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朝冬小麦播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涛  杨廷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5031-15032
介绍了汉晋时期冬小麦在黄河流域逐渐推广的概况,分析了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面积逐渐萎缩的原因,并论述了北朝时期冬小麦播种的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垦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2.7万公顷左右,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倒伏已成为限制当地冬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倒伏危害,本文提出合理密植、促控结合、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氮肥后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降低倒伏危害,促进冬小麦连年增产的目的。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冬小麦抗倒伏栽培措施,以期对今后冬小麦生产中更好地采取措施抗倒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主粮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对于山东、华北地区,在积温条件的控制下,主要以冬小麦种植为主。本文从栽培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冬小麦生长的整个生理过程,以及种植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帮助种植者探索并总结技术方法,实现冬小麦生产的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当前自治区力争全面扩大冬小麦种植规模的政策要求,通过分析巴州焉耆盆地近年来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产量等情况,根据当前焉耆盆地种植冬小麦的现实困难及问题,提出焉耆盆地冬小麦种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是小麦估产的基本要素,准确而及时地提取不同灌溉类型冬小麦种植面积及其空间分布信息可为冬小麦长势监测以及产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Sentinel-2A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选择主成分(PCA)、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RENDVI)、纹理特征等3个特征变量,结合实地调查样本点,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雨养区和灌溉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结果表明,Sentinel-2A遥感数据适合作为县域尺度冬小麦监测的数据源;主成分分析、纹理特征和RENDVI的引入可以提高单时相遥感影像对县域冬小麦分类的识别能力;随机森林算法和数字高程模型结合可以实现雨养区和灌溉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天津地区的冬小麦栽培面积显著扩大,在种植中春季栽培管理成效直接会影响到冬小麦的整体产量与质量,因此,种植户需结合小麦品种类型与地区环境条件,规范春季栽培管理活动,切实保障冬小麦的正常生长,促使冬小麦的产量、质量等得到提升,种植户要积极优化春季栽培管理模式,提升栽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冬小麦稳产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探讨冬小麦的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冬小麦的耕种面积也不断增大。因此,对冬小麦的种植管理、病虫的防治,已成为了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我国种植冬小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循化县冬小麦大部分在黄河沿岸及沟岔水地种植,因冬小麦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避灾等特点,深受农民青睐,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成为该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产品。但本地区的冬、春两季气温偏低对冬小麦苗期、分蘖期有较大影响,易造成死苗,使冬小麦不能安全越冬。增加播种量使作物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矛盾突出,从而对实现高产、高效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多数为棉花地倒茬晚播小麦,如按常规栽培播种,会因严重耽误农时而影响种植质量;如采用干播湿出栽培技术,可在前作收获后立即犁地、整地、播种,从而有效缩短农耗时间。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机械准备、滴灌带铺设、播种与滴水出苗、田间综合水肥管理、化控与化除、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集成了冬小麦干播湿出配套栽培技术,为确保阿克苏地区冬小麦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全省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4.5万亩左右。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县农技中心在大量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全县1 175块耕地管理单元的18.94万亩耕地进行了冬小麦"京437"的适宜性评价,并确定出适宜冬小麦种植的区域及施肥方案。1耕地概况及冬小麦种植现状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的育种、栽培、生产等离不开气候因素的影响,而甘肃省天水市位处于西秦岭山地和西北内陆黄土高原的交界处,每年平均平均气温为9~13℃,育种有大量的冬小麦,其种植面积约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六成之上,为了提高冬小麦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本文将对甘肃省天水市冬小麦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为天水市冬小麦的育种、栽培、生产等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2000年以来淮北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规律,以IKNOS、Worldview-III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安徽淮北临涣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