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辣椒在不同施硒水平下硒的累积规律,以‘辣丰新辣王’为试验材料,在海南省澄迈县砖红壤地块中设置6个硒肥用量处理,分别为0、5、10、15、20、25 kg/hm~2,测定辣椒产量、各器官硒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施用硒肥显著提高了辣椒产量及各器官硒含量和硒累积量;(2)随着硒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各器官的硒含量、硒累积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收获期辣椒各器官硒含量和硒累积量在20kg/hm~2处理下最高,辣椒产量在15、20、25 kg/hm~2处理下较高;(3)与不施硒肥相比,施用硒肥可以显著影响硒在辣椒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规律,而且少量供硒(5、10 kg/hm~2)条件下,还可以促进收获期果实中硒的富集;(4)收获期,辣椒果实硒肥利用率在20 kg/hm~2处理下最高。表明土壤适量施用硒肥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硒含量、硒累积量及硒肥利用率,在本研究中以施用20 kg/hm~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海南植胶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对其4种母质发育的典型砖红壤的64个土壤剖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0~6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6.29~8.33 g/kg,以铁质砖红壤最高,硅质砖红壤最低;0~6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为4.85~6.55 kg/m2,以铁铝质砖红壤最高,以铁质砖红壤最低;4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在土壤剖面中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海南植胶区的砖红壤为低有机碳密度土壤,其植胶生产中应改进土壤管理措施增加土壤固碳。  相似文献   

