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科技情报》1975,(6):24-27
日本的鱼贝类养殖技术进展很快,是日本的一个重要的工业。1971年日本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60.8万吨,占日本总渔获量913万吨的6.7%。如果与1951年水产养殖产量9.4万、1961年34万吨相比,就可以看出,日本的水产养殖在过去20年里已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1985年,欧洲水产养殖产量为129.6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有15万人从事这一工作。养殖对象主要是有鳍鱼(54%)和软体动物(46%),甲壳动物养殖和海藻栽培只占很少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甲鱼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面认识甲鱼养殖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树立甲鱼养殖生产发展的信心近几年,甲鱼人工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养殖模式的改进,整体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养殖产量直线上升。1994年全国甲鱼产量9360吨,1995年17445吨,1996年达到32004吨。1997年将突破4万吨,发展是很快的。1996年甲鱼产量居于前几位的省为:江西5013吨,福建5009吨,湖北4344吨,广东3798吨,安徽3184吨,江苏3173吨。甲鱼养殖的快速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渔业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5.
农牧渔业部肖鹏副部长说:“我国海水养殖将以11.2%的年增长率上升,于1990年达到120万吨,产值将翻一番。养殖水面补翻一番,将增至60万公顷,176个沿海县的指标将超过千吨,地区指标定为10万吨。以后5年养殖品种主要是对虾、蟹、扇贝、鲑鱼、牡砺、海参和海鳗,对虾养殖5年内要翻一番。  相似文献   

6.
钟必华 《科学养鱼》1996,(11):31-32
斑鳢集约化养殖试验我们承担了宝安区科技局1995年立项的科技项目之—──“斑鳢集约化养殖试验”,现已完成了阶段性试验,养殖的第一批鱼已全部出塘,平均亩产达1.7吨,亩盈利1万余元。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方法(一)池塘条件:试验塘位于沙井镇田村山边...  相似文献   

7.
徐建荣 《科学养鱼》1999,(10):31-32
1996年我们引进美洲鳗在福建厦门进行试养,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管理,试验获得成功,36万尾美洲鳗苗共产成鳗近80吨,利润100多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养殖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方法和结果养殖地点为厦门同安叵源昌水产实业有限公司。养殖时...  相似文献   

8.
近20多年来,台湾的鱼类和贝类养殖得到了稳步发展.水产养殖总产量从1963年的49972吨,增加到1973年的107489吨,1982年达216436吨(表1).产值从1963年的57630万元(台币)增加到1973年的400923万元,1982年达2038450万元,水产养殖产量的迅速增长是由于积极引进新的养殖品种,改善和解决了孵化技术问题,采取强化养殖法,以及有利的市场价格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甲壳薄,出肉率高,肉质鲜美,味好,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是迄今为止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前几年,我国南方沿海各省纷纷开展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探索南美白对虾在我省的养殖前景,我们于2004年5月23日至10月25日在郑州市进行了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放苗210万尾,用颗粒饲料15吨,在35亩池塘中收获南美白对虾11万公斤,成活率50.2%。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省水产经营机制的健全和水产品流通机制的放开,我省水产养殖业历经了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两个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国初期,我省的水产养殖面积约3.5万公顷,水产品产量不到1万吨。经过逐年的不断发展,到2002年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299030吨,其中养殖总产量242878吨,总水面达175092公顷,其中池塘养殖水面78465公顷。但近几年来,由于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品种的优化调整,致使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养殖效益不断下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对河南省野生经济鱼类如黄颡鱼、乌鳢、鲶鱼等鱼类的经济性状及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在河南师范大学淡水养殖基地开展的相关鱼类的繁殖驯养生产试验研究,对开发我省野生经济鱼类人工养殖进行了探讨,为我省的渔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水产养殖的大国,养殖水产品总量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70%,其中养殖淡水鱼产量占世界养殖淡水鱼总产量的73%。2006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2148万吨,其中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鳊鱼、鲂鱼)为1562万吨,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占中国养殖产量的73%。  相似文献   

