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分析是有效预防、应对各种灾害,降低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风险分析在环境保护、环境危害因素与健康和完全性关系、生态学、生物防治、食品、动植物检疫、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并得到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畜牧产业的优势发展地位,澳大利亚对进境动物疫病检疫性防控高度重视,构建了以《生物安全法》《进口食品管制法》为主要法律,以系列动物卫生制度为支撑的澳大利亚进境动物检疫法治体系,建立并应用了进口生物风险分析、动物福利政策、进口安全条件管理系统、可追溯体系、进境动物许可等制度。本文创新性的阐述了澳大利亚进口陆生动物检疫法治体系建设情况和实施状况,分析了其科学、严格的进境动物管控措施,通过入境申报、口岸检疫、隔离检疫,合格放行等流程监管,以保障生态安全和动物健康。上述内容提示我国应对澳大利亚完善的动物检疫法治体系,严格的风险分析和准入许可,先进的BICON系统应用,有效的可追溯和良好的信息沟通等进行借鉴学习,以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境陆生动物检疫法治体系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风险评估在动植物检疫、环境保护、金融业、制造业、网络安全、生物防治、食品生产与供应体系、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并得到一些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对兽医风险分析也提供了指导原则,但只适用于国际间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风险分析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澳大利亚败诉于鲑鱼案的主要原因是其进口禁令没有满足“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的要求。风险分析成为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的审判依据。同时,有专家称。如果我国及早建立起风险评估机制,就可以避免在短短二十几年传人10余种外来的动物疾病。最早应用于环境危害控制的风险分析逐渐在生态学、生物防治、食品、动物检疫、  相似文献   

5.
欧盟在根除动物疫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动物疫病防范制度完善,现有法规体系的动物疫情防控效果理想。欧盟进境动物检疫重视风险分析,对授权进口动物的基本卫生要求普遍较高,对出口欧盟的国家、地区实行清单管理,对主要检疫疫病的最短无疫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动物境外隔离期限较长而境内隔离期限较短。由此建议,我国应强化风险分析在动物进境检疫中的预警作用,在法律层面完善准入清单制度,并对特定疫病做附加规定,依据疫病特点规定出口国最短无疫时间,适当增加境外隔离检疫期限并减少境内隔离检疫期限。本文对于提升和完善我国进境动物检疫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进口原羊毛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其可携带许多种动物病原、植物有害生物、病原微生物、害虫、媒介生物以及粪便等,具有携带率高、隐蔽性强、难以预测等特点,会给我国动植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会给我国农畜产品的出口造成严重影响。针对当前检验检疫工作任务较重、人力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监管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需建立包括加工厂注册登记、开展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现场查验、后续监管、提升能力和完善体系等内容的检疫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7.
蜜蜂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易感染疾病。由于蜜蜂自身生理病理特点,一旦染病便意味着缩短寿命,提前死亡。通过检疫方法早期发现病害,控制、预防蜂病的发生和蔓延,在养蜂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上很多养蜂人忽视蜜蜂检疫,一些地方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对此也了解甚少,没有正常开展蜜蜂检疫工作。对此,现就有关蜜蜂检疫的方法、要求及主要蜂病的检疫处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了解硫酰氟熏蒸对进口生皮携带病媒生物的检疫处理效果,对口岸集装箱内的进口生皮检疫处理前后成蝇死亡情况进行观察,对蝇蛹、蛆杀灭情况进行孵化培养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熏蒸前蛹、蛆均有较高的孵化率,熏蒸后蛹、蛆的孵化率相对低;(2)硫酰氟对集装箱内活蝇杀灭作用明显有效,对蛹、蛆有部分杀灭作用,对积水中蛹、蛆杀灭作用有限;(3)熏蒸前不同取样部位与试验结果无相关性。并提出了加强对进口盐渍生皮的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继续开展检疫处理评价、开展加工厂蝇类本底调查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动物检疫可分进出口检疫和国内检疫2大类。动物进出口检疫指进口或出口的家畜及其产品以及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等在到达国境界域时所受到的检疫。国内检疫可分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前者如集市或牲畜市场检疫,或产地收购检疫,是在贸易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避免屠宰病畜、散布病原,造成非病区传染;后者指交通运输部门对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查产地签发的检疫证书,准予或不准予托运。此外,尚有国际邮包检疫和过境检疫等。  相似文献   

