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和斯格配套系各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计算出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选用5个与繁殖性状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测定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计算出繁殖性状各位点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斯格祖代猪与父母代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父母代猪与祖代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斯格父母代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与长大母猪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斯格父母代猪与长大母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初生重、断奶重杂优率低,其余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处于较高水平。显性效应在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的杂种优势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加性效应是初生重和断奶重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的杂种优势的产生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不同产仔季节、胎次和产仔年份对深县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根据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2013—2016年间的深县母猪繁殖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仔季节对深县猪的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但对其他性状都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产仔数、活仔数、断奶窝重的影响显著(P0.05),总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等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产仔年份对总产仔数、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大河乌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80头大河乌猪种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饲养环境、饲料品质、饲料饲喂量、饲养程序调控等方面对母猪、仔猪进行饲养技术集成,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初生均重、断奶窝重、70日龄窝重等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断奶均重、70日龄均重极显著提高(P0.01);初生仔猪的弱仔数、每周死亡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70日龄断奶头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通过饲养技术的集成能有效提高大河乌猪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高脂高糖饲料对巴马小型猪脂肪分布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4头小巴马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头,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对照组6头,饲喂普通饲料,试验为期30周。试验结束后采集体像、CT扫描脂肪、血液检测生物标志物,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内脏脂肪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巴马小型猪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分别极显著提高1.89、2.69、1.03、3.16倍(P<0.01),此外,试验组巴马小型猪血清蛋白、肌酸酐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尿酸、尿素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试验组猪只肾脏开始恶化,高脂肪和高糖会增加巴马小型猪的脂肪摄入量,进而引发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关键词]巴马小型猪|脂肪分布|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 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等模块分析了年份、季节、胎次、性别和杂交方式等因素对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份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总产仔数无显著影响(P>0.05)。季节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断奶仔猪数和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有显著影响(P<0.05)。公猪的初生重显著大于母猪的初生重(P<0.05)。杂交方式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出生窝重和初生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青海八眉二元杂种母猪的繁殖性能,试验对其杂交的繁殖性能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八眉猪产仔数显著高于长×(约×八)(P<0.05),极显著高于约×(约×八)(P<0.01);八眉猪和长×(约×八)产仔活数显著高于约×(约×八)(P<0.05);二元杂种母猪初生重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长×(约×八)、长×(长×八)和约×(长×八)21日龄重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约×(约×八)21日龄重与八眉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长×(约×八)、约×(约×八)、约×(长×八)和长×(长×八)21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各组断奶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从江香猪、苏太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苏太猪对其进行正交和反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纯繁组母猪的产仔及哺育成绩,探索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包括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个体重、仔猪21日龄窝重和个体重、仔猪断奶窝重和个体重、断奶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从江♂×苏太♀正交组合(香苏猪)仔猪哺乳期生长性能最佳,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香苏猪、苏香猪指标均优于纯繁组。说明选择从江香猪和苏太猪进行正反交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哺育成绩,从而提高从江香猪杂交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深县猪初配时背膘厚与头胎繁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深县猪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与繁殖性能的关系,选取辛集市50头头胎母猪进行配种,根据配种时背膘厚度将猪群分为4组,Ⅰ组(X20 mm)、Ⅱ组(20 mm≤X≤23 mm)、Ⅲ组(23 mmX≤26 mm)、Ⅳ组(X26 mm),并对其繁殖性能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窝产仔数和窝产仔活数,Ⅱ、Ⅲ组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初生窝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初生个体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断奶窝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Ⅱ组分别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断奶个体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Ⅳ组(P0.01),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间死胎数和死胎率都无显著的差异(P0.05)。