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鳝性逆转与血清蛋白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邹记兴 《水利渔业》2000,20(1):13-15
采用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方法,对27尾黄鳝的血清蛋白进行了分析。(1)血清蛋白区带雌鳝卵巢Ⅱ ̄Ⅳ期为8 ̄11条,雄鳝精巢Ⅰ ̄Ⅳ期为11 ̄14条,雌雄间体鳝为17 ̄20条。经CS-930岛津双波长色谱扫描发现处于性逆转期的雌雄间体鳝有较多的吸收峰。(2)雄经雌鳝多的血清蛋白是大分子的糖脂蛋白,黄鳝性逆转可能与这种蛋白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西施舌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绘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饶小珍 《水产学报》2002,26(2):97-104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西施舌精子的发生和结构,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为精子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精细胞的分化分为6期,主要包括:核形态由扁圆到圆再到椭圆形;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高尔基体分泌的前顶体颗粒聚合发育为前顶体囊,参与顶体的形成;线粒体逐渐融合与发达;中心体的移动及鞭毛的形成,胞质的逐步减小,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顶体圆锥状,高密度的顶体物质集中分布于基部四周,呈灯罩状;亚顶体腔呈尖锥状,内含密度较低的均匀物。细胞核近椭圆形。中段由4个椭圆形的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 2”型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黄鳝的人工繁殖   1.亲鳝来源和选择 亲鳝来源途径主要应采取人工专门培育的种苗,选择深黄大斑鳝等优良品种。要求体质健康、无病无伤、体形肥大、色泽鲜亮、体色呈深黄色。一般雌鳝要求体长 30厘米以上,个体重 100克左右。   2.雌、雄亲鳝的鉴别 在繁殖季节,雌鳝腹部膨胀透明,性成熟的个体,腹部呈淡橘红色,并有一条紫红色横条纹。雄鳝头部较大,隆起明显;体背可见许多豹皮状色素斑点;腹部无明显膨胀,腹面有血状斑纹分布。   3.亲鳝培育 亲鳝在催产前需精心培育,使性腺达到成熟。培育亲鳝的放养密度,雄鳝 2~ 3条 /…  相似文献   

4.
锯缘青蟹促雄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以OlympusBH-2型显微镜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促雄腺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促雄腺附着于射精管近末端,发育过程可分为4期:Ⅰ期促雄腺短小,腺细胞数量少;Ⅱ期促雄腺呈明显的索状;Ⅲ期促雄腺体积达到最大,一些部位膨大增生;Ⅳ期促雄腺不再生长,腺体急剧退化。腺细胞具有2种类型:A型细胞,核圆、异染色质少、胞质染色浅;B型细胞,核扁平、异染色质多,细胞染色深、界限不清晰,有时细胞质消失。促雄腺发育过程中,A、B型细胞数量、比例发生变化。B型细胞为A型细胞完成分泌后的存在形式,B型细胞比例反映了促雄腺分泌活动的状况。锯缘青蟹促雄腺发育和精巢成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1收捕黄鳝收捕越冬法有:(1)用竹鳝笼(入口有倒钩刺,鳝易入难出)若干,内放猪肝、蚯蚓等诱饵,置池周,夜置晨取,可收捕80%以上。(2)用2-4m2网片置于水中(网片上置诱饵)盖上草包沉入水底,约30分钟后将四周提起,掀开草包,可起捕90%以上。(3)干池挖泥:越冬前,趁黄鳝潜伏在泥土表层时,可将池水排干,翻泥捕鳝彻底。2选留亲鳝留作繁殖用的雌雄亲鳝要在1冬龄以上,健壮、色鲜。雌长20-30cm,雄长40cm,雌雄比例为2:1。来年3—4月对其强化精喂,便可产卵繁殖,继续培育。3留足鳝种收捕时,除趁俏市销售获利外,还要根据来…  相似文献   

