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育和应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能够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植棉效益。棉花高产核不育杂交新品种川杂棉22,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是以新育成的含不育基因msc1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高产抗病虫F1棉花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四川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的研究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棉花转基因技术与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及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川杂棉28是由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虫抗病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以优质、早熟、抗螨、抗病虫品系B36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杂交种,于2007—2009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杂交组合表现出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适应性较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产抗病虫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2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2,是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抗病、抗虫、优质、高产的F1代棉花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参试代号为RVH02,2008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试验表明该品种抗病虫性好、产量高、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5.
川棉 6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从杂交组合川棉 2 39×川棉 2 4 3后代中 ,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多抗病虫型棉花新品种 ,具有抗黄萎病、高抗枯萎病、抗棉叶螨、抗红铃虫、优质丰产的特点。1 998~ 1 999年通过四川省棉花品种区试 ,2 0 0 0年通过四川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同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资助。2 0 0 2年 6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性1 .1抗病虫性。经 1 998~ 1 999年四川省区试鉴定 ,该品种黄萎病指 1 8.5 ,枯萎病指 6.8。华中农业大学 1 999~ 2 0 0 1年连续鉴定 ,棉叶螨螨害级…  相似文献   

6.
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普通核雄性不育性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但其不育系繁殖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利用普通核雄性不育性的可育基因,或利用人工核雄性不育性的不育基因和可育基因,借助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和遗传转化,可能实现普通核雄性不育系的商业化繁殖.  相似文献   

7.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可用于抗蚜性研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2015―2016年对“七五”至“九五”期间鉴定的抗蚜性1级和5级的共计47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重新鉴定。根据2年的结果,共筛选出7份抗蚜材料和3份感蚜材料,这些材料可用于抗蚜基因的挖掘及遗传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中国水稻育种面临的遗传资源利用范围狭窄这一主要问题,从重要基因资源的发掘角度,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质改良与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综述了CIMMYT和美国玉米遗传资源的搜集、评价、改良和利用情况,玉米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趋势与动力,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群体改良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及对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探索。Hallauer于2003年提出的两个杂种优势列(heteroticalignment)的概念,把对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认识从温带种质扩展到所有生态类型,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两个群体间的相互轮回选择改良技术,是把种质资源大规模推向杂交育种应用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1.
水稻广亲和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育种的实践和成就表明,只有采用崭新的材料与方法,才能在产量和其它方面取得突破。60年代矮化育种和70年代杂交籼稻的育成,主要利用了矮仔粘、低脚乌尖等矮源和野败胞质不育及有恢复基因的、具有良好株型的籼稻种质资源。南朝鲜在籼粳杂交育种上取得理想效果,是利用了IR667桥梁亲本种质等事例,表明水稻育种突破的关键之一是种质资源。根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积极利用水稻广亲和性种质资源,是加速育成、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和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施尚泽 《中国棉花》2008,35(10):22-23
川杂棉2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杂交种.该品种是利用本所新育成的抗病虫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2-28A作母本,用选育的抗病虫恢复系GH255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进入四川省棉花生产试验.于2008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川杂棉20号.  相似文献   

13.
烟草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烟草育种目标与杂种优势利用现状的分析,认为利用烟草杂交种来实现烟草育种目标是可能的。烟草不育系的选育现阶段以利用核质互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转育为主,但从遗传工具的方便程度和选育效率上来看,烟草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以利用显性核不育基因或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为上策。烟草杂交种亲本的选育应遵循品质优秀、抗性强、遗传多样和易于制种的原则。烟草杂交组合配制应遵循双亲性状互补、生态适应、品质适宜和遗传差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抗虫杂交棉川杂1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杂 1 2号 (杂 1 2 )的选育得到国家 863、四川省育种攻关等项目的资助 ,其目的是将棉花抗病虫性与核不育两系法结合 ,利用抗病核不育两用系作母本、抗虫品系为父本 ,选育出比对照增产 ,抗棉铃虫、红铃虫 ,抗病性好 ,品质优良的棉花抗病虫杂交种。1选育过程。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生产上已应用的核雄性不育材料及抗枯黄萎病品种 ,通过杂交转育 ,结合病圃和大田筛选 ,培育出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双抗型两用系抗 A2。于 1 997年由四川农科院经作所提供母本抗 A2 ,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抗虫品系 R1 68,分别在四川和湖北配制杂交组合 ,通…  相似文献   

15.
再论湖北棉花育种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九五"期间,湖北育成棉花品种12个,2个品种通过全国审定,其产量潜力、纤维品质、抗病性上都有较大的提高.纺织工业技术改造,对原棉内在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枯萎病、黄萎病、棉铃虫为害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加入WTO后,进口原棉和国外高技术品种的竞争,在未来的棉花育种中,急待调整育种方向,加强品质育种,选育适合湖北气候条件、兼抗多种病虫害、产量优势明显的杂交棉组合.文中提出了湖北棉花育种目标以及遗传改良的关键技术材料创新,拓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技术创新,重视杂种优势利用,通过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紧密结合,实现多育种目标的聚合.  相似文献   

16.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期间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针对油菜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高产、优质二项育种目标,加强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研究.在以细胞质雄性不育利用为主的育种途径上,开拓了油菜温敏雄性核不育新的利用方法,同时也进行了显性核不育的“三系”转育及利用研究,对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材料的选择,突出了抗(耐)病性和千粒重的改良,成功地育成了一批经济性状、育性性状,抗逆性状较好的育种材料,强优杂交组合的选育也取得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多抗丰产新品种川棉45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棉 45(区试代号川 D45)是四川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自育抗螨种质材料川 98系为亲本 ,育成的我国第一个以抗螨为主特色 ,兼抗红铃虫、抗枯萎、耐黄萎的多抗型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亲本材料第一母本是我所通过海陆种间远缘杂交 ,把海岛棉的抗螨性转入到陆地棉中而获得的抗螨种质材料川 98系 (1 98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 ,经与具有中棉血缘的丰产品种江苏棉 1号杂交后连续与江苏棉 1号回交两次 ,筛选出抗螨性和丰产性好的新品系 1 0 9- 2 ,它保持了川 98的抗螨性 ,…  相似文献   

18.
大豆ms1核不育轮回群体选择育种技术作为种质创新的方法在大豆新种质创新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大豆ms1核不育基因实现了大豆的开放授粉、基因聚集、积累,丰富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介绍了宁夏春大豆雄性核不育种质基因库基础群体的构建及大豆ms1轮回选择种质创新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棉花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办的北京国际棉花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就棉花科学技术的有关领域,如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态、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使新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高品质核不育系33A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利用雄性不育 ,人工去雄等方法 ,实现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 ,促进了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通过这些方法育成的棉花不育系及新品种组合 ,在产量、抗病性上有较大的提高 ,但在纤维高品质上没有明显的突破。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 1 993年起 ,利用棉花含核不育基因的川杂 3号后代分离的不育株与高品质材料 93- 4杂交 ,历经 9年 1 1代 (其中 3年在海南加代 )的定向选择 ,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高品质核不育系的选育进展利用棉花核不育杂交种川杂 3号 F2 代分离的不育株为母本材料 ,与高强力材料 93- 4杂交 ,经1 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