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果园生境对绿盲蝽生殖的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适合的产卵生境,本研究首先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然后通过比较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cDNA同源序列,根据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克隆绿盲蝽卵黄原蛋白(Vg)基因片段,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2种生境中Vg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4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基因克隆获得一段大小为732 bp的基因片段,编码244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与其他蝽类昆虫Vg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0%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绿盲蝽Vg基因与赤须盲蝽、烟盲蝽及黑肩绿盲蝽的亲缘关系最近,克隆的基因片段为绿盲蝽Vg基因片段,并命名为AL-Vg。不同生境Vg基因表达量比较可知,枣园的表达量低于葡萄园,结合发生量表明枣园生境更适合绿盲蝽生殖产卵。  相似文献   

2.
3种豆科植物对棉田盲蝽蟓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绿豆、饭豇豆和豇豆对棉田盲蝽蟓诱集效果的差异,在田间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3种豆科植物的诱集带,并对棉田和诱集带盲蝽蟓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豆对绿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饭豇豆对中黑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而豇豆的诱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为掌握绿盲蝽卵的防治时间、防治地点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沧县高川乡朴寺村和盐山县城关镇的纯枣园及苹果-梨-枣混合枣园,调查2类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情况,并将越冬卵带回室内饲养观察其孵化规律。【结果】在纯枣园,绿盲蝽卵的越冬场所主要为夏剪剪口、多年生枣股和其他伤口;在杂草、农作物残留物、1年生枣股以及土壤中未发现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在枣-梨-苹果混合枣园,越冬卵在枣树上分布最多,占总卵量的50.40%,其次为苹果和梨树,越冬卵分别为总卵量的35.29%和14.31%。4月份采集的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率最高,其孵化率达到87%以上,与其他月份采集卵的孵化率有极显著差异;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盛期在4月末至5月初,此时枣芽长度一般为2~3 cm。【结论】绿盲蝽越冬卵主要集中分布在枣树的夏剪剪口和其他伤口,在杂草、农作物残留物1、年生枣股以及土壤中无分布,其孵化盛期在4月末至5月初。  相似文献   

4.
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的诱杀作用及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黄板诱杀香蕉害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西蕉为供试品种,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香蕉害虫,研究其杀虫效果。[结果]黄色诱虫板在蕉园的诱虫谱较广,可诱杀8目24科小型昆虫的成虫。其对目标微小害虫如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诱杀作用较明显,诱虫量分别占总诱虫量的41.10%、14.80%和3.97%。不同时期的诱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8月中旬~10月中旬诱虫量最多,占总诱虫量的53.80%。在不采取其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黄色诱虫板对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田间控制效果分别达到71.3%、44.3%和37.1%。[结论]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绿飞虱是茭白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害严重,损失大。在长绿飞虱发生高峰期,采用10种颜色的粘虫色板对其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集能力依次为黄色、红色、白色、灰色、黑色、粉红色、青色、绿色、天蓝色、紫色。其中,黄色粘虫板诱集到的长绿飞虱成虫数量最多,与其他粘虫色板之间诱集效果差异极显著,而后9种粘虫色板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黄色粘虫板能有效诱杀长绿飞虱成虫,也可用于茭白田长绿飞虱种群数量的监测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桔小实蝇是昭通市鲁甸县梨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梨园桔小实蝇种群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比较了黄色、蓝色、白色、粉色4种粘虫板和1.0 m、1.2 m、1.5 m悬挂高度对梨园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粘虫板及其不同悬挂高度对梨园桔小实蝇均有一定诱集效果。黄色粘虫板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颜色粘虫板,诱虫量占总量的50.93%。悬挂高度为1.2 m的粘虫板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优于其他悬挂高度,诱虫量占总量的56.3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适合北方无性良种茶园绿盲蝽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研究2种规格蓝色防虫板对茶园绿盲蝽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规格防虫板对茶树绿盲蝽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0 cm× 40 cm规格防虫板的控制效果达86.5%,30 cm×20 cm规格防虫板达69.2%;2种规格防虫板60d诱捕到的茶树绿盲蝽数量分别为1 967.8、1 364.3头,即136.7、94.7头/(m2·d).[结论]从田间防治效果和诱虫效果来看,30 cm×40 cm规格防虫板更适合北方茶园绿盲蝽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抗虫棉田内不同种植管理方式插种向日葵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日葵对绿盲蝽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向日葵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其对绿盲蝽的诱集能力;棉田插种向日葵能减少棉田绿盲蝽的发生危害;棉田插种向日葵、施氮肥并防治其上绿盲蝽能大大强化棉田仅插种向日葵减少棉田绿盲蝽发生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不同色板、诱捕器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进行诱捕。结果表明,用天敌友好型诱虫色板和黄板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绿板防治绿盲蝽效果较好,初步掌握了襄阳市2种刺吸类害虫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黄、绿、红等10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44 d内,黄板的诱集效果最好,其次为绿板和红板,其中黄板极显著高于其他9种色板的诱集量.试验还调查了烟粉虱在黄板上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上烟粉虱的诱集量呈垂直分布特点,黄板底端的诱集要极显著高于两侧、中间和上端等部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盲椿象在北方不同植物上危害日益严重,而三叶草是我国重要的绿化植物。本试验于2010年6月至9月在青岛地区采用不同颜色色板粘缚法、网捕法以及染色方法,研究了盲椿象在白三叶草田发生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田绿盲蝽的发生量较少;中黑盲蝽为优势种群,在调查时期内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7月7日、7月27日和9月7日左右,每10复网捕捉量分别为3.20头、4.92头、1.88头;绿盲蝽产卵主要产在白三叶草的3个叶柄交接处和3个叶柄上,这与植物组织的硬度、含水量以及营养均有一定关系。在三叶草田应用网捕法调查盲椿象发生数量比色板粘缚法更简单易行,且网捕数量较多,可起到测报兼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牧草盲蝽对5种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牧草盲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选择行为反应,分析其在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为筛选棉田牧草盲蝽诱集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牧草盲蝽成虫(雌虫和雄虫)对红花、龙葵、木地肤、反枝苋和棉花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利用目测法对5种寄主植物上的牧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偏好选择木地肤、红花和棉花。5种寄主植物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密度差异显著。其中,木地肤中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数量最多,显著高于红花、龙葵、反枝苋和棉花;其次为红花。调查时间、寄主植物种类以及调查时间与寄主植物种类的密度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结论】红花可作为棉田牧草盲蝽潜在的诱集植物。  相似文献   

