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测定复合酶辅助高压法所提取的金针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以及X-5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金针菇黄酮的最优条件,本文采用复合酶辅助高压法从金针菇中提取黄酮,并用X-5型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然后通过体外抗菌活性试验测定金针菇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4种常见菌株的抗菌活性;又以维生素C(Vc)为对照,通过测定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基自由基(O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能力来检测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X-5型大孔树脂纯化金针菇黄酮的最佳条件为:采用浓度为1.4 mg/mL、pH为5的上样液,在上样流速为0.2 m L/min的条件下进行吸附;吸附饱和后用70%的乙醇60 mL以1 m L/min洗脱。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黄酮纯度是纯化前的1.83倍。金针菇黄酮对四种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强度顺序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针菇黄酮对DPPH·、O_2~-·、OH·和ABTS·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都弱于Vc。可知复合酶辅助高压法所提取的金针菇黄酮具有抑菌及抗氧化活性,X-5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金针菇黄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叶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试验对4种型号大孔树脂的吸附-解吸能力进行比较,并筛选最优的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金银花叶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分别考察洗脱溶剂浓度、洗脱溶剂体积、上样流速、洗脱流速等因素水平,并进行三次验证试验;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测定金银花叶黄酮有效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优选D101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流速2.5 m L/min,洗脱溶剂为60%乙醇,洗脱溶剂体积为4倍柱体积,洗脱流速2 m L/min;制备的有效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超过50%;60%乙醇部位体外抗氧化能力试验证明金银花叶总黄酮有效部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大孔树脂纯化金银花叶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工艺可行,且稳定性好;金银花叶总黄酮有效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利用大孔树脂纯化九节中的粗黄酮,优选纯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试验比较3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AB-8、HP-20、D-101的吸附-解吸附特性,选择最优吸附纯化树脂考察其上样工艺及洗脱工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优选最佳纯化条件。结果显示,HP-20型大孔树脂吸附性强、解吸容易,最佳富集纯化工艺为上样浓度5 g/L、上样pH值4、层析柱高径比7∶1、洗脱液为60%乙醇。使用该工艺对九节总黄酮进行纯化,精制后的总黄酮含量由纯化前17.6%提升至87.8%,约是纯化前的5倍。研究表明,试验获得了HP-20型大孔树脂吸附九节总黄酮的最佳纯化条件,为九节总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孔树脂纯化蓝刺头中总黄酮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总黄酮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对5种类型的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采用动态吸附试验,探讨了蓝刺头上样液浓度、上样速度、树脂径高比等因素对蓝刺头总黄酮吸附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大孔树脂类型为AB-8,湿法加入装柱,径高比为1:8,上样液为总黄酮含量6 mg/mL的蓝刺头溶液,以1 BV/h流速对其进行动态吸附,再用80%乙醇进行洗脱,纯化后总黄酮的含量达65%以上。综上,该工艺条件适于蓝刺头总黄酮的纯化。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获得紫象草原花青素粗提物的纯化条件,并探究在此条件下获得纯化物的平均聚合度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比较3种大孔吸附树脂D101、HP-20、ADS-17的吸附与解吸特性,选择最优吸附树脂类型,对紫象草原花青素粗提物进行洗脱浓度、上样体积和洗脱体积的筛选,之后利用静态和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确定纯化条件,制备紫象草原花青素纯化物;采用盐酸-香草醛法测定纯化物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肼(DPPH·)和羟自由基(·OH)的体外清除率。结果表明:采用φ2.6 cm×30.0 cm玻璃层析柱,选择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90%(V/V)浓度乙醇为洗脱剂,上样体积480 mL,洗脱体积155 mL时纯化效果较好,纯化后原花青素B2含量由纯化前10.01 mg/g提升至13.82 mg/g,提升了36.06%;紫象草原花青素粗提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获得水相和乙酸乙酯相的平均聚合度分别为26.87、13.63,纯化物的平均聚合度为14.67。当紫象草原花青素纯化物质量浓度为100 mg/mL时,DPPH·、·OH清除能力分别为99.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从荷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大孔树脂对黄酮的静态吸附效果的比较,研究X-5、HP-20、AB-8及HPD-100四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效果,然后使用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就上样流速、上样液浓度、pH、解吸曲线以及洗脱剂的浓度对大孔吸附树脂(HP-20)的吸附效果进行研究,确定荷叶黄酮的分离纯化的最佳技术参数。结果表明,HP-20分离效果最好,静态饱和吸附量可达45.84 mg,解吸量为41.20 mg,解吸率为89.9%;在提取液总黄酮含量为0.50~0.70 mg/mL,pH为提取原液4.6左右,上样流速为1.5 mL/min的条件下,HP-20对荷叶总黄酮的吸附量可以达到5.20 mg/mL,体积分数越高的乙醇水溶液洗脱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藏药五脉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比吸附量、吸附率、比解吸量、解吸率等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考察AB-8、NKA-9、D-101、HPD-100、DM-301等5种型号的树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静态吸附-解吸附动力学曲线,确定吸附、解吸时间,筛选解吸剂浓度、上样液浓度、流速等参数。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对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吸附-解吸性能较好,比吸附量492.8μg/g、吸附率68.21%,解吸率83.26%。工艺条件为:室温下,以2.0 mL/min流速循环上样动态吸附2次,后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的累计时间不小于8 h。以70%乙醇解吸,静态解吸2 h以上,后以1.0 mL/min流速进行动态解吸,静态解吸和动态解吸累计时间不小于8 h。上样液粗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40~150μg/mL,每100 mL上样液需装柱树脂为30~40 g。结论:经D-101大孔树脂纯化后,所得干浸膏中总黄酮纯度提高2.96倍,回收率62.23%,纯化物粘度和吸湿性降低,工艺稳定可行,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得到有效的富集,为后期的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许英一  王宇  杨伟光 《草地学报》2018,26(3):757-763