6.
一、亲鳝来源与培育选择雌亲鳝全长20-36厘米,雄亲鳝全长50—70厘米,2龄以上,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较好。雌雄亲鳝接2:1比例分地培育。塑料大棚温室内水泥池作为培育他。亲鳝培育采取驯化投饵,强化培育法。饵料主要是蚯蚓、鲜活野杂鱼、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在培育过程中,为防止亲鳝互相缠绕,在培育他中放少量泥鳅,让其吃掉水中的残饵,保持地内清洁。每天加注一次少量新水,3-Al天换水一次,以确保亲鳝性腺的正常发育。二、催产与孵化催产在塑料大棚温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时间6月15-30日,共催产3批。水温为25——27℃。激素…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结构变化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及促雄腺结构变化的光镜与电镜观察表明:中华绒螯蟹的精巢发育、精子发生与促雄腺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促雄腺处于发育起始阶段时,精巢内尚未有精细胞形成,生精小管内以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占优势;当促雄腺处于分泌期时,精巢内精子形成并成熟释放;河蟹繁殖后,促雄腺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1亲鳝的选择和培养 用于繁殖的鳝种,要求体质健壮、游动活泼。体色以粗黑、黄褐色或黑花、绿褐色为佳。黄鳝具有性转化特性:1冬龄和2冬龄黄鳝基本上为雌性,2冬龄黄鳝产卵后雄性比例渐增,至6冬龄时基本上是雄体。在非产卵季节,很难鉴别雌雄,一般以体长、体重为标准,一般体长37cm-50cm,体重75g-200g,为雄鳝,小于这一标准为雌鳝。繁殖用雌雄配比以2~3:1为好。在产卵季节,雌鳝腹部膨大、柔软,有的腹部可见明显的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廓.产卵前性生殖孔红肿。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黄鳝性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滕道明 《内陆水产》2001,26(2):17-17
黄鳝有性逆转的特性,首次性成熟前为雌性,产卵后卵巢逐渐退化,精巢逐渐形成,变成雄性。因此,雄鳝一般比雌鳝个体大。黄鳝有自相残食的习性,饥饿时大鳝捕食小鳝。人工繁殖时既要保证雄鳝的比例,又要控制雄鳝的个体。生产中多用体长作为判断性别的标准,认为体长在20厘米以下多为雌鳝,体长38厘米以上的基本为雄鳝。但生产实践中也经常发现个体很大的雌鳝和个体很小的雄鳝。可见诱导黄鳝性逆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水温的影响黄鳝是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其生命活动的强弱,也影响性腺发育的历程。黄鳝生活的适宜水温为15~30℃…  相似文献   

10.
大鲵南移珠海人工养殖及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锦涛 《淡水渔业》1995,25(1):33-35
中国大鲵南移珠海花岗岩地区繁养4年多,结果为:大鲵改变了冬眠的习性;大鲵群体生长,发育优于野生大鲵的生长,发育;雌雄体精卵人工培育业已成熟,并经人工催产产卵排精;为保护、增殖、利用其资源提供科学依近。  相似文献   

11.
1991-1993年蛤蟆通水库水位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植种属数随水位下降而减少;2)浮游植物生物量随水位下降而升高,其关系式为y=299.46-3.37x,r=-0.998;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水位降低而变小,并且与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r=0.999,r=0.983)。  相似文献   

12.
尼罗罗非鱼五品系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8,22(4):314-321
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个农业生态区,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湖州及广州四个地区,在网箱,水泥池及池塘三种水体,单养或混养系统里,对五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即吉富品系,“78”吕系,“88”品系,“埃及”品系以及“美国”品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评估分一龄和二龄阶段跟踪进行,共十七个试验。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在青岛,湖州,上海还是在广州不论是池塘、水泥池,还是网箱养殖,不论是混养还是养  相似文献   

13.
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从美国引进的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试验情况。经42天孵化,发眼卵的孵化率为81.85%,仔鱼至上浮稚鱼成活率为96.8%,稚鱼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14.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于1993年5月24日从加拿大FortQu′Appelle鱼苗孵化场移运大眼狮鲈鱼发现鱼卵,经孵化后孵出鱼苗14万尾,在池塘中培育。鱼苗阶段培育36天,体长53.9mm,成活率75%;鱼种阶段经95-100天培育,套养的鱼种体长20-22.5cm,体重83-107.4g,单养的鱼种体长17.5cm,体重48.4g。  相似文献   

16.
从患病甲鱼的肝脏中分离到9株细菌,其中7株为温和气单胞菌,2株为豚鼠气单胞菌。两种菌JA—1和JA—2对鲫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各为4.3×10~5和5.5×10~7,在两种菌培养的上清液中均有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毒素。研究表明:甲鱼的爆发性传染病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用两种菌为菌种做成菌苗,结合免疫增效剂免疫家兔制得血清,效价可达1:512,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鱼鳞酶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正交实验优选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鱼鳞酶解宜采用条件温和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用醋酸作软化的预处理,可使鱼鳞蛋白得到较高程度的水解,酶解时最佳温度为50℃,酶量宜采用1.5%,酶解的最佳时间为6h底物浓度宜选择20%。  相似文献   

18.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王秀玲,吴敏,马英梅,刘伟,史为慧(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乌鲁木齐,830053)关键词哈密产黄鳝,核型,分类ANALYSISOFKARYOTYPEOFMONOPTERUSALBUSINHAMI¥WangXouling;WuM...  相似文献   

19.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20.
鲟鱼气泡病病例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对鲟鱼气泡病作了报道,文章对该病病症进行了描述。初步分析了鲟鱼气泡病病因,并提出了防治鲟鱼气泡病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