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市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数据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都呈现波动上升的总趋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单向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是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成都市为例借鉴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成果,针对其农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建立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成都市2003~2012年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其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同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2)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湖北省经济发展同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单向因果关系。(3)耕地面积变化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耕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达到19.28%;经济发展对来自耕地面积变化的冲击响应微弱,耕地面积变化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到0.69%。因此,要协调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矛盾,必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采用200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民人均收入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集约利用是农民人均收入提高的原因和重要保障。不同收入水平下,农用地集约利用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2007年农用地集约利用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差异,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农用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四川省农用地集约利用度整体水平不高;②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集约度最高的成都市是集约度最低的甘孜州的4.5倍。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农用地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区域分异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李蔓 《江西农业学报》2012,(11):165-168
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对农用地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利用程度、可持续性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计算了福建省农用地集约度分值。研究表明,福建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但从2001~2010年年际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来看,总体呈现提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耦合机制,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ArcGIS10和SPSS21进行了新疆16个城市2005年以及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时空分析。结果发现:(1)7年来,新疆地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参数指标随时间在不断增加,新疆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另一类城市如石河子、哈密、阿勒泰等土地集约水平有较大程度提高,第三类城市如阿图什、喀什、和田等集约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化进程交互作用,相互促进,但两者并非同步发展;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动态变化的,两系统间耦合关系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劣化。(3)通过耦合协调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不相匹配而且呈现地域性特征,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新疆阿勒泰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循环农业视角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SPSS软件,采取因子分析法实现了指标的降维、筛选,从而对阿勒泰市农用地综合利用效益做出得分评价.[结果]阿勒泰市农用地利用处于传统式粗放利用、掠夺式的发展模式,评价结果发现阿勒泰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但从2005~2011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来看,总体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结论]改变重用轻养的传统经营模式,实施农用地集约化、生态化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确保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取湖北省黄冈市为研究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目标决策法,从农用地投入强度、农用地利用程度、农用地产出效果和农用地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析了2015年黄冈市各县(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和2010—2015年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5年黄冈市各县(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为-0.78~1.22分,总体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中等偏低状态,且各县(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差别较大。其中,黄州区和罗田县农用地为集约利用,英山县、团风县和黄梅县农用地为一般集约利用,武穴市、麻城市、薪春县和红安县农用地为低度集约利用,浠水县农用地为粗放利用。2010—2015年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为-0.40~1.15分,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符合区域农用地利用实际,并根据黄冈市耕地集约利用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对黄冈市农用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集约利用是目前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是解决人均农用地逐年减少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农用地评价模型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不同农用地类别及其用地指标数据进行集约利用程度分级与潜力评价,分析其农用地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农业用地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农业用地集约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结果:1农用地利用规划与实际利用状况往往存在较大偏差;2根据地区农用地生产能力的不同,国家对不同地区农用地投入也应该不同;3地区农用地流转效率低,农用地流转市场开放程度低;4农用地整治不到位,农用地收益小。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内蒙古农业用地利用集约度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南省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建立适用于河南省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用BP神经网络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借助协整分析考察了农用地利用集约度与其驱动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结果表明,长期内,农用地利用集约度与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政策法规存在正向影响,3者每增加1%,分别会引起农用地利用集约度提高0.241%,0.230%,0.176%;人均耕地对农用地利用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每减少1%,会引起农用地利用集约度提高0.157%.而在短期内,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和人均耕地对农用地利用集约度的作用方向相同而作用力大小不同,政策法规对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长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将AHP法和熵值法相结合,运用综合赋值法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赋值,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了2016年晋中市11个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其集约度进行了地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要求,构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将其集约利用程度分为投入程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可持续状况4个方面,综合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态这3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聚类分析,将2016年晋中市11个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分为3个等级,榆社县(0.137)、左权县(0.124)、和顺县(0.146)、昔阳县(0.245)、灵石县(0.216)和介休市(0.307)等6县的集约利用度处于较低的等级,全市55%的县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由于各个县的农业基础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偏大,其中,祁县的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为0.771,左权县的集约利用程度最低,为0.124,二者集约度之差为0.647,11个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在地域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陈笑媛  丁筑茂  王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42-7044
从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利用程度、可持续利用4个层次构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毕节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区域空间差异较大。最后就提高毕节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流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参考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成果,以北流市为例,建立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得到农用地集约利用度,分析了研究区1997~2005年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其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探讨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一个多指标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凉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秀茹  王秋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57-7257,7259
在传统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对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3方面,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日显重要。通过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析研究重庆市2005~2014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为科学合理利用农用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参考建设用地和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套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多指标权重求解的客观赋值法,得到了农用地集约化指数,并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1997~2006年农地集约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6年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农用地利用集约度与昆虫传粉服务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农用地集约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市域农用地为研究对象,选取4种不同传粉依赖度的典型农作物,基于长时间序列(2000—2015年)统计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自集约度水平与其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农用地集约水平与传粉服务的定量关系。【结果】(1)就作物产量而言,当作物的传粉依赖度越大时,随着集约度的提升作物产量呈下降趋势越明显;而当作物的传粉依赖度较小时,随着集约度的提升作物产量呈上升趋势。(2)就作物产量变异性而言,当作物的传粉依赖度越大时,随着集约度的提升,其产量变异性系数变大,即产量越不稳定。【结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并不一定带来作物产量的提升和产量的稳定性,而明显受限制于作物的传粉依赖度。  相似文献   

20.
借助Eviews 5.0软件,分析了江苏省东台市2001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发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在前期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格兰杰原因;当后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两者均不为另一方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