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原力测定法评价苜蓿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80 w,总黄酮得率为6.43 mg·g-1。苜蓿叶总黄酮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苜蓿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为0.608 mg·mL-1。超声提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紫花苜蓿叶总黄酮方法。超声优化的苜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经济、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比吸附量、解析率及总黄酮回收率为指标,通过考察静态吸附及解吸附试验,筛选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并考察该最佳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及解吸附条件,包括原液质量浓度、吸附流量、吸附时间、洗脱剂及洗脱剂流量,从而筛选出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FL—1大孔树脂为四种树脂中吸附及解吸附性能最佳,因此选择FL-1为分离纯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动态吸附质量浓度0.25~0.38mg/mL,吸附速度1mL/min;树脂柱吸附时间1h,洗脱剂为90%乙醇,洗脱流量为1mL/min。蜂胶总黄酮质量分数从13.07%提高到85.25%,总黄酮回收率达79.37%。[结论]FL-1型大孔树脂对蜂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纯化效果,优选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以总皂苷吸附率、解吸率为考察指标,探索LSA-1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芪茎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黄芪茎总皂苷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黄芪茎总皂苷样品液对DPPH·、·OH的清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黄芪茎总皂苷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以生药浓度为0.015 g/ml的黄芪茎样品液进行试验,吸附时间为4 h,样品液用量/树脂质量的比值为15 ml/g,解吸液乙醇体积分数为85%,解吸液用量/树脂质量的比值为15 ml/g,解吸时间为1 h。在上述试验条件下黄芪茎总皂苷样品液的平均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0.68%和93.13%,纯化后的干浸膏总皂苷含量由5.94%提高到12.66%;黄芪茎总皂苷样品液对DPPH·、·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因此,LSA-1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芪茎总皂苷具有富集作用,其优化的纯化工艺条件比较稳定;黄芪茎总皂苷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其清除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回流提取海南辣蓼总黄酮,以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百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设计(BBD) 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应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对最佳工艺所得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01%。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5 mg/mL和0.46 mg/mL。该方法优选的工艺合理,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且提取的海南辣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琼辣蓼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占斌  赵德明  刘红  毛薇 《中国饲料》2012,(6):22-24,30
以毛泡桐皮为原料,通过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别得到毛泡桐皮黄酮的粗提物和纯化物。利用油脂酸败法,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POV)和诱导期(IP),计算抗氧化系数(PF)。根据抗氧化系数的大小,确定毛泡桐皮黄酮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毛泡桐皮黄酮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大小为:毛泡桐皮黄酮纯化物>粗提物>原粉;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大,其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0.1%毛泡桐皮黄酮纯化物的抗氧化系数大于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0.1%毛泡桐皮黄酮纯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0.02%BHT的抗氧化能力相当,0.06%毛泡桐皮黄酮纯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0.05%维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急性毒性和抗氧化活性等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纯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用AlCl_3-CH_4O显色法进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对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体外Fenton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自由基(O^-_2),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0.78%)、重复性(RSD=0.52%)、稳定性(RSD=0.65%)、回收率(99.140%)均在误差范围内,提取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达86.780%。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属于无毒化合物,并对·OH和O^-_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总黄酮作用剂量为1 250μg/mL时,对·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达96.45%和50.39%。