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产地及品种对西藏青稞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产地和品种对西藏青稞营养品质的影响,对采自西藏6个地(市)、26个县的7个普通青稞品种和3个有色青稞品种(257份样品)的5个品质指标和8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产地生态条件是影响青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首要因素,产地对普通青稞的10个被测指标有显著影响;品种对普通青稞的5种被测指标有显著影响;产地和品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5个被测矿质元素含量;产地显著影响有色青稞的黄酮、粗蛋白和磷含量。(2)青稞不同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最高为52.3%。供试青稞粗淀粉含量为46.64%~53.76%,粗蛋白含量为6.51%~14.21%,粗纤维含量为1.66%~3.4%,β-葡聚糖含量为3.63%~5.13%,黄酮含量为0.18%~0.40%;钾含量为4 224.8~7 646.5mg·kg~(-1),磷含量为2 243.1~6 288.7mg·kg~(-1),镁含量为731.6~1 572.0mg·kg~(-1),钙含量为246.4~789.0mg·kg~(-1),铁含量为27.59~173.99mg·kg~(-1),锌含量为17.56~85.22mg·kg~(-1),锰含量为10.42~22.23mg·kg~(-1),铜含量为2.12~11.84mg·kg~(-1)。(3)有色青稞的粗淀粉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青稞,而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普通青稞,β-葡聚糖含量二者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青稞品种的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我国主要产区青稞的营养品质状况,定量分析了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5个主产区38个不同粒色青稞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粒色青稞品种间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青稞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8.14%~15.16%,总淀粉含量为49.14%~68.62%,直链淀粉含量为14.80%~30.05%,脂肪含量为1.42%~2.40%,膳食纤维含量为1.94%~3.47%,灰分含量为0.02%~1.22%,β-葡聚糖含量为3.88%~6.78%,品种间差异显著。产区之间比较,青海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西藏的品种β-葡聚糖含量最高,四川的品种总淀粉和灰分含量最高,云南的品种直链淀粉、脂肪和纤维含量最高。不同粒色比较,黑色品种的蛋白质、直链淀粉和纤维含量最高,蓝色品种的总淀粉和脂肪含量最高,白色品种的灰分含量最高。西藏品种、蓝色籽粒品种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较好。青稞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仍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异亮氨酸,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是苏氨酸。采用组间联接(平方欧式距离)法将38个青稞品种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括33个品种,第Ⅱ类包括2个品种,第Ⅲ类包括3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初步了解藏区紫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理化特性,对7个不同紫青稞品种(系)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总黄酮抗氧化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供试紫青稞总黄酮含量为0.21%~0.32%,6个紫青稞品种中,只有旱地紫青稞与对照隆子黑青稞具极显著差异(P0.01);槲皮素含量为55.1~97.1 mg/g,其中,易贡隆和北青2号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杨梅素含量为3.7~10.4 mg/g,其中,江当蓝与QB35含量相当,并与其他品种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儿茶素含量为6.9~20.7 mg/g,且只有江当蓝比对照含量低;抗氧化活性为11.0%~19.2%,且相同青稞品种(系)所含的不同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不呈现正相关性,除北青2号与隆子黑青稞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品种间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藏不同类型生态环境中不同青稞的品质差异性,在5个不同生态环境中进行6种青稞品种的种植试验,并对青稞中的营养成分以及特色有效成分(总黄酮、花青素、β-葡聚糖)等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其在不同类型生态环境中的差异。结果表明,青稞粗淀粉、粗蛋白、粗纤维、β-葡聚糖、总黄酮、花青素等不同营养成分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Ca、Cu、Fe、K、Mg、P、Mn、Zn等不同矿质元素在不同生态区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5.
