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跃华 《北京农业》2014,(24):176-177
通过对浙江省淳安地区1961-2011年雾日数的各种统计分析,可知,淳安地区1961-2011年年平均雾日数为18.6天,12月是雾日数最多的月份,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80年代后雾日数较60、70年代雾日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淳安地区的雾多属辐射雾和平流雾,其中两槽一脊型、一槽一脊型的环流形势是影响淳安县大雾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山地面气象站2001~2009年的雾资料,结合能见度(VV)、相对湿度(RH)、温度()t、露点(td)等几个物理量,对常山地区雾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常山一般站出现的辐射雾、蒸发雾、平流雾,发现常山雾以辐射雾为主,少数为平流雾和蒸发雾。常山地区的辐射雾出现时,通常500hPa高空为槽后高压脊控制,700hPa槽后暖脊控制。辐射雾出现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早晨。中午随着地面温度上升,空气又回复到未饱和状态,雾滴也就立即蒸发消散。常山地区的辐射雾通常预示着当天天气晴朗。常山县雾的出现时间大部分在凌晨4时以后,特别是辐射雾,也有00时以前出现的锋面雾,但极少,而雾大部分持续时间为3~5小时。常山地区冬季的雾最多。11月和12月的雾日总计为20天。其次为春季,夏季的雾日最少,初秋的雾日并不多,但秋末雾日开始逐渐增多。常山地区的雾受气象要素的影响较大。当地面温度露点差(14时)小于10℃或者晴转雨的天气形势地面T-Td≤13℃第二天有可能出现雾;14时相对湿度≥70%,次日容易生成雾。次日早晨最低温度低于前一天14时的露点温度,可以作为判断常山雾的依据。另外,常山的特殊地形也是雾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1961—2011年的青海省海南地区4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结合micaps资料分析总结出出现大风天气时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大风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月至次年4月是该地区大风的高发时段;大风天气主要有蒙古冷槽型、巴尔喀什湖低槽、西北气流型、西亚横槽型和西风急流型5种环流类型;大风天气发生时的气象要素有其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根据钦州市3个站1970~2010年大雾资料,分析了大雾天气的分布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钦州市大雾南多北少,沿海地区为多雾区,北部的灵山、浦北为少雾区;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钦州市大雾月际变化呈不对称"V"型特征,春雾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大雾的生消时间集中在下半夜到上午,雾的持续时间3 h以内的短雾最多;钦州市大雾发生时的地面天气形势主要有冷锋前的暖区型、变性高压型、静止锋型、西南低槽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1~2006年辽宁省本溪市大雾实况资料及1990~1995年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溪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场的关系,发现本溪地区大雾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对109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将形成大雾的地面气压场划分为(地面气旋型、高压前部型和倒槽型)3种类型,按照这3种类型归纳出了大雾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济宁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点10年(2005-2014年)的雾和霾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济宁地区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宁11个市县雾日的逐月变化可分成单峰-单谷型、不规则波动型、U型和双峰-双谷型;11个市县霾日的月变化可以分成3峰-3谷型和3峰-2谷型;6月发生雾天气最少,但霾天气却是多发月份;济宁地区的雾日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即洼地多、丘陵少、平原居中;济宁地区的霾日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且四季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说明霾的发生也和地形有很大关系;济宁地区雾和霾在1~12月均有发生,其中秋冬季雾日最多(占72%)、夏季最少(占13%);霾日在夏季和秋冬季分布比较均匀,春季最少(占19%);近10年济宁地区霾日的变化规律呈波状上升;雾的月际变化呈U形分布。  相似文献   

7.
黄滢  江源源  郭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43-15345
统计分析1963 ~ 2009年广西省沿海气象台站雾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3个方面分析广西沿海雾的气候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广西沿海雾出现最频繁时间段为08:00 ~09:00;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其中以3月为最多,夏秋季很少;雾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广西沿海出现雾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地面高压后部和弱冷空气影响2种.统计广西沿海雾和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广西处于水汽通量的大值区,水汽十分充沛;广西沿海雾形成要有适当的风速、风向;出现雾时地面气温在11 ~25℃;逆温层是出现大雾的有利条件,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26日傍晚到28日凌晨,沈阳全地区出现了大雾天气。本文运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资料对此次大雾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雾过程属于平流雾,是在稳定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下形成的;2.此次大雾具有雾区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3.高空槽前暖湿气流平流到冷的地面上时,辐射冷却作用在近地层造成了一个薄的饱和逆温层,形成了大雾天气;4.雾的形成过程要求水汽达到饱和状态产生凝结,达到饱和状态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增湿,一种是冷却;5.在高空槽携带的冷空气到达时,地面高压带来的下沉冷空气破坏了近地面的逆温层,大雾逐渐消散。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26日傍晚到28日凌晨,沈阳全地区出现了大雾天气。本文运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资料对此次大雾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雾过程属于平流雾,是在稳定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下形成的;2.此次大雾具有雾区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3.高空槽前暖湿气流平流到冷的地面上时,辐射冷却作用在近地层造成了一个薄的饱和逆温层,形成了大雾天气;4.雾的形成过程要求水汽达到饱和状态产生凝结,达到饱和状态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增湿,一种是冷却;5.在高空槽携带的冷空气到达时,地面高压带来的下沉冷空气破坏了近地面的逆温层,大雾逐渐消散。  相似文献   

10.
杨远芳  杨光明  顾欣 《农技服务》2011,28(7):1051-1052
利用黔东南地区2011年3~4月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量、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黔东南初春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进入春季以来,影响黔东南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低温阴雨、寒潮、倒春寒等气象灾害,且气温持续偏低,降雨日数异常偏多,但总降雨量偏少,形成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黔东南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