提示:深县猪母猪配种时背膘厚为20 mm≤X≤26 mm时繁殖性状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对仔猪断奶窝重及断奶成活率的影响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选择浙江某种猪场大约克母猪2008-2013年的繁殖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窝产活仔数不同(6~17)分为12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间断奶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11~13头组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15~17头组断奶成活率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经相关性分析,窝产活仔数、窝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均与断奶窝重呈极强正相关(R=0.319,P0.01;R=0.269,P0.01;R=0.336,P0.01);与断奶成活率呈极强负相关(R=-0.450,P0.01;R=-0.415,P0.01;R=-0.278,P0.01)。综上,当窝产活仔数在11~13头时,可以实现断奶窝重和断奶成活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陈克研  师文  孙倩  陆娜  张贺  王洋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2):182-185
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引进巴马小型猪20头,进行饲养繁殖,观察其在东北环境下的适应性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经过2年的观察与检验,证实引进的巴马小型猪适应性良好,繁殖性能正常,性成熟期为2~3月龄,妊娠期为114~120 d,初产仔猪数为3~7头,经产仔猪数为5~10头,产仔猪数与母猪体重呈正相关(R2=0.96).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巴马原种厂提供的数据相比,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G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肌酐(Cr)、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定量试验(GL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胆碱酯酶(CHS)、Na、Cl、淀粉酶(AMS)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由辽宁省饲养并繁殖的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人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为辽宁地区试验应用巴马小型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月龄波德代和无角陶赛特羊生化指标差异及相关性,试验测定了3,8月龄两品种羊的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6项生化指标,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月龄波德代公、母羔的AST活性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无角陶赛特(P0.05、P0.01)。无角陶赛特公羔3月龄的LDH和AST活性分别极显著、显著高于8月龄(P0.01、P0.05);波德代公羔3月龄的ALT活性显著高于8月龄(P0.05)。波德代和无角陶赛特母羔3月龄的血清AKP、LDH、AST活性极显著高于8月龄(P0.01);波德代母羔3月龄的TP含量极显著高于8月龄(P0.01)。3月龄波德代羊AKP活性与AST活性、ALB含量,AST活性与AL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DH活性和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8月龄波德代羊AKP活性和AL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ALB含量与AKP、LDH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月龄无角陶赛特羊LDH活性与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8月龄无角陶赛特羊ALB含量与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相同月龄两个品种羊间除AST活性和TP含量外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但LDH、ALT、AST和TP在相同品种的不同月龄间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晋汾白猪母猪的繁殖性状,试验对晋汾白猪1~6胎的繁殖性状指标进行跟踪统计,并与大白猪、长白猪和山西省常见的猪种及组合的繁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晋汾白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头数、28日龄断奶窝重2~5胎与1胎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经产母猪3~5胎表现较好,尤其第4胎表现最好;晋汾白猪繁殖性状与国外大白猪、长白猪相比1~2胎差异不明显,3~5胎较外种猪多1~2头;晋汾白猪与山西省常见的猪种及组合相比,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表现次之,不如大汉梅母本系,但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晋汾白猪表现最好,极显著高于山西黑猪和长大组合(P0.01);晋汾白猪的初产平均个体重表现最好,经产平均个体重方面次之。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晋汾白猪母猪繁殖性状不论与外种猪相比还是与其他优秀组合相比都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生长、繁殖性能,筛选优质香猪杂交组合配套系,以从江香猪(香)和苏太猪(苏)为亲本,开展香♂×苏♀(香苏猪)、苏♂×香♀(苏香猪)杂交试验,在相同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水平下,对杂交猪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杂交性能。结果显示:繁殖性能方面,香苏猪优于苏香猪,香苏猪平均产仔数9.67头,苏香猪平均产仔数9.33头,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指标中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21日龄指标中个体重和窝重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平均断奶活仔数为9.56头,苏香猪平均断奶活仔数为8.0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窝重差异显著(P0.05);生长性能方面,杂交猪母猪的1月龄体长、体高,2月龄胸围、3月龄体高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母猪除6月龄平均体重低于苏香猪母猪,其余指标均优于苏香猪母猪,随着生长月龄增加,体重、体高、胸围、臀腿围差距在缩小;杂交猪公猪的1月龄的体重、体长、胸围、臀腿围差异显著(P0.05);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差异显著(P0.05);6月龄体长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公猪各项指标均优于苏香猪公猪;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引入苏太猪与本地从江香猪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可显著提高其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其中以香苏猪杂交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圈养金钱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指标是反映动物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和掌握圈养金钱豹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了56头次金钱豹的40项血液生理生化值,并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血清磷(P)成体金钱豹雌雄间雌性LYMPH、ALB、P高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雌性MO