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粮食作物辐射诱变育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王志东  胡瑞法 《核农学报》2002,16(6):403-410
本文通过辐射诱变育种成果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分析了影响新品种产生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得出了科研投资、人力资本和辐照设施是决定辐射诱变方法所育成新品种产量水平及推广面积的最重要因素。并得出了并非所有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的单位必须有辐照设施 ,国家仅需加强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单位的辐照设施投资 ,而将节省的经费用于诱变育种研究项目的投入 ,使更多的单位能够进行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 ,增加选育出具有更优良变异材料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述了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40余年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常用方法及突变体的选育步骤,系统地论述了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本文就江苏省在农作物辐射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诱变育种工作的体会以及对今后辐射诱变育种工作的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化学诱变及其在农作物育种上应用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综述了化学诱变育种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常用化学诱变剂EMS、NaN3和PYM的诱变机制、诱变效应及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介绍了EMS 石蜡油处理玉米成熟花粉和苯甲酰胺与EMS、PYM复合处理 2种新的诱变技术。  相似文献   

5.
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对40 年来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从育成种类和数量,诱变因素利用的发展,诱变体分离筛选手段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并对诱变育种与离体培养技术的结合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 γ射线诱变处理杂交当代干种子,以 MW14 和改良 MS 为基本培养基;从MF1 或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体进行花药培养。针对辐射诱变剂量、低温预处理供体幼穗、变温诱导培养和低温预处理愈伤组织与花培出愈率、绿苗分化率的关系以及越夏控苗和花粉植株移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获得遗传稳定的可育性加倍单体—纯合二倍体花粉植株的频率,通过大田系谱法可快速选育出新的小麦突变体品种( 系) 及育种材料。这种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途径不仅保留了辐射诱变育种固有的特点,同时可将育种周期缩短3 ~4 个世代,提高了小麦辐射诱变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富铁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简述了水稻品种间铁含量的差异性及其遗传控制,综述了采取提高铁绝对含量及增加其生物有效性开展富铁水稻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对富铁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诱变技术在该方面的应用前景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河南省的植物诱变育种历史 ,概括了取得的主要成就 ,分析了河南省诱变育种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航天搭载大豆SP_2农艺性状诱变效应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卫星搭载的大豆合丰25诱变SP2代与合丰50诱变SP2代的一些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份材料的株高、单株结荚、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地面对照品种,且2份材料航天搭载后的株高、单株结荚、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等性状均有正向增加的趋势,可以为育种所利用;合丰50诱变SP2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幅度较合丰25诱变SP2的变异幅度大;合丰25诱变SP2代株高、主茎节数的变异幅度较合丰50诱变SP2代大。从后代变异规律可以看出,航天可作为大豆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大学水稻诱变育种回顾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回顾了本所水稻诱变育种 38年来的研究概况、育种成就及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新型优质稻米和Bt抗虫转基因水稻培育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同时介绍了采用的育种途径和“九五”资助课题及重点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1.
黄建昌  肖艳 《核农学报》2003,17(4):269-272
用 4 1 5~ 2 0 75Gy的6 0 Coγ射线辐照菊花插条 ,存活率和生长量随剂量增大而减少。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延迟 ,枝叶变异增加 ,初步筛选出 4个矮壮型优变单株。  相似文献   

12.
辐照对地被菊种子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10~50Gy)对地被菊种子发芽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30Gy以上辐照剂量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20Gy以上剂量辐照造成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也呈升高趋...  相似文献   

