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筛选产黄酮的灯盏花内生真菌,研究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在PDA和查氏培养基上的产黄酮能力。结果表明,28株灯盏花内生真菌中,7株菌的镁粉+浓盐酸、氯化铝、浓氨水3种颜色反应均呈阳性,能够产生黄酮。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生长、菌丝体黄酮含量和产量在PDA培养基上均高于在查氏培养基上。7株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中,菌株ELF3-1和ERF3-1的生长较好,菌株ELF′3-1、ELF3-2和ERF3-1菌丝体黄酮含量较高,菌株ERF3-1菌丝体黄酮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4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40株内生真菌初步分类鉴定为14个属。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筛选到7株内生真菌产黄酮类物质,这7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痕格孢属(Sirosporium sp.),根中内生菌产黄酮最高质量浓度为2.625 mg/L。【结论】灯盏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从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黄酮类质量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对前期从油茶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浓缩发酵液等操作获得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继而通过盐酸-镁粉颜色反应初筛和薄层层析法复筛,得到2株具有产黄酮能力的内生真菌。这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并测得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分别为0.011 3和0.013 5 mg/m L。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银杏内生真菌产黄酮情况,对从贵州大学校园银杏树叶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GZUY201进行鉴定及产黄酮的研究。菌株鉴定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HPLC法测定其产黄酮的含量。鉴定菌株GZUY201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产黄酮苷元槲皮素量可达40.8 mg.L-1和101.7 mg.g-1。银杏内生裂褶菌可产黄酮苷元槲皮素,可作为生产银杏黄酮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从健康苦豆子植株中分离到214株内生真菌,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筛选到4株内生真菌产喹诺里西啶碱.用3种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亚大茎点霉属(Macrophoming)、卵形孢霉属(Oospora)、镰孢霉属(Fusari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相似文献   

6.
银杏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护银杏资源,寻找生产黄酮类物质的替代品,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银杏Gingkgo biloba L.的根、茎和叶中分离7株内生真菌,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实3株内生真菌可产生槲皮素和山萘素类黄酮物质,其中内生真菌Enf 7的黄酮产量最高,达到70mg·100g-1干菌丝,可作为生产银杏黄酮的候选菌株.根据真菌的孢子结构、菌丝形态、菌落生长速度等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RNA基因的居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碱基差异,确定3株产黄酮内生真菌分别属于安培菌属的白粉菌寄生菌Anpelomyces humuli、茎点霉属的头状茎点霉Phoma glomerata和镰孢属的茄镰孢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7.
产黄酮银杏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健康银杏植株中分离到126株内生菌,并通过HPLC-UV检测方法筛选到8株内生菌产黄酮类物质。用察氏平板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结果分别属于匐柄霉、丛梗孢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赤霉属、蜜孢霉、放线菌属和暗梗单孢霉属。  相似文献   

8.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先在MS培养基上对蛇足石杉的茎、叶和孢子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然后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分别对茎、叶和孢子离体培养中产生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最后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从蛇足石杉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属于顶孢霉属、头孢霉属、酵母属和束梗孢霉属;从叶中分离出2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属于头孢霉属和青霉属.  相似文献   

