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设计3个温度16.0~17.0℃、18.5~20.5℃和22.0~24.0℃,采用3种催产剂组合催产,对花[鱼骨]人繁子代亲鱼进行催产试验。试验表明:用HCG1000IU/kg+LRH—A21.2μg/kg、DOM5.0mg/kg+LRH—A21.2μg/kg、PG3.0mg/kg+LRH—A21.0μg/kg组合均能成功催产人繁子代花[鱼骨]亲鱼。其中,在18.5—20.5℃和22.0—24.0℃催产中,DOM5.0mg/kg+LRH-A21.2μg/kg具有较短的催产时间和较高的催产率、受精率。人繁子代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花[鱼骨]可以像“四大家鱼”一样进行全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人工繁殖的一冬龄、二冬龄花亲鱼和野生亲鱼(2-3龄)的个体生殖力。结果表明,人繁子代培育的花亲鱼一冬龄可达性成熟,但在同体长范围内(18-21 cm),野生亲鱼和人繁一冬龄花亲鱼的个体相对生殖力差异极显著,人繁一冬龄和人繁二冬龄个体相对生殖力差异极显著,而野生亲鱼和人繁二冬龄亲鱼的个体相对生殖力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人繁二冬龄花的个体绝对生殖力在0.6-4.2万粒/尾,平均为2.05万粒/尾,相对生殖力为8.07-17.53万粒/kg,平均为137粒/g;而人繁一冬龄花的相对生殖力仅为0-5.87万粒/kg,平均为34粒/g。研究认为,花人工繁殖子代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  相似文献   

3.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合对尖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oxycephalus)催产获得成功,用鲤脑垂体5 mg/k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000 IU/kg组合催产失败.采取2次注射(第1次注射LRH-A2 2μg/kg,第2次注射LRH-A2 8μg/kg+DOM 3 mg/ks+HCG1 000 IU/kg)催产效果明显;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贺红川 《水利渔业》2007,27(2):41-42
对华鲮天然捕捞成熟个体及池塘培育成熟个体的人工繁殖研究,探明了华鲮人工繁殖及池塘驯养培育亲鱼的方法与规律,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数据。2002~2005年共获苗570.4万尾,正常受精率在85%以上,孵化率在75%以上。混合使用DOM、LRH-A、HCG 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雌鱼催产剂量LRH-A 8~15μg/kg HCG 800~1 200 IU/kg DOM 3~5 mg/kg,雄鱼剂量减半或注射1/3。雌雄比控制在1~3∶1。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黄尾鯝人工繁殖的催产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在22℃-26℃的条件下,分别给性腺发育成熟的黄尾鯝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8.6-12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别为86.66%、89.02%和88.44%。其中注射HCG+LHRH-A3+DOM(1000IU/kg+5.0μg/kg+3.0 mg/kg)组合效果最好:催产率达100%,受精率为95.24%,孵化率90.43%。不同催产剂对雄鱼精液的质量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注射HCG+LHRH-A3+DOM组合的精子活力最好,效应时间内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42-44 s,寿命73.5-75.2 s。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鸭绿沙塘鳢(odontobuds yaluens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的初步研究,旨在完善其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为大规模人工繁殖和养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人工催产显著提高了鸭绿江沙塘鳢的产卵率,即采用两次肌肉注射,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一A2),地欧酮(DOM)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最佳剂量第一次注射:LHRH-A24.0μg/kg、DOM 2.0mg/kg、HCG 300IU/kg;第二次注射:LHRH-A28.0μg/kg、DOM 5.0mg/kg、HCG 1 500IU/kg,产卵率20%,产出卵受精率达61%。采用不间断充气和定期换水孵化,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分别为40%和53%。  相似文献   

7.
滇池金线鲃全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对滇池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的催产失败。采取两次注射催产效果明显,第一次用LRH-A2 2μg /Kg催熟,第二次用LRH-A2 8μg /Kg + DOM 3mg/Kg +HCG1000IU/Kg催产,效果较好;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2012—2015年,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了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研究。结果显示:3年间长鳍吻鮈均能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培育成熟,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培育存活率和成熟率最高,分别为85.3%~100%和77.3%~100%;对培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了4种不同外源激素(PG、HCG、LRH-A2、LRH-A2+DOM)催产实验,结果为LRH-A26μg/kg+DOM 5 mg/kg合剂催产率最高,达88.3%;14、16、18、20和22℃5个温度组的受精卵孵化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时间(H)与温度(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H=0.573T2-30.393T+418.178,R2=0.982,P0.01),18℃和20℃组的孵化率分别为54.27%和56.0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表明长鳍吻受精卵适宜孵化温度范围为18~20℃。  相似文献   