信息,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结果非常理想,Kappa系数达到0.92,总体精度为93%,制图精度可达到94%;临涣矿区现有冬小麦种植面积为21.16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55.1%;随着临涣矿区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与人口密度的增加,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显著减少,交通运输用地、工业用地以及住宅用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该研究对深入开展淮北矿区冬小麦长势监测和估产、区域粮食安全评估等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的育种、栽培、生产等离不开气候因素的影响,而甘肃省天水市位处于西秦岭山地和西北内陆黄土高原的交界处,每年平均平均气温为9~13℃,育种有大量的冬小麦,其种植面积约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六成之上,为了提高冬小麦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本文将对甘肃省天水市冬小麦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为天水市冬小麦的育种、栽培、生产等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化隆县种子管理站承担了川水地区冬小麦(中麦175)、春小麦(高原437、高原448)品种繁殖任务。冬小麦种植面积5万亩,春小麦种植面积5.6万亩。品种繁殖基地完成了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4500亩,春小麦种植面积5600亩的良种供应。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干旱严重.截至2011年2月9日,河南、河北、山东等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1595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2536万亩.受旱面积占8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42.4%。在打好抗旱促春管保丰收这场硬仗中,我国冬小麦种植大省河南,一种群众发明的叫“小地龙”的灌溉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小地龙”灌溉技术,介绍其源起和优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冬季温度升高明显,这一变化对冬小麦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一科学问题,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51—2010年划分为两个时段,分析比较后一时段冬季温度升高对中国冬小麦的强冬性、冬性、弱冬性和春性4种类型品种种植北界和种植南界的空间位移及可种植面积的影响。【方法】依据制约冬小麦正常越冬的冻害指标和影响春化天数指标确定冬小麦不同品种种植的北界和南界;采用ArcGIS软件绘制冬小麦不同品种种植区域及种植面积变化。【结果】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冬小麦强冬性品种种植北界在宁夏-甘肃及河北-辽宁北移趋势最明显,分别北移200 km和100 km,其种植南界东部地区北移趋势大于西部地区,在江苏和安徽等地移动90 km,强冬性品种可种植面积共增加36.24万km2;冬小麦冬性品种种植北界在山东-河北变化明显,向北移动310 km,种植南界在贵州毕节-习水地区向西推移趋势明显,西推95 km,冬小麦冬性品种可种植区域共增加17.75万km2;冬小麦弱冬性品种种植北界在安徽、江苏、河南和山东交互之处变化明显,北移120—370 km,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种植南界呈略微北推趋势,冬小麦弱冬性品种可种植面积共增加15.70万km2;冬小麦春性品种种植北界在江苏、安徽和河南变化明显,北移230 km,而西部地区不明显,春性品种可种植面积共增加23.44万km2。华北北部地区以强冬性品种为主,华南地区以春性品种为主,河南、山东和四川等地区冬小麦可种植冬春性品种类型较多,以冬性和弱冬性品种为主。【结论】由于中国冬季温度明显升高,较1951—1980年,1981—2010年冬小麦不同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北界北移趋势大于南界移动趋势,种植区域面积增大,其中强冬性品种种植界限及可种植区域移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总量控制下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传统遥感与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只能获得区域总量,无法有效获取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信息。针对以上不足,开展区域总量控制下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优化研究,从而提高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的空间分布精度。【方法】将整个遥感影像像元划分为3部分:"纯净冬小麦像元"、"混合冬小麦像元"和"典型非冬小麦像元"。综合软、硬分类方法各自的优势,在区域冬小麦总量面积一定的前提下,设定阈值确定混合冬小麦像元的空间分布范围。【结果】传统遥感与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的冬小麦结果RMSE为0.13,优于硬分类方法(RMSE为0.16)和软分类方法(RMSE为0.20)。【结论】区域总量控制下的软、硬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进行优化,既保证了区域测量精度,又提高了空间分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黄矮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因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强,近几年在我省河湟温暖区麦类作物结构调整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北方冬小麦种植区普遍存在黄矮病,而且有些地区非常严重,为此加强冬小麦黄矮病的防治与研究,是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和增产稳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根据各地农业部门组织的农民种植意向调查分析,预计今年秋冬种作物面积6.99亿亩,比上年增加1800万亩以上。其中,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油菜面积继续恢复增长,冬季农业开发保持良好势头。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政策落实和宣传,强化种子发芽率监测、测土配方和药剂拌种等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冬小麦面积的稳定。据农民种植意向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