13.
应用性诱剂诱测棉盲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浙江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中国科学院植保所提供的性诱剂和普通黑光灯均能诱测到棉盲蝽的成虫,但诱虫效果以普通黑光灯为好,植保所性诱剂所诱绿盲蝽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科学》2019,(7):83-86
为了评价粘虫板对苜蓿田牛角花齿蓟马的控制作用,本研究比较了黄色和蓝色粘虫板在不同悬挂高度以及不同时段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比蓝色粘虫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诱集效果好,诱集数量约是后者的两倍;粘虫板顶部距离苜蓿顶端10 cm时,诱集效果最好;粘虫板在上午10时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诱集数量最多。本研究结果对苜蓿田牛角花齿蓟马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性诱剂诱测棉盲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浙江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中国科学院植保所提供的性诱剂和普通黑光灯均能诱测到棉盲蝽的成虫,但诱虫效果以普通黑光灯为好,植保所性诱剂所诱绿盲蝽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6种颜色粘虫板在不同悬挂高度下对桑椹瘿蚊的诱集效果,以期为桑椹瘿蚊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悬挂高度和颜色对粘虫板诱集桑椹瘿蚊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蓝色粘虫板较其他颜色对桑椹瘿蚊表现出较强的引诱性;粘虫板悬挂在离地面1.0 m的高度时对桑椹瘿蚊的诱集效果较好,诱虫率为49.62%。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2a来虫情测报灯下诱虫数据,分析了太湖县棉盲蝽主要为中黑盲蝽和绿盲蝽;棉盲蝽灯下呈马鞍型消长,基本与田间消长相符;并提出了根据灯下消长规律确定大田棉盲蝽危害重点期,重点监测棉花苗期、蕾期和结铃盛期,还可根据灯下虫量高峰期推算田间成、幼虫高峰期,从而确定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8.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在赣南暴发成灾。为摸清该蜂种群在赣南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于2015—2018年,运用粘虫板监测技术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3个赣南主栽桉树品种(系)林间试验的8种不同颜色粘虫板中,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黄色粘虫板的趋性显著高于蓝色和其他颜色粘虫板,黄板平均年诱虫量为107.05头/板,占8种粘虫板诱虫总量的37.06%;在3个桉树品种(系)中,黄板诱虫量由高到低是DH201-2>窿缘桉>大叶桉,三者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试验同时发现,黄色粘虫板诱集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与保鲜袋肉眼观察的成虫动态存在密切相关性,即符合度很高,利用单一黄色粘虫板在DH201-2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消长动态,与本项目组前期采用采集虫瘿枝叶、肉眼观察结合黄色粘虫板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在今后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工作中可以用黄色粘虫板替代肉眼观察进行监测,建议悬挂高度以2 m为宜,以减轻工作强度,提高监测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不同聚块大小条件下,蜘蛛类天敌对绿盲蝽Lygus lucorum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绿盲蝽的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空间聚集强度指数、种群聚集均数法和ρ指数法对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的绿盲蝽及其7种蜘蛛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绿盲蝽与其7种蜘蛛类天敌均方差峰值时的聚块样方数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绿盲蝽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三位天敌依次是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在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分布格局时的扩散系数C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时扩散系数不断减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2、4、8时与K为1时之间的绿盲蝽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的种群聚集均数λ多数情况均大于2,其聚集是该虫本身原因引起的,天敌和绿盲蝽在种群聚集均数λ为正值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加,则种群聚集均数λ不断增大。用聚块ρ指数判断绿盲蝽个体群聚集时的最小范围是聚块中有2个基本样方。【结论】样方大小不改变绿盲蝽及其天敌的空间聚集程度。2个基本样方为绿盲蝽抽样调查的最佳样方大小。本研究结果为绿盲蝽及天敌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用金黄色(560nm)、麦黄色(570nm)、蛋黄色(580nm)、橘黄色(585nm)、橙黄色(590nm)、橙红色(600nm)6种不同色差的黄色粘虫板在田间悬挂,对枣实蝇进行了诱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色差的黄色粘虫板中麦黄色(570nm)对枣实蝇诱集效果最好,3d的最大诱捕量达到47头/张,平均诱捕量24.7头/张,金黄色(560nm)次之。以枣树北面悬挂的麦黄色(570nm)粘虫板诱集的枣实蝇数量最多,但与枣树东、西、南三个悬挂方向间差异不显著(P0.05)。当枣树株高为2.0~3.0m时,黄色粘虫板悬挂高度为1.7m时诱集的枣实蝇数量最多,悬挂高度1.5m的其次,与悬挂高度1.0m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黄板向光面和背光面的诱捕结果表明,向光面诱捕平均值为背光面的3.8倍,向光面和背光面间差异极显著(P0.01)。随时间的推移黄板诱杀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前9d的诱捕数量占总诱虫数的90%以上,其中以第3天为最多,占45%以上。枣实蝇对570nm波长的黄板最敏感,使用黄色粘虫板对枣实蝇进行田间监测和防治以9d更换1次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