4、18.36×10~4和2.07×10~4 hm~2,占水资源总生态足迹的71.2%、14.2%、13.1%、1.5%;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余的变化趋势类似,波动显著;10年间延边州水资源消耗量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延边州8个县(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江河源区果洛州6县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 据,对果洛州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发展能力和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 算。结果表明,果洛州2002年的生态足迹为465 405.112 hm2,实际可供的生态承载力为545 353.338 hm2,人均生 态足迹盈余为0.591 hm2,其中果洛州的甘德县和玛多县为生态足迹赤字,班玛县、久治县、玛沁县和达日县为生态 足迹盈余,说明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果洛州处于较弱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和发展能力低,而GDP生态足迹较高,反映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稳定性差,资源利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过程和特征,了解广西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趋势,为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盈亏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态。【结果】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1.6201 ha振荡式上升到2.7430 ha,其中化石能源地和耕地类人均生态足迹所占比重排前两位;人均生态承载力小幅增长,由0.7173 ha/人波动增加到0.7665 ha/人,其中草地类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99.33%;人均生态赤字由0.9028 ha增加到1.1965 ha,说明广西生态系统处于逐步加剧的超载状态,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赤字最严重,其次是耕地;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8949 ha/万元减少到0.8320 ha/万元,说明广西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建议】广西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并加大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和用水压力问题,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空角度对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04—2018年期间,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波动变化明显;全省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最主要的农业用水形式仍处于水环境危险状态;从空间上看,2017年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高地区为东部城市;各市(州)中,白城市水资源生态亏损严重且水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白山市和延边州的水资源储备充足,开发潜力较大;全省水环境安全整体态势良好,但区域间水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吉林省水资源存在短缺现象,政府部门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用水方面做出相应举措,以期实现吉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贵州省森林公园2010-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该时间段内贵州省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生态赤字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5年间,贵州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承载力和人均旅游赤字都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0.0483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28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194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090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0.0289 hm2上升到2014年的0.0196 hm2;生态足迹指数由2010年的-1.49下降到2014年的-2.19;生态压力指数由2010年的2.49上升到2014年的3.19。总旅游生态足迹、总旅游承载力和总旅游赤字都呈缓慢的增长趋势,而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反映出了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2012年后这种不可持续状态逐年有所缓解。通过生态足迹的变化找出影响因素,为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集中连片贫困区——忻州市的耕地安全性,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而计算生态盈余/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耕地安全性指数,采用权重赋值后的综合安全指数对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2009-2018年的耕地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9-2018年忻州市综合安全指数呈现出时间差异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忻州市14个县(市、区)综合安全性表现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区域差异性,综合安全等级趋向于不安全,不安全县(市、区)增多,东、西部综合安全性低于中部,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与产出、资源禀赋对忻州市耕地安全均有影响,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忻州市耕地安全的因素是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忻州市耕地安全性发展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