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种类粗蛋白(%)抗营养因子大豆及其饼粕37.0~44.0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红细胞凝集素、植酸花生饼粕42.0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黄曲霉毒素棉籽饼粕34.0~44.0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黄曲霉毒素菜籽饼粕36.0硫甙葡萄糖苷、芥子酸蓖麻饼粕40.0植酸鱼用植物蛋白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脱毒方法专利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它可诱发肝癌等多种疾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或饲料制品黄曲霉毒素污染,并对已经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食品或饲料采取有效的脱毒措施,将对保证食品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曲霉毒素脱毒近年来也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对黄曲霉毒素脱毒方法技术领域的专利的申请量趋势、专利申请产出国、申请人分布、脱毒方法技术分支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重点针对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微生物去除黄曲霉毒素专利的技术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正饲料受霉菌污染较普遍,霉菌污染后饲料产生异味、结块、色泽异常、质地发生变化。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下降,蛋白质溶解度降低,部分维生素遭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可引发畜禽中毒。霉菌产生的毒素种类甚多,本文主要选择危害较普遍的黄曲霉毒素予以介绍。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多达20余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数量最多。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和营养状况的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表现不同,其中低龄、营养不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饲料等农副产品中重要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是一类强致癌性、剧毒性真菌毒素,对畜禽健康危害巨大。该研究对黄曲霉毒素污染拮抗菌开展研究,为黄曲霉毒素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从河北迁安、迁西、遵化、玉田及丰南饲用玉米或饲料中分离细菌,通过室内外试验,获得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拮抗力的菌株B45和B6。经分子生物学及理化性质鉴定,菌株B45和B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进一步开展了B45和B6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黄曲霉毒素的消减作用及黄曲霉毒素的分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可以显著抑制产毒黄曲霉菌丝生长,降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消除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AFT)具有强致癌性,其污染的饲料不仅会发霉变质,还会危及畜禽的健康。黄曲霉毒素按国家标准检测,时间长且繁琐。现介绍一种快速检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中小型饲料加工厂对原料及产品质量监控,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饲料储存不当易导致真菌污染,代谢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不仅对家禽生产危害严重,而且会蓄积在家禽体内及其制品中,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需要对饲料进行科学储藏,防止霉变;可以采用脱毒技术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脱毒。本文将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和防治措施2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周芬  陈胜  李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186-188
[目的]了解安徽省养猪场所用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保证养殖场的正常健康生产。[方法]于2017年5—11月对安徽省内不同规模的5家养猪场共采集饲料391组,其中小猪料134组,大猪料257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结果]养猪场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较为普遍,污染率高达99.5%,饲料黄曲霉毒素B_1在饲料中的分布与季节也有一定相关,6—7月梅雨季节,黄曲霉毒素B_1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同时用料塔储存的饲料,比单纯用饲料库储存的饲料,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更加严重。[结论]该研究为企业正常健康生产和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污染饲料,严重危害家畜健康。黄曲霉毒素中毒是指动物采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防止饲料霉变、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及其生物转化物是对人和动物非常有害的食源致癌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最令人担忧的食品污染物.主要从黄曲霉毒素的特性、食品种类污染及地区污染情况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一种代谢产物,毒素B1、B2、G1、G2的毒力最强,具有致癌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人类和动物肝损害和肝癌,其中又以B1的致癌性最强。牛食入黄曲霉毒素后,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M1和M2,对人类有害。病因: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原因多是采食黄曲霉菌污染的花生、玉米、豆类、麦类等饲料所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是一组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多种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可以引起动物肝脏肿大、病变甚至癌变,对人和家畜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运用安全、高效的微生物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是目前黄曲霉毒素研究的热点。文章对黄曲霉毒素的一般特性、污染现状以及微生物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机理和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许艳丽  鲍蕾  梁成珠  雷质文  林修光  汪东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10-10212,10228
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检测方法,并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作用筛选出能抑制产毒黄曲霉生长的菌株,由此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从根源上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产量、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一类重要危害因子,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背景及危害原因,重点介绍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霉饲料中毒通常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病。发霉的玉米、花生、谷、豆饼、米糠中往往有大量的黄曲霉菌株生长繁殖,当温度或湿度适宜时,黄曲霉菌就会迅速繁殖,产生损害动物肝脏的代谢性产物黄曲霉毒素。当鸡食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便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5.
1.1选用和培育抗菌的饲料作物品种。不同饲料作物品种对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培育抗菌性品种,可使饲料作物受霉菌侵染的几率大幅度下降。在国外采用控制真菌遗传密码的方法培育抗霉菌的饲料品种。饲料霉变往往是受到黄曲霉毒素和寄生曲霉的污染,为防止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可用遗传学方法改变真菌,使其失去产生黄曲霉毒素的  相似文献   

16.
张德福 《饲料博览》1996,8(6):25-25
浅谈实验动物饲料内有害物质的污染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200233)张德福1生物性污染饲料可以受细菌、细菌毒素、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分解为氨、硫化氢、硫酸、粪臭素等;脂肪分解产生醛、酸,这些物质对动物机体都是有害的。饲料受...  相似文献   

17.
<正>霉玉米中毒一般指的就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黄曲霉等特定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中毒病。主要破坏肝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病畜表现全身出血、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等。1发病机理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黄豆、棉籽饼及饲料等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B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黄曲霉毒素B1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条检测为阳性的饲料及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污染的饲料饲喂5组小鼠,进行了50d试验,对不同试验组小鼠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以及受损肝脏及胃肠内容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初步建立了黄曲霉毒素B1中毒小鼠模型。本研究成果对黄曲霉毒素统一诊断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对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药物的筛选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荆州周边地区3个猪场所使用的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饲料中的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真菌毒素ELISA试剂盒对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饲料被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玉米和豆粕普遍受到了以上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出率平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成  贾如  赵丽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422-3428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影响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减少产肉量、产蛋量和产奶量,增加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黄曲霉毒素通过肉、蛋、奶食物链传递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的防控已经成为全球性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主要采用物理吸附,如蒙脱石、活性炭、酵母细胞壁等,但物理吸附仅是吸附了黄曲霉毒素,并不能减少毒素的量,最终饲料中被吸附的毒素在体内解吸附后排出体外,可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另外吸附剂效果不稳定,可能会吸附饲料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造成饲料品质下降。其中,生物降解法具有解毒彻底、专一性强,不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且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等优点,从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真菌、细菌及其代谢产生的酶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而鲜有关于降解黄曲霉毒素重组酶的报道。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中的运用,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复合解毒酶中分离纯化出特定的蛋白。但因微生物降解酶分离纯化过程复杂、酶活不稳定、酶作用条件苛刻,较难用于实际生产。因此,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活性高的解毒酶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实现降解酶基因在原核或真核工程菌种的异源高效表达,为酶制剂在降解霉菌毒素的实际生产中作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就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降解中的运用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生物降解酶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