西藏12个青稞品种(系)籽粒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富含膳食纤维、β-葡聚糖、黄酮、γ-氨基丁酸等营养因子。青稞不同品种其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选取西藏具有代表性的12个青稞品种(系),通过测定其基本成分及主要营养成分,如水分、β-葡聚糖、粗蛋白、总黄酮和淀粉含量等11种营养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其综合分析,评价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质。结果表明,藏青2000、1127号青稞品种的β-葡聚糖、粗蛋白含量较高,12-10556、13-6927品种(系)的总淀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速冻青稞鱼面加工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筛选适宜加工速冻青稞鱼面的优良青稞品种,选取10个青稞品种,根据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筛选关联度较大的核心青稞理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PLS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筛选适宜速冻青稞鱼面加工的品种。结果表明:(1)与成品鱼面品质综合评分关联度较大的7个青稞理化指标是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β-葡聚糖含量、b值、水分含量,其中,青稞蛋白质含量关联度最大(0.703);(2)基于青稞籽粒理化指标的速冻青稞鱼面品质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靠性较高;(3)适宜鱼面加工的青稞籽粒理化指标最佳取值范围:直链淀粉含量26.02%~28.97%,总淀粉含量60.56%~63.17%,蛋白质含量9.02%~10.61%,灰分含量1.13%~1.39%,水分含量9.83%~11.46%,β-葡聚糖含量6.00%~7.96%,b值12.27~18.15。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不同品种紫米淀粉、脂肪、花青素、多酚、氨基酸和矿质元素间的差异,探究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选取云南墨江(MJ)、湖南新化(HN)、贵州黎平(GZ)和陕西汉中(SX)4个产地的紫米,并与红米(R)、黑米(B)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紫米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具有不同营养特征。HN紫米的淀粉含量最低(68.13%),脂肪(2.38%)、矿质元素Fe、K、Mg、Mn、Na、P、Zn含量最高,其中Mn(80.37 mg/kg)、Na(10.75 mg/kg)元素显著高于其他产地;MJ和SX紫米花青素(533.03 mg/kg,412.54 mg/kg)、多酚(340.55 mg/100 g,387.91 mg/100 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而GZ紫米花青素(156.55 mg/kg)和多酚(239.23 mg/100 g)显著低于其他产地紫米。SX紫米氨基酸总量(74.37 g/kg)与必需氨基酸(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s,ΣEAA,26.09 g/kg)含量最高,与其他紫米差异不显著。紫米成分间相关性分析显示,花青素与多酚呈极显著正相关(0.625),二者分别与Ca呈显著负相关(-0.571,-0.549)。Asp、Gly与Fe、Ca呈显著正相关,大部分元素间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有色稻米间,红米淀粉(74.73%)含量最高,花青素(9.05 mg/kg)、氨基酸总量(55.94 g/kg)、ΣEAA(19.78 g/kg)、Fe(6.51 mg/kg)、Mg(609.41 mg/kg)、P(1746.72 mg/kg)元素含量最低,与紫米和黑米差异显著(P<0.05)。黑米花青素(533.03 mg/kg)、多酚(453.53 mg/100 g)含量显著高于(P<0.05)其他有色稻;黑米和紫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P<0.05)红米。有色稻ΣEAA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total non-essential amino acid,ΣNEA)比例在0.54左右。主成分分析将3种有色稻分为红米、紫黑米两组,前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方差的91%。第一主成分(PC1)贡献率为67.5%,代表矿质元素,说明产地是有色稻米成分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二主成分(PC2)占总方差的18.2%,主要为总花青素含量、氨基酸等。  相似文献   

9.
青稞β 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优质种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青稞品质育种提供参考,采用国际通用的混合键β-葡聚糖分析方法测定了195份青稞种质的(1→3),(1→4)-β-葡聚糖含量,结果显示,测定材料的平均β-葡聚糖含量为5.10%,变化范围为3.03%~7.16%;有21份材料的含量高于6%,1 5份材料低于4%,可分别用于食用、饲用和酿造用品种的育种.青海省18个育成品种(系)的β-葡聚糖含量变化范围为3.68%~6.48%,昆仑2号和昆仑10号β-葡聚糖含量分别高达6.23%和6.49%,05-鉴12和09-鉴16的β-葡聚糖含量最低,分别为3.77%和3.68%.不同棱形、粒色和粒重的种质之间β-葡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糯青稞的品质形成机理与应用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我国藏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受到食品和保健品等多种行业的高度关注。淀粉是青稞籽粒的主要成分,其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的比例是决定淀粉物化、营养和加工特性的关键因素。糯青稞(直链淀粉含量10%)具有淀粉易糊化、粘度高、回生慢及易降解等特性,具有潜在的加工优势。研究糯青稞的品质形成机理及应用优势有利于糯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本课题组通过克隆Waxy基因全长序列,比较DNA序列及籽粒发育不同时期Waxy基因的表达差异,结合淀粉特性分析,初步揭示了糯青稞淀粉品质形成机理,开发了可用于糯青稞快速筛选的分子标记;对青稞籽粒的营养组分包括淀粉、β-葡聚糖、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分析,发现糯青稞β-葡聚糖、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并基于转录组、代谢组、e QTL初步分析糯青稞高β-葡聚糖含量特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糯青稞具有易膨化、易蒸煮、易糖化、发酵快、糖化醪易过滤等加工优势,糯青稞的应用有利于独特新型青稞食品的研发及高效、低耗青稞产品新技术体系的形成。本课题组的研究为糯青稞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