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香酚对日本沼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丁香酚对日本沼虾的麻醉效果。在不同浓度(100,200,300,400和500mg/L)和不同温度(17,22和27℃)条件下,观察日本沼虾的麻醉状态和苏醒状态,然后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0.05):日本沼虾进入麻醉状态所需的时间(麻醉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缩短,随麻醉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所需时间(苏醒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加长,随麻醉温度的升高和而缩短;苏醒后第14d统计,各实验组存活率均为100%。多重比较结果表明(P<0.05):对于麻醉效果的影响,不同的麻醉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麻醉温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恢复效果的影响,麻醉浓度100mg/L和200mg/L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浓度400mg/L和500mg/L之间差异也不显著,麻醉温度17℃和22℃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显著。研究表明,丁香酚对日本沼虾的麻醉效果良好,是一种合适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到一种可以准确测量活体刺参体长的方法,我们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药浴时间条件下,硫酸镁、丁香酚和乙二醇苯醚等三种麻醉剂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3815±0.2138) g的麻醉效果。试验结果显示:(1)乙二醇苯醚的麻醉效果最差,丁香酚在浓度较小(≤0.3 mol/L)时有一定的麻醉效果。当浓度过大时,二者都会对刺参造成伤害。硫酸镁在浓度为0.3~0.4 mol/L时麻醉效果最好,麻醉时间较快(约30 min)且麻醉率和苏醒率均达100%。(2)在0.3~0.4 mol/L的硫酸镁溶液中药浴1 h左右的刺参,其体长与药浴前的体长变化差异极显著,而药浴1、1.5、2 h的刺参个体间体长变化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0.3~0.4 mol/L的硫酸镁溶液对刺参的麻醉效果最好,既不影响刺参的正常生长又可准确测量其自然生长状态长度。通过本研究确定硫酸镁是刺参的最佳麻醉剂,用于刺参体长测量的最佳浓度和麻醉时间分别为0.3~0.4 mol/L 和 1 h。  相似文献   

3.
探索丁香酚对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幼鱼的麻醉效果,为其生产和分子取样等提供参考。采用静水法研究幼鱼在丁香酚溶液中,不同浓度、不同药浴时间、不同空气中暴露时间下细鳞裂腹鱼幼鱼麻醉与复苏情况。结果表明,丁香酚浓度与麻醉时间呈负相关,浓度与麻醉时间关系式:y1=286.63e-0.0135x,R2=0.9593;幼鱼复苏时间与丁香酚浓度呈正相关,浓度与复苏时间相关式:y2=101.54e0.0134x,R2=0.9913,不同浓度下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40 mg/L浓度丁香酚药浴中,幼鱼药浴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复苏时间与药浴时间关系式:y=64.647x0.2394,R2=0.9823,不同时长下复苏时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40 mg/L浓度下,幼鱼在空气中暴露时长和复苏时间呈负相关,麻醉后的幼鱼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的...  相似文献   

4.
美洲鲥应激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1龄幼鱼捕捞后放入较小容器中,研究了美洲鲥出现应激反应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清中皮质醇激素的变化,探讨了应激机理.结果表明:与深度麻醉的对照相比,美洲鲥应激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细胞比容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渗透脆性极显著增加(P<0.01);血清皮质醇含量迅速增加到对照组的48倍左右;应激后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极显著增加(P<0.01),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血糖、甘油三酯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肌酸和尿素氮无显著变化(P>0.05).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明显变化表明,美洲鲥应激后皮质醇含量迅速增加,引起机体血液中血糖和乳酸脱氢酶的增加,导致了机体缺氧,出现了应激性急性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冻精处理方法以及添加精子活力激活剂并孵育不同时间获能对体外受精及受精卵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对体外受精前的牛冷冻精液分别采用直接离心法、上游法和Percoll法3种方法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精液分别用含2.5mM或5.0mM咖啡因的获能液(BO液+10μg/ml肝素钠)在培养箱内预先孵育10min或30min进行获能,不同处理的精子经体外受精后。【结果】结果表明:(1)3种冻精处理方法(直接离心洗涤法、上游法、Percoll法)对精子处理获能,IVF后受精卵的卵裂率(依次为51.58%、52.83%、53.20%)均无显著差异(P>0.05);桑椹胚、囊胚发育率Percoll法处理组(16.66%、10.18%)与上游法处理组(17.85%、16.07%)以及Percoll法处理组与直接离心洗涤法组(8.77%、7.0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结果还表现出上游法处理组比Percoll处理组的桑囊胚率有所提高,且上游法处理组与洗涤法处理组在桑、囊率上出现了显著差异(P<0.05)。(2)获能液中添加咖啡因组比非添加组(对照组)卵裂率和桑囊胚率有所增加,其中添加5.0mM咖啡因组精子孵育30min的获能效果最佳,卵裂率、桑囊率达到68.59%、28.50%。【结论】以上结果表明上游法处理牛冷冻精液稍优,更有利于以后的受精卵发育;添加咖啡因能提高精子活力,且高浓度的咖啡因维持精子高活力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锌水平日粮对荷斯坦种公牛精液品质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200mg/kg,试验期8个月。【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精子活力、射精量、精子密度影响极显著(P<0.01);对精子顶体完整率无显著影响(P>0.05),能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精清锌和精清睾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精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GOT和GPT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AKP和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本次试验研究表明: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10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玉米品种青贮饲料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间的青贮饲料营养物质的差异;【方法】选取104d收刈的青玉米秸秆和饲用玉米调制青贮以研究不同品种玉米青秸秆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60d后分析测定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明显影响青贮饲料的氨态氮、乳酸、CP、NDF和ADF含量,青玉米秸秆(粮食用)青贮饲料的乳酸、丁酸含量和ADF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饲用玉米青贮的乳酸、丁酸含量显著高于青玉米秸秆的青贮饲料(p<0.05);【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青贮原料对青贮发酵产物及青贮饲料营养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赤子爱胜蚓堆制处理秸秆和牛粪混合废弃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蚯蚓堆制处理碳氮比为20,25,30的小麦秸与牛粪、玉米秸与牛粪的组合,研究堆制过程中蚯蚓的生长繁殖及培养基的理化性状,以期为合理的利用秸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牛粪和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按照碳氮比20,25,30搭配,按8 ind/100g风干物质种蚯蚓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分别于15 d,30 d ,45 d,60 d时破坏性取样,测定蚯蚓的生长繁殖及培养基的理化性状。