9.
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黄酮类化合物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草根、茎、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采用黄酮物质显色反应法对4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得到菌株42株,其中26株分离自根,9株分离自茎,7株分离自叶。其中10株菌的显色反应呈阳性,说明能够产生黄酮类物质,这10株菌中,有7株来自根,1株来自茎,2株来自叶。进一步利用比色法对这10株菌发酵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F1-8、GF3-5、GF3-2有较高的黄酮产量,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38mg·mL-1、0.125mg·mL-1、0.102mg·mL-1,3株菌均分离自根。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青钱柳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并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挖掘植物内生真菌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青钱柳的枝、皮、叶、根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马丁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PDA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同时提取其发酵产物,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通过显色试验和薄层层析试验筛选出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试验共分离得到67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对分离得到的青钱柳内生真菌进行分类,其分别隶属于3纲4目6科10属;青钱柳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不同,其中根部分布的内生真菌从数量和种属上都占优势;马丁氏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少、数量多,而察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较多、菌株较少;抑菌试验共得到13株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其中有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供试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分别属于青霉属和链格孢属;并且筛选出7株菌株(PP03、PY01、PG11、PZ06、PY12、PP12和PP06)具有稳定的产生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海拔高度下短葶飞蓬野生植株总黄酮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研究,探讨黄酮合成过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都与生长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说明短葶飞蓬总黄酮合成过程可能还受其他原因的影响。[结论]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从中筛选出2株对禾谷丝核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菌株(RF5和RF6)。采用改良的真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提取内生真菌RF5和RF6的基因组DNA,运用ITS序列通用引物(ITS4、ITS5)进行扩增,分别得到约600 bp的特异条带。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根据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将拮抗真菌RF5和RF6分别鉴定为:肉座菌(Hypoc-reales sp.)和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进一步研究这2株拮抗真菌的抗菌活性大小,结果显示,2株真菌对病原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 mm和19 mm;其液体发酵产物对病原菌的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3.3%和60.8%。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生产紫杉醇的新途径,以中国红豆杉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对其中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中国红豆杉中共分离出10株内生真菌,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后经薄层层析法检测,出2株能够产生紫杉醇,对产紫杉醇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表明,其中一株为青霉属,另一株为芽枝霉属。  相似文献   

14.
篦子三尖杉产高三尖杉酯碱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筛选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内生真菌,采用枝叶外植体表面消毒后接种在PDA平板基上培养的方法分离筛选内生真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HPLC分析和ITS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0个菌株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有明显差异,其中,gyzy-7、gyzy-8、gyzy-9和gyzy-11具产孢结构;gyzy-6、gyzy-8和gyzy-9可产生高三尖杉酯碱;gyzy-6为裂褶菌属,gyzy-8为叶点霉属,gyzy-9为平革菌属真菌。从篦子三尖杉中初步分离出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5.
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tr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num)、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 porium turcicum)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为供试菌种,对49株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22株内生菌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9株内生菌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11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4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说明从杜仲内生真菌中可以选择出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16.
以罗布麻叶中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用化学显色法和薄层层析显色法对产生黄酮的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并根据形态特征对筛选到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菌株P-1和P-2均能产生黄酮;菌株P-1为镰孢菌(Fusariumsp.),菌株P-2为嗜松青霉(Penicillin pinophilum)。  相似文献   

17.
防治小麦纹枯病有益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自河南西部地区的38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到小麦内生细菌296株.通过活体植株筛选,从中获得的13株细菌,可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其中菌株Z8-15的生防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1.82%.在平板上测定了13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的拮抗能力以及产生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等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蛇足石杉体内分离筛选出具有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取野外采集的蛇足石杉的叶、茎和根进行表面消毒后接种于PDA培养基,分离出内生真菌后进行摇瓶发酵,超声提取其发酵产物,以DTNB法检测其发酵产物在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从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94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内生真菌发酵提取液进行体外AChE抑制活性检测;共有31株内生真菌显示出体外AChE抑制活性,抑制活性较强的有13株,抑制率在50.2%~80.5%。其中从蛇足石杉茎部位分离得到9株,叶部位分离得到4株。[结论]从蛇足石杉体内可分离出内生真菌,该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这可能是寻找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珙桐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组织分离产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细菌进行内生真菌代谢物对细菌的抑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内生真菌的活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珙桐枝、叶中分离到126株内生真菌,其产物对3种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71%、25%,其中D37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经HPLC分析证明,菌株D37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槲皮素、山奈酚2种黄酮类物质,每100 g干菌丝可产黄酮31.9 mg。根据菌株D37的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析结果,确定菌株D37为曲霉属,烟曲霉种(Aspergillus fumigatus)。从珙桐分离的产黄酮内生真菌D37可作为生产黄酮类药物的候选菌株,也为抗生素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