12.
山区鳗场水源好,水质清新,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有开展鲟鱼养殖的各项便利条件。2011年4月我们在建宁县溪口镇渠村利用鳗池开展鲟鱼养殖试验。从4月12日-5月25日投苗11万尾,12月3日经过盘池确认已长至60吨,最大的有2千克,取得明显成效,至2012年1月26日达100吨。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学》2007,26(4):248-248
大连科洋水产有限公司根据普兰店海域岸线实际,进行杂色蛤由滩涂潮间带养殖移至潮下带2~3m深水域养殖试验,经几年研究获得成功,并积累了实践经验。从2005年开始,多家企业推广了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总开发面积约150hm^2,投苗量2000余吨。2006年养成收获,采捕杂色蛤1.2×10^4t,最高产量达30t/hm^2,总产值达7000余万元,纯效益达到4000余万元。目前,这一养殖模式已在当地全面推广,养殖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将有助渔民大幅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30年泰国水产品产量飞速增长,1977年总产量超过200万吨,随后出现下降,在1982年又恢复到200万吨的产量。1996年,总产量超过350万吨,其中79.3%来自海洋捕捞,其余来自近海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岛屿零星的捕捞,分别各自占总产量的10%、5.9%和5.8%。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养殖现状据农业部渔业局统计:200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0.16万公顷,产量40.76万吨,占对虾养殖面积、产量别为44.10%、65.30%。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主要集在南海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2005年养殖面5.92万公顷,产量36.50万吨,占全国南美白对虾养面积、产量分别为58.27%  相似文献   

16.
一、华南地区对虾养殖状况据报道2010年世界对虾养殖的总产量350万吨。我国对虾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134.8万吨,其中海水对虾73.3万吨,淡水虾的产量61.5万吨,南美白对虾的产量约占80%。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2010年海水对虾养殖面积86606公顷,养殖产量54.9万吨。其中广东省养殖面积59967公顷,产量29.3万吨(未包括淡水对虾21万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水产养殖产量在全市渔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85年全市已建精养鱼塘10万亩,加上其它水面,产量达到4.79万吨,全面超额完成“六五”水产养殖计划。崇明、松江、南汇三县年产量都超5千吨,继青浦县之后,一举迈入全国淡水鱼生产重点县。去年全市已有对虾养殖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750吨。“七五”计划末,预计养殖年产量要超7.2万吨(其中海水养殖2,000吨),  相似文献   

18.
一、水产养殖设施发展情况在中国,设施化程度较高的主要模式包括:养殖池塘、流水型养殖设施、循环水养殖设施、网箱养殖设施等,与其它养殖方式比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据2005年的统计,全国3393万吨水产养殖总量中,上述四种模式的产量占82%。  相似文献   

19.
据FAO统计,目前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贝类分别占全世界贝类总产量的72.6%、20.5%和6.1%,全世界海水养殖的大宗贝类有3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牡蛎、扇贝、蛤仔、鲍鱼和缢蛏等。世界贝类的产量在1950~2000年的50年间由90万吨持续增长至1100万吨,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贝类养殖的增长速度尤其明显。1990年世界贝类的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产业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养殖产量 2 0多万吨 ,约占全球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30 %以上。从1 993年开始由于受暴发性流行病的影响 ,养殖产量急剧下降 ,1 994年产量只有 6.3万吨。近年通过“对虾养殖二次创业” ,养殖产量逐渐恢复 ,到2 0 0 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已达到 30万吨。据统计 ,我国对虾养殖总面积约 40 0万亩 ,其中北方地区占 5 0 %以上 ,但养殖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2 3%。主要原因是以池塘养殖方式为主 ,在潮间带开挖土池 ,利用开放式进排水系统 ,大多不使用增氧机械 ,病害未得到有效控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