【结果】 随着时间的增加,蚯蚓的均重、日增重、日繁殖倍数均降低,且不同时期、不同组合、不同碳氮比间均差异显著(P < 0.05),蚯蚓总数先升高后降低。不同碳氮比之间的日生殖倍数间差异显著(P < 0.05),以碳氮比25最佳,其次是 20、30,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时期、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P < 0.05);全氮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时期和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P < 0.05)。【结论】时期和组合对蚯蚓的生长繁殖指标和培养基的理化性状指标都有显著的影响(P < 0.05);以碳氮比20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碳氮比25最有利于蚯蚓的繁殖;小麦与牛粪组合的生长繁殖均优于玉米与牛粪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品种青贮饲料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间的青贮饲料营养物质的差异;【方法】选取104d收刈的青玉米秸秆和饲用玉米调制青贮以研究不同品种玉米青秸秆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60d后分析测定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明显影响青贮饲料的氨态氮、乳酸、CP、NDF和ADF含量,青玉米秸秆(粮食用)青贮饲料的乳酸、丁酸含量和ADF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饲用玉米青贮的乳酸、丁酸含量显著高于青玉米秸秆的青贮饲料(p<0.05);【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青贮原料对青贮发酵产物及青贮饲料营养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旨在了解阿维菌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以完整了解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影响并指导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在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同时,以试虫取食量、化蛹时间、化蛹率、蛹重、羽化率等为指标观察了阿维菌素对试虫的亚致死效应。【结果】在所设定浓度下,阿维菌素除了可能直接导致部分试虫死亡外,会降低存活个体、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其中CK中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为0.55叶牒,而浓度最高的9.0mg/L处理中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只有0.03叶牒。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试虫取食抑制率也显著增加。浓度最高的9.0mg/L处理中总取食量降低了93.8%。阿维菌素处理会推迟试虫平均化蛹时间,CK的平均化蛹时间为92.4h,4.5mg/L阿维菌素处理过的试虫平均化蛹时间为136h,显著延长(p〈0.05);试虫平均蛹重也有所下降。【结论】在亚致死浓度下,阿维菌素能够显著降低小菜蛾3龄幼虫的取食量,推迟化蛹时间、降低蛹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乳酸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保护肠黏膜屏障的部分机制,分别使用TNF-α(200μg/L)、乳酸(100μL/L)、TNF-α(200μg/L)+乳酸(100μL/L)处理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组,并设空白对照。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力;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和蛋白活性。结果表明:TNF-α组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乳酸+TNF-α组可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P<0.05)。乳酸+TNF-α组caspase-3蛋白量和活性显著低于TNF-α组(P<0.05)。乳酸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IPEC-J2细胞损伤,抑制TNF-α诱导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蛋白活性的升高,提示乳酸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可通过抑制上皮细胞凋亡来保护肠上皮细胞,进而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贮稻秸秆发酵的影响和青贮稻秸秆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稻秸中加入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进行混合青贮,结果发现:在稻秸秆中添加2.5 g/t 乳酸菌、600 g/t 纤维素酶、4%糖蜜和加水200 kg/t 进行混合青贮能够降低pH(P<0.01)、丁酸和丙酸浓度(P<0.05);显著提高干物质(P<0.01)、粗蛋白(P<0.05)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P<0.01)含量,而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则相反。将青贮稻秸替代30%、60%和100%粗饲料进行饲喂山羊。结果显示:替代100%组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料重比最低;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替代60%组山羊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P<0.01)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稻秸秆中添加2.5 g/t 乳酸菌、600 g/t 纤维素酶、4%糖蜜和加水200 kg/t 进行混合青贮的效果较好,且青贮稻秸代替100%粗饲料能够提高山羊的生长性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以豇豆为材料,探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菜品质的影响,并为我国鲜切蔬菜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用紫外线照射鲜切菜不同时间(0,20,30,40,50,60min),并测定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真菌的菌落总数,以及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失质量率。