3.
不同硒肥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Y两优302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3种硒肥试验,研究不同硒肥对水稻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可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不同硒肥作用效果不同。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以齐穗后3d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500倍液50kg/667m^2效果最好,水稻籽粒中硒含量达0.067mg/kg,比对照增加0.043mg/kg,达极显著水平,生产的大米符合富硒米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乌龙茶硒含量的影响.设计亚硒酸钠施用量CK (0g Se·hm 2)、S1(500 g Se·hm-2)、S2 (1000gSe· hm 2)和S3 (2000 g Se·hm 2)4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茶叶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硒含量,提高幅度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施硒处理,当年茶叶硒肥新稍吸收率在0.040%~0.066%之间,土壤施用亚硒酸钠中硒的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滴灌条件下不同价态外源硒对水稻硒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外源硒酸盐及亚硒酸盐施入滴灌稻田中对土壤中不同价态硒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滴灌条件下富硒水稻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T-43为材料,硒肥为亚硒酸盐与硒酸盐,施硒量为0.3、0.6、1.2 kg/hm~2。【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1 d硒酸盐1.2 kg/hm~2处理土壤中可溶态硒含量最高,比对照高了340%;可交换态硒、铁氧化物态硒及有机态硒含量在施肥后4 d亚硒酸盐1.2 kg/hm~2处理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80%、56%、59%,硒酸盐处理铁氧化物态硒及有机态硒含量增加不显著,说明硒酸盐主要以可溶态硒存在,而亚硒酸盐主要以可交换态硒存在,并且由可溶态转化为其他形态,因此降低了其有效性。对水稻的根、茎、叶及籽粒硒含量分析后发现,亚硒酸盐处理的籽粒和叶中的硒含量显著低于硒酸盐处理,而其根部硒含量显著大于硒酸盐处理,茎部硒含量无显著差异,且亚硒酸盐处理的根部硒累积量均大于硒酸盐处理。【结论】说明施用亚硒酸盐大部分积累在水稻根部,硒酸盐处理的地上部硒累积量大于亚硒酸盐处理,同时,硒酸盐处理的根系吸收系数、初级转运系数、次级转运系数均大于亚硒酸盐处理,说明亚硒酸盐大部分积累在水稻根部且向地上部转运较难,硒酸盐随水滴施的生物有效性高于亚硒酸盐。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及Hedley土壤磷素分组法研究了海南省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施用不同磷源对橡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土壤磷素组分变化。磷肥处理分别为不施磷处理、施用昆阳磷矿粉100 mg/kg(以全P计,下同)、施用昆阳磷矿粉250 mg/kg和施用普通过磷酸钙100 mg/kg。结果表明:施用磷矿粉和普通过磷酸钙均显著增加了橡胶树幼苗干物重、株高、茎粗和吸磷总量,但高磷矿粉处理和普通过磷酸钙处理橡胶树幼苗叶片磷含量显著降低;高磷矿粉处理取得了与普通过磷酸钙相当的肥效;磷矿粉施用后,土壤树脂提取态磷(Resin-P)、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i)、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盐酸提取态磷(HCl-P)和残余态磷(Residual-P)等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不受施磷影响;干物质重和吸磷总量均与土壤Resin-P、NaHCO_3-Pi和Na OH-P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磷矿粉施用11个月后,平均33.1%磷矿粉溶解在土壤中,平均43.5%的磷矿粉残留在土壤Residual-P组分中。为改善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有效磷及橡胶树磷素营养状况,应选择施用高活性磷矿粉以降低磷矿粉颗粒被大量包被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三种蔬菜在2种硒含量土壤中对硒锌铅镉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叶用芥菜、大蒜和雍菜在富硒和低硒土壤中对硒和重金属(Pb、Cd、Zn)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在富硒土壤中,大蒜、芥菜和雍菜各部位硒含量均高于低硒土壤的处理,其中,根部和可食部位分别是低硒土壤的1.6~2.6倍和1.1~4.5倍。3种蔬菜在两种土壤上的可食部位硒含量都表现出大蒜(0.029~0.143 mg/kg)芥菜(0.007~0.016 mg/kg)雍菜(0.002~0.007 mg/kg)的趋势,其中富硒土壤中大蒜和芥菜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0.01mg/kg)。3种蔬菜的根部或鳞茎部位的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各自的茎或叶部位。蔬菜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本底值呈正相关。3种蔬菜对Pb、Cd、Zn的吸收能力不同,植株的Pb含量高低顺序为雍菜芥菜大蒜,Cd含量高低顺序为大蒜芥菜雍菜,Zn含量高低顺序为芥菜大蒜雍菜,且在蔬菜不同部位的累积顺序均为根茎、叶。因此,生产安全且富硒蔬菜,需选择硒富集能力强且重金属吸收能力较低的蔬菜种类。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蔬菜中,大蒜和芥菜具有较高的硒富集能力,可作为富硒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硒内源调控剂对水稻吸收硒(Se)、镉(Cd)、砷(As)及土壤中Se、Cd、As形态的影响,将多种复合调理剂添加到富硒土壤中开展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或2%蒙脱复合调理剂(MT)均可获得水稻增Se降Cd的效果,2%添加量效果更佳;在高硒土(土壤Se含量1.99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磷矿粉+活性硅(GLG)可获得水稻Se过量减毒和同时降As的双重效果;在中硒土(土壤Se含量0.83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骨粉+活性硅(GGG),水稻的增Se降As效果最佳;而在低硒土壤(土壤Se含量0.46~0.47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生物炭+有机菌肥+活性硅(GTJG)和添加钙镁磷肥+石灰+活性硅的增Se降As效果较好。研究表明,施加适量Se内源调控剂可实现水稻增Se、降Cd和As,同时减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集广西梧州市六堡茶产区茶园土壤样品和对应茶鲜叶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与茶叶中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试验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4.0~6.5;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2.28 mg/kg,远高于富硒茶园的土壤标准;茶园土壤剖面中各土层之间全硒含量在1.85~1.95 mg/kg,土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茶园茶叶中全硒平均含量为0.66 mg/kg,枝条中全硒平均含量为0.58 mg/kg;茶鲜叶、茶树枝条与土壤全硒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富硒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水稻施用富硒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施富硒康495ml/hm^2,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水稻籽实含硒量,达到富硒标准,而且还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大面积实验结果,水稻籽实平均含硒量达到40.3μg/kg,平均增产8.2%。  相似文献   

