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研究手术与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围术期上腹部手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24h中性粒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健康人相比,手术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调亡被明显抑制(P<0.01),bcl—2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与手术患者自身术前相比,硬外麻醉后中性检细胞凋亡抑制及bcl-2表达上调变化不明显,但手术切皮后3h、术后24h、72h变化有显著的差异(P<0.01),且以术后24h达峰值。结论:外科创伤可导致明显的PMN凋亡抑制,而bcl—2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创伤后PMN凋亡抑制的分子机制之一,硬膜外麻醉对PMN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鼻咽癌组织细胞中E-cadherin(上皮钙粘附素)及pcatenin(β环连素)的表达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鼻咽癌组织细胞中E-cadherin、p-catenin及bcl-2基因表达.计算各例的阳性表达率.通过非参数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E-cadherin、β-catenin和bcl-2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74例鼻咽癌中E-cadherin 72例显示不同程度阳性表达,73例表达β-catenin。bcl-2在65例中显示不同程度阳性表达,阳性率皆为5%~100%不等。经检验,bcl-2中位阳性率明显低于E-cadherin及β-catenin的中位阳性率(Z=-3.021.P=0.003;Z=-3.263.P=0.001).且随着E-cadherin及β-catenin阳性率增高而减低。其中.24例伴有胞浆pcatenin阳性表达的鼻咽癌中。bcl-2表达明显低于非胞浆表达组(z=2.017.P=0.014)。结论:鼻咽癌中E-cadherin的增强表达可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在调节bcl-2基因的表丛中起重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方法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白头翁组和西药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白头翁汤、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PMN凋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6、IL-8水平。结果白头翁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为20、3、1例,西药组则分别为15、6、3例,以白头翁组的疗效为优旧扣3.84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MN凋亡率则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外周血PMN的凋亡率明显升高,且均以白头翁组改变得更显著(P〈0.01)。结论白头翁汤治疗UC疗效显著,从免疫角度调节患者PMN凋亡、下调IL-6、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peptide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对p53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5、10、20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观察梯状条带(DNA-Ladde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53和bcl-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明显增加,p53基因表达增加,bcl-2基因表达降低。结论: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p53基因,下调bcl-2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鸡bcl-2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转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 CMV驱动及牛生长激素 poly A加尾信号修饰的 bcl- 2 c DNA真核表达质粒p CDCB1。随后 ,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 ,将扩增并纯化的 p CDCB1转染至培养的 SPF鸡胚次代单层成纤维细胞 (CEF)内 ,96h后收集全部贴壁及上清脱落细胞 ,用 Dotblot检测 bcl- 2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细胞凋亡率。结果 ,p CDCB1转染后 96h,bcl- 2在 CEF中呈高度表达 ;CEF平均凋亡率为 1 .1 4% ,明显低于转染空白载体质粒的对照组 7.64%的凋亡率 ,DNA合成期 (S期 )细胞为 2 1 .58% ,也低于对照组。结果证实鸡 bcl- 2 的表达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 CEF凋亡进程 ,其效应与细胞 DNA合成和增殖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SM)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 N)凋亡及超氧阴离子(O2-)和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5例(UC组)和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采用人外周血PM N体外培养细胞模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 N凋亡,以细胞色素C还原法、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PM N产生O2-和NO的量。结果:UC组外周血PM N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生O2-和NO的量高于对照组(P<0.01)。在体外丹参明显促进UC患者PM N凋亡(P<0.01),在500 m g/L内呈剂量依赖性;同时丹参可抑制UC患者PM N释放O2-、合成NO。结论:SM对体外PM N的凋亡及其产生O2-和NO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款冬花多糖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体外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以不同浓度的款冬花多糖为实验组,并设对照组,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效应、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款冬花多糖作用A549细胞24h增殖抑制明显(P<0.05),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并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同时上调p53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P<0.05)。结论款冬花多糖可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且增殖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8.
bcl-2基因对栗疫病菌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cl-2家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细胞凋亡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在细胞凋亡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把外源bcl-2基因转入栗疫病菌中,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bcl-2基因在栗疫病菌株中的表达情况,对表达bcl-2基因的转化子及野生型的菌株进行病毒传递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表达bcl-2基因的转化子表现出病毒传递率提高、致病性增强等一系列特征.由此可知:bcl-2基因对栗疫病菌细胞凋亡起调节作用,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POF)小鼠卵泡凋亡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为临床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卵巢早衰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透明带3作抗原,对BALB/c雌性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建立免疫性POF模型。用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进行治疗,设倍美力为阳性对照药,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抗透明带抗体(AzpAb)的含量,进行脏器指数及卵巢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卵泡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zpAb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倍美力组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卵巢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下降,脾脏指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组和倍美力组卵巢指数(P<0.01)、胸腺指数(P<0.05)增加,脾脏指数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倍美力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使AzpAb表达明显下降,从而调节免疫反应,抑制抗体集聚,阻止卵泡的过度凋亡,改善卵巢的免疫功能,使有生机卵泡增加,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减少,达到抑制自身免疫损伤、保护卵巢、改善卵巢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Auricularia Auricula,PFAA)对体外高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乳鼠原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高糖组;0.4 mg/mL PFAA组;0.8 mg/mL PFAA组。