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min,可有效控制鲜切豇豆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有效杀灭(甚至彻底清除)大肠杆菌,对真菌、乳酸菌、肠杆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鲜切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保存最好,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酶和乳酸菌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与玉米(Zea mays L.)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酶制剂(E)、乳酸菌制剂(LAB)、酶+乳酸菌制剂(E+LAB),60天后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酶或乳酸菌制剂均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剂组p H、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总氮值低于(P0.05)或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乳酸、粗蛋白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E和E+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其他各组,而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V-Score评分结果表明LAB处理组青贮发酵品质分数最高。因此,在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实际生产过程中,单独使用乳酸菌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曲酸对鲜切马铃薯的抗褐变机制,以鲜切马铃薯为试材,采用0.3 g/L曲酸溶液进行真空浸渍(VI)处理,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于(4±1)℃下冷藏12 d,分析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曲酸VI处理组和对照组鲜切马铃薯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曲酸VI处理组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冷藏第12天时,曲酸VI处理组的PPO活性较同期对照组下降了27.6%,这与BI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曲酸VI处理组的PAL活性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然而,冷藏期间曲酸VI处理组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在冷藏0~8 d,曲酸VI处理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抗氧化能力在冷藏初期(0~2 d)差异不大,但贮藏4~12 d,曲酸VI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曲酸VI处理可以抑制PPO活性,延缓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16.
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道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消化道pH值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黄羽肉鸡16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0%、0.2%、0.5%、0.8% 的由乳酸、柠檬酸和富马酸组成的复合酸化剂的日粮,试验期56天。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酸化剂能降低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的pH值及料重比,提高平均日增重,添加量为0.8%时显著(P<0.05)降低42日龄十二指肠和盲肠pH值和显著(P<0.05)提高1~56 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添加量为0.5%时显著(P<0.05)降低28~42日龄料重比。说明复合酸化剂能改善黄羽肉鸡消化道pH值和生长性能,最佳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7.
L. rhamnosus 719产酸与抑菌作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LC分析表明,L.rhamnosus719在MRS中发酵时,醋酸含量先升后降,而乳酸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增加,发酵过程中,乳酸和醋酸的摩尔浓度比从6h的0.28增加到60h的2.63。L.rhamnosus719在MRS培养48h的上清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36mm,其中乳酸、醋酸含量分别为17.70g/L和4.32g/L。L.rhamnosus719产生较高浓度的乳酸和醋酸是其抑菌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养殖水体中添加一定浓度氯制剂,研究了漂白粉、漂粉精、强氯精和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高亚硝酸盐和高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4种氯制剂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消除都有显著性效果(P<0.05),水体中氨氮在试验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浓度为0.00 mg/L;二氧化氯组消除效果最明显,30 min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消除率高达99%、100%,处理组和空白组的硝酸盐浓度为(0.15±0.72)、(16.82±0.97) 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07±0.01)、(19.95±0.61) mg/L,强氯精次之,漂白粉效果最差,30 min时消除率分别为50%、38%,漂白粉和空白组硝酸盐的浓度为(8.49±0.66)、(16.82±0.97) mg/L,亚硝酸盐浓度为(12.33±0.48)、(19.95±0.6) mg/L;水体的pH值在试验后,各处理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空白组pH 7.63±0.10,强氯精和二氧化氯添加组,pH值都为降低趋势,二氧化氯组pH值降幅最大(pH 2.68±0.06),漂白粉和漂粉精添加组,pH值呈升高趋势,漂白粉组pH值升幅最大(pH 9.6)。通过本试验的研究,4种氯制剂在消除养殖废水中高亚硝酸盐效果显著,并且无氨氮累积,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对于养殖废水的处理排放及循环使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乳酸是乳酸菌分泌的主要有机酸之一。该试验测定嗜酸乳杆菌分泌乳酸的最大浓度,再利用浓度为12.89ul/ml、30ul/ml、60ul/ml、90ul/ml的乳酸灌服小鼠。结果发现灌服90ul/ml组小鼠2-3h出现死亡。24h后,通过体温、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生化检测以及病理组织切片得到结果,灌服浓度60ul/ml乳酸血清变化微小,小鼠的小肠没有损伤,从而建立小鼠肠道中乳酸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大花萱草‘红运’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目的是获得抗叶枯病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突变体。结果表明:0.50%~0.75% EMS处理愈伤组织60 min;0.75%~1.00% EMS处理分化芽60min,分别获得“半致死剂量”效应。对存活的愈伤组织进行毒素浓度递增的多步筛选(10% 30 d—20% 30 d);分化芽80%毒素21d的一步筛选。经定向筛选,初步获得抗叶枯病分化芽突变体103株,有待进一步进行抗病鉴定。愈伤组织未能获得抗病突变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