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早胜牛分布于我国陇东地区,经过长期自然选育而成,属于秦川牛的优秀类群,因其体格高大方正、肌肉丰满、肉嫩多汁、肉役兼用等优良特性,深受市场喜爱。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早胜牛的产业化发展正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本文对早胜牛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做了概述,并就产业化发展提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针对早胜牛养殖产业规模小、粗放型养殖为主、科学养殖技术不普及、缺乏品牌号召力等问题,结合我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提出了增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扶持等形式来提高早胜牛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强早胜牛附加价值高值化产业技术的研发,促进我国早胜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早胜牛分布于我国陇东地区,经过长期自然选育而成,属于秦川牛的优秀类群,因其体格高大方正、肌肉丰满、肉嫩多汁、肉役兼用等优良特性,深受市场喜爱。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早胜牛的产业化发展正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本文对早胜牛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做了概述,并就产业化发展提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针对早胜牛养殖产业规模小、粗放型养殖为主、科学养殖技术不普及、缺乏品牌号召力等问题,结合我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提出了增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扶持等形式来提高早胜牛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强早胜牛附加价值高值化产业技术的研发,促进我国早胜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甘肃省重要的肉牛资源,早胜牛兼有可粗饲、抗严寒、适应力强等优良特征,对发展甘肃牛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其选育、杂交改良过程中我们也要正视其存在着的问题,例如,优良资源流失、杂交改良计划缺失、管理技术落后等。本文就早胜牛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早胜牛早期主要作为役用牛,亦被称为东牛,是甘肃省优良的地方牛品种。与外来引进牛品种相比,早胜牛对饲料的要求较低,对生存环境的选择更多元,肌肉嫩度高,大理石花纹突出,是培育优良肉牛品种的良好素材。本文对早胜牛的历史来源、产区自然环境、分布及数量、外貌特征、体尺及体重、繁殖特性、肉用性能、杂交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并对今后早胜牛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保护早胜牛的优秀基因和扩大优良畜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评价和挖掘早胜牛遗传资源及种质资源,开展了早胜牛母系遗传背景及分子遗传特性研究。[方法]以早胜牛mtDNA D-Loop区为标记位点,对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以8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和5个引进品种的mtDNA D-Loop区核苷酸序列为对照,分析了核苷酸多态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数等遗传多态性指标,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早胜牛及其杂交类群mtDNA D-Loop区富含A和T,检测到80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存在转换、颠换、转换和颠换共存3种突变类型,且以转换为主;界定了59个单倍型,其中8个共享单倍型,51个特有单倍型;我国地方黄牛分为两大支系,多数与非洲瘤牛、欧洲普通牛聚为一类,少数与印度瘤牛聚为一类;与其他地方黄牛品种相比,早胜牛及其杂交类群与秦川牛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早胜牛及其杂交类群mtDNA D-Loop区核苷酸变异丰富,群体变异程度较高,与秦川牛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早胜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胜牛属我国黄牛五大品种之一秦川牛的优秀类群,也是我省唯一大型黄牛品种.产于我市宁县早胜塬及相邻的和盛塬,正宁县的宫河塬,西峰区的董志塬和镇原县的屯字塬.早胜塬的早胜、中村、良平和平子4个乡镇为中心产区.根据甘肃省农牧厅畜禽品种普查精神,我们于2006年5~6月对早胜牛数量及种质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以庆阳市七县一区为调查区域,对早胜牛的由来、生长环境、集中分布区域及养殖模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进一步厘清早胜牛的由来,客观评价其发展现状,为引起业界关注和重视早胜牛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北畜牧兽医》2009,(5):42-42
据悉,甘肃省农牧厅确定了天祝白牦牛等25个畜禽品种为甘肃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对于擅自处理这些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造成畜禽遗传资源损失的,将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禁止在畜禽品种保种场(区)内开展任何形式的杂交。此次确定的甘肃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的25个畜禽品种分别是:天祝白牦牛、安西牛、牦牛、早胜牛(秦川牛类群)、荷斯坦奶牛一甘肃类群、兰州大尾羊、岷县黑裘皮羊、滩羊、陇东黑山羊、甘肃高山细毛羊、  相似文献   

9.
