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长春地区某鸭场送检的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例,采取病鸭肝脏分别进行细菌、病毒分离,结果分离到1株病毒,经病毒回归试验及血清学试验等方法,鉴定该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但与标准株接种鸡胚产生的病变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英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177-179
为调查发病鸭场的病原,本试验从发病鸭场中分离到1株鸭肝炎病毒,Reed-Muench法测定该病毒对鸭胚ELD50为10-5.53/0.2 mL,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攻毒雏鸭复制出原发病鸭场鸭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型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病毒无中和作用,RT-PCR鉴定分离株病毒为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3.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松原市某鸭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病毒分离试验、雏鸭回归试验、DHV分离株ELD50测定、雏鸭保护试验、鸡胚中和试验、鸭胚接种试验和电镜观察等,确诊该病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试验所分离得到的Ⅰ型鸭肝炎病毒与标准毒株的回归试验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区鸭肝炎病毒血清型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鸭病毒性肝炎(DVH)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爆发,并已鉴定出鸭肝炎病毒有三个不同的血清型;即Ⅰ、Ⅱ、和Ⅲ型,为了研究和鉴定江苏地区鸭肝炎病毒的血清型,作者用从美国细胞收集库(ATCC)引进的Ⅰ型鸭肝炎病毒ATCC株和江苏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病毒JD株,分别免疫隔离饲养的家鸭,制备了高免血清,用ATCC株血清和JD株血清分别与ATCC和JD株作中和、交叉中和试验,用鸡胚作指示系统。发现ATCC株血清或JD株血清不仅能与同源的病毒发生中和作用,也能与异源的病毒发生交叉中和作用。用JD株血清接种1周龄的雏鸭,2天后用ATCC株攻毒,结果用JD株血清被动免液的雏鸭全部保护,对照组雏鸭死亡50%。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的结果,证明江苏地区流行的DVH的病原为Ⅰ型鸭肝炎病毒。本试验为DVH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临床患病鸭分离的一株疑似鸭肝炎病毒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毒力测定。利用Ⅰ型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鉴别引物对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将分离病毒分别与Ⅰ型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根据测定的病毒ELD50,进行雏鸭攻毒和鸭胚肝细胞接毒试验。结果表明:RT-PCR扩增出了与新型鸭肝炎病毒预期片段相符的705bp条带;分离病毒不能被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中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对该病毒的中和效价是1:200,说明该分离株属于新型鸭肝炎病毒。该毒株的ELD50为10-5.7/0.2mL,能引起攻毒鸭与临床病例一致的症状和病变以及显著的肝细胞病变,可作为新型鸭肝炎病毒的疫苗候选株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新兴某鸭场大批发病和死亡的10日龄雏鸭肝、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性,攻毒1日龄雏鸭能引起100%发病死亡,利用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准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RT—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2016年,山东多地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发生不明原因产蛋下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采集病料进行检测,分离到3株鸭肝炎Ⅰ型病毒。通过动物回归试验证明了该病毒对种鸭的致病性。用此分离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35周龄种鸭,表明灭活疫苗和市售的鸭肝炎活疫苗联合免疫能够很好地抵抗鸭肝炎Ⅰ型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9.
从洛江区临床发病鸭分离到2株病毒,2株分离病毒能够致死鸡胚,能被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标准强毒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分离毒株在鸡胚上传代培养,并测定ELD50分别为10-6.32/0.2 m L、10-5.49/0.2 m L;经动物回归试验,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80%和70%,雏番鸭出现明显的角弓反张姿态,剖检可见肝脏出血斑、出血点,为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广东佛山地区等6~14日龄北京鸭发生了一种类似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疾病,死亡率40%~60%,病鸭表现为突然发病,抽搐并很快死亡;剖检可见肝肿胀,其表面有出血点、出血斑,胆囊充盈,肾轻度瘀血,取病死鸭肝做细菌分离培养,结果为阴性;经病毒分离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编号为FS株),经过鸭胚血清中和试验与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中和反应,初步鉴定为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1.