10.
动物检疫分为进出口检疫和国内检疫2大类.国内检疫指在国内各省、市、县或乡镇地区实行的检疫,可分为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前者如集市或牲畜市场检疫,或产地收购检疫,是在贸易过程中进行的,其作用在于避免屠宰病畜,或防止在中转或运输过程中由病畜散布病原,造成原来非疫病地区的传染;后者指交通运输部门对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查验产地签发的检疫证书,准予或不准予托运,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港口检疫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量迅猛增长,由贸易引起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越来越引起各国重视。澳大利亚、美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遵循WT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规定,对进境动物及其产品实施风险分析的检疫策略。我国作为WTO成员,应遵循国际组织相关规定,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制定和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措施。1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口风险分析的应用背景全球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贸易年报统计表明,仅1961—2000年,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货币…  相似文献   

12.
“九五”期间,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和环节发生了三个根本性转移:一是从市场检疫向屠宰检疫转移;二是从运输检疫向产地检疫转移;三是从检疫的具体行政行为向检疫和强化对全社会的行政监督执法并重转移。为适应动检工作这种深刻变革和转折。各级动检人员在开辟新的工作领域。采取新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上作了很多尝试。“按比例发放《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就是为加强基层产地检疫工作及提高用证率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1《动物防疫法》第40条规定检疫证明不得转让、涂改、伪造。检疫证明的格式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以农牧医发(1998)85号下发了《关于印发“动物防疫证照填写及应用范围”的通知》,其中规定了我国现行使用的5种检疫合格证明及填写方法和应用范围,将检疫证明纳入统一、规范和法制化管理轨道,使之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检疫合格证明尚有不足之处,例如:在检疫合格证明中,“数量”一栏规定用大写汉字填写数字,比如所检疫合格的是5头生猪,“数…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疫苗对水禽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我国供港澳水禽及产品出口的主要养殖和加工基地,如何解决水禽免疫及水禽免疫带毒问题,探索科学的检疫对策以降低检疫风险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检疫业务的需要,通过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对水禽的检疫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提升刊物质量,更多地关注行业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为兽医行政、动物卫生监督、出入境检疫和技术支撑队伍服务,经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从2015年第一期起,本刊栏目设置做如下调整:权威论坛:解读部局法规政令,以论坛形式剖析行业热点难点;流行病学:关注重大、外来、新发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风险分析、应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区域化管理等疫病防治实践;动物检疫:介绍国内外检疫及出入境检疫监管实践;公共卫生:侧重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细菌耐药性、有毒有害物质监测以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监督执法:主要刊出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执法实践等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风险评估在环境保护、环境危害因素与健康和完全性关系、生态学、生物防治、食品、动植物检疫、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并得到一些应用。在WTO规则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协议)中也涉及到风险评估内容.OIE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对兽医风险分析提供了指导原则.但这些协议和指导只适用于国际间贸易往来.而在规模养殖场传染病控制方面尚未见有关风险分析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源头和基础,是动物检疫工作中的点,也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动物产地检疫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县境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也就是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道关口,是防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防止动物疫病通过流通扩散、健全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很重要。随着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即将于今年11月起施行的新版《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携带农业转基因生物入境的,携带人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机构出具的检疫证书。据了解,这个办法所称出入境人员,是指出入境的旅客(包括享有外交、领事特权与豁免权的外交代表)  相似文献   

19.
生猪屠宰检疫包括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大环节,而目前生猪屠宰检疫中宰前检疫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现就生猪屠宰宰前检疫有关问题提出笔者的意见,供同行参考。宰前检疫是指对即将屠宰的生猪在屠宰前所实施的临床检查。1宰前检疫的内容1.1查证验物、查验待宰生猪的检疫证检疫人员对进厂(场、点)待宰的生猪索要检疫证明。县境内的索要《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外县运来的索要《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对没有检疫合格证明和证物不符的要进行…  相似文献   

20.
沈涛 《畜牧与兽医》2012,44(7):93-96
2011年11月西欧国家发现一种新的动物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引起国际关注。欧盟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每年大量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本文参照OIE传入风险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在目前所掌握的对病毒的最新研究资料和信息基础上,对病毒进行科学地风险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建议,为今后我国进境检疫部门制订入境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