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在分析平利县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概况、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基础上,从主城区绿色福利间、村镇绿化、生态廊道建设、森林提质增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平利县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分析山东省费县森林资源现状与森林城市建设潜力,结合国内城市森林建设经验,提出"一核一湖、两山四河、十镇百村、廊道连片、全域发展"的森林城市建设全域空间布局,以及北部沂蒙山地森林生态屏障区、中部城镇森林景观建设区、南部山水田园生态经济林建设区三个建设分区,助力"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和费县沂蒙特色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分析河南省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确立了以“花海森林城,宜居新西平”为主的建设理念和“一心、一核;一轴、两带;三区、多点”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从森林生态网络、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支撑保障4方面,阐述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内容,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逐步提高森林质量,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核、两屏、三带、六星、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并探讨生态网络、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保护四大建设规划体系,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森林长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森林建设布局及其建设重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武汉城市森林发展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武汉城市森林发展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在城市森林建设理念上,根据武汉自然环境特点,确立了"水乡林城,生态武汉"的建设理念。在空间布局上,分析武汉地貌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现状、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了"二轴二带,三环六楔,多廊多核"的城乡一体森林建设总体布局,并按照城市森林的建设圈层结构,将武汉城市森林建设划分为低山丘陵生态圈、平原湿地产业圈和城近郊区景观圈三个生态圈层,对每个圈层建设进行了具体布局规划。同时,根据城市森林的建设内容,从"生态林、文化林、产业林"3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辽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该规划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辽阳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建设潜力等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目标、总体布局,规划了建设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7.
临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及临安市山地森林资源状况,结合城市现代发展战略,提出了临安市"建设山水绿色名城,构筑吴越生态家园"的理念,明确了建设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创建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生物种类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城市,从而有效地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浙江省永康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及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分析永康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一核、二屏、三廊、九带、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以及生态网络、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保护四大建设规划体系,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山、水、绿、城"互通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及临沂市森林资源状况,结合城市现代发展战略,提出了临沂市"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明确了建设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创建具有沂蒙特色、生物种类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城市,从而有效地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新昌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一核、两屏、五带、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以及生态体系、生态文化、生态产业、支撑体系四大建设规划体系,确定新昌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定位为:"山水森林县、绿色宜居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宝鸡市为例,在广泛深入分析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宝鸡多样性生态圈建设的思路;通过对其林业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设潜力的具体分析,从城市森林规划实证性与规范性兼顾原则出发,提出了"一轴、两山、三网、多点"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是建设森林城市重要的源动力和催化剂,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森林城市发展中一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规模宏大、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总结了森林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规划思路:应从深入挖掘生态文化、结合指标要求、解读相关法规政策三方面来确定规划内容。以三亚市为例,对生态文化体系规划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森林城市生态文化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助推城市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和城市蔓延导致了城市森林的破碎化和布局变化,从而影响到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总结浙闽丘陵型城市生态建设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内涵、规律进行研究。最后,对邵武市城市森林建设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构建邵武市"两环两带多廊多单元"的森林生态网络格局,分析城市森林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森林的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同一类型的浙闽丘陵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在对湖北省咸宁市的生态格局、林业产业格局和森林文化特色等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咸宁市森林城市建设"一心、五翼、二廊、三带、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并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体系四大工程框架。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使规划更加贴近实际,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梳理保亭县地理区域特征、特色文化及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对森林城市创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命共同体、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师法自然"作为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理念,在空间结构上提出"一心两点三区四水多核多星"的森林城市生态体系。作为海南省首个创建森林城市的城市,为其他热带海岛城市创建森林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理市城市森林特点和建设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宗华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58-61,67
介绍了城市森林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了大理市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类型多样、建成区的城市森林景观独特,城市与森林融为一体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大理市现有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规划、积极兴建城市森林的建设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平乐县森林县城建设是"美丽广西"生态建设和桂林市"生态立市"战略的具体实施。从平乐县城市森林建设的现状分析着手,综合评价了创建森林县城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挥自身优势和解决现状问题的规划思路,最终确定了"山环水绕古昭州,生态宜居新平乐"的建设理念和"一核、两带、三园、四廊、多点"的重点建设布局,以及规划重点和内容,从而达到广西森林县城的创建评选标准,构建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现代森林县城,并为同类县城的森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家庄市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对石家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评估及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石家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84.98亿元/a;从森林资源空间分布看,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分布严重不均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平山县、辛集市、灵寿县、赞皇县、晋州市和赵县等森林资源丰富的6个县(市);从各项服务价值构成来看,调节气候服务价值最大,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排序为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游憩。根据石家庄森林资源现状和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分析和预测了20年间石家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表明随着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的提高,生态服务总价值和人均生态受益价值都将得到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森林潜在生态功能,在今后应加强森林保护,扩大森林贫乏区造林面积,丰富造林树种,通过森林结构调整提升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9.
赤峰市城市森林建设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2007年赤峰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赤峰市相关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以及近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实践发展,主要从林业用地、三网绿化、人居环境林建设、坡耕地绿化和工矿废弃地绿化对赤峰市生态用地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赤峰市城市森林建设有一定的资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扬州市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扬州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扬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以"林网化-水网相结合"的中国城市森林规划理念为指导,进行以扬州市区为核心,面向市域开放统一的林业发展规划。在市域,围绕沿运河和沿江的城市发展,突出区域协调、生态一体的考虑,提出了"两带、两片、三网"的林业建设框架;在市区,以古运河为文脉,突出"水乡生态"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主线,提出"一环、四楔、两廊、多核"的城市森林建设布局。在扬州地区形成体现"绿色屏障、绿色产业、绿色文化"三位一体、功能健全的现代林业发展格局,在市区达到"绿带环绕、四楔穿插、两廊相连、多核点缀"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扬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