采自淄博市的桓台、高青、临淄疑似鸭病毒性肝炎且临床病理变化明显的病死雏鸭肝脏,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病毒纯化后,进行了鸡胚中和试验、氯仿敏感试验、分离毒株ELD50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经测定3株病毒毒价分别为105.3、105.6、105.10.2 mL ELD50。3株分离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对1日龄雏鸭的致死率分别为75%、87.5%和75%,而且出现了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呈明显的角弓反张姿态,病死鸭剖检可见肝脏肿胀,质脆易碎,肝脏有深紫红色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结果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2.
选取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分离株BZ-Ⅰ株作为疫苗株制备灭活苗,多次免疫蛋鸡制备卵黄抗体。经鸡胚中和试验法测定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为29.6;经动物试验证实卵黄抗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强毒的攻击,为雏鸭DVH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雏鸭病毒性肝炎蜂胶灭活苗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上海地区的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Ⅰ型株,以蜂胶为佐剂,制备雏鸭病毒性肝炎蜂胶灭活苗,经实验室和现场初步试验,显示对雏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每羽接种0.5ml,7d后攻毒的总保护率为85.70%,保护指数为82.10%。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特征,对2017—2019年从山东省采集的27份疑似鸭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料采用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并进行RT-PCR鉴定,随后对分离株的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以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从27份疑似病料中共分离出了22株病毒,8株为鸭甲肝病毒1型(DHAV-1),14株为鸭甲肝病毒3型(DHAV-3);VP1基因序列比对显示:8株DHAV-1与12株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1.7%~98.6%,氨基酸相似性为93.7%~97.5%,分离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2%~100%;14株DHAV-3与12株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9.4%~98.9%,氨基酸相似性为92.1%~100%,分离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3.9%~100%,属于Ⅰ型(GⅠ型)。研究结果将为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实验室分离到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ZJ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R株所测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41005和EF585200)以及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应用PrimerPrimier5.0软件,在序列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2对鉴别引物,成功建立了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鉴别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中扩增到与预期相符的471bp条带,从广东佛山分离到的新型鸭肝炎病毒FS株中扩增到705bp的条带,设计的2对引物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特异性好;分别能够检测出模板含量为0.8ng/μL和1.0ng/μL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因此,该方法可用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新型鸭病毒性肝炎临床样品的鉴别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北京和广西发病鸭群中分离到2株病毒,分别编号为B株和G株,病毒大小约40nm,无囊膜。血清中和试验表明,2株病毒为同一血清型,与1、3型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G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典型的鸭肝炎病变,但死亡率随雏鸭日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B株病毒不能致死正常雏鸭,但雏鸭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感染B株病毒可引起雏鸭死亡,死亡鸭肝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17.
从福州某鸭场大批发病和死亡的15~20日龄雏鸭肝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性,可使4日龄健康鸭90.6%发病、62.5%死亡,利用Ⅰ型鸭肝炎病毒(DH)标准血清进行鸡胚中和试验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证明该分离的病毒株为I型DHV。  相似文献   

18.
鸭肝炎病毒GD株的分离与RT-PCR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离了1株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并对其进行了分型研究。取广东某鸭场疑似DHV致死8日龄雏鸭肝脏,肝脏组织处理后经鸭胚接种分离纯化病毒。分离毒株经动物回归试验、ELD50测定、中和试验等确定为血清Ⅰ型DHV,同时通过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从基因分型角度也验证分离毒株为DHV-Ⅰ,并将该分离毒命名为GD株。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鸭瘟零星发病现象,从潍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料,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以及阳性血清定性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DPV),命名为鸭瘟病毒GM株。结果显示,该本病毒可适应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ELD50为10-5.5/0.2 m L;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1%鸡红细胞;本动物回归,使樱桃谷鸭在5~6 d死亡,成功复制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GM株与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株(CVCC AV1222)疫苗的免疫攻毒试验表明,传统鸭瘟疫苗对该分离株具有保护力。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统鸭瘟野毒。  相似文献   

20.
山东地区Ⅰ型鸭肝炎病毒分离鉴定及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临床上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商品肉仔鸭肝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在96h内致死鸡胚,48h内致死鸭胚,死胚尿囊液无血凝性。RT-PCR和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该病毒为Ⅰ型DHV。用该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以浓缩提纯后的该病毒为筛选抗原,通过间接ELISA法对杂交瘤进行筛选,经亚克隆后获得一株针对Ⅰ型DH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该株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