用荧光显微镜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cl-2、caspase-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PFAA干预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bcl-2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结论]PFAA抑制体外高糖培养的乳鼠心肌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激活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bcl-x基因在两株鼻咽癌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x在人鼻咽癌高分化上皮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2Z中的转录和表达。方法:分别抽提两种细胞的总RNA,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bcl-x基因的转录;同时制备两种细胞的蛋白质样品。经免疫印迹检测bcl-x基因的表达。结果:在两株鼻咽癌细胞中均检测到bcl-xL的转录和表达。但没有bcl-xs的表达。结论:bcl-xL在人鼻咽癌高、低分化上皮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其表达可能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
巴西菇多糖对肝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巴西菇多糖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电镜、DNA电泳、免疫组化法,对SMMC—772l株细胞凋亡以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MMC—772l株细胞经巴西菇多糖处理后出现核固缩、膜起泡、凋亡小体形成.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出典型凋亡DNA梯状带.细胞内bcl—2表达较对照组低。结论:巴西菇多糖能诱导SMMC—772l株细胞发生典型凋亡.其抑制细胞内bcl—2的表达,是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Lipofectin介导bcl-xL反义寡核苷酸对鼻咽癌CNE-2Z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对bcl-xL反义寡核苷酸进入CNE-2Z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bcl-xL反义寡核苷酸转染CNE-2Z细胞,应用MTT法观察Lipofectin介导前后对CNE-2Z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处理前后bcl-xL mRNA表达水平。结果:Lipofectin介导bcl-xl反义核酸可提高反义核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Lipofectin介导bcl-xL反义核酸可增强反义核酸下调bcl-xL mRNA表达水平的能力。结论:Lipofectin可促进反义核酸转染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 3、bcl 2和c myc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对 73例甲状腺肿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3 6例腺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 0 / 3 6)、88.6%( 3 2 / 3 6)和 5 0 .0 %( 18/ 3 6) ;3 7例腺癌则分别为 :2 1.6%( 8/ 3 7)、64 .9%( 2 4/ 3 7)和 89.2 %( 3 3 / 3 7) ;p5 3、bcl 2、c myc蛋白分别在 3 6例腺瘤与 3 7例腺癌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p5 3蛋白阳性表达的腺癌 8例 ,其bc1 2及c 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6/ 8)和 10 0 %( 8/ 8) ,在腺癌中 p5 3蛋白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仅呈低度正相关 (r =0 .3 5 1,P <0 .0 5 )。 5例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0 0 %( 3 / 5 ) ,但均无bc1 2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p5 3、bcl 2及c myc蛋白可能共同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检测 p5 3蛋白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 Fas、Fas L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0例 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 Fas、Fas L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前淋巴细胞凋亡率及 Fas、Fas 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治疗后血小板增加时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 ,Fas、Fas L蛋白表达上调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结论 :地塞米松可显著促进 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 ,上调淋巴细胞 Fas、Fas L的表达 ,有助于清除激活的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6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3a的LTOT、于LTOT前及LTOT后观察患者住院次数、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氧疗后1、2、3a与氧疗前基础值比较,患者住院次数减少,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低氧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好转。结论:合理使用LTOT对COPD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按照肝脏受 TAA损伤的程度把试验动物 Wistar大白鼠分为两组 ( TAA- 1和 TAA- 2 )。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 ,在 TAA- 1的窦内皮细胞中 ,bcl- x和 bax基因的表达水平轻微降低 ;随着肝损伤的增加 ,表达水平再度下降。核 Run- off转录分析表明 ,两组的窦内皮细胞、总的 RNA合成率下降约 30 %( P<0 .0 0 1 ) ;TAA- 1、bad、bax和 cyclin E的 m RNA合成有所降低 ,而 cyclin A的 m RNA合成则明显增加 ;TAA- 2、bad、bax和 bcl- 2的 m RNA合成增加了 2~ 3倍 ,bcl- x的 m RNA合成增加了 7倍多  相似文献   

18.
【背景】 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P53-induced glycolysis and apoptosis regulator,TIGAR)是p53下游的靶基因,具有调节糖酵解水平和去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并降低由活性氧诱发的细胞凋亡水平。【目的】 构建鸡源TIGAR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TIGAR基因在DF1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为建立稳定表达鸡TIGAR基因的细胞系做准备。【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号:XM_417232.6)中预测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从SPF鸡脾脏中扩增鸡TIGAR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Flag-CMV14)后送公司测序验证;随后构建进化树对鸡TIGAR基因与其他哺乳动物及水生动物的TIGAR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将重组质粒(Flag-TIGAR)转染入DF1细胞24 h后,使用新城疫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表达情况以及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裂解情况。此外还将重组质粒(Flag-TIGAR)转染入DF1细胞,并于收样前2 h使用Staurosporine刺激细胞发生凋亡,分别在转染后24、48 h收集样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T-PCR扩增TIGAR基因,在843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预测相符,构建的TIGAR真核表达质粒(Flag-TIGAR)经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GenBank上预测的基本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30 h、36 h收集的样品中PARP均被裂解且转染重组质粒(Flag-TIGAR)的实验组与未转染质粒(MOCK)组或转染空载体(Flag-CMV14)组的样品相比,裂解的PARP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流式结果显示:24 h 检测转染Flag-CMV14后细胞总凋亡率为11%(早期凋亡7.8%,晚期凋亡3.2%),而转染Flag-TIGAR后细胞总凋亡率仅为4%(早期凋亡3.7%,晚期凋亡0.3%),转染Flag-CMV14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转染Flag-TIGAR组,且差异显著(P<0.05)。48 h转染Flag-CMV14后细胞总凋亡率为20.3%(早期凋亡14.3%,晚期凋亡6.0%),而转染Flag-TIGAR后细胞总凋亡率为6.4%(早期凋亡4.8%,晚期凋亡1.6%),转染Flag-CMV14组的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转染Flag-TIGAR的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成功扩增出鸡TIGAR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实验均证实过表达TIGAR后可降低细胞的凋亡程度并有利于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