家蚕种质资源是发展现代蚕业的基础。通过对家蚕品种资源进行挖掘,对其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建立合理的保护措施,并应用于家蚕新品种的选育。根据生产的需要,建立基础家蚕品种和特殊性状家蚕品种的选育的基本策略,使家蚕种质资源更好地为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省庆阳市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主要包括陇东黑山羊、庆阳驴、早胜牛和滩羊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为了满足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引进了国外高产品种对当地畜禽遗传资源进行杂交改良,从而造成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的锐减。目前,庆阳市畜禽遗传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考验,为了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庆阳市农科院组织相关人员于2017年3月21~25日,深入华池县、环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甘肃黄牛改良的现状和特点,黄牛改良和选育培育存在的问题,重点就甘肃河西地区开展肉牛选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开展选育、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华亭县自古以来就是黄牛的主产区之一,又是秦川牛、早胜牛的边缘产区,养牛已成了当地农户发展致富的主导产业。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华亭县肉牛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基础母牛保护力度不大、资金短缺、技术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加工链短是制约华亭县肉牛养殖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该县进一步加快肉牛改良、扩繁和规模化发展,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秦川牛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具有体躯高大、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和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是肉牛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海原县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支撑未来肉牛产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从品种改良技术层面破解当前育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高端肉牛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分析了海原县当前繁育母牛资源现状,从肉牛产业发展目标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发,探索高端肉牛产业的内在含义,提出以西门达尔牛为母本,安格斯公牛为父本的“海原黑牛”育种方向及其在实践基础上的现实可能性。同时通过现有安格斯纯种繁育扩大母牛和选育良种安格斯公牛,为大量杂交提供优秀的公牛基因资源。希望对当前海原肉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饲草料及农作物秸秆资源,肉牛产业发展仍不充分,通过对陕西省自然资源、饲草料资源及近年来肉牛养殖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了陕西省肉牛养殖业发展中繁育基础及品种改良滞后、养殖规模发展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一些问题,提出通过充分发挥资源潜力,科学规划区域肉牛产业,鼓励肉牛繁育场发展,推广肉牛养殖新技术应用,发展秸秆饲草收储加工企业等方法,促进陕西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夏南牛是我国自主培育出第一个肉牛品种。经过10余年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供种能力不足、品牌优势滞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国家政策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夏南牛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牛资源(Chinese indigenous cattle breed resources)是中国牛肉产业发展的基础母本资源,对其正确认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性.依据相关动物育种学基本原理和养牛学基本知识,说明前辈科学家对黄牛资源的经济类型界定——为“地方品种”——的科学性,并依据数量指标——牛肉用指数(BPI)和牛品种科技含量(K值)指数证明其客观真实性.这已成为业界共识.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如:将各种牛(Cat-tle)统称为“肉牛”;有人说本地黄牛品种已成为“优秀的肉牛品种”;还有人不顾国内牛数剧减的事实而极力夸大品种内数量.这些在学术上均属学术不端行为(非科学或伪科学作法).背离前人界定,撕裂已有共识,客观上表现出四方面危害:扰乱国际粮农组织(FAO)通用规则(FAO统计无有“肉牛”项)、搅乱业界内外人心(损害对“肉牛”科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抹煞本地黄牛的种质资源价值(冠以“肉牛”而虚化资源意义)、阉割新育成的肉牛品种的种质创新价值(“假似真时真亦假”).对此种种异象应予以厘清,还发展中的中国养牛科学以尊严.本文对黄牛资源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并对农业部发布的“2011~2025: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中存有的不周之处也提出了修补意见,以利对黄牛资源的正确认知和持续利用,促进牛肉产业中牛源基础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肉牛种业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辽市肉牛种业起步早,发展较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建立了完整的制种、供种、推广为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现代家畜繁殖技术不断应用于家畜改良,优良种源逐渐实现从引进到自主培育,现代繁育技术和优良品种对肉牛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肉牛种业对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阐述通辽市肉牛种业从依靠优良品种引进到冷冻精液生产再到优良品种自主培育的发展历程,剖析目前通辽市肉牛种业在育种基础、联合育种机制、育种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实施肉牛种业提升工程、完善育种技术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和育种机制创新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