13.
早籼新品种浙辐910的培育、特征特性与生产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辐 91 0系用浙辐 2 1 9与广东优质籼稻长丝软占杂交、杂种F1辅以 3 0 0Gyγ射线辐照处理后选育而成的早籼新品种。浙辐 91 0在湖南省湘潭市 1 997、1 998两年区试中 ,比对照品种湘早籼 1 3分别增产 6 4% (达显著水平 )和 6 9%。在浙江省金华市 1 997、1 998两年区试中 ,浙辐 91 0比对照品种浙 852分别增产 5 5%和 9 8% (达显著水平 )。已分别于 1 999年 1月和 2 0 0 0年 4月通过湖南省湘潭市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稻米品质分析 ,浙辐 91 0糙米的蛋白质含量达 1 3 2 % ,因此 ,它是一个高蛋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甜椒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坤  赵青春 《核农学报》1999,13(6):339-342
甜椒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差异。幼苗期及发棵期NH +4 N 对生长有利,而盛果期则以NO-3 N 有利。同种形态氮素因施用时期不同而氮素利用率差异很大,以盛果期追肥利用率最高,为418 % ~458 % ; 基肥利用率为336 % ~367 % 。不同时期施肥的肥料氮在各器官的分配不同,基肥及初花期施肥氮素主要流向茎叶,占总吸收量的75 % 左右;盛果期追肥以果实分配较多,占总吸收量的60 %以上。对植株氮素来源的分析表明,仅400 % ~415 % 的氮素来自于肥料,而近60 % 的氮素来自于土壤。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的农业利用及其环境放射性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北京、内蒙、宁夏、河北、广东和天津等地大型火力发电厂粉煤灰的采样分析表明:粉煤灰中主要放射性成分为238 U 、232 Th 衰变系和40 K ,比活度范围分别为932 ~2838 Bq/kg ,803 ~2388 Bq/kg 和1156 ~4474 Bq/kg 。试样模拟研究表明, 当粉煤灰施用量达675 T/h m 2 时,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 Ra 和228 Ra 的比活度分别是对照的356 倍和260 倍。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和地面1 m 高处空气吸收剂量及地面γ辐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随粉煤灰的施用量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中228 Ra 的比活度与粉煤灰施用量的相关性可表示为y = 2204x + 1725 ,(r2 = 09909) ;对于226 Ra ,y = 2138x + 245 ,(r2 = 09966) 。地面1 m 高处空气吸收剂量率( D) 与粉煤灰施用量的相关性可表示为:y = 1896x + 3875 ,(r2 = 09891 ) 。有效剂量当量( H) 的变化与施用粉煤灰的量之间的相关性可表示为:y = 23245x +47505 ,(r2 = 09891) 。当粉煤灰施用  相似文献   

16.
稀土对碳酸氢铵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稀土与碳铵混配的情况下稀土对碳铵氮素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稀土碳铵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 ,使根的干物重比不添加稀土的对照提高7 3 4%~ 2 7 8% ,产量提高 4 1 7%~ 6 3 0 %。在谷子和小麦试验中 ,稀土碳铵中的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对照提高 8 84%和 5 2 4%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稀土与碳铵混配施用时 ,稀土对碳铵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缺锌的砂姜黑土上 ,氮锌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盆栽小麦增产1 0 2 %~ 1 8 8% ;大田小麦平均增产 9 76 %~ 1 6 6 %。氮锌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和速效氮含量水平 ,促进了小麦对氮锌的吸收 ,有效提高了植株氮锌含量 ,土壤水解氮含量增加了 9 1 3%~ 2 1 2 % ;有效锌含量提高了 32 3%~ 6 4 5 % ,小麦氮锌含量分别升高 5 2 0 %~ 1 3 0 %和 1 8 9%~ 36 7% ,氮和锌积累量分别增加2 2 2 %~ 49 7%和 40 2 %~ 6 8 2 %。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的氮锌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 2MeV~ 9MeV 7个能量 ,5C~ 1 60C 1 2个剂量的质子处理 5个品种 ,研究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M1代的生物损伤随剂量的提高而加重 ,在一定能量范围内 ( 6MeV以下 ) ,随能量的增加而加大 ,超过一定能量 ,生物损伤有所减轻 ;M1代较易出现γ辐照中少见的叶绿素条状缺失损伤。M2 代诱变效果显著 ,突变谱宽 ,有益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 ,较易诱发早抽穗性状变异 ;明确诱变小麦的适宜能量为4MeV ,适宜剂量为 1 4× 1 0 10 ~3 7× 1 0 10 P cm2 。  相似文献   

19.
高肥力土壤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去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耕作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田间15N微区试验 ,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条件下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每季施氮量 1 2 0~ 3 60kg hm2 条件下 ,冬小麦对化肥氮的吸收率为 2 3 8%~44 5 % ,夏玉米为 2 6 5 %~ 5 1 1 % ,整个轮作周期为 2 8 0 %~ 5 1 6%。而后茬作物对化肥氮的吸收量较少 ,低于施氮量的 1 0 %。当季化肥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的2 0 %~ 5 0 % ,轮作周期化肥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的 3 0 %。当季和轮作周期化肥氮的损失量和损失率 ,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当施氮量分别为 2 40kg hm2和 72 0kg hm2 时 ,整个轮作周期化肥氮的损失率分别为 1 9 0 %和 40 5 %。  相似文献   

20.
特殊种皮颜色花生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 6个具有特殊种皮颜色的花生种质材料搭配 1 0个杂交组合 ,测试了F1代 3个农艺性状、7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特色花生杂交测试的农艺性状 ,主茎高表现杂种优势最强 ,产量性状 ,单株果重、单株仁重等综合性状杂种优势较强 ,各有 8个组合表现超亲优势 ,超亲优势率分别为 7 1 %~ 73 4%和 1 2 1 %~71 5% ;组合间杂种优势强度也有明显差异 ,总的看白皮花生母本效应较强 ,与红皮花生做母本比较 ,除饱果数平均杂种优势指数略低外 ,其余各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