11.
不同硒源对芝麻富硒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芝麻品种豫芝10号施用不同含硒量的硒矿粉、富硒复混肥(含硒复混肥)、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形态的硒源均能提高芝麻的含硒量,施入3种不同形态硒源的芝麻植株含硒量为0.216mg/kg~0.614mg/kg,比对照的0.108mg/kg高120.65%~456.11%,平均提高了277.5%;②芝麻不同部位的富硒效果不同,籽粒>荚>叶>根,生殖器官优于营养器官;③营养器官中较成熟的叶片含硒量大于较幼嫩的叶片,说明芝麻的富硒存在着一个积累的过程;④在当季的芝麻栽培中,施用Na2SeO3的芝麻籽粒中含硒量平均为1.1185mg/kg,富硒复混肥处理平均为0.6545mg/kg,富硒矿粉处理为0.4390mg/kg,比对照(0.1640mg/kg)增加167.7%~ 582.0%,平均增加345.9%.3种硒源的当季效果依次为Na2SeO3>富硒复混肥>富硒矿粉;⑤用Na2SeO3溶液根外追施,其适宜、经济有效的浓度为50mg/kg~100mg/kg,超过350mg/kg时,芝麻叶片灼伤严重,籽粒含硒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 μg·kg-1,均值为62.98 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相似文献   

13.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7个不同的施硒(Na_2SeO_3)水平(0、0.5、1、2、4、8、16、32 mg/kg),研究硒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肥对紫云英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紫云英含硒量也随之增加,两者相关性(r=0.99**)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硒肥利用率不断下降,不同处理硒肥利用率为0.89%~3.25%;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的全硒和有效硒含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土壤中硒的残留率却有着相反的趋势,不同处理硒的残留率为41.82%~82.64%。  相似文献   

14.
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4个糯玉米品种在5个供硒水平下的不同生理指标及子粒硒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0 g/hm2的叶面喷硒处理不仅显著提高糯玉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还能有效提高糯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该处理浓度下4个品种子粒硒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极显著增加。品种、浓度单一及其互作对子粒硒含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各因素对总变异的贡献表现为处理浓度>品种>品种×处理浓度。与不喷硒处理相比,4个品种的子粒硒平均含量分别提高118.0545、139.3179、162.9583和87.1647μg/kg。综合考虑生理特性和子粒硒含量,确定选用CTN1965和JN20作为富硒品种,两个品种推荐叶面喷硒浓度分别为60~61.5529 g/hm2和60~78.8770 g/hm^2,在61.5529、78.8770 g/hm^2阈值下,两个品种子粒硒平均含量可达300μg/kg的安全上限。  相似文献   

15.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土壤因子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茶108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硒含量、干旱胁迫以及不同pH值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呈正相关;干旱胁迫会造成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速率降低,与正常生长的茶树相比,硒吸收总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率在90%时,茶树根部对硒的累积总量最高,达到0.527βmg·kg-1,而在土壤含水率50%时,根部硒累积总量为0.301βmg·kg-1,两者差异极显著。在不同pH值的培养条件下,72βh内各处理叶片均达到富硒水平,处理间叶片硒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处理28βd后,各处理间叶片硒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pH值3.5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调查及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及对应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分析施肥管理现状,为芒果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主产区肥料投入平均水平为 N 334.01 kg/hm2、P2O5 177.10 hm2、K2O 184.21 hm2,其中 N∶P2O5∶K2O 为 1∶0.53∶0.55,芒果化肥消耗系数为 0.059 01 kg/kg,纯氮消耗系数为 0.020 7 kg/kg,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 76.9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低于 333.33 kg/hm2。海南岛芒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范围为11.16~17.22 g/kg;碱解氮含量偏高,范围为 278.86~859.10 mg/kg;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21.74~81.73 mg/kg;速效钾含量在 96.56~97.19 mg/kg。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比例不科学,钾肥投入量偏低,建议增施钾肥;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提高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8.
索引     
以海南富硒地区产沙姜为原材料,通过实验室水培强化制备富硒沙姜芽,为海南开发高端富硒产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沙姜芽富集硒元素的能力较强,实验室制备出的富硒沙姜芽的总硒含量为1.581 mg/kg,可高达培养液硒浓度的54倍。  相似文献   

19.
硒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茶叶作为一种优质的硒来源,对人体硒的摄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硒的重要性,土壤中硒的含量、形态和分布,茶叶中硒的含量以及影响茶叶硒积累的因素等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此外还对富硒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富硒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