9.
对鲶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亲鱼强化培育和人工催产试验,发现鲶鱼对催产激素选择性不强;筛选了3组配型LRH-A250μg/kg、DOm20mg/kg+LRH-A210μg/kg+HCG1000IU/kg、HCG3000IU/kg;产卵过程中雄鱼具有挤压雌鱼胸腹部,压迫雌鱼产卵的特性。前期采用蛋黄水、轮虫、枝角类作为开口饵料培育鱼苗,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南美鲱鱼亲鱼培育、人工繁殖、鱼种培育以及成鱼养殖进行了研究,催产激素采用DOM8mg LRH-A210μg/kg混合液效果较好,繁殖最佳水温为26.5~28.5℃,夏花鱼苗经过5~7个月、越冬鱼种经过3~4个月养殖可达到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锯缘青蟹的全人工繁育技术。从亲蟹的强化培育人手提高青蟹抱卵率,2002年青蟹苗种生产中抱卵率为85%.单位水体最高出苗量为7000余只(2茬)/m^3,平均出苗量为1960只/m^3,共育成Ⅱ期幼蟹156.6万只,形成了北方地区锯缘青蟹全人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金沙鲈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野生鱼类,是一种待开发的鱼类新品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加上近年来大量水利工程建设、江河污染、酷鱼滥捕等原因,鲈鲤的自然种群资源量锐减,有些原产地已消失,已被列为易危物种。从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的总溪河、七星关河等地采集并经过人工驯化养殖达到性成熟的野生金沙鲈鲤,采用LRH、PG、HCG混合催产剂、3次胸鳍基部注射的方法,对内塘微流水培育的野生金沙鲈鲤进行催产。结果表明,内塘微流水养殖条件下,野生亲本可以发育成熟。水温14~17℃时,催产率为62%~67%,效应时间为45~50 h,受精率为79%~82%,孵化率为59%~61%,平均孵化时间为170.5 h,初孵仔鱼体长7.8~10.8 mm。根据对金沙鲈鲤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8个阶段。利用绞碎的红线虫开口并逐步过渡到全人工饲料投喂,30 d后仔鱼成活率71%~74%,仔鱼平均体长1.3~2.4 cm。  相似文献   

13.
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方斑东风螺亲螺日摄食率5—8%,亲螺夜间产卵,具卵囊,每个卵囊含卵约1千粒,以卵囊柄粘附于池底,呈悬浮状态。在水温28.0—29.0℃,盐度29的条件下,受精卵孵出卵囊的时间5—7d。浮游幼虫投喂角毛藻,孵化第13d开始出现变态的稚螺。浮游期壳长日均生长67.5um。池底铺沙培育稚螺,变态15d的稚螺,壳长可达3mm。  相似文献   

14.
加州鲈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均体重为0.5kg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亲鱼雌雄各221尾(221对),人工催产3d后开始产卵,经40d共产卵988批,889.2万粒,出苗711.4万尾,孵化率80%,经20-30d的培育共获2-5cm的幼鱼370万尾,居活率52%,结果表明:加州鲈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其卵母细胞具有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习性;加州鲈亲鱼的产卵量与卵母细胞成熟度有关,与温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对野外采捕内塘人工驯养成熟的长丝裂腹鱼开展人工繁殖试验,为长丝裂腹鱼养殖及增殖放流奠定基础。2008年在金沙江丽江境内采集到32尾50~500 g长丝裂腹鱼,在大理州裂腹鱼原种场经过7年驯养。2015年4月7日催产雌鱼15尾(均重3 000 g)、雄鱼9尾(均重1 500 g),亲鱼在50 mg/L MS-222溶液中麻醉后注射鲤脑下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混合溶液。效应时间48 h 20 min;6尾雌鱼产卵,获得鱼卵64 790粒,催产率40%;受精卵23 350粒,受精率36%;获得鱼苗10 675尾,出苗率45.7%。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催产花亲鱼9组,雌鱼平均体质量105 g,催产率82%;获受精卵1.2万粒,受精率85%;获水花1.0万尾,孵化率84%。水花鱼苗于池塘中养殖120 d,收获鱼种7200尾,平均体长12.45 cm,平均体质量20.47 g,养殖成活率72%。平均水温21.5℃,花受精卵120 h破膜;破膜后第15 d,臀鳍出现,平均全长12.5 mm,外部形态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细角滨对虾的人工繁育试验,总结其人工繁殖和幼体培育技术;阐述了亲虾培育、暂养促熟,育苗水质管理及生产中的操作方法;讨论了细角滨对虾的繁殖特点,水环境与亲虾繁殖的关系,实行生态育苗的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18.
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育苗过程及结果,并比较了培育温度对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等。使用自然海区捕获的亲鱼,注射HCG,在水温14℃条件下,效应时间为24-28hrs。受精卵在水温14℃条件下,经94-96hrs孵出。仔鱼经55天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全长23.3mm的幼鱼5.5万尾,其成活率为18.3%。  相似文献   

19.
从鸭绿江及其支流瑷河中收集野生唇鲳Hemibarbus labeo(Pallas)苗种,在池塘和网箱中培育3-4年后,于2009和2010年对这些亲本进行了7批次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231组,获卵470万粒,水花282.5万尾,基本摸清了该流域唇鲋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与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规模化生产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