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P<0.01),其中,在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力高达102.42 U/mL。此外,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P<0.01),以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裂叶荨麻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提取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总黄酮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裂叶荨麻根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裂叶荨麻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00mL/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0.53mg/g;各萃取相总黄酮含量为乙酸乙酯相(70.62 mg/g)>正丁醇相(45.48 mg/g)>水相(18.76 mg/g)>石油醚相(10.23mg/g),抗氧化活性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说明裂叶荨麻根具有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及正丁醇相的抗氧化活性作用较好,为将裂叶荨麻开发为抗氧化食品及药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葛根、枳椇子解酒组合物抗氧化活性,以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计,设定葛根、枳椇子11组不同配比组合物,以乙醇脱氢酶(A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指标确定葛根、枳椇子最优配比解酒组合物,以维生素C为对照,研究最优配比组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葛根提取物中葛根素含量为72.24mg/g;枳椇子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101.15mg/g;11组不同配比组合物对ADH和SOD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当葛根和枳椇子配比为8∶2时,ADH和SOD活性最高;葛根、枳椇子组合物能增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前两者IC50分别为0.038mg/mL、0.697mg/mL,总还原力最高为1.171。说明以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计,葛根、枳椇子解酒组合物最佳配比为8∶2,最优配比组合物具有明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为葛根、枳椇子组合用于解酒及抗氧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苜蓿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苜蓿黄酮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进展,包括:苜蓿黄酮的分类;苜蓿黄酮的测定方法和提取、分离工艺,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测定方法;超声波辅助、微波辅助提取等提取方法,以及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方法;苜蓿黄酮的生理活性,尤其是在提高动物的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癌方面的作用。鉴于苜蓿黄酮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多种生理功能,而在其分类、测定方法、提取分离工艺、用途及安全性评价技术方面尚不健全,亟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施伟梅  吴龙火  杨翔  杨莎 《草业科学》2016,33(3):519-526
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紫花苜蓿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考察了液料比、加酶量、酶解时间、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及pH 6个因素对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该提取工艺。同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紫花苜蓿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量4.9%、超声时间74 min、超声温度49℃,多酚提取量可达3.642mg·g~(-1)。此外,紫花苜蓿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和·O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8和19.28μg·mL~(-1)。  相似文献   

1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锁阳总黄酮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庭瑞  李志忠 《草业科学》2011,28(8):1427-1429
摘要:为分离纯化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中总黄酮提取物,选择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总黄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分离纯度达97.278%,比吸附量和比洗脱量分别达到81.933和53.164 mg/g。研究表明,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总黄酮吸附性能和解吸性能均好,具有较高的比吸附量、吸附速度和比洗脱量,且纯化能力极强,说明弱极性的树脂适合用于锁阳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甘肃棘豆黄酮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试验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甘肃棘豆黄酮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L-2)和免疫球蛋白G (IgG)抗体形成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甘肃棘豆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2.23%,略高于维生素E (28.55%),低于维生素C (97.05%);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80.03%,高于维生素E (69.70%),低于维生素C (98.69%);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0.39%,低于维生素C (98.98%)、略低于维生素E (32.57%)。在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随着甘肃棘豆黄酮溶液浓度的提高,脾脏淋巴细胞相对增殖率也提高,当其浓度为200 μg/mL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23.40%;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IL-2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甘肃棘豆黄酮组IgG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100和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1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极显著高于200 μg/mL甘肃棘豆黄酮组(P<0.01)。综上所述,甘肃棘豆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