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枸杞子,浆果,红色,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5毫米,顶端尖或钝;径达5~8毫米;种子扁肾形,长2.5~3.0毫米,黄色。花期6月,果期6~11月。 化学成分:枸杞子浆果每百克含胡萝卜素3.39毫克,硫胺素0.23毫克,核黄素0.33毫克.烟酸1.7毫克抗坏血酸3毫克,尚有β-谷甾醇、亚油酸。果皮含酸浆果红素(Phy-salien为棕榈酸玉蜀黍黄质酯)、叶含甜菜碱、芸香甙(rutin),维生素C,β-谷甾醇—β—b—葡萄糖甙,尿甙酸(uridylic、acid)极少量的琥珀酸、焦谷氨酸、草酸及多量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精氨酸。枸杞的叶、枝含甜菜碱和东莨菪素。根、皮含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乌饭树树叶中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乌饭树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利用色谱分离技术从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单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得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杨黄素( Ⅰ )、芹黄素( Ⅱ )、山奈酚(Ⅲ)和木犀草素(Ⅳ),这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乌饭树树叶中提取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方竹属部分种黄酮类成分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义方竹属13个种叶片的化学分析,在8个种中得到了黄酮类成分,包括木犀草素、异荭草甙以及木犀草素,苜蓿素、香叶木素,柯伊利素、洋芹素的糖甙。实验结果的聚类分析倾向于支持将方竹属、筇竹属合并为一个广义方竹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沙棘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  叶蓁  李教社  宋玉乔  路平  杨银京  卢萍 《沙棘》2004,17(4):28-29
为了研究中国沙棘叶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黄酮化合物:山萘素-3-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甙(kaempf-erol 3-β-D-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1),异鼠李素-7-0-鼠李糖-3-0-葡萄糖甙(cisorhamnetin-7-0-rhamnose-3—0-glucoside,Ⅱ).结果表明山萘素-3-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甙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沉香叶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沉香属白木香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其中所分得化合物的结构.从该植物中共分得10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洋芹素-7,4'-二甲醚(1)、木犀草素-7,3',4'-三甲醚(2)、木犀草素-7,4'-二甲醚(3)、芫花素(4)、木犀草素(5)、羟基芫花素(6)、2-O-α-L-鼠李糖-4,6,4'-三羟基二苯甲酮(7)、对羟基苯甲酸(8)、β-胡萝卜苷(9)、7α-羟基-β-谷甾醇(10).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及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6.
红花忍冬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花忍冬(Lonicera syringanthaM axim.)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香叶木素(Ⅲ)、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Ⅳ)和柏黄酮(Ⅴ)。经文献检索,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Ⅲ、Ⅳ、Ⅴ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玄参科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O.K.)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如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了到19个化合物,分别为(-)-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 ether(1),3β-hydroxyolean-12-en-11-one acetate(2),2α, 3α, 19α, 23-四羟基-乌索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3),olean-12-ene-3β,7β,15α,28-tetraol(4),黄芩素6,4'-二甲醚(5),金圣草黄素(6),金圣草黄素-7-O-葡萄糖苷(7),rhamnopyranosyl vanilloyl(8),5, 3', 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9),5,7,3',4',5'-五甲氧基黄酮(10),木犀草素-7, 3', 4'-三甲醚(11),芹菜素(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4),3-O-(6'-O-palmitoy-β-D-glucosyl)-spinasta-7,22-diene(1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withagulatin A(18),(6S,9R)-roseoside(19),其中化合物1,2,3,4和19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研究红叶李叶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以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红叶李叶乙醇提取物,根据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1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胡萝卜苷(3)、羽扇豆醇(4)、熊果酸(5)、阿江榄仁酸(6)、Niga-ichigoside F1(7)、芹菜素(8)、山奈酚(9)、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11)、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12)、金丝桃苷(13)、木犀草素(14)、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5)、芦丁(16)、没食子酸(1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叶李叶中分离得到。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所得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化合物11,14和17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32.18、34.65和34.12 mmol/L,活性强于Vc(IC50为55.22 mmol/L)。  相似文献   