GR、BUN低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金钱豹雌雄性之间,雌性CK、AST高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雌性P/O低于雄性差异显著(P<0.05);成体金钱豹雄性与亚成体雄性之间亚成体RBC、LYMPH、Ca、P/O、ALP、P高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WBC、PMN、GLB、ALT、TP、AST低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成体金钱豹雌性与亚成体雌性之间,亚成体ALB、VLDL、Ca、A/G、ALP、P/O、P高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亚成体TP、GLB、AST低于成体,差异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说明了建立金钱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纯种巴马香猪、野公猪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猪和大约克夏公猪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猪为研究对象,饲养至8月龄达45 kg左右屠宰,对比分析了不同猪种与巴马香猪的杂交1代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猪种与巴马香猪杂交后代与纯种巴马香猪的屠宰性能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肉质性状相关指标除眼肌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指标均呈现差异不显著(P>0.05);大约克夏公猪与巴马香猪杂交1代猪的肉色C值显著低于野公猪与巴马香猪杂交1代猪和纯种巴马香猪(P<0.05)。综合分析发现,采用杂交方式繁殖商品猪,对巴马香猪的胴体品质(如背膘厚)和肉质(眼肌面积)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深县母猪乳头数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深县猪母猪乳头数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收集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2013年1月-2016年3月的深县猪的母猪正常分娩记录,随机选取83头深县母猪。结果表明:母猪乳头数达到18个时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乳头数为15个的母猪;乳头数与其每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呈现正相关;母猪乳头数为16个和18个时极显著高于母猪乳头数为15个和17个的仔猪初生个体重(P0.01),且显著高其断奶个体重(P0.05);母猪乳头数为16个其仔猪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母猪乳头数为15个的母猪(P0.01);即母猪乳头的对称性对仔猪的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有一定的影响。说明适当增加母猪的乳头数有可能使母猪的繁殖性状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品系及品系组合猪间繁殖和生长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不同品系的猪在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上的特点和差异,对大丰丰海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所饲养的大约克(法系、美系、法×美、美×法)、长白(美系、挪系、美×挪、挪×美)和美系杜洛克的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大约克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重、妊娠天数和断奶到再配种间隔在4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2)从长白猪所统计的6项繁殖指标而言,除初生窝重在4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指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21日龄断奶重、妊娠天数、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美系长白都相对较好。3)对于生长性状而言,大约克猪的4个品系达100 kg体重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美系大约克的背膘最薄(13.1 mm),低于其它3个品系;在长白猪中,美系长白达30 kg体重日龄最低为76.83 d,极显著低于挪×美组合(P<0.01)。4)对于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而言,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79.5 d、182.3 d和179.2 d,3者间差异不显著;杜洛克的活体背膘厚(10.5 mm)极显著低于大约克(13.9 mm,P<0.01),显著低于长白(13.6 mm,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性别和品种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本试验对莱芜猪及苏太猪血液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性状进行了测定。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了251头莱芜猪和248头苏太猪6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性别间仅莱芜阉公猪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品种间莱芜猪血液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高于苏太猪(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低于苏太猪(P0.01),其他两项血液生化指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莱芜猪和苏太猪的血糖以及部分血脂指标与脂肪沉积性状有显著相关性,在莱芜猪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胸部(6~7肋)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苏太猪中,血液葡萄糖、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肩部背膘厚、胸部背膘厚、腰部背膘厚、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糖化血清蛋白与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油三酯含量与肩部背膘厚、腰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我们推测:性别对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而品种间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靖远某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靖远某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1 200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共3个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胎次和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且3个品种的母猪均表现出第一胎产仔数低,2~6胎产仔数最高,7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11胎以上产仔数最低;品种对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影响极显著,其中大白母猪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杜洛克和长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