9.
对救必应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铁冬青酸(Ⅰ)、坡模醇酸(Ⅱ)、具栖冬青苷(Ⅲ)、苦丁冬青苷H(Ⅳ)、3-O-α-L-吡喃阿拉伯糖-3β, 19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Ⅴ)、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丁香苷(Ⅸ)、芥子醛葡萄糖苷(Ⅹ)、β-谷甾醇(Ⅺ)和胡萝卜苷(Ⅻ).其中,化合物Ⅱ、Ⅳ~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板蓝根的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以根、叶入药,根是著名的中药板蓝根,叶叫大青叶.根含靛甙、靛红、芥子甙、β-谷甾醇、棕榈酸等;叶含大青素B、靛甙和靛红甙.根及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功能,主治病毒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及咽喉肿痛等症.鲜叶还是青黛染料的原料,根、叶需要量均日渐增长.祁门县安凌镇王家村药材基地成功栽培板蓝根,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荷叶黄酮,是睡莲科植物莲叶中提取出的一种黄酮类物质,它是荷叶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在荷叶中主要以荷叶甙的形式存在,荷叶甙在新鲜荷叶中含量约为0.1%,其分子结构表明,荷叶甙是以槲皮黄素为甙元,通过3-C位置的羟基与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形成甙键。荷叶甙与槲皮甙、异槲皮甙不同,虽然它们的甙元都是槲皮黄素。  相似文献   

12.
对乌饭树的叶、果中的黑色素性质,酸、碱反应,溶解性,热稳定性,对光的反应,金属离子对黑色素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并用不同材料与方法试验证明,与美国人工栽培的乌饭树相比,我国乌饭树不但色素含量高,并具有独特的黑色和香气,还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色素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刺玫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吉林产刺玫果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性质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α-D-(6-O-白芥子酰基)-吡喃葡萄糖基-β-D-(3-O-白芥子酰基)-呋喃果糖(1)、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2)、金丝桃苷(3)、槲皮素(4)、异甘草素(5)、β-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1、2、5为首次从刺玫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五指毛桃黄酮和香豆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补骨脂素(Ⅰ)、伞形花内酯(Ⅱ)、 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Ⅲ)、 5,7,2',4'-四羟基黄酮(Ⅳ)、 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Ⅴ)、山柰酚(Ⅵ)、紫云英苷(Ⅶ)、金合欢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柚皮素(Ⅹ)及胡萝卜苷(Ⅺ).经检索,化合物Ⅱ~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Ⅷ、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利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等方法,提取分离甜茶叶中非甜茶甙类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并采用IR、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这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斯特维单糖甙(13-O-β-D-glucosyl-steviol)、舒格罗克甙(ent-16,17-dihydroxy-3-one-kaurane17-O-D-glucoside)、软脂酸(palmitic acid)、斯特维醇(steviol)、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α-17-dihydroxy-kanuran-19-oic acid)和金丝桃甙(Quercetin-3-β-D-galactoside)。  相似文献   

16.
旱柳落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旱柳落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醇(1),水杨苷(2),2′-苯甲酰水杨苷(3),咖啡酸(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柯伊利素(6),邻苯二酚(7),黑麦草素(8),绿原酸(9),原儿茶酸(10),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1),丁二酸(12),正丁酸(13).其中,水杨苷(2)占干燥落叶的质量分数超过0.07%,化合物6,8,10~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乌饭树组织培养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乌饭树喜酸、喜湿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试管苗移栽前后的一系列配套技术,摸索出最佳移栽程序,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8.
研究雷公藤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9个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雷公藤素D(1),雷公藤素E(2),直楔草酸(3),雷公藤素H(4),22-β-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9-羧酸(5),雷公藤三萜酸C(6),雷公藤素G(7),雷公藤酸A(8),雷公藤醇A(9).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7和9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表现出强的抑制率,化合物1对A-549人肺腺癌表现出强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9.
兴安杜鹃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安杜鹃(Rhododendrondauricuml)属杜鹃花科 ,俗称映山红或达子香 ,黑龙江省林区广泛分布 ,其花颜色艳丽 ,香气浓郁 ,不仅具极好的观赏价值 ,在医药领域也有较好的利用价值。1主要成分1.1叶子含挥发油 ,油中含杜鹃酮、丁香烯、芹子烷、R—蛇床烯、杜鹃素、金丝花桃甙、蓄甙、杜鹃黄素、去甲杜鹃素。1.2叶经水解含杨梅素、槲皮素、二氢槲皮素、棉花素、香豆素类、氢醌、杜鹃醇、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原儿茶酸及多种萜类化合物。从叶中分得杜鹃素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杜松樟脑及8—去甲基杜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剂提取、皂化等方法制备出银杏叶类脂成分,再利用分子蒸馏以及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结合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从银杏叶类脂中共分离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乙酯、棕榈酸乙酯、β-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棕榈酸酰胺、三棕榈酸甘油酯、胡萝卜苷、正十一烷、β-石竹烯、异植物醇、橙花叔醇、芳樟醇、松油醇和β-胡萝卜素。其中5个化合物:棕榈酸酰胺、三棕榈酸甘油酯、正十一